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

甲午战争-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午战争-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


众所周知,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的胜利,中国的惨败而告终的。笔者认为,产生这样的结果,与当时中日双方的外交策略有着极大的关系。我们在此仅对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史界。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日本对外侵略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起来。“寻求国外市场”,(《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87页。)进行侵略扩张,成了日本的基本国策。明治年间,日本制定了“大陆政策”,确定了征服中国台湾、朝鲜,征服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征服中国内地和征服世界的五个侵略步骤。(万峰:《日本近代史》(增订本)第278页。)为实现这些步骤,达到其在东亚及世界称霸的目的,日本侵略者时刻都在窥伺时机,发动战争。1875年,日本侵入朝鲜,制造了江华岛事件。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了通商、租地、开港、领事裁判和沿海自由航行等特权。此后,日本不断加紧对朝鲜的经济、政治渗透。然而,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属邦,日本不能无视这一事实。那么,如何对中朝两国“出师有名”,争取外交上的主动,便成了日本十九世纪末外交政策的一大课题。
1894年,朝鲜境内爆发了农民起义。消息传到日本后,日本报纸争相传布。日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认为此时正是恢复日本在朝鲜势力之良机,“不可失之交臂”。(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156页。)当他得知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求援,中国派兵进入朝鲜的消息后,立即召开了内阁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及侨民的名义乘机出兵朝鲜。6月5日,日本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返回朝鲜。陆奥宗光以此为名,派军舰送行,各舰海军陆战队达三、四百名之多。日本陆军随后又分批出动,到6月底止,日本入朝兵力约达一万人左右。这时,农民起义军已向政府停战,朝鲜政府便向中日双方提出了撤兵的请求。清政府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建议中日同时撤兵。但是,日本欲发动战争,以乘机排斥中国在韩势力,独霸朝鲜的决心已定,他们是不甘轻易退出朝鲜的。然而,日本又不能不顾及国际舆论。为了不致在外交上陷入“出师无名”的被动地位,日本提出了所谓中日两国共同监督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企图“以共管朝鲜之难题,以窘中国”。(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176页。)
果然,当日本向中国提出“改革朝鲜内政方案”后,中国“以其包藏野心”,(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176页。)害怕日本借此控制朝鲜,拒绝了这一提案。当时,李鸿章唯一的希望是借外交谈判来解决中日纷争。他竭力活动于英俄之间,乞求他们出面调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不甘落后,更是采用了军事、政治、外交齐头并进政策,“在军事上一切皆欲先发制人”,((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积极增兵朝鲜;在政治上,对朝鲜政府施加压力,排斥中国在朝鲜之势力;在外交上,日本深知出兵朝鲜进而发动侵华战争,如得不到各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或中立,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他们费苦虑于外交之操纵”,((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积极主动争取欧美各国,施展外交伎俩,“以利益均沾之说牢笼各国”,(《中日战争》(四)第26页。)力图避免欧美列强联合干涉其侵略活动。
当时,在远东有最大利益者,为英俄两国。沙俄自从19世纪中叶侵占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之后,就进一步力图在远东取得不冻港,进而把中国东北和朝鲜变为它的势力范围。因此,对于日本向朝鲜的扩张,沙俄是有戒心的。故当李鸿章请求沙俄政府出面调停迫使日本从朝鲜撤兵时,沙俄驻北京公使喀西尼“欣然应诺”,(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199页。)表示了干涉的决心。日本政府得知此事后,十分惊慌,陆奥宗光立即与驻日俄使希德洛夫进行了会晤,保证无意占领朝鲜,仅是要朝鲜改革内政以保证朝鲜独立而已。于是,俄国“积极干涉之心顿减”。(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201页。)但俄国政府对日本仍不放心,6月30日,希德洛夫曾交一照会给陆奥宗光,劝告日本政府容纳朝鲜要中日撤兵的请求,并警告日本说:“若……拒绝与中国政府同时撤退其军队,则日本政府应负重大责任”。(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36页)日本政府接到照会后,立即进行研究讨论,它还通过驻俄日使了解到,俄国虽然对远东寄予的欲望远大,但它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太平洋舰队也还软弱,没有多大力量来采取武力政策。(12)日本政府认为这时没有应俄国忠告而撤兵的必要。于是,他们就回一覆牒给俄国政府,比较委婉地拒绝了俄国撤兵的建议。同时,为使在远东问题上猜忌素深的英俄两国互相牵制,日本政府就将朝鲜问题通告英外务部。英外务部就命其驻俄公使告诉俄外务部说:“英国并无用恐吓手段强日撤兵之意”。(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202页。)俄国当初愿出面干涉,主要是怕不允中国所请,中国会“舍而求英,徒予英人殖势良机”。(王信忠:《中日甲午战争之外交背景》第199页。)此时,俄国见日本拒绝了它的要求,英国表明了“中立”态度,若再采取干涉行动,恐会引起列强(特别是英国)的猜忌,且万一日本胜利,俄国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考虑到这些因素,沙俄就不愿卷入旋涡,去冒与英、日对立的危险了。对此种情况,日本亦甚为了解,为拉拢俄国,更加孤立中国,日本还表示若日本一旦占据朝鲜,则将尽力保护俄国在朝鲜的利益。((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日本的承诺,沙俄感到满意,俄外相立即表示了不干涉的态度,日本终于扫除了发动甲午战争的一大障碍。
为了避免在远东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英国的干涉,日本在外交上也颇费心机。英国当时奉行所谓的“光荣孤立政策”,极不愿打破远东的现状。它是承认中朝藩属关系的,其政策的着眼点是支持中国加强控制朝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就想方设法亲近英国、拉拢英国。当驻日英国临时代理公使巴柴特向日本政府提议说,中国政府对于从前日本政府所提议之案,有附有某种条件再商议之意时,(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38页)日本不敢得罪英国,却故意在与中国谈判时,提出与中国相反的和使中国无法接受的意见,致使双方谈判无法进行下去,然后再把谈判失败归罪于中国,挑起英国对中国的不满,争取了外交上的主动。
为了使英国保持“中立”地位,日本还满口答应了英国提出的“此后中日两国开战时,中国之上海为英国利益之中心,故须日本政府承认不在该港及其附近为战争运动”的要求。(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26页)同时,日本政府还了解到,英国的远东政策中还包含有防止俄国在远东扩张的一面,英国早就密切注视着俄国势力向远东和中国侵略的动静了,为了不让日俄结好,损害它的远东利益,英国希望日本站到自己身边来,共同对付俄国。((日)并上清、铃术正四:《日本近代史》上册第159页。)于是,日本趁机提出了自明治维新后,一直是头等重大的外交课题——修改日英条约。在日英双方商谈改约之时,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就向英国政府表示:日本与中国打一仗后,即缔结和约,“以尽早地遏止俄国人南侵”。((日)井上清:《日本历史》下册第686页。)日本的这一表态,使英国感到满意。7月16日,日英改订条约终于在日本作了许多让步的情况下签订了。条约改订,初步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地位,正如英外务大臣金伯雷在条约签字仪式上所说:“这个条约性质,对日本来说比打败了清国的大军还远为有利”,((日)《日本外交文书》第二十四卷,第113页)以此表明他对日本侵略行动的支持态度。
日本就是这样运用其灵活的外交策略,使英俄互相牵制,从而解除了发动战争的后顾之忧。7月23日,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开战之后,英、美、德、法等国正式发表其“中立宣言”,要求中日两国尊重他们的“中立”权利,这对日本侵略行动无异火上浇油。然而,西方各国,特别是英国对中日战争的进程极为关注。在战争初期,英国政府对未来的胜负没有把握,基本上采取观望政策。平壤及黄海之战,中国大败,使“欧美各国之视听赖变”。((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英《泰晤士报》公然说:“我们决不会再想到……中国友谊是值得去培植的,更用不着因为要得到它的友谊,去迁就它的虚荣心。关于中国的潜力以及中国迷梦已醒的种种神话,已经被这次战争完全澄清了”。(丁名楠:《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第346页。)然而日本的胜利也使英国深感不安。英国当时占中国全部对外贸易的65%以上,((英)《贸易部杂志》第十八卷第一篇。)英国商人已经“享受”到战争的恶果。因为清政府为阻碍日本袭击华南沿海城市,先后封闭了宁波、福州等港口,这就使英国在华南贸易受到打击。如果战争继续下去,结果将会更加残酷。并且,英国眼见新兴日本跃登远东舞台,且有要求东亚主动地位之举,实在于心不甘。10月6日,英外相电令其驻俄、法、德、美等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建议以联合方式调停中日战争。10月8日,英驻日公使称奉本国政府训令,向日本政府探问,是否日本愿在〈1〉各强国担保朝鲜独立;〈2〉由中国赔偿日本军费这两个条件下停止战争。对于英国的提议,开始时日本政府“颇深筹虑”(刘彦:《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卷,第168页。)以为各强国已经同意了英国的意见。但狡猾的日本并未立刻答复英国,而是与各国驻日使节频频接触,试探各国的态度。驻各国的日使也积极配合,将各国的立场通报国内。当日本政府了解到:俄外务大臣的意见是,“在今日中国尚未直接向日本乞和,日本政府未明言媾和条件,以为干涉之时机尚早”;而“意国虽欲与英国取同一运动,然观曩日英国之失败,诸事更加注意”,((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等等情况后。他们立刻得出结论,欧洲各强国各怀异心,又皆拒绝中国政府之哀诉,不表示同意英国政府的联合仲裁。((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同时,陆奥宗光观察到英国的调停态度也是不坚决的。10月10日的《泰晤士报》社论中明白表示:对日采取强迫措施,虽有成功的希望,但今天的形势不允许这样做,否则将会陷入困窘的地位,并被东方强国敌视。((日)陆奥宗光:《伯爵陆奥宗光遗稿》第436页。)于是,日本政府照会英国政府表示了拒绝“罢战”的强硬态度。果然不出所料,英国政府接到日本的谢绝照会后,便丧失了调停的信心。日本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了列强间的意见分歧,从而瓦解了英国提议的“联合调停”。
英国首倡联合调停失败后,中日战争仍在继续进行。为早日息止战争,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䜣在11月3日召请英、美、德、俄、法五国驻北京公使出面联合调停战事,并表示承认10月6日英国所提出的“中国赔偿日本兵费”及“列强共保朝鲜独立”两项原则作为媾和基础。同时,他又训令驻外使节向各国直接提出请求。但此时,列强各有打算。德国政府表示“现时和议无济于事”;英外务大臣金伯雷也表示“不便与日再言”;(《李文忠公全集》电稿卷三十八,第35—36页。)美国则断然拒绝参加联合调停,意欲单独操纵和谈,可是力不从心。李鸿章见联合调停难以施行,建议尝试直接派人赴日求和。于是,天津海关总税务司德璀琳,以李鸿章特使的身份立即被派往日本。但日本政府却以德璀琳为非正式使臣,拒绝同他谈判。不过,日本这时仍然感触到存在“欧洲列强干涉东方事件之危机”。((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因此,在加强军事行动的同时,日本政府亦非常注意各国的外交行动。1895年2月,清政府派张荫桓、邵友濂为全权大臣,赴广岛与日本代表谈判,但日本却以种种借口,拒绝开议。
广岛谈判的破裂,张、邵两使臣的归国,使“欧美各国对中日事件之视听,更加敏锐”。((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英国见日本在军事上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且其侵略魔爪伸入到中国本土,战争如继续下去,就有可能损害英国在中国南部的利益,这是英国所不能容忍的。这时英国的许多报纸纷纷发表评论,警告日本掠夺中国领土的野心不可“过奢”。各列强命其驻日代表,向日本政府提出忠告,希望对中国的要求,“务期不失之苛大,以中国能应从之程度为止,希望恢复和平之速成”。((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2月6日,英外务大臣金伯雷还同俄国大使史达尔在伦敦就远东局势进行会谈,同时,他又与法驻英大使交换了有关远东问题的看法。日本看此势头于已不利,为“使第三国无干涉余地”,((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便采取诱导中国政府早派媾和使臣,速息战争,恢复和平的方针,以“新列强之视听”。((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
3月14日,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被派往日本。20日,中日两国全权大臣在马关开始谈判。马关和议期间,日本估计到侵占中国领土,势必引起欧洲列强的干涉。特别是英国,假若其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侵犯,它是不会善罢干休的。况且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这是日本所远不及的。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对英国采取妥协的外交政策,留心调和英日两国在华利益上的矛盾,甚至不惜以某些条件来换取英国的支持。3月9日,伦敦《泰晤士报》刊登了日本“权威人士”的谈话说:“关于对华媾和条件,现在不便全盘托出,但是可以说,在开放全国通商这一点上,日本决不想为自己谋取较其任何其他国家更优惠的条件”。((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第67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果然,日本对华媾和条件的部分透露,扭转了英国的舆论。3月18日,英国《詹姆士公报》发表评论说:日本的目的是削弱中国,使自己成为太平洋上的头等强国,它对我们《英国》将不会有什么危害,它可以遏止俄国的扩张,如果它开放中国的巨大领土对外通商,我们将获得最大利益。((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第89—90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英国舆论的转向,使日本有理由相信,英国是不会以干涉来剥夺甲午战争果实的。而且,英外务大臣金伯雷又向沙俄驻英大使表示过:“英国在华利益主要是商业方面,从日本对华媾和条款中,英国可以得到好处。”((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第110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日本对英采取的谄媚姿态,终于赢得英国的中立。
对于俄国。自中日开战,日本就向俄国保证“确立朝鲜独立和平外,决无他意”。(王芸生辑:《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卷,第35页)到中日媾和时,日本尚未透露其全部媾和条款,俄国也未料到日本会割让辽东半岛。所以,俄国对英国的联合调停建议是不那么热心的。2月份,俄国还曾与日本政府交换过意见,日本保证依从俄国关于朝鲜完全独立的要求,而俄国则支持日本在和谈中获得军事赔款、领土割让以及中日间贸易关系的重新调整等。但是,日本侵略朝鲜,进而侵占中国东北,是它的既定政策,对旅大、辽东这块大肥肉,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它满足俄国“朝鲜独立”要求,只不过是为了蒙蔽俄国,预防它联合其他国家过早地进行干涉罢了。而在日本确知英国将不会干涉,英俄“两国相互间极其猜忌彼此的用心”(刘彦:《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卷,第83页。)时,日本便放心地在媾和条款中提出割地、赔款等多项。
这些媾和条款,尤其是割让辽东一项,触怒了俄国,因为俄国很久就希望在太平洋岸“得一自由通道”,假若旅顺、大连一旦为日本所有,则“俄国永绝东海之希望”(刘彦:《帝国主义侵华史》上卷,第83页。)了。于是,俄国向其他列强建议向日本政府提出通知:日本兼并旅顺口“将永久威胁东亚和平”。((英)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第93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当时,德国也积极活动,争取英国参加干涉,它曾两次向英国提出干涉建议,但英国内阁认为:“英国在东亚的利益,没有因日本之议和条款而损害到足以有理由来实行干涉的程度”,((德)《德国外交文件》第九卷第2239件。)所以拒绝了德俄建议。而法国是俄国的好朋友,为了“向俄国证明俄法同盟的价值”,也参加了干涉同盟。日本得到三国将干涉的消息后,立即减少赔款数目和降低其它要求,逼中国全权大臣李鸿章在三天内回答。中国在短短的三天内,无从请列强干涉,李鸿章只好在4月17日《马关条约》上签字,日本终于如愿以偿了。尽管后来刚吃到口中的辽东半岛被迫吐出来,但日本还是从中国索得了巨额的补偿。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是相当灵活、狡猾的。战争前,日本违反《天津条约》,寻找借口派遣大量兵力进驻朝鲜。之后,日本又以改革朝鲜内政案为名,制造事端,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中国。同时,日本又以“利益均沾之说牢笼各国”,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化列强干涉于无形。开战以后,日本又细心观察各国对战争的态度,然后又利用外交手段分别对欧美各国尤其是对英俄两国进行拉拢利用,从而争取列强的同情,曾几度避免列强对其行动的联合干涉。正如陆奥宗光回忆当时的情况所说的那样,“余观英俄关系之将渐亲密,曾多方设法以防制之,其结果果奏多少之功乎。或欧洲强国之他种事件不容易使彼等联合成功乎。虽不得知,然其后俄国似与英国渐离,别定自己单独之方针矣”。((日)陆奥宗光着,龚德柏译:《日本侵略中国外交秘史》(即《蹇蹇录》)第7、18、104、68—69、26、64、64、62、73、78、78、78、105页。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十三年版。)此外,日本驻外使节努力活动,及时地通报各国信息,使日本政府对于各国形势了若观火,乃能操纵自如。他们将各国利害之深浅,决心之有无观察明了,一丝不错,然后因之或妥协、或硬拒、或婉拒,从而使各国自行收手,使中国陷入绝对孤立。因此,我们认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所取得的军事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它外交策略的成功。而日本则通过这场战争,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增强了国力。从此,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资料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498392.html

以上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甲午战争时期的外交策略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