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从石达开回师广西看他的“远征”

石达开-从石达开回师广西看他的“远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石达开-从石达开回师广西看他的“远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从石达开回师广西看他的“远征”


石达开于一八五七年阴历五月逃出天京到安徽的安庆,同年十月率领十余万大军转战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一八六三年阴历四月底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历时六年,行程一万多里。这就是石达开的“远征”。其中从一八五九年七月至一八六一年十月共两年半的时间,石达开滞留广西境内,这是“远征”过程中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通过对石达开回师广西的分析,有助于对“远征”的是非功过的评定。
石达开回师广西,在军事上虽然一度起了打击清朝在广西的反动统治,配合、鼓舞和推动西南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积极作用,从这方面看回师广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太平天国的全局和斗争形势来看,石达开回师广西又是利少弊多的。
首先,石达开的“远征”军,在广西已基本上溃败和散亡了,“达开悍党十不存二”,这是太平军最严重的损失之一。石达开这支军队,多数是拜上帝会的老兄弟,太平军的老战士,太平天国的老骨干,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精英。这样一支精锐部队,由于脱离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革命的根据地,孤军作战,搞流寇主义,结果接连败北,特别在回师广西后,几乎散亡损失了五分之四。石达开葬送了最精锐的太平军,自毁长城,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带来了难于弥补的损失。
其次,石达开回师广西,打乱了太平军的战略部署。石达开是“全军的中坚人物”,他的部队在西线战场上担负着抗击清军主力曾国藩的湘军的重任,他经营和稳定的江西根据地是天京的屏藩。但是石达开避开清军主力出走,自动放弃战略要地江西,使原已失利的曾国藩感到有回旋的余地,而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顿时逆转。石达开不顾全局的战略,放弃江西,跑到远离天京数千里的外线广西,也没有牵制什么清军的主力。特别是当安庆危急,天王派人送书来召石达开回去援救,石达开拒不从命,这怎么能说石达开“远征”是顾全革命大局呢?
最后,石达开回师广西,在政治上也削弱了领导核心力量和太平天国的统一。由于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政治上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因此恢复和重建领导核心,统一和稳定政治局面,成为当时太平天国的当务之急。但是,石达开迷途忘返,坚持错误。难道石达开留在天京就一定会发生第二次变乱吗?我认为不一定发生第二次变乱。因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种条件主要是双方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共同对敌,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就可以暂时缓和;反之,就可能激化和表面化。前者如洪秀全和李秀成的矛盾,后者如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前一种可能性对于石达开是存在的。石达开离开天京在安庆几个月,尽管他张贴布告散布对天王的不满,但并没有发现天王洪秀全进一步逼害他的迹象,后来反而要他重回天京辅政。如果石达开象李秀成那样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消除洪秀全的疑忌,留京辅政,或者坐镇指挥西线战场、保国安民,以大局为重,抛开个人的利害得失,他和洪秀全矛盾转化缓和,也不是不可能的。认为矛盾不能转化,或者把顾全大局、牺牲个人与盲从的“愚忠”等同起来,这是片面的。从客观上看,石达开“远征”虽受安福二王“押制”而被逼出走。但是从主观上看是石达开对太平天国的革命前途丧失信心。他在《报天王书》中说到天京变乱后,“虽蒙天王圣明,昭雪冤抑,然从此元气大伤, 十年未可即复”(《太平天国诗文钞》)洪仁□也中肯指出:“翼王见大局如此不满意,乃决离京远征,一去不回”(《太平天国》第二册第885页)。我们承认石达开被迫出走,但是也说明石达开不是从革命全局出发,而是凭意气用事。不管怎样,石达开回师广西,是分裂的行为。石达开回师广西后,坚持反对清朝和广大太平军忠诚太平天国革命、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从政治策略、军事策略上看,石达开回师广西不顾大局,组织上自立一军,分裂了太平军,这是错误的。如果把石达开出走说成是顾全大局,那么如果太平军的将领都走石达开这条道路,太平天国不是早就灭亡了吗?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出走“远征”却是天京悲剧的一幕,这是不幸,不该颂扬。石达开的悲剧,说明一个人无论怎样有才智,离开了革命整体,最后终不免失败。
(资料来源:《广西日报》1979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