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

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


《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
赵家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法藏敦煌文献编号P.2653《燕子赋(二)》:“凤凰嗔雀儿:‘何为捉他欺!彼此有窠窟,忽尔辄行非。’雀儿向前启:‘凤凰王今怎不知!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雀儿但为鸟,各自住村坊,彼此无宅舍,到处自安身。见一空闲窟,破坏故非新;久访元无主,随便即安身。成功不可毁,不能移改张。随便里许坐,悛护得劳藏。’”①
关于文中“穷研细诸问”之“诸问”,治敦煌变文的学者们释义分歧很大,莫衷一是,主要有三种说法: 1.徐复(1961)认为:“诸问”是问辩的意思。《说文·言部》:“诸,辩也。”又《辡部》:“辩,治也。从言,在辡之间。”段玉裁注:“治者,理也,谓治狱也,会意。”这里正是雀儿要求凤凰秉公判断,细加辩问的意思。“诸” 是承用汉代俗语。徐说影响最大,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即引用徐说。又《汉语大词典》也据《燕子赋(二)》用例列有“诸问”词条,其说解即用蒋礼鸿在《通释》中引徐说。2.蒋冀骋(1993)认为:“诸”当是重文符号“
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之误。重文符号“
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误为“之”,“之”与“诸”不仅同义,而且在唐五代西北方言中还同音,故“之”又误为“诸”。“细诸问”者,细细问也。蒋氏同时否定了两种说法,一为徐说,一为:“诸”同“ 诛”,音同借用,诛,责也,求也。与“问”字同义,今谓“诛”训“责求”,系先秦古义,俗文学不必与之同,且《变文集》中无“诛问”连用之例,故不用此说。3.黄征、张涌泉(1997)在《敦煌变文校注》中引徐复的说法后加按语说: “诸”似当为“追”之音借字,《捉季布传文》“心念未能诛季布”,“诛”字原卷作“追”,“诸”、“诛”同音,故皆可通“追”。
以上三种说法,后两种说法似乎拟测成分太多,且文献故训缺乏,不免迂曲。尽管徐说影响很大,但“诸”训 “辩”除《说文》外,未见其他文献用例和故训材料佐证。而事实上对《说文》训释的理解本身尚有疑问,段玉裁“诸”字下注曰:“辩当作辨,判也。按辨下夺词字。诸不训辨,辨之词也。词者,意内而言外也。《白部》曰:‘者,别事词也。’诸与者音义皆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于“从言,者声”下按语曰:“者亦意,辩词也。” “词”是传统语言学注释虚词的专门术语,可见,《说文》以“辩”(即辨)训“诸”是取其分别义,是指示代词,而不是问辩治狱的意思。
我们在无法获得确解的情况下,不妨多考虑一下敦煌写本文献的特点,从写本的字形特点来拓展思路。通过字形比较,我们认为此处“诸问”当是“诘问”,“诸”是“诘”的形讹。在书法行草中,“者”和“吉”字形非常相似,如S.223《发愿文》:“如过去诸佛,出兴于世。”写本“诸”作“
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0627《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189.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赵家栋:《燕子赋(二)》中“诸问”考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