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政治-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政治-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近些年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由桑咸之、林翘翘编着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以下简称“桑着”)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各族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民族危机和救亡图存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近代的仁人志士关心、探索的头等大事。一切进步的政治思想都围绕着如何救国救民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来展开,各种思想派别之间的斗争也都与这一基本问题有关。作者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紧紧抓住近代中国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时代主题,着力论述了各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国家理论、政治观点、治国方案,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而百折不回地寻找救国真理的经验教训,从而得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正确结论。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发出“救弊”、“更法”的呼声到康有为描绘的“大同”社会理想;从洪秀全的农业社会主义纲领到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作者对这些在近代中国影响深巨的进步思想旁征博引,用丰富而翔实的材料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思想历史画卷,既肯定了近代的思想先驱们在寻求救国真理时取得的成就和表现出的爱国精神,又分析了他们在探索、实践中的挫折和教训,使纷纭复杂、变幻万千的近代政治思想变得重点突出、特征鲜明、线索清晰。作者在书中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内容和特征作过扼要的概括,即是“中国优秀的先进人物探求救国真理的历史,是提出各种治国方案的历史,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提出、实践、最终破产的历史”。可见,作者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把握是正确的,为全书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以前的一些近代思想史论着研究重点主要侧重于几个影响较大的思想家和思潮,而对地位稍次的人物及思潮或者一笔带过,或者避而不谈,如流行于19世纪60至90年代的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思想、义和团农民的政治思想就曾经受到忽略。桑着则把早期改良思想和义和团农民的政治思想独立出来,各列专门章节,与洋务派的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政治思想齐驾并驱,作为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演进的重要环节,给读者以完整的知识概念。以往的论者通常把早期改良思想作为戊戌维新思想的背景和陪衬简单介绍,桑着用了一章四节,近三万字的篇幅对此作了准确阐述,考察了早期改良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发展过程,从反对外来侵略、发展近代经济、改革专制政体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这种思想的具体内容,肯定了它在近代思想史中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作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于全书,辛亥革命前后无政府主义一度在中国流传,而学术界较多地强调它的消极作用,有的甚至持否定态度。桑着对中国无政府主义作了历史的考察,并与欧洲无政府主义进行了比较研究,论述了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作者指出: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无政府主义具有自己的特色,并把这些特点归纳为六点,肯定的有三点,即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批判封建主义的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介绍;批判的有两点,即浓厚的复古思想、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对无政府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同情工农群众,但又没有实际有效的办法,采用了既肯定又批评的态度。
思想史的写法历来学者见仁见智,有的以人物学派为主,有的以思潮变迁见长。桑书作者根据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特征,采取了以表现思潮变迁为主的写法。然而,研究思潮离不开研究其代表人物。作者同样没有忽视对近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政治主张的阐述。地主阶级改革派龚自珍、魏源,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严复、谭嗣同,资产阶级革命派章太炎、孙中山等,在相应的各章都占着重要的地位。如该书第七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思想”共有四节,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第二节“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是从总体上论述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兴起、发展、革命性、局限性,描述了革命思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第三节、第四节分别介绍了章太炎、孙中山的政治思想,比较深入地剖析了革命思潮的两位着名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这样就把思想和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写思想而不忽略人物,论人物而不脱离思想,避免了那种或者只谈人物,或者只论思想的倚轻倚重的偏颇。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也是史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一个领域,建国以来这方面的着作不多。桑着的问世对于这个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学术研究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写思想史也不能拘于一种规范、一种模式,而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从更多的角度、用更多的形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近代中国为例,除了有反映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思想之外,还有它的对立面封建顽固思想和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前者固然是近代思想的主流,但后者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极大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直到今天,它们的很多毒素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包括孔孟之道在内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近代中国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阻碍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何与帝国主义奴化思想结合适应半殖民地化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进行认真研究,作出科学的说明的。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1988年07月21日)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7181.html

以上是关于政治-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