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切合实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深入分析,切合实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深入分析,切合实际
研究广播电视语言有必要,但是否可行?能否起到一个规范化的作用?研究出来的成果是否有一些渠道推广、用于现实等等。这是很重要的。有些东西研究是研究,研究完了也就完了,因为缺乏实用性。应用上有一个体制的问题,或者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没有可行的实施预案,没有一个很好的推广渠道的话,也可以说没有必要研究了,不如让它在实践中发展,从实践中大家知道哪些东西是最有用的。
广播电视语言的现状可以说是乱,但也可以说是多样性。这就要看这种语言上的乱或者多样性对媒体内容的表现、对活跃思想是否有帮助。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目前的现状就是多种语言表现形式共存,作用于不同的受众。广播作用于不同的听众,电视作用于不同的观众,报纸作用于不同的读者,网络作用于不同的网民。还是要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有什么样的内容才产生什么样的形式。像国家方针政策,就不可能用书面语言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语言去反映,因为这种语言可能形式最贴切、最准确、最直接。而其他类型的内容就不一定要用那种比较规整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比较死板的概念来体现,因为它的生动性不足,可能就不能吸引某一部分受众。所以说,研究媒体语言要先分类,受众也要分类。要分析哪种语言在哪些受众中更有市场。这对于将来形成特色,形成个性,对不同栏目、不同主持人甚至这个行业的风格的形成都会有影响。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运用问题争论比较多。播音员历史比较久远,比较传统,有自己的规律、自己的特性和自己的理论,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但也有自身的一些局限。主持人发展历史相对比较短一些,但发展速度很快,其自身特点呈多样性发展,很符合节目类型多样性发展的趋势。但内在的规律、理论体系往往显得不是很明确。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播音和主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播音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专业的性质:可以简单理解为你是用声音去播送内容,所以叫播音;而主持是指你在一个事件中所处的位置。现在我们可以讲主持一项课题的研究、主持一个会议,也可以说主持一个节目。主持一项课题,则说明你在这个课题组的工作中负主要责任;主持一个节目,则说明这个节目进程的统筹、协调、调度都由你来控制;主持一个会议,则说明这个会议的进程等由你来把握。这些都是说明一个人在一项工作中所处的核心位置,并不是对其专业性质的描述。因此主持人可以是播音员、记者、演员,也可以是专家、学者。没有很严格、具体、统一的专业要求,而更强调个人魅力的彰显,学识、急智的充分发挥。所以严格地说,播音和主持从名称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一致性。但是人们平时就这么用了,就把这个当成了广播电视中使用语言的两个工作岗位。
现在,实际上是把播音限制在播报新闻类的东西才叫播音。比如说有播体育新闻的,有播经济新闻的,还有播综合新闻的等。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凡是照本宣科的就把它理解成是播音。而把主持人理解成在其他类型的节目中可以自由地发挥和控制节目进程的人,这是主持。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主持比播音高一个层次。因为播音是照着别人写好的稿子念,而主持则是化成自己的话来说。实际上,从播音理论来讲,照着人家的念是最难的,说自己的话是容易的。从专业技术的角度讲,播音对播音员语言的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主持则对主持人的个性化魅力要求比较高。所以现在根据节目类型的不同,主持人中有学者型的、有专家型的;有智慧型的、有青春型的。这种情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广播、电视发展快,需要有不同的样式,对人员的要求多样化了,内容不同,表现形式就不同了。而用一种传统的样式是不行的。因为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内容表达得更准确、更生动、更富个性魅力。
想从事某一行业,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行业的特点,如果你想从事中国的新闻事业,首先你必须明白“存在决定意识”。就是说你存在于什么样的环境,你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意识。按照我们的行话就是说:脑子里要有政治。以前人们常讲“外交无小事”,我们讲“新闻无小事”。现在我们还可以讲“媒体无小事”。语言的作用不可低估。第二点就是“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播音员、主持人无所谓高低的问题,只是内容与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第三点是“实力决定效果”。明确了内容,确定了形式,业务实力将最终决定体现的效果。因此,要研究自己所在岗位的语言运用的规律、特点,尽量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你要讲播音员和主持人之间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异同,就是要严格遵循这么一个规律。不光是播音员和主持人,他们各自内部相互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播音员也有自己的风格,也有各自的特点。有亲和力强的,有比较严肃的,有比较大气的,有比较清秀的,有很沉稳的,也有很亲切、很随和的。但这些不同的风格都要适应不同的内容的需要。
传统上讲,播音是一种再创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把文字的东西变成声音的东西,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怎么变,怎样变得好”的问题。还有就是播音是把他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求很高,因为要不折不扣的忠实于原作,所以这种文字到语言的转换创作空间很窄。相较而言,同样是一个内容,主持人可以选择很多种说法,选择一种自己比较习惯的、比较适合的方法。对主持人来说,创造的空间相对较大。他们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创作。而播音员就只有一个半身像,轻微的面部表情,再加上他的语言,这样来创造。而电台的则更是如此,别人根本看不见你,只能通过你的声音来感受你。所以对播音员来说,语言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资料来源:姚喜双、郭龙生主编《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0411.html
以上是关于深入分析,切合实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