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葡萄-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葡萄-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历史疏证——试论精绝国、高昌国葡萄园土地所有制与酒业管理之形式


卫 斯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太原 :030006)
作者投稿
葡萄:Vitis vinifera L. 落叶木质藤本。掌状叶,3—5缺裂。复总状花序,通常呈圆锥形。浆果多为圆形和椭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或黄白色、或粉红色、或青绿色,外被蜡粉。色泽随品种而异。花期6月,果期9—10月。种类很多,主要由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美国葡萄(V. labrusca)。葡萄是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人民最喜爱、最常吃的水果之一。葡萄酒也是世界上历史最长、产量最大、品质最优的果酒品种。我国西域现在种植的葡萄有200多个品种。其中以吐鲁番、鄯善等地产的无核葡萄最有名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域地处欧亚中心地带,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地区之一。同时,西域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又占有特殊的地位。“葡萄种植史”是“西域农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农业史”不仅是“中国农业史”的一部分,而且又是“中亚农业史”的一部分。在此,笔者想通过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尤其是尼雅遗址、吐鲁番地区出土的相关文书资料的研究,对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的葡萄种植业与酿酒业勾勒出一个大致轮廓,由于论述不够全面,故题曰“疏证”。

任何一种农作物的起源,都要经历一个从采集野生果实(或根茎)、驯化野生品种、到人工培育成功,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以致远程传播的过程。葡萄的起源与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那么,葡萄是从那里起源的呢?世界上什么地方最早种植葡萄、葡萄又是何时被人们酿制成酒、葡萄的栽培与酿酒技术又是何时传入我国西域的呢?有些问题已经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被时间所湮没。
㈠、葡萄种植、酿酒技术的起源与早期传播
考古资料证实,世界上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西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已开始了葡萄的栽培。波斯(即今伊朗)是最早用葡萄酿酒的国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里,发掘出一个罐子,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麦戈文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这个罐子产生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蜡的树脂。
考古资料证实,古埃及也是最早栽培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古国之一,在埃及最着名的phtah—Hotep古墓发现了一幅距今6000年以上的壁画,上面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⑴。在古埃及第一、二王朝的陵墓中曾发现有“王家葡萄园印章”和无数的完整或破碎的酒具,有些酒具的粘土塞上的印记,还提到王家葡萄园的名称和管理它们的大官的称号⑵。说明在公元前三千年至公元前两千七百年时期,古埃及已经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了。
欧洲最早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的征服者,如腓尼基人和古代两河流域的亚述人就是从古科尔希达人那里学会了葡萄的栽培、酿酒技术,而通过航海和贸易,将葡萄的栽培和酿酒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才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公元前一千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极为兴盛,在古希腊着名诗人荷马所写的史诗巨着《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有许多章节讲到葡萄园和葡萄酒。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即今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以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相当普遍,颁布于公元前450年的“罗马法”(Twelve Tables)规定:若进入葡萄园行窃,将受到严厉惩罚。公元一、二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葡萄栽培和酿酒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茵河流域。
㈡、葡萄的栽培与酿酒技术何时传入我国西域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329年到323年,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文明带入中亚,从此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流传。据希腊学者家罗念生考证,汉时‘蒲萄’二字发音,直接源于希腊文‘Botrytis’。汉学家劳费尔在名着《中国伊朗篇》(Sino—Iranica)里认为葡萄一词是波斯语Budawa的对音,而中亚粟特语里的意思是‘藤蔓’”⑶。这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观念。西域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远在西汉以前,西域就有多种民族活动。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西汉王朝取代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权。神爵三年,置西域都护,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行国。都护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的乌垒。西域归入我国版图时,其西界直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南部直至喀喇昆仑山的南北两麓。“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⑷。唐朝时,其疆域较汉代为广⑸。由于历史的变迁,汉唐时期已归入我国版图的西域诸城国中已部分独立或归属其他国家领地,但笔者所论述的是唐代以前我国西域的葡萄种植与酿酒业,故本文所涉及到的西域材料,就有可能超出狭义上的我国现在的西域地区——玉门关以西,主指“新疆”的地理概念。
从文献记载来看,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只能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国见“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积数岁不败”⑹。至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大宛国即为汉西域都护所辖。但是,《汉书》所记的汉王朝西域诸城国中,像且末国、大宛国种植葡萄和酿酒之情景,并不是西域诸城国种植葡萄和酿酒的最初写照。所以说,我国西域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应该以纳入汉、唐王朝版图的西域诸城国的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为准,而不能以现在我国版图中所保留的西域疆界中的古城国之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为准。
1948年,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今土库曼国境内之尼萨古城一宫殿遗址内,发掘出帕提雅王国(中国古称安息波斯国)时期的60多枚象牙角杯,亦称“来通”(Rhyton)。其部分“尼萨来通”的口缘处雕刻有葡萄藤蔓和希拉神邸,此遗址年代为公元前二世纪⑺,但古安息波斯国种植葡萄的历史远不止公元前二世纪。因为把葡萄作为雕刻对象,用艺术形式表现在生活器具上,是需要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生活观察的。
据《光明日报》报道:在2003年进行的新疆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从约2500年前的一座墓穴中发掘出一株葡萄标本。新疆考古所专家认定它属于圆果紫葡萄的植株。其实物为葡萄藤,全长1.15米、每节长11厘米、扁宽2.3厘米⑻。这是新疆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有关葡萄种植的实物标本,不仅把吐鲁番地区种植葡萄的历史年代提前了一大步,而且向传统的说法与观念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见,“公元前329年到323年,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明带入中亚,从此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和酒神崇拜,开始在粟特人中流传”的说法并不可靠。隶属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诸城国,像大宛、罽宾、波斯、种植葡萄与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会更长。仅从吐鲁番鄯善县洋海墓地出土的葡萄藤来看,西域种植葡萄的历史已突破公元前五世纪,其用葡萄酿酒的历史也当同时发生。
转载自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