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234年春,诸葛亮率军第六次北伐,兵出祁山,蜀军隔着渭水与魏军对峙。而司马懿多次与诸葛亮交战,知道其精通兵法,并且至始至终没占便宜,再加上吴军率军进犯魏境,策应诸葛亮北伐,曹睿也令司马懿坚守不战。这样蜀军与魏军相持很久,蜀军粮草供给都是问题。
于是诸葛亮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在上方谷放置大量粮草,令魏延诱骗司马懿父子进入谷中。诸葛亮按照部署,令军事纵火燃烧魏军,然而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将火扑灭,司马懿父子得以安全撤退。然而有人便提出疑问,大雨将火扑灭之时,诸葛亮为何不放箭射杀司马懿?个人认为这是有着深刻原因的,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上方谷之战。上方谷又称葫芦谷,入口窄,几乎只允许一人一骑进入,然而谷底却十分宽敞。诸葛亮在谷内放置蜀军粮草,有放置干柴硫磺等引火器具,专等司马懿上当。诸葛亮令魏延引军五百,引诱司马懿出战只许败不许胜。
而司马懿也想出奇制胜,便令诸将一起进攻祁山大营,自己引军杀奔上方谷。正遇着魏延,两军对阵,魏延大战司马懿不到三个回合,便急忙撤退。司马懿见只有魏延一人,放心追赶,一直追至上方谷谷口。魏延因军退入谷中,司马懿先是令军士打探谷内情况,得知都是干柴草房,并无伏兵。
司马懿这才放心进入,突然四周喊声震天,天上火把、火箭一起下来,顿时干柴、草房尽皆着火,魏军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司马懿手足无措,抱头痛哭。而正在此时,狂风大作,一声霹雳,大雨倾盆,上方谷的火也被浇灭。司马懿父子急忙率军杀出谷口,诸葛亮仰天长叹:苍天助曹不助刘。
其次分析上方谷大火被灭之后,诸葛亮为何不放箭射杀司马懿。其实大火被浇灭之后,放箭也是无济于事的,在加上诸葛亮的心里作用,以及当时的环境,可以说放箭也是不切合实际,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其一弓箭是有一定的射成的,放箭也不能消灭魏军和司马懿。上方谷是一个奇特的山谷,山高谷深,诸葛亮为了安全和成功纵火,会让蜀军带在安全不容易暴露的位置。经过周密的安排,这样的位置为刚好能覆盖上方谷,弓箭的射成不会太远。如果司马懿从上方谷撤退时,可能很多弓箭已经在射程之外了。
本来放个火箭就已经很费劲了,火箭没有准确度依然可以点燃上方谷,然而放箭山高谷深,很难走准确度。再加上谷底地形复杂,谷顶看谷底估计都看不到多大面积,放火箭很多有可能都是盲射。要想有准确度,真的很难,必经谷底也有很多掩体,魏军也可以躲避。
而事实证明,真正困住魏军的是大火。熊熊烈火燃烧的时候司马懿父子抱头痛哭,而放大火被浇灭之后,司马懿却大喜,难道他就没有相到诸葛亮会放箭吗?答案是他也知道,但也知道弓箭不会有太大伤害,军队一但动起来,杀出重围的时候,弓箭更没有杀伤力。
最主要是山坡就那么大,能隐藏多少弓箭手,这毕竟是有限的,太多了也很容易被司马懿发现。因此就当时复杂的地形,蜀军的部署,放箭也无济于事。
其次诸葛亮本想用火攻烧死魏军,他也相当自信,没想过并且也没有部署放箭这回事。诸葛亮一贯喜欢使用火攻,火烧博望、新野,都没有失守过,也曾与周瑜一起在赤壁火烧曹军。诸葛亮经过观察与分析,上方谷适合用火攻,只要司马懿进来,大火开始烧起来,魏军就会全军覆没。诸葛亮对于这个计策十拿九稳,他怎么也想不到突然会天降大雨,这个因素他并没有考虑在内。从大火被浇灭后,诸葛亮的反应和他说的话,就可以看出。
因此诸葛亮坚信,火烧上方谷,足以让魏军有来无回。没有必要,诸葛亮也不会再考虑用弓箭射杀魏军,这即不符合地形,也不符合常识。因此诸葛亮在上方谷并没有部署多余的--手,在场的--手只是负责引火,甚至都不会有多余的弓箭。
没有弓箭没有多余的--手,又如何放箭去射杀司马懿呢?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诸葛亮没有预料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演义曾这样记载:。
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雨大降,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曰:“某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再次大火被大雨浇灭,诸葛亮的防线被击溃,在他看来苍天助曹不助刘。古代人都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尤其注重天时,经常奉劝别人不要逆天行事。而上方谷的一场大雨,犹如是天命一般,突破了诸葛亮的心里防线。这有诸葛亮的一声长叹便可以看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是多么的无奈和无助。
六出祁山,兴师动众,眼看就要胜利的时候,却被一场大火救走了司马懿,天也命也,难道真的是苍天助曹不助刘吗?诸葛亮此时也许真的没有想通。正是这样的疑虑、彷徨,诸葛亮很难再一次阻止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一个由大喜到大悲的过程,诸葛亮的心里防线早已被击溃,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再加上他根本就没有部署多余的--手,用弓箭射杀司马懿,更是无从谈起。
你是如何看待上方谷之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