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枢-唐廷枢:清末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

唐廷枢-唐廷枢:清末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廷枢-唐廷枢:清末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唐廷枢:清末天津轮船招商局总办


在外国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洋务运动”在贫弱的中国应运而生,无数爱国志士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在当时的航运界,唐廷枢1832—1892,广东香山县唐家村人最为着名。
唐廷枢毕业于香港玛礼逊学校,先后在香港政府和上海海关当过翻译。1863年,经同乡举荐出任英商怡和洋行的总买办,一做十年。当时,怡和洋行是外国在中国兴办最早的一家企业,唐廷枢在任期间,积累了丰厚的个人资产和管理经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自己的特权,以洋行为依托,把持着长江一带的航运和进出口贸易。而此时的天津,业已发展成为外国轮船客货运输的北方中心。为了打破外国轮船独霸中国海上运输的局面,李鸿章筹建了我国第一家大型民用企业——中国轮船招商局,1872年12月在上海诞生。由于设备简陋、资本薄弱、管理落后,招商局根本无法与外国洋行竞争,一开始即陷入僵局。为挽救颓势、振兴企业,李鸿章决意在商界找寻能人。这时,他想到的第一人选就是唐廷枢。
1873年1月,天津轮船招商局成立,唐廷枢临危受命任总办。他之所以弃买办之优厚而入招商局,完全出自爱国之心,他曾“目击外商所营之汽船,纵横国境,岁溢巨利……遂上书李鸿章,力陈我国应招商置轮,以挽航行之利”。一上任,唐廷枢便招聘了一批在洋行的中国买办参与管理。然后招商入股,大胆引进西方股份制企业的体制,向天下华商招募资金,折合股份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他先带头入股10万两,再邀同乡实业家徐润入局,凭借他们的财力和在商界的声望,迅速融资100万两,一举打破了招商局自开办以来资本长期停留在不到20万两的沉闷局面,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他雇佣外国船主和技术人员,进口西方的先进轮船和设备,组建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和专业的海上舰队。
招商局在紫竹林南面的沿河地带,建立了栈房和码头,成为天津港第一个与外商抗衡的“官督商办”航运企业。几年后,招商局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轮船企业,其强劲之势令一向自感优越的外籍轮船公司感到压力重重。首先,他们挫败了拥有船只最多、独占我国航运十余年的美国旗昌洋行,以220万两收购其全部产业,包括它在长江的各埠码头,以及在上海、天津、宁波的码头、栈房和所有轮船。这是招商局发展史上,也是中国航运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而奠定了中国航运事业的基础,增强了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的实力。随后,其他洋行为求自保,相继与招商局签订协议,做出各方面的让步。
此时的招商局由开办时的4艘船增加到26艘;码头、栈房,起初仅上海、天津两处,后来发展到二十多处,大大促进了海内外贸易的发展,天津也由此成为我国近代航运事业的重镇。1873年以前,天津港尚无中国籍轮船出入,现在唐廷枢不仅改写了历史,而且天津轮船招商局的业务曾一度跃居天津港榜首,给中国人挣足了面子;而面对洋商的激烈竞争,唐廷枢的一番话,更是令每一个中国人振聋发聩:“枢、润不虑资本之未充,亦不虑洋商之放价,唯盼各帮联合,共襄大局,使各口转运之利,尽归中土……此事固创千古未有之局,亦为万世可行之利。”
1884年,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赴唐山,全面主持开平矿务局,为我国的煤矿事业鞠躬尽瘁。1892年10月7日,唐廷枢在天津去世,享年60岁。
(资料来源:《天津日报》2012-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