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李鸿章的悲剧

李鸿章-李鸿章的悲剧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鸿章-李鸿章的悲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鸿章的悲剧


多年来,无论是在历史书上或戏剧、电影里,李鸿章这个角色一直是个卖国贼的形象。
李鸿章一生办过不少坏事和错事。可是,从他是洋务派的着名领袖这一点来说,他在当时还是统治集团中一位有眼光的人物。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正处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非洲和拉丁美洲已经瓜分完毕,在亚洲,印度、印度支那、缅甸、暹罗都已沦为殖民地,中国的门户也被列强的大炮轰开,几经割地赔款的屈辱,并且继续面临被瓜分的形势。
面临这种情况,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势不两立的两大派。
一派是顽固派,是个纯封建性的政治集团,盲目排外,幻想“闭关锁国”时代再来,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崇尚“尊王攘夷”的空谈,对外盲目主战,宁愿战败求和。
另一派就是洋务派,是封建军阀集团中主张引用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的政治集团。李鸿章属于这个集团。他希望中国从洋务运动中得救,把办洋务说成是自强自立的途径。他驳斥顽固派空唱高调的行为说:“洋人论势不论理,彼以兵势相压,我第欲以笔舌胜之,此必不得之数也。”(《筹议海防折》)他还说:“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公等可不喜谈,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中国日弱,外人日骄,此岂一人一事之咎。过此以往,能自强者尽可自立,若不自强则事不可知。”
从一八六二年到一八九四年,李鸿章办了三十多年洋务,挨了不少骂。慈禧对他不放心,利用顽固派的清议压制他。所以李鸿章很恼火。他说:“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清议之祸,与明季同出一辙,果孰为之耶?”
李鸿章原来对慈禧不满,指望光绪亲政后能够支持他搞洋务。不料光绪的汉文师傅翁同和是个“尊王攘夷”的老学究,并不支持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一八九○年因翁同和停止南北洋水师购买外国军火,翁李不和就表面化了。
甲午年,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帝党主战,后党主和。主战派缺乏实力,能做的就是督促李鸿章出战;李鸿章则幻想利用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夷制夷,一味布置如何诱使外国干涉,避战求和,站到慈禧那一边去了。结果,在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清廷内部勾心斗角、腐败不堪的情况下,北洋水师覆灭了,李鸿章被派去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以办洋务运动救国出发,以戴上卖国贼的帽子告终,这就是李鸿章的悲剧。甲午战败,丧权辱国,宣判洋务运动的死刑,那是封建制度在列强瓜分殖民地的形势下的历史悲剧。洋务运动的失败毕竟说明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了。
(资料来源:《北京晚报》198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