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国文学的多元传统与经典传承

文学-中国文学的多元传统与经典传承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学-中国文学的多元传统与经典传承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文学的多元传统与经典传承


中国文学,在多元汇聚的格局中,建构了独特的经典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与艺术价值追求的重要载体。深入认识这一经典传统,对加强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推进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对话、促进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中国文学的经典传统,是中国文化经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学者对之倾注了大量的研究心血,建构了丰富深厚的阐释传统,对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与理论反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在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学经典的研究,仍然是理论创新、学术范型转换和研究方式变革的重要平台。20世纪文化转型与文学研究变革的重大成就,往往都与文学经典的研究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中国文学研究,注重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文学遗产作统一性的理论反思,取得很大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在具体实践中产生了文学社会学研究机械庸俗化、理论评价单一以及对文学缺少深入的历史认识等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研究,从“方法多元”与“研究视野多元”的角度,对前30年的研究局限进行了深入反思。在方法上,学界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文献考辨、艺术审美、理论思辨、历史分析、群体研究、文体研究等多种手段,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形成综合研究的格局;在研究视野上,更广泛地关注中国文学的复杂层面及其与中华文化之复杂内涵的内在联系,从地域、民族、集团、接受、传播等多种角度,观察中国文学的多元构成;在研究成果上,文学文献的广泛发掘与整理、多元格局的文学史研究,构成了最突出的成就。
回首过去的研究历程,我们在为多元化研究的丰富成果所鼓舞的同时,也感到了其中所潜藏的危机。不加反思的多元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遮蔽与忽视经典研究的重要意义,削弱对文学传统的深入理解。从理论上讲,多元研究的基础是“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政治、文化需要,“多元文化主义”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在全球化时代凸显了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广泛渗透在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的关键词。但国际学界在充分肯定这一视角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对它的局限进行了深入反思,认为它更多是应对新的文化政治格局、回应全球化挑战的一种批评性视角,本身难以提供积极的价值建构。因此,从消极方面来讲,不加分析的多元化视角,会导致对每一种文化自身深刻价值观察的削弱,从而也限制文化间深层沟通的可能。
具体到中国文学研究,过去30年的“多元视野”,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丰富了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但同时也暴露出对中国文学经典传统关注不足、理解不深的问题。学者单纯追求论题的新鲜与多样,而对于经典的沉潜和重大学术问题的深入思考则缺少关注,这就使得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认识流于平面化、表面化,因此,学术成果数量虽然庞大,但精品缺乏,越来越难以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学术经典。
经典的精神艺术价值,体现了文化超越性与历史性、一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古典文学研究日益关注经典的历史构成与文化内涵多样化的同时,能否对经典的超越性、统一性作出深入的阐释和挖掘,这是关系能否深化理解中国文学传统的重大问题。

深化经典研究,既是学术发展的要求,也是21世纪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化发展中“多元”与“经典”的矛盾,日益引发广泛的关注。纵观历史发展,传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的多元汇聚、交流碰撞息息相关。在中国历史上,中外文化、华夏文明内部多种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碰撞,是经典形成的重要动因,多元汇聚最为显着的时期,往往是文化的重大转型期,也是经典建构、重构的关键时期,例如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唐到北宋、晚清到20世纪,都是文化交融最为活跃,经典建构、解构最为显着的阶段。世界历史上,类似的情形也十分常见。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多元”正日益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核心特征,但是在这个“多元”局面中,价值虚无和学术平庸的现象日益显着,接续经典传统、创造新时代经典的力量日益薄弱。学界通过对“多元文化主义”可能存在的局限进行反思指出,缺少对不同文化自身深刻价值认识的“多元”,必然导致虚无与平庸。因此,要加强对文化自身价值的深刻理解,就要加强对经典传统、历史文化核心问题的认识,增进学术积累。只有在丰厚的学术积累之上,文化创造的繁荣时代才会到来,新时代的经典才会产生。在中国历史上,创造经典的学术大师,无一不具有深厚的学殖,而经典建构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无一不是人文渊雅、文化风气开放多元的时期。只有深厚肥沃的学术文化土壤,才能结出经典创造的硕果。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多元”的时代加强学术积累,涵养深厚的社会文化素养,接续经典传统,是十分迫切的时代文化课题。
欧美学界对“多元”与“经典”关系的反思,也有很多关注,在文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文学经典”所展开的激烈论争,就是一个重要代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多元文化主义”为理论核心进行文化研究,对传统“文学经典”进行挑战、质疑和颠覆在欧美广泛流行,而以审美与人文价值为基础捍卫经典“普遍性”与“永恒性”和以“多元”与“历史”为基础消解经典价值,形成了激烈的理论交锋。无论是对经典的捍卫,还是对“经典”的颠覆,欧美学界都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丰富的反思,其论争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时代发展中,“多元”与“经典”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身处20世纪现代化曲折历程之中的中国,深刻经历着对传统经典解构、重构的文化巨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和消费主义的流行,经典的价值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戏说流行,臆解成风。经典的消解产生了消极的文化影响,其所导致的价值虚无、学术平庸,越来越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对此,中国学界普遍感到焦虑。21世纪初开展的大学博雅教育以及进行的“文学经典”讨论,主要停留在对欧美学界理论和观点的借鉴、申发之上,既未能在新的理论反思中产生如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般对经典之审美、人文价值做深入研究的学术力作,也未能在历史层面作深入的探索,整体上仍然停留在感受焦虑的层面,理论和学术的推进尚十分匮乏。
学术和文化的时代发展,迫切需要中国学界在深化“经典研究”方面有积极的建树。新时代的“经典研究”,面对20世纪经典颠覆、建构的复杂交锋,对传统经典既不盲目仰视、复古崇拜,也不应居高藐视、任意解构,而应该以尊重历史、客观平实的态度对其加以理解。传统经典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历代学者围绕经典的阐释、传播,形塑了极为重要的经典学术传统,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平实对话的视角、扎实严谨的研究实绩进一步加深认识。积极增进学术积累,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时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制高点。
新时代的“经典研究”,不是重回文化封闭、排他的老路,而是要在充分吸收多元化研究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开阔的视野、更敏锐的理论意识,深入讨论中国经典建构、传承与多元文化汇聚的关系,从而深化多元视野下的经典阐释。中国历史上,多元文化汇聚对经典的建构,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深入而准确地理解经典传统与多元文化汇聚的关系,对于在“多元”的新时代接续经典传统、创造新的文化经典,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创造新文明的活力,无疑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深化“多元格局下的经典研究”,是新世纪对30年中国文学研究的成就与局限、时代文化建设困境的反思,是对增强中国文化核心精神传统认识之需要的学术要求的回应,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制高点。根据我们的认识,文学经典研究应当包括下列五个方面:
一是文学经典基础文献的集成式整理与研究。中国文学经典拥有丰富的阐释史、传播史,“经典”的价值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建构与确立起来的。总集的编纂、别集的刊刻、选本的选录以及相关的校注评点等文献整理,构成了内涵丰富的经典阐释传统。同时,在历史上,中国文学经典对东亚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域外传播文献也有很大的整理研究空间。对重要文学经典的有关文献,进行集成式、综合的整理与考辨,将极大地推动经典研究的深化。文学研究所向来重视文献的积累,组织编纂《古本戏曲丛刊》、《古本小说丛刊》、《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等文献资料,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文献,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是文学经典建构的社会文化生态研究。文学经典在历史中建构,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文学研究在多元格局中,从经典建构的角度,对文学的社会文化生态做了十分丰富的探索和研究。由于经典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艺术内涵,因此对其社会文化生态进行考察就要突破物质化的视角,充分关注文化传统的精神因素,将地域、民族、集团、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等较受关注的角度与思想、学术、宗教等更为精神化的视角结合起来,使得对经典生态的认识更为充实。
三是文学经典与其他文化经典传统的相互关系研究。文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经典传统的组成部分,尤其与哲学、史学经典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加强文学经典与其他文化经典之关系的研究,例如文学经典与经学经典、文学经典与史学经典、文学经典与子学经典等,可以更深入地从中国文化自身的脉络和传统出发,认识文学经典的精神与艺术价值,认识其在形塑中华文化核心精神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是文化转型中的经典建构与接受。中国历史上有多次文化的重要转型,西周到春秋战国、中唐到北宋、元朝时期、清代乾嘉到晚清,都是重要的文化转型期。文化转型期同时也是经典建构、解构与重构的关键时期,加深对这些特殊时期的研究,将极大推动对经典的认识与理解。
五是文学经典与文学观念的建构与转型。中国历史上,文学观念的演变与文学经典的阐释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重要理论范畴、范式的形成、变化与经典阐释也息息相关,对这一关系的梳理,将积极推进对传统文学观念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加强对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复杂历程的反思。
(资料来源:2012年03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09064.html

以上是关于文学-中国文学的多元传统与经典传承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