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张恨水论《红楼梦》

张恨水-张恨水论《红楼梦》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恨水-张恨水论《红楼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恨水论《红楼梦》


张恨水对《红楼梦》有一种深人骨髓的喜爱;他的《金粉世家》在文化和文学方面与《红楼梦》都有着传承关系。他对《红楼梦》的很多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见解至今依然显得深刻和精辟。
张恨水曾不止一次地肯定《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我觉得章回小说,不尽是要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梦》、《水浒》,何以成为世界名着呢?”(《总答谢——并自我检讨》)并从时代的高度论述了自己坚守章回小说创作并立志改良它的原因。他又说:“自《红楼梦》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若论小名字,那真是浩如烟海。不过论到章回小说本身,这里还没有哪一本小说,够得上和《红楼梦》《水浒传》比一比的。”(《章回小说的变迁》)从《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面以及小说发展史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不可多得的。
《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张恨水在《关于读小说》一文中以《红楼梦》为例进行了论述:“中国最有名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同《儒林外史》等几部书,读过的人,当不难看出大家庭腐败,婚姻压迫,以及官僚肮脏的是非。”在《金瓶梅》一文中,又指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承继关系:“此书(《金瓶梅》)实出《儒林外史》《红楼梦》前,而外史之写社会龌龊,红楼之写家庭盛衰,亦即各袭金瓶梅之技,发扬而光大之也。”他还认为,阅读《红楼梦》必须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明白古今风俗的不同:“《红楼梦》写的宝玉、黛玉虽有爱情却不能配合婚姻,两人都饮恨千古。这样的事,现在少了,将来可能没有。但是前四五十年,几乎青年男女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所以《红楼梦》一书,当时青年男女最爱读。我们生在现时代,要读古典文学的书,就先得明白古今风俗有所不同。”这一观点,对当时普通读者阅读《红楼梦》无疑具有启发作用。
关于《红楼梦》的写法及结构布局,张恨水在《长篇与短篇》(二)中论述得尤其精辟:“长篇小说团圆结局,此为中国人通病。《红楼梦》一打破此例,弥觉隽永,于是近年来作长篇者,又多趋于不团圆主义。其实团圆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寻味,则团圆固亦无碍也。”“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梦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前十年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曹雪芹高兰墅》)可以说,这一观点深刻地影响着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并成为他小说布局的风格。
《红楼梦》的思想倾向是通过人物性格表现出来的。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评价,张恨水论述不多却颇具特色。代表性的是对刘姥姥的评析:“《红楼梦》写进一个刘姥姥,大家都以为这是作者一种插科打浑的玩艺。有些已往的批评家,隔靴搔痒,也不过说文字上的变化。其实,这里含有伟大的命意,用一个极穷的庄稼人来反映富贵人家的奢侈。”“可惜曹雪芹的原本《红楼梦》之后半部已失传。不然,他在‘绳床瓦牖’之间,必定写有一个饥寒交迫的贾宝玉来讽劝世人。这位自八十一回写起的作者高兰墅,竟未梦想到此。只以他未来进士的身份,写了一个举人贾宝玉而结束之。他没有经过绳床瓦牖的生活,他不会想到穿貂皮住怡红院的贾宝玉有给人巡更守夜的一天。于是,我们可以想到刘姥姥也就是曹雪芹自己。他在前半部里,觉得主观的叙述之不足,又客观地描写一下。”“世上作贾宝玉的人,原不会有刘姥姥的眼光,像曹雪芹也是自己家里查抄之后,才会觉悟而写出刘姥姥的,刘姥姥见一样东西念一声佛,那些昏天黑地的富贵闲人怎会懂得?故事告诉我们,总有一天,他们觉得刘姥姥的态度是正义感!”(《刘姥姥眼睛里》)这里,对刘姥姥进行的评论,着墨不多但画龙点睛,读后另人耳目一新。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05年2月4日)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7159.html

以上是关于张恨水-张恨水论《红楼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