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试论陈宏谋胥吏管理之实践

陈宏-试论陈宏谋胥吏管理之实践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宏-试论陈宏谋胥吏管理之实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试论陈宏谋胥吏管理之实践


清代胥吏人数空前膨胀,甚至超过了文武大小官员的总数,[ 2 ]更有“与胥吏共天下”的说法。胥吏虽非国家职官,但作为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为政所必不可少”。但中国古代政治传统重法不重人。对胥吏无论如何有才有德,都持鄙薄态度。[ 3 ]所以,政治上受到的压制和歧视的结果导致了胥吏以牟利为主要出路的基本特点。入清以后,这一特点更加突出,致使民怨沸腾,官声败坏。[ 4 ]因此,清代对胥吏问题更为重视,以明代灭亡之教训为鉴,加强对胥吏的控制。[ 5 ]陈宏(弘) 谋(1696 - 1771) ,字汝咨,广西临桂人,为官48年,有35 年任12 行省的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等21 职。他是一位深受儒家教育的官员,为官的目的是要实现儒家入世养民、富民、教民的政治理想;关心民瘼,对一切扰民累民的弊端都给予高度重视,提出为官的八条规定;[ 6 ]历任封疆大吏,重视吏治,对清代胥吏之弊认识深刻,把驾驭书役作为为官的重要政务之一,以求禁绝和防范胥吏为害,[ 7 ]因此在为官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胥吏管理措施。
一、教化以劝戒、训导胥吏
陈宏谋为政最重教化。在他为官经历中更加认识到教化与政治关系的密切。他一贯秉持儒家的政治思想,以为为政的基础在于修身养性,化民成俗。而一乡一地民情风俗,良善与否,对于整个国家社会都会发生重大影响。胥吏由于作奸犯科,通常为天下人鄙贱;统治者对其蠹政行为又多以严刑酷法制裁他们以达到防范的效果,社会也持此种观点,很少有人想到对其进行教化,使之翻然悔悟,[ 8 ]这为坚持以教化为本的陈宏谋所不赞成。他认为天下之人分善和不善两类,人人都倾慕善者而远不善者,即法戒两种观念。见善者而以为法,见不善而以为戒;[ 9 ]所以“, 天下无不可教之人,亦无可以不教之人”[ 10 ] ,胥吏更是属于不可不教化的人。他坚信,教化、劝导胥吏,是防范他们违法乱纪的最佳途径;一味地鄙薄和压制,使之自爱、廉耻之心愈为衰微,更加奸猾狡黠;而且,胥吏也并非是不可以教化的人,他们多读书识字,粗知义理,有些还是科第未就的名家子弟,不无自爱之心,比起一些田野乡民和妇孺更易化诲。[ 11 ]因此教化并非不可能,而是很重要和可行的!陈宏谋为使其所倡导的教化得以推行,于听政之暇,采辑书传所载吏胥之事,编成在《官法戒录》四卷,广为分布,[ 12 ]希望得此书者,偶读之后有所感应,行善者可以跻通显为名臣,即使不能尽登仕进,效法之后福泽不薄;衙门也可多一奉公守法之吏役,小民免遭冤累,吏治日见肃清;官有恩泽可下至闾里,官行教化可移风易俗,而胥吏得以利济乡里、保存身家、种福子孙。[13 ]
《在官法戒录》分为四卷,引用书籍达60 余种。第一卷为《总论》,主要是指出历代和当代胥吏作恶行径,和对他们恶行的训诫。第二三卷为《法录》上下卷,列举历代忠义、为善之有名无名胥吏事迹进行介绍,劝戒胥吏坚持经学礼仪,向上进取,总有升迁的一天。他对汉代胥吏评价很高,充满孺慕心理,《 法录》卷上几乎尽列西汉东汉名吏,淳淳教导之心可以明鉴也! 第四卷为《戒录》,与法录相反,所择为历代酷吏、恶吏之事迹,以他们的悲惨结局来警戒胥吏们。《在官法戒录》引用书目之多,内容齐备,于所引事例后均注有批语评论,实际上是陈宏谋在对胥吏的深刻认识后,对他们所处地位、作弊、世人评价等原因详尽分析的综述“, 亦颇有资于惩劝也”[ 14 ] 。
陈宏谋重视教化,《在官法戒录》亦是训导胥吏的专书;[ 15 ]同时,他也注重实政,在具体行政中切实抓好三项政务,以求防范胥吏为害。
二、了解地方事宜以防胥吏胡弄
胥吏为害原因之一是地方官对地方事务的不熟悉,陈宏谋针对此弊强调为政首务是了解地方事宜。这尤其在每任一地时更为重要。惟有胸中了然,才可因地制宜,兴利除弊;化诲士民,兴行教养。[ 16 ]
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他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命令各属绘制精确的舆图和填写明晰的事宜册呈送,以了解地方梗概。通过精确的舆图和明晰的事宜册,一邑之山河、道里、村庄、物产、民生利弊,皆了然心目。如借还常平,劝种蚕桑,兴立义学,稽查匪类,缉拿窃贼,或偶遇灾荒,按图查勘,因势利导,缓急措置得当,经理从容;即使每日身在官衙,披图列册,足迹未到,但应办事件,民瘼如何全在心念,不致于茫然无措。
于地方民生必多裨益,于才情识见亦必长进。[ 17 ]虽然对舆图和事宜册的重要性强调很多,但当时的图册存在许多问题,运用图册的涵义未能体现。因此,在晓谕地方呈送图册时,他又对图册的格式作了规定。图式,规定图的比例、画法、内容、图标、颜色、纸质、名称等;[ 18 ]册式的内容汇为30 多条。[19 ]
陈宏谋对这项工作十分认真,持之以恒,从不间断“, 莅官无久暂,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诸州县村庄河道,绘图悬于壁,环复审视,兴作皆就理。”[ 20 ]袁枚作的陈宏谋传记中亦对此进行了评价;[ 21 ]他任官期间颁布的大量关心地方事宜、饬取舆册、询问民情土俗的檄文中也体现了这点。[ 22 ]
毕竟,精确的舆图和明晰的事宜册只能算是纸上空谈,询及地方官,亦未必人人留意熟悉。[ 23 ] 无论是在征收钱粮还是办理刑名时,胥吏徇私舞弊的行为突出。[24 ]种种弊端,岂是图册能够显示的! 再则,州县虽说是亲民之官,但百姓较州县不免疏远,有关生养之大端,无人为之振兴;愚民浅识,止顾目前,不计久远,或因习俗,惑于谬见,犯法渐众。[ 25 ]且公文层层转行是否能真正通告地方,地方是否真正周知朝廷新举措,朝廷旨意也就不能真正落实。[ 26 ]所以,他督令官员走出衙门,遍访辖区,体访境内土俗民情,并考察州县之留心地方与否,使“官役有所顾忌,士民有所倚赖”[ 27 ] 。
由于各地情形不同,兴禁诸事亦各不同。为使巡历切实有效,陈宏谋规定了巡历的内容,[ 28 ] 更将兴除之基本事宜一一列出汇为24 条,明令通饬,训诫各属具体实施;多次申饬巡历的事宜条规,要求各级官员实力巡历,严格按照所列内容进行,作好登覆工作,不得因疏忽和懒惰而凭空捏饰;府州官长更宜以身作则,做好属员的表率,毋使他们藉口怠玩草率,或扰累地方,巡道查出,立即揭参;并以官员的实际所为,来评断他们的政绩,作为惩处警诫或选任提拔的借鉴和条件,达到鞭策各级官员实心任事目的。[ 29 ]
陈宏谋强调以身作则,正是要避免这种官员对地方事务陌生而被胥吏胡弄不能有效行政的弊端。
三、公文管理务实以防胥吏营私
公文在封建官僚政治中充当行政权力运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封建政治流行文牍主义,公文繁杂庞大,公文管理和处理弊病百出。[ 30 ]胥吏把持公文拟写大权借此营私舞弊即为其中一弊。这皆由封建制度自身的弊端和官员的玩忽职守造成的。[ 31 ]
陈宏谋对公文中存在的弊病十分清楚。[ 32 ]虽然他不能精减公文的数量,但针对以上造成胥吏把持公文弊端的原因,陈宏谋是力图变革和防范,使“一切靡文陋例,无裨于公,而有累于民者,及官有些须之益,而民受无穷之累者,次第清厘,去其太甚。”[ 33 ]
首先是规定文禀的格式,使公文一目了然。“这些簿记的目的,是使官员能够防止胥吏在处理日常政务时上下其手,阻止他们滥用权势,捞取好处”[ 34 ] 和避免“遗漏含胡,殊费参阅”“, 就陋习相沿之事,约有数条,逐件檄饬”,具体内容如下:(1) 禀帖及验文书册填写; (2) 雨水情形、禾苗民情,以及所引起米价波动情形; (3) 详册内钤缝之印的印盖; (4) 审案; (5) 奸赌命盗等案审讯供词录入; (6) 命案验尸情形; (7) 修建工程,造价耗费等项, (8) 详案办理内容填写; (9) 叙某府县; (10) 详覆及报病文书; (11) 案件援引定例成案; (12) 投文禀; (13) 奉到批禀谕帖回覆。[ 35 ]这个书写格式在各地施行,虽然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办理事务,填写文册,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文禀格式虽有增减,基本相沿。[ 36 ]
其次是以檄文申饬各属明确公文处理职责,把公文的善理作为衡量官员政绩的一个标准。[ 37 ] (1) 留心文檄,不得含胡应付;不可隳误一件,悉力讲求,不可玩弄虚实是非。[ 38 ] (2) 规定该禀内容、次数,批驳回复格式、用语和限定胥吏送稿转行日期,[ 39 ]不可拖延、堆积,当日事当日毕,毋使“吏书得乘其忙杂而朦之矣。”[ 40 ] (3) 再三申饬遵照文禀书写格式,以省批驳之烦。[ 41 ] (4) 对书吏在其中的作用亦作了规定,仅供书写,不可任其撰写, 假以事权; 疑难之事, 自行再四推详, 然后定议。[ 42 ]
另外,陈宏谋对文禀自身的弊端也作了一些努力。他简明文禀的程式,通饬各属:文字使用上,切要字句,难容含混、减省的,量为增添;浮泛虚文,无关情节,宜减省的,稍为删减,以免冗杂。叙述体式亦须简明,删繁就简。[ 43 ]当然,变革是有限的,文禀内容要求并未改变,只是更为条理分明些,方便阅读,既可减轻各属的负担,又可使胥吏无所遁形。陈宏谋身体力行。他批沥寸衷,详晰相示,以相商榷,希冀各属倾心告语。
表现出极度耐烦,不辞辛苦,不懈琐碎,目的在速办政务。[ 44 ]他坚信“勤能补拙,敏而有功。”居官者才识、官声、政绩,皆从艰难劳烦中做成;杜决奸弊,从细阅文案中得。[ 45 ]他以自己的勤政给下属树立了一个典范,也是对胥吏的一个警示!
四、勤理词讼,整顿监狱以防胥吏作恶
“无讼”是儒家伦理在司法上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儒家实现“大治”的表现之一。所以,统治者宣扬教化为先,慎刑恤狱。陈宏谋懂得平理词讼刑狱对安定社会、稳固统治的重要性,力求明刑弼教,惩恶安民。[ 46 ] 然而,刑讼处理是胥吏作弊屡禁不断一项政务。通常,书吏与衙役勾结起来,利用词讼案件大获利薮。[ 47 ] 造成这种舞弊的原因一是办理官员漫不经心,拖延不审、不结,给了讼棍、胥蠹可乘之机。再则就是官长把审案的案卷整理托手于书吏,书吏于其中略做文字变动,案情顿时模棱两可,导致该追查的和该尽速审结的案件拖延不办。民深受其害。概括起来, 是任职官员玩忽职守的结果。[ 48 ]
陈宏谋理讼的原则主要有两个: (1) 寓教于刑罚中。刑罚固然重要,但于违法之前先行教化,使民深受化导,而后自觉向善,防范于未然;而非等到犯法后以刑法处罚。惟有于卷牍中留一分精神,存一点惟恐冤民累民之心,久之必能起到移风易俗之效。[ 49 ] (2) 理讼正所以息讼。州县所处理的词讼,大多为户婚田土等繁琐小事,但都与小民身家攸关。惟有耐烦、心平气和、廉洁、公正地速理案件,才能使好恶者与良善者各得其所,公道得以彰显;也才能达到惩刁止刁,理事息事、胥吏无机可趁的目的。[50 ]
实际操作为: (1) 汇集成册,按月揭报。将应发落各犯遵照所发折式汇为一折通报,逐月一报;如有不遵者,按情形究处。[ 51 ] (2) 统列一单,按月汇催,将办理文册的经承姓名实填于册后,择其最玩者,指名提究,一月一查。[52 ] (3) 遇有讼案,当即审理;有告即审,有审即断,将应归结之案,逐一清厘。
而监狱问题又与司法问题联系在一起。它是官场凌虐需索的重要部门,是封建社会中最黑暗的地方,管理监狱的胥吏则是这些弊端的直接制造者。虽然对监狱弊政,朝廷有所察觉,并有明确的律条,只要发现,一定是从重处罚。但官与吏往往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袒护,所以屡禁不尽。[ 53 ]陈宏谋为改革监狱弊端,采取了一些措施: [ 54 ] 一是严厉申饬,责令办事的官员明确职责,束吏恤民,慎刑恤狱。以官府的权威发布文告,严禁官吏需索,禁卒凌虐,一旦发现不遵循法纪者酌其缓急多寡给予不同处罚。二是明令各属遵照审理完结手续,通查各属未完案件,开单汇催,按月稽核,分别查提,以清积案;对州县不能尽速审理的案件和罪行不一的犯人,亦有灵活相应的对策和处理。三是通查监狱,建立监狱犯人清册。清查监狱囚犯,分别重囚轻犯,每于月底,将收禁囚犯姓名、犯事缘由、收禁年月、囚粮、棉衣棉裤,分晰各造细册,申报查考。随时将所查某属监内人犯事由罪名,按照颁发册式,造册通报院道司巡道查核。
词讼刑狱,是考查官员政绩的凭证之一,以此督促官员重视胥吏问题,加强管理,减少危害。
纵观陈宏谋胥吏管理之措施,可以看出他尚名教,厚风俗,以训蒙为树人之本,重视官吏的道德品质作为内因对保证吏治清明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他并不过于相信和过分夸大道德自律的作用,强调从了解地方事宜、公文处理、词讼刑狱等几方面入手,用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制度加以防范,并在具体执行时,审时度势,情法并举,务实不偏。这些措施的施行,与他内儒外道、内圣外王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视现实的历史观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合乎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
当然,以陈宏谋一人之力,是不能改观当时胥吏为害的弊端。胥吏蠹政是由封建机构和专制制度本身弊端衍生出来的产物,任何严刑峻法和廉正名臣都只能使其收效于一时,不能根除。陈宏谋所能做到的只是统治者所要求的和他力所能及的,无法超越历史的局限。但封建社会重视吏治,修法定律以防其弊,对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仍有一定积极作用,对置身于封建压迫下的百姓来说是有利的。从这一点来说,陈宏谋的胥吏管理实践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并可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的。
参考文献
[2 ]刘小萌:《 胥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年版,第89 页。
[3 ]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出版2003 年版,第126 页。
[4 ]李治安、杜家骥:《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古代行政管理及官僚病剖析》,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年版,第226 页;《胥吏》,第131 - 132 页。[5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哈恩忠选编:《乾隆年间整饬书吏史料》(上、下) ,《 历史档案》2000 年第2 、3 期;《 胥吏》,第205 - 207 页。
[6 ] [清]陈宏谋:《 申饬官箴八则檄》,《 培远堂偶存稿·培远堂文檄》卷20。选自广西省乡贤遗着编印委员会编印:《陈榕门先生遗书》,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版。
[7 ] [清]陈宏谋:《 分发在官法戒录檄》, [清]贺长龄编着:《 皇朝经世文编?吏政》卷24 ; 《申饬官箴八则檄》。
[8 ] [清]陈弘谋:《 五种遗规?在官法戒录?总论》卷1 ,第274 页上。选自《四部备要?子部》第60 册。
[9 ]《在官法戒录序》。
[10 ]《五种遗规·教女遗规序》。
[11 ]《在官法戒录序》、《分发在官法戒录檄》。
[12 ]《在官法戒录序》。
[13 ]《分发在官法戒录檄》。
[14 ]《分发遗规等书檄》。
[15]《藏书五种叙》,《 五种遗规》卷首。
[16 ] (《饬画舆图谕》、《谕各属登覆地方事宜》) 、《再询地方事宜谕》、(《咨询地方利弊谕》、《饬画舆图谕》、《通饬留心图册檄》) 、《兴除事宜示》、(《咨询民情土俗三十条谕》、《查取村庄舆图檄》) 、《饬取甘肃图册以资治理檄》、《饬取州县舆图檄》、《饬取图册檄》、《查取西省营伍地方图册檄》、《查取东省营伍地方图册檄》、《绘送村庄地图谕》,《 文檄》卷12、14、17、27、34、36、37、41、42、44 ;又《寄内弟杨晦叔声显书》、《寄杨朴园书》,《 培远堂偶存稿?培远堂手札节要》上、下卷。
[17 ]《饬画舆图谕》、(《饬画舆图谕》、《通饬留心图册檄》) 、《查取村庄舆图檄》、《饬取甘肃图册以资治理檄》、《饬取州县舆图檄》、《饬取图册檄》、《查取西省营伍地方图册檄》、《查取东省营伍地方图册檄》、《绘送村庄地图谕》,《 文檄》卷12、17、34、36、37、41、42、44。
[18 ]同上书,《 饬画舆图谕》、《饬画舆图谕》、《饬取州县舆图檄》、《饬取甘肃图册以资治理檄》、《绘送村庄地图谕》,卷12、17、36、37、44。
[19 ] 同上书,《 谕各属登覆地方事宜》、《再询地方事宜谕》、《咨询地方利弊谕》、《兴除事宜示》、《咨询民情土俗三十条谕》,卷12、14、17、27、34。
[20 ] 赵尔巽等撰:《 清史稿·陈宏谋列传》卷三百七,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
[21 ] [清]袁枚:《 东阁大学士陈文恭公传》,[清]钱仪吉编:《 碑传集》,第1657 页。
[22 ]《培远堂文檄》48 卷。
[23 ]《寄杨朴园书》。
[24]《再饬官仓收粮弊窦檄》、《严禁胥棍侵冒食粮檄》,《 文檄》卷24。
[25]《 寄费廷珍书》,《 手札节要》卷下;《 巡历乡村兴除事宜檄》,《 文檄》卷19。
[26]《 寄卫廷璞书》,《 手札节要》卷中。
[27 ] 同上书,《 寄费廷珍书》、《寄杨仲兴书》卷下。
[28 ] 同上书,《 寄蒋一鸣书》卷下。
[29 ]《巡历乡村兴除事宜檄》、《饬知州县巡历乡村檄》、(《通饬州县巡历乡村谕》、《再饬各属巡历乡村檄》) 、《再饬州县实力巡历乡村檄》,卷19、20、21、24。
[30 ] 李治安、杜家骥:《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古代行政管理及官僚病剖析》,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年,第184 页。
[31 ] 冯惠玲:《 我国封建文书抬头制度》,历史档案,1985 年1 期;《 饬属留心文檄檄》、(《申饬阅不文稿陋习檄》、《申饬耽延檄文檄》) 、《申饬文禀含胡积习谕》,《 文檄》卷13、32、37。
[32 ] 同上书, (《请将告示通报详》、《斟酌文移繁简详》) 、《饬属留心文檄檄》、《申饬不阅文稿陋习檄》、《申饬文禀含胡积习谕》、《申饬不阅文稿檄》,卷10、13、32、37、39。
[33]《 寄顾鸿书》,《 手札节要》卷中。
[34 ] [法]魏丕信着,李伯重译:《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与中国行政文化》,《清史研究》1999 年第1 期,第12 页。
[35]《 条列文禀事宜檄》,《 文檄》卷13。
[36 ]同上书,《 政期官民共晓上下划一檄》、《酌定文禀程式谕》,卷23、32。
[37 ]《申饬文禀含胡积习谕》。
[38 ]《饬属留心文檄檄》、《申饬文禀含胡积习谕》。
[39 ]《申饬文禀含胡积习谕》、《申饬阅不文稿陋习檄》、《申饬耽延檄文檄》,《 文檄》卷37、32、32。
[40]《 熊勉 宝善堂居官格言》,《 五种遗规?从政遗规》卷下,第216 页下。
[41]《 摘谕不遵汇行各条规檄》,《 文檄》卷30。
[42 ]同上书,《 申饬不阅文稿陋习檄》,卷32。
[43 ]同上书,《 斟酌文移繁简详》、《文禀简明程式檄》、《文禀简要程式札》、《文禀简明条规札》,卷10、37、43、45。
[44 ]同上书,《 饬属留心文檄檄》、《申饬不阅文稿陋习檄》、《申饬耽延檄文檄》,卷13、32、32。
[45]《 申饬不阅文稿陋习檄》;《 寄刘含章书》,《 手札节要》卷中。
[46]《 寄家雨泉书》、又《寄陶孚中其愫书》、《寄耿寿平书》,《 手札节要》卷下;《 饬定汇催案件檄》、《清理案犯发落檄》,《 文檄》卷13、14。
[47]《 饬速结词讼檄》、《清理案犯发落檄》,《 文檄》卷11、14;《 寄杨星亭书》,《 手札节要》卷上;秦富平:《 清朝的县级政权》,《 晋阳学刊》1994 年第4 期,第80 页。
[48]《 饬速结词讼檄》、《清理案犯发落檄》、《申饬批词含混檄》,《 文檄》卷11、14、37,《 寄杨星亭书》。
[49 ]《寄孙隽书》、(《寄徐德裕书》、《寄张照乘书》、《寄家圣泉书》、《寄周人骥书》、《寄黄程万瑞鹏书》) 、《寄雷翠亭书》,《 手札节要》卷上、中、下。
[50]《 惩治讼棍檄》,《文檄》卷12;《 寄周 书》,(《 寄黄程万瑞鹏书》、《寄唐莪村绥祖书》、《寄徐德裕书》、《寄张照乘书》、《寄周人骥书》) 、(《寄申梦玺书》、《寄陶孚中其愫书》、《寄朱南湖书》、《寄崔升吉应阶书》、《寄陈焱书》) ,《手札节要》卷上、中、下。
[51]《 清理案犯发落檄》,《文檄》卷14。
[52]《 文内须填经承姓名檄》、《文册实填经承姓名檄》,《文檄》卷10、15 ;《寄杨星亭书》。
[53 ]柏桦:《 明清州县的监狱》,《中国史研究》,2002 年第4 期,第129 -133 页。
[54 ]《通查监狱檄》、(《严禁监狱诸弊谕》、《清理监狱详》) 、《饬查监犯清册檄》、(《饬查扶风等县淹禁人犯檄》、《饬造监犯清册檄》、《再饬查明监犯清册檄》、《饬清监狱檄》) 、《清理监禁人犯檄》、《清理监狱囚粮檄》、《查造狱囚檄》、《饬查各县监狱淹禁檄》、《清理监狱檄》、《再严监狱防范檄》、《清查监狱檄》,《 文檄》卷5、11、19、20、25、26、27、29、32、33、37。
(资料来源:《兰州学刊》2005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