揭秘:清朝八旗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八旗制度是清王朝政权的特殊组织形式。明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揭秘:清朝八旗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八旗兵丁平时为民,从事捕鱼、狩猎等活动,战时则应征为兵,上阵杀敌。这样,八旗制度就具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在清政权草创期间,八旗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旗兵不满万,满万不可战”的说法。

多尔衮入关之后,尚处在奴隶社会的清政府,打算继续用捕鱼打猎的方式来保证八旗兵丁的补给,但是跑马圈地的做法很快引发汉族地主的不满情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无奈之下,清朝统治者只得快速进化,发还了圈占的土地,然后由朝廷征收赋税,八旗兵丁呢,则统一转为国家公务人员,直接由朝廷财政供养,这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铁杆庄稼”。

为了保证八旗兵丁能够专心致志的参加军事训练,清政府甚至规定所有旗人不得经商、不得做手工业、不得私营土地、不得出卖劳动力、不得从艺为伶,只准干一样,那就是习武当兵。

但让清朝统治者没想到的是,因为失去了平日维持训练的打猎模式,驻防关内的八旗兵丁一下子就放了羊了,马也不骑了,箭也不射了,闲散终日,无所事事,多以提笼架鸟、喝茶听戏打发时光,消磨岁月,逐渐变成老爷兵、公子兵,八旗兵也随之成了花架子。

就拿乾隆朝来说,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时,曾在南通检阅当地驻防八旗兵丁训练,结果是“射箭箭虚发,骑马人坠地”,皇帝亲自主持的检阅尚且如此,那么平时军备松懈到何种地步也就可想而知。

揭秘:清朝八旗制度的缺点是什么?

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关内的八旗军队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还没遇到英军,自己就先乱成一团,将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将。定海一战,从各省抽调的三万‘八旗劲旅’一触即溃,上万人不战而逃。

太平天国起义后,八旗兵已经不足以镇压洪秀全的太平军,清廷万般无奈,只得允许曾国藩等汉族大臣自招乡勇,打破了“汉不掌兵,满不点员”的祖制,几十年后,清朝亡于新军的武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