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京师任职时,朝廷会发给百官什么食物?

朱元璋洪武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共计31年),百官退朝之后,大明皇帝必然会让宫内安排,在朝廷赐百官以熟食,宴请众卿。

明朝京师任职时,朝廷会发给百官什么食物?

那时,朱元璋执掌大政,虽然他在运用律令法度时十分严苛,但是,他统率百官、对待臣下还是很有礼节的。

并且,在朱元璋当上皇帝的初期,他对朝政的用心用力是非常认真严肃的。那时,朱元璋几乎每天都要召见臣下,并就需要处理的朝政问题进行君臣问答,其间,无论天寒还是暑热,朱元璋都坚持不懈。正因为这样,所以,洪武前期,朱元璋对臣下的赐食也就时时常有、少有间断。

不过,到了洪武末年,朱元璋对臣下的赐食就逐渐减少了。

不知道,这一时期赐食的减少,是朱元璋召对百官少了?是朱元璋觉得赐食太繁琐了?是朱元璋已经没有初登大位时的谦逊了?还是……

一切都不得而知。

只知道,这个时候,只有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百官退朝,才有赐食可享。

每到赐食之日,也就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京师各衙门大小堂的上官,退朝之后,全都有朝廷支应的酒水饭食。

这种凡是遇到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日,退朝之后,赐食百官的恩礼待遇,从朱元璋洪武末年开始,便一直持续,后历明成祖朱棣永乐朝、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朝、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朝,全都如此。

一直到了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光禄卿奈亨上奏,建议朝廷罢除朔望日退朝之后,赐食百官,朱祁镇采纳执行。

所谓光禄卿,亦称“光禄寺卿”,明朝时,兼掌皇室膳食,职事繁重,虽听命于礼部,但又受尚膳监太监督察。初定秩正四品,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随本寺改名光禄司卿,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恢复旧制,秩从三品。

这位奈亨又是谁呢?

奈亨,顺天府香河(今属河北廊坊)人,字彦通;最初为小吏,朱棣起兵,奈亨参与驻守燕藩北平。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为守城的功劳,被授予修武(今属河南焦作)县丞。明英宗正统初期,屡次升迁至光禄寺卿,谄事擅权宦官王振。再升户部左侍郎,仍旧掌管光禄寺事务。其人居官时,刚愎自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因为奸赃之事,下狱坐死,后蒙受宽宥,得以致仕。

此后,只有元旦(农历春节)、冬至两大节日,朝廷才会赐食百官,宴请臣下。不过,这种宴请,也不是随意举行,而是必须由礼部奏请、皇帝点头之后,才会正式开办。

其他的赐食,都算是节假日的食品福利。

立春日,赐食春饼。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夕),赐食元宵圆子(汤圆)。

农历四月初八日,赐食不落夹。所谓不落夹,就是以苇叶包糯米或桐叶摊卷白面蒸煮而成的食品;用以供佛;朝廷亦以赐百官;亦作“不落荚”。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赐食粽子。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赐食糕。

农历腊月初八日,赐食腊面。所谓腊面,就是明朝时,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宫中赐食百官的面食。

从立春到腊八,这些赐食,全都由光禄寺事先上报皇帝,皇帝许可之后,才予以办理。

这些朝廷的赐食,只要是参加朝会的官员,按照惯例,都是可以沐浴到天恩的。

当然,这些赐食,也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在展现皇帝治下的太平景象。

另外,还有两大特别的节日,需要特别指出。

一是万寿圣节,也称“万寿节”,就是皇帝的生日。

一是郊祀大典完成后的庆祝。所谓郊祀,就是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万寿圣节、郊祀大典后的庆祝,朝廷赐食百官,都是非常丰盛的。

又有太后圣诞、皇后令诞、太子千秋,也就是太后生日、皇后生日、太子生日,朝廷也都会赐食百官,可享寿面。

不过,这些太后、皇后、太子生日时的赐食寿面,算是特例,不是定制常规。

等到《万历野获编》作者沈德符所在的明神宗时期,朱翊钧很少临朝听政,于是,赐食百官的宴请也就减少了很多。当时。每每遇到节令,以往的赐食,大都会奉旨免于办理。这种做法,虽说似乎节省了一些开支,但是,以前流传下来的祖制却逐渐湮灭了。

据沈德符说,农历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日,和太后、皇后、太子生日时一样,都赐食面食。这面食,就是上文所谓的“不落夹”,据沈氏说,这名字,还是按照释迦牟尼的名字取的。

明世宗(朱厚熜)辟佛(即斥佛教、驳佛理),遂把原来农历四月初八日因佛诞赐食百官的时间提前到了农历四月初五日,所赐的食物,也由不落夹,改成了新麦面。

大约,朱厚璁为了排斥释氏,凡是与释氏有关的事,都必尽废之而后快。

比如,大慈恩寺在先朝都是香火最盛、人气最旺的宝刹。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朝、明孝宗朱祐樘弘治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朝所御封的法王、国师,居留停住其间者,有上万人。这些人,全都仰赖天子御赐膳食。到明世宗嘉靖初期,全都被革除了,那些番僧也都被驱赶去了别处。到了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朱厚璁下令,还拆毁了大慈恩寺,寸椽片瓦都没有留存。再到沈德符时,大慈恩寺的旧址已经是其时的射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