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1894年9月17日的中日黄海海战,以北洋舰队丧船五艘,伤亡千人的重大失败而告结束。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失败是由于北洋舰队纪律败坏,训练废驰,不堪一击。因此说,失败是北洋舰队本身腐朽所造成的。
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现就黄海海战失败原因,探索如下。
中日甲午战争时的北洋舰队,是否是一支纪律败坏,训练废驰,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呢?否。这种看法是片面地夸大了北洋舰队的阴暗面,不加区别地把北洋舰队同当时的清朝陆军混为一谈。诚然,作为地主阶级洋务运动的产物,北洋舰队不能不有它腐朽的一面。但是,这支海军队伍同当时的八旗、绿营、湘、淮军及练勇相比,不论在官兵素质、训练、纪律、战斗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北洋舰队高级军官,大部留学欧美,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熏陶和近代军事技术训练;广大士兵大部来源于沿海一带的劳动人民,并经过一定的挑选,素质基本是好的。舰队平时的纪律和训练也相当严格。因之,凡在北洋舰队工作过和熟悉北洋舰队情况的一些外国人,都对北洋舰队有不同程度的好评。曾担任北洋舰队总教习的英人琅威理曾说:“中国海军,实有不可轻视者。其操阵也甚精,其演炮也极准,营规亦殊严肃,士卒矧皆用命;倘与日本海军较,中国未尝或逊。”(《中东战纪本末·外人评论》,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日战争》(以下简称《中日战争)丛刊),第7册,第517页。)他认为“华人聪颖异常,海军虽练习未久,然于演放炮位,施放水雷等事,无不异常纯熟。”琅威理任北洋舰队总教习数年,他的话是可信的。对北洋舰队情况相当熟悉的英国远东海军司令斐利曼特就曾说过,在琅威理去职三年之后,北洋舰队“驶船之法则仍甚合机宜,操演阵势仍纯熟而兼能变化;水师每打海靶,多能命中。”
上述评论,并非过誉。甲午黄海海战充分证明:北洋舰队不仅不是一支纪律败坏,训练废驰的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而且,其士气和战斗力也决不比日本海军逊色。
首先,以炮术为例。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炮火命中率远远高于日舰。参加黄海海战的镇远舰副管驾美员马吉芬说:“就炮术而论,……中国兵优于日本兵,日人应自承认之,何则,除六磅以下各小炮外,日军之命中率,约在百分之十二,而中国军之命中率,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也。”(《马吉芬黄海海战评述》,见《海事》第10卷,第3期。)海战时任定远舰副管驾的英员泰莱也认为北洋舰队“炮术甚佳”,“水兵可谓善战”(《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见《东方杂志》,卷28,第7号。)
其次,以舰队运动而言,海战一开始,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桅楼被弹,信旗被毁,提督丁汝昌负伤。舰队在无人指挥的形势下,依然能各自为战,相互救援。定远、镇远始终保持互为犄角的有利队形,与敌本队五舰周旋,重创敌旗舰松岛。来远、靖远在战斗后期,临时结成姊妹舰,以弱敌强,抗击敌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等四艘快速巡洋舰的进攻。来远在舱尾分裂、内舱尽毁、铁梁被烧弯曲、舵尾几成灰烬的重伤情况下,于战斗结束时仍驶回旅顺。因此,“中西各人见其伤势沉重,而竟安然反旆,无不大奇之”(《中东战纪本末·外人评论》,见《中日战争》丛刊,第7期,第550页。);无不赞叹其“行船之妙”(《中东战纪本末。大东沟海战》,见《中日战争》丛刊,第1册,第169页。)。海战结束时,靖远知定远桅楼被毁,信旗无由发出,主动代定远升旗集队。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北洋舰队的训练有素。正因为如此,参加黄海海战指挥的北洋舰队总教习汉纳根才说:“诸华舰颇能如余之意。直至药弹罄尽”。(《中东战纪本末·外人评论》,见《中日战争》丛刊,第7期,第538页。)
最后,以士气而论,北洋舰队广大官兵同仇敌忾的战斗情绪和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决不比当时靠“吸烟”来“安定心神”(黄海海战前,日本舰队发现北洋舰队后,士兵临阵惶惧。司令官伊东□亨特下令“准士兵随意吸烟,以安定心神”。参见川崎三郎:《日清战史》,日本东京博文馆,明治30年(1897年)版,第116页。)的海盗式的日本侵略军为差。在战斗中除了□现出邓世昌、林永升及致远、经远两舰广大爱国官兵那种视死如归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外,海战中绝大多数官兵的表现都是好的。那种把北洋舰队描写得腐败不堪,不堪一击的观点,是片面地夸大了北洋舰队的阴暗面,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那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考察。
首先从战略观点看,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清政府封建政治制度的腐朽和以那拉氏、李鸿章为代表的后党势力对战争的失败主义指导。
通过“辛酉政变”,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攫取清政府实权的那拉氏,患着先天的恐外病。对于帝国主义侵略,一贯屈辱妥协。1894年10月,是那拉氏的六十大寿。为了隆重地庆祝这次“万寿庆典”,挥霍享乐,从这年年初就大肆铺张地进行筹备。挪用大量海军经费修建的颐和园工程也在继续进行。8月间,战事日益扩大。户部请停颐和园修缮工程,那拉氏大发淫威,不准。一些主战派官员上奏要求停办“点景”,节省开支,移作战费,那拉氏大发雷霆,狂叫:“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当前方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敌寇的时候,那拉氏却在北京城广收贡献,筹备庆典。为了粉饰太平,挥霍享乐,对战争一贯主和。
实际负责战事指挥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那拉氏是“一丘之貉”。他把北洋舰队视为个人的政治资本。有军则有权。为了保持他在清政府的政治地位,非常害怕丢掉北洋舰队这笔政治资本,因此,他在战争中采取消极防御和“避战保船”方针。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李鸿章不是依靠广大军民的武装抵抗,而是把命运押在帝国主义列强“调停”的赌注上。他不仅不认真备战,反而竭力压制北洋舰队广大官兵的抗战积极性。在战略上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坐失战机,放弃战争的主动权。
早在6月间,当日本大举进兵朝鲜,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的形势下,丁汝昌曾代表北洋舰队广大爱国官兵,要求作好战斗准备,先发制敌。李鸿章却说什么日本“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7月初,丁汝昌再请率舰队巡戈朝鲜西海面,箝制敌人,又被李鸿章制止,并责丁自不量力。丰岛海战前一日,丁汝昌要求率舰队,继发接应。舰队已升火待发,李鸿章再次复电制止。结果,丰岛一战,失舰丧师,损失惨重。丰岛海战后,日舰节节进逼,李鸿章步步退避。8月10日,日本舰队窥视威海卫,发炮挑衅。李鸿章下令:“北洋舰队须持重防守,决不能滥进袭击日本舰队”(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1章第21页。)。并划地为牢,把北洋舰队禁锢于山东成山角至鸭绿江口,消极防御,不准越此防线巡海制敌。“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军事家。而且无论古今中外,无论战略战术,没有不反对消极防御的。只有最愚蠢的人,或者最狂妄的人,才捧了消极防御作法宝。”(《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8页)李鸿章正是把“消极防御”当作法宝的蠢人。
由于李鸿章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和“避战保船”的方针,放弃制海权,不仅使日本侵略者由海上运送大批军队,集结朝鲜,从容进攻驻平壤清军;又突然进攻,迫使北洋舰队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打了这一场海上战争,结果,遭到更严重损失。日本历史学家在总结黄海海战经验时曾说:“海军政略之要,在于占有制海权,而占有制海权,则在于能否采取攻势运动。清国舰队作战一开始,就未能采取攻势运动,而采取绝对守势运动,这是清国的失算。”(川崎三郎:《日清战史》,第7编(上),第1章,第19页。)这一评论可谓切中要害。由此不难看出,清政府的腐朽,李鸿章的“消极防御”战略和“避战保船”方针,实为黄海海战失利的根本原因。
其次,从战术角度看,黄海海战的失败还有以下诸种因素。
第一,北洋舰队武器装备落后,中日海军两相比较,是敌强我弱,敌优我劣。
由于以那拉氏为首的清朝政府根本不重视国防建设,将大量海军经费挪用修建颐和园,北洋舰队多年来未增添新舰,未改进武器装备,舰船陈旧,速度缓慢,缺乏速射炮。而日本舰队,船捷炮利。两相比较,敌优我劣,敌强我弱。双方参战舰船,日方比北洋舰队多百分之二十;总吨位多百分之三十强;总马力多百分之六十三;总兵力多百分之六十九;平均时速快一□。炮火总数多百分之五十一;鱼雷发射管多百分之三十八。总之,日本舰队不论在舰数、舰质、航速、火力、兵员等方面均占优势。
第二,供应不足,弹药缺乏。
北洋舰队不仅炮火装备不及日本舰队,而且供应不足,炮弹极为缺乏。这是因为供应北洋舰队“装备弹药用的经费被负责供应的官员私吞到口袋里去了。这个官员不是别人,正是李鸿章的外甥”(ImmanuelC·Y·Hsu《The Rise of Modern Chin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ong Kong 1975。P.419。)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马吉芬描写黄海海战前,北洋舰队弹药缺乏的情形说:“数周以来,我队渴望决一快战。日复一日,战斗训练无怠,整饰亦无遗憾,但弹药颇感不足,舰队迭次请之而不发,吾人殊无救济之法,责有攸归,其咎初不在舰队。吾人遭受陆上腐败官吏之掣肘,以至于此。”(《马吉芬黄海海战评述》,见《海事》,第10卷第3期。)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也说:“对于战争毫无准备,实在令人可惊”。北洋舰队“克虏伯炮有药无弹,阿姆斯特郎炮有弹无药”。致远舰就是在炮弹用尽之际,准备与敌舰冲撞时,被敌舰鱼雷击中沉没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虽各有三十公分半重炮四门,但仅有榴弹炮数发。开战不久,榴弹用尽,不得不使用彻甲弹。但彻甲弹爆炸杀伤力远不如榴弹。定远击中松岛之弹,就是在榴弹用尽后,以彻甲弹击中的。击中后,炮弹穿透水雷室、粮糈库、机油库,止于露炮塔爆炸。战后检查该弹碎片,其中实以洋灰而炸药极少,故威力大减。该弹如系榴弹而又装足炸药,则日舰松岛中弹后,决不止死伤百余人。即使不粉身碎骨,其受创程度亦必更为沉重无疑。
第三,信旗被毁,指挥失灵。
海战一开始,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即被敌舰排炮击中桅楼。信旗、索具被毁,信号兵牺牲,旗令无由发出。提督丁汝昌又负重伤。以致北洋舰队旗舰定远“仅于开战时升一旗令,此后遂无号令。……督旗不升,各船耳目无所系属(《冤海述闻·大东沟战事纪实》,见《中日战争》丛刊,第6册,第88页。)。诸舰只得各自为战。开战不久,被日本舰队包围分割,阵势散漫,陷于被动挨打局面。
除上述诸点外,北洋舰队中少数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影响士气,以及北洋舰队在炮火决战阶段阵形的缺点等等,都是黄海海战失败的因素。
(资料来源:《历史知识》198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