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关于清代光绪帝载括之死, 历来众说纷纭, 成为一桩悬而未决的历史疑案。由于光绪与慈禧生前的政治矛盾, 两人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相继死去, 遂使光绪帝死因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政治色彩。
本馆所藏光绪帝生前诊病脉案为数颇多, 尤其死前数日脉案记录, 更为详细,真实地反映了光绪帝病情如何日甚一日, 终致无亡的全过程, 为揭开光绪死因之谜,提供了直接的、可靠的史实依据。现将其终前一个月诊病脉案医方, 公诸于世。这些档案, 不但证实了光绪帝的死因, 而且反映了清代中医临床医学水平的一个侧面。
这次发表的这些档案, 多选自外务部全宗。因光绪临终前数月, 军机大臣于六月十三日口传谕旨, 将“ 每日请得脉案, 抄给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各部院街门并各省将军、都统、督抚等阅看。如知有精通医学之人, 迅即保荐来京。力这部分脉案, 就是内务府据此抄发给外务部的。开具医方的人员, 除张仲元、全顺、忠勋为太医院御医外, 其余均为江西、江苏、浙江等省督抚保荐来京的地方名医。此时,光绪病情日渐危笃, 以致由御药房专职太监同时带领多名医生前往会诊, 他们各开其方, 故有一日多方现象。
—编选者李松龄
九月二十一日
张彭年、施焕请得皇上脉沉细无力, 左弦而滞, 右关不调。腰胯痰痛, 行动稍松, 坐卧觉重。盖湿喜运而虚喜静, 静中加剧, 未为纯虚。风热挟湿, 阻滞于经络之中, 上下升降,表里阴阳, 皆失调畅, 故幻为种种病象。谨拟升清降浊, 阴阳两和, 略佐调气之品。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三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数大缓小, 随寒热为进退。昨晨请脉, 身已发热, 脉体弦数。今晨请脉, 四肢发冷, 脉象缓小, 咳嗽气喘未减, 大便未行, 步履维艰。亚宜退寒热、止喘嗽、行大便为主。其余腰痛、耳响、食少化迟、肌肉赢瘦、皮肤不润、夜不能寐各症, 乃脾虚不能生肌肉, 肾虚不能运筋骨所致。仍当脾肾双补, 缓调自安。先宜止嗽定喘、退寒热、通大便。谨拟青篙鳖甲汤合清燥润肺汤加减。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四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 左弦数而大, 右沉实而滑。咳喘寒热未减, 大便未行, 本病丝毫未去心。心肾不交, 故夜寐不安。肺胃不降, 故咳嗽不止。肠胃不和, 故大便不行。退寒热宜青篙鳖甲, 降肺胃宜元明粉麻仁, 止喘嗽宜杏仁批把。谨按法拟方敬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六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六部皆见弦数之象。大便数日未行, 昨今已见两次, 胃气稍和。惟秋令以来, 咳嗽日甚, 夜卧尤剧, 转动、饮食则喘, 常欲恶心, 时而恶寒发热, 种种皆肺气不降, 胃气不和, 以致元气渐伤。肢体瘦软, 耳堵愈甚, 子后即不能寐, 甚至起坐步履颇难支持, 遍身日夜无片刻舒惬。均属阴阳两伤, 标本兼病, 重宜设法调理。谨拟止嗽定喘、降肺和胃、调摄阴阳标本法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七日
周景涛、吕用宾请得皇上脉, 左寸关弦数, 右细数, 两尺略缓。所有腰痛腿痰等症, 缠绵日久不愈, 以致行步艰难, 肢体倦软。现在咳嗽气逆发喘, 日甚一日。夜寐每为咳嗽所扰,竟不成寐。饮食不易消化。种种病情, 皆虚损见象。先宜止嗽定喘和胃, 兼固〔顾〕脾肾。谨按法拟方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八日
周景涛请得皇上脉, 左寸关弦数, 左尺细数, 右寸关大而无力, 右尺弱。气奎隔阻, 觉得气机不通, 咳嗽仍未少减。总由下元气虚, 累及肺位, 急宜纳气固肾。谨拟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八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 两关弦数, 寸细数, 尺沉数无力。乃久病中虚不运, 肺不能降, 肾不能纳, 以致横阻于中。咳嗽不止, 喘不能卧, 大便不调, 饮水亦不能下, 日间麻冷, 夜间发热, 病势日渐加剧。因之肢体愈形困乏, 起坐不安, 步履艰难, 眼少食减。种种病状皆元气大亏, 阴阳失养。仍宜建中以降肺胃, 滋下以固本根。谨拟润燥和胃、降肺纳肾法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八日
杜钟骏请得皇上脉象, 左部寸尺濡数, 右三部沉数带滑, 按之无力。咳嗽无痰, 动则气逆作喘。胸隔堵截, 知饥不能食。大便燥结难解, 小搜浑短。卧则咳作, 口有热气, 舌有水滑〔苔〕。觉腿软而瘦, 寒热麻痹, 耳鸣头昏。种种见症, 金水两亏, 肺金先降, 肝木通〔过〕升。《内经》云“ 肝生于左, 肺生于右,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今肺先清肃下降之权, 肝有横逆上干之势。以致痰浊, 横亘胸中, 上盛下虚, 此喘咳之所由来也。为今之计, 有虚不能补、实不能攻之难。何者病经日久, 实实虚虚, 在在棘手, 谨查拟微。若以降肺逆, 咸寒以化虚痰, 律肺遂通调, 膀胧得以气化, 大肠得以传送, 以冀痰渴〔独〕降而咳喘渐平, 然后缓商调摄。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九日
张仲元请得皇上脉息, 左部弦细而数, 右寸细涪, 关部弦滑。病本气郁夹湿, 阻遏气机,是以腰疼缠绵日久, 伤及气血, 形瘦食少, 胸隔气道不通, 肺胀而喘, 时作咳嗽, 夜不能寐,口粘无津, 大便燥结, 步履维艰, 气体异常委顿。谨拟甘寒化燥之法, 以冀喘定便通, 然后缓治余证〔症〕。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九日
施焕请得皇上脉, 两尺弦数无力, 左寸关细数, 右寸关带涪, 六部均较前略大。血衰气浮,上实下虚。干咳喘逆, 夜不成寐。胸幅堵闷, 欲食无味, 口渴思饮。虚阳内灼, 津液不升,肺胃不降。病源起于头晕, 下流至于腰疼。前则由上而下, 今又由下而上, 其中最要者, 总以胃气为本。按法应当纳肝肾之气以潜阳, 清浮游之火以保肺, 乃可以顾胃气。谨拟药味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九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 今日两手寸关弦大而数, 两尺细数无力。咳嗽不止, 胸满气促不得卧。麻冷发热, 饮食难进, 夜不能寐, 起坐维艰, 病势日渐加剧。合按病情, 总由中气虚损,不能承领上下, 以致上而逆满喘嗽, 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而通体为之困乏矣。于棘手之际, 求调摄之方, 仍宜降肺胃上逆之气, 滋肝肾浮越之火。谨拟地骨皮饮合清燥润肺汤加减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九日
周景涛请得皇上脉, 左寸关弦细数, 左尺尤数, 右寸大而无力, 右关墙滞, 右尺数弱。咳喘仍未少减。早间虽见大便, 仍极燥结。肾为胃关, 肾气不固, 则胃失传化之能。水谷之精为相火薰灼, 上蒸子肺, 木气亦随而升。导实则虚虚, 补虚则实实, 用药在在窒碍。谨拟生津降气, 甘酸合化, 佐以咸寒法列方, 伏候圣裁。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十九日
杜钟骏请得皇上脉, 左三部轻按弦数而滑, 重按无力, 寸关滑数鼓指。今日大便虽得三结〔解〕, 气痰仍未下降, 喘咳仍未见轻, 口干且粘, 热味甚重, 知饥不能食。不但痰奎于肺,而且热积于胃, 所以二便皆不甚畅。《经》谓呼出心肺, 吸人肾肝。痰阻道路, 呼气不能泄心肺之奎, 吸气不能益肾肝虚。痰热童阻太过, 尤为关要。论痰童宜导, 而正虚宜补, 实实虚虚, 均有顾忌, 殊深棘手。‘谨拟四磨饮法, 佐以清涤痰热之品, 平其逆气, 以冀喘咳见轻也。
水磨沉香一分, 梨汁一酒杯, 水磨人参汁一分, 羊养汁一酒杯, 水磨乌药汁一分, 右将水磨药五味, 如煎药祛, 加水人挑中, 一沸取起, 以梨汁、革养汁均入水内服, 如得喘满略平, 可再接服。此重药轻用之意也。
十月二十日
杜钟骏请得皇上脉象, 左三部较小, 推右关独数。《考脉》书大则病进, 细则病退, 积虚之体, 脉宜细不宜大也。今日恙清, 火稍平而神益惫, 喘不甚而气觉短, 痰仍未降, 胸仍堵截, 火仍未平, 口仍作渴, 胸腹微响, 气有欲通欲降之机, 营卫未和, 仍作寒热麻痹, 头闷、耳鸣如旧。上蜜未开, 痰热未降, 肺虚不能纳气归肾, 津液不能上承。治标治本, 均宜兼顾。谨仍拟四磨饮平逆气以豁痰, 佐以五汁, 生津液以清热。
水磨人参汁三分 麦门冬汁一两 水磨沉香汁一分 秋白梨汁一两 水磨槟榔汁二分
鲜石解汁八钱 水磨乌药汁三分 鲜荸荠汁一两 鲜藕汁一两
右将水磨四味入铫, 微煎取起, 以五汁和入, 饮之如有效, 仍可再服一帖。
十月二十日
周景涛请得皇上脉, 左寸关弦数, 左尺数象较昨虽略平, 却细小无力, 右寸较昨稍少〔小〕, 仍觉散大, 右关涩, 右尺弱。气粗, 神倦, 口渴, 胸隔仍阻, 睡不能安, 大便结, 小便短, 周身时见麻冷发热。以症合脉, 系属阳气阴液交见亏损, 下元不固, 真气上腾。猛攻不能, 蛮补不可。急宜甘酸生律, 咸寒降气, 以冀坎气旧元。谨按法拟方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二十日
吕用宾请得皇上脉, 两寸濡弱, 两关弦数, 两尺细数无力。呼吸之气不匀, 喘息见粗, 咳嗽未平, 寒热未退, 胸满饮食减少。肺胃逆于上, 肝肾陷于下, 升降由是不利, 输转因之失权。迭用清燥润肺滋肾养肝之品,方, 谨拟泻白散六味丸加减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二十日
施焕请得皇上脉数象左尺退, 右尺不退, 关左无力, 右濡涩, 寸右小, 左不小。大便鞭而迭见, 气逆应平, 反觉气粗促堵。虚阳内灼, 水不济火, 胃汁胃气均受其亏。津液无滋, 所以肺胃不降, 气促不平, 且睑微启而白珠露, 嘴有涎而唇角动。肝脾肾阴阳两虚, 总当纳肝肾气以顾脾, 滋心肺液以顾胃为治。谨拟药味上呈。
光绪-光绪临终前脉案选
十月二十一日
杜钟骏请得皇上脉象, 左三部细微欲绝, 右三部若有若无。喘逆气短, 目瞪上视, 口不能语, 呛逆作嗯。肾元不纳, 上迫于肺, 其势岌岌欲脱。谨拟贞元饮合生脉法, 以尽愚忱, 而冀万一。
人参一钱 五味子五分 大麦冬三钱 大熟地一钱五分 炙甘草五分 当归身五分 引用胡桃衣一钱
十月二十一日
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 气陷, 二目上翻, 神识已迷, 牙关紧闭, 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饮, 以尽血忱。
人参一钱 麦冬三钱 五味子一钱 水煎灌服
十月二十一日午刻
周景涛请得皇上左寸散, 左关尺弦数, 右三部浮如毛, 若有若无。目直视, 唇反, 鼻煽,阳散阴涸之象。勉拟补夭丸法, 以抒血忱。
紫河车二钱 黄柏三钱 龟板四钱童便炙 肥知母二钱 杜仲二钱 五味子一钱
广陈皮五分 人参二钱
__
(资料来源:《历史档案》198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