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单晓伟
安徽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2007级博士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用曰》篇16号简:
鳏之身,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吝(文)惠武,恭弔(淑)以成。茅(务)之以元色,柬其又(有)亘(恒)井(形),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威)颂(容),而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字是一疑难字,学者考释如下:
张光裕先生直接隶定为“沁”[1]。
凡国栋先生: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声,“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下部与“沝”笔划共用,其形体已发生讹变。[5]
以上学者对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字形的隶定都有一定的问题,我们不一一辨析,以下重点谈谈将该字中间部分隶定爲“心”的观点。先看这一部分的构形: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乍看此字形,似乎可以将这一部分隶定爲“心”,然而通过与下面“心”之形体比较我们就不难看出问题所在: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5·11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5·24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三·彭6·18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郭·缁24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郭·五10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郭·成33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天卜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王孙遗者钟·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形体与“心”字的区别,心字字形下面笔画与心字左上笔画是一笔下来的,这是心字的标準写法,在古文字中尚未见到例外。而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之形体下面笔画与左上笔画并不是一笔下来的,因此隶定爲心肯定是有问题的。
我们认爲,该字中间部分应是“也”形,楚系文字中“也”之字形作: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6·37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二·从19·4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五·弟9·17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2·25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8·22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9·9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9·13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11·21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性7·5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23·6
不难看出,《用曰》中的字形和上博简《缁衣》中的“也”的字形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值得进一步分析的是,其一、《用曰》中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上面笔画结合在一起,这应该是书写时由于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笔画比较紧凑,所以将“也”字上面两笔结合到一起了,是在宽度有限的竹简上采用的变通写法。可以比较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缁9·9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一·性7·5。其二、“也”形的下面笔画正好被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右边的水下部的笔画借用。这也是由于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字过于紧凑的原因。
通过上面字形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将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隶定爲“也”,《用曰》中的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应隶定爲“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字从沝也声,池字的异体,《说文》流作𣹳、涉作𣻣可证。文献中多以沱借爲池,出土文献直到汉代才出现池字的标准写法: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定县竹简63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居延简甲832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西陲简51·19
《说文解字》中有池字,而字头却失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池,陂也。从水也声。此篆及解各本无,今补。按徐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别作池,非是。学者以爲确不可易矣。攷《初学记》引说文池者,陂也。从水也声。依𨸏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读若池覈之,则池与陂爲转注。徐坚所据不误。又攷《左传》隐三年正义引应劭《风俗通》云:池者,陂也。从水也声。《风俗通》一书训诂多袭《说文》,然则应所见固有池篆,别于沱篆显然。徐坚所见同应。而孔颖达引《风俗通》不引《说文》者,犹上文引《广雅》沼,池也,不系诸《说文》耳。逮其后《说文》佚此,而浅人谓沱、池无二。夫形声之字多含会意。沱训江别,故从它。沱之言有它也。停水曰池,故从也。也本训女阴也。《诗》谓水所出爲泉,所聚爲池。故曰池之竭矣,不云自濒。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岂与沱同字乎。汉碑作池、沼字皆从也。《广雅》曰:沼,池也。池,沼也。二字互训,与许合。直离切。古音在十七部。今本《初学记》也声误爲它声,今本《左传》正义陂也误爲陂池,皆浅人所改。”
通过我们对《用曰》中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威)颂(容),而
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0599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226.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单晓伟:上博六《用曰》中“施文惠武”考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