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
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
(首发)
单周尧
香港大学
(一)
楚竹书《周易》中出现一组亡佚了二千多年的易学符号,濮茅左先生认为符号的形式有六种:第一种是红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第二种是黑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第三种是红色的“匚”内置黑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第四种是黑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第五种是红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内置一稍小的黑色“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中叠以黑色的小“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而其尾符亦可能是这个符号,只是其红色的大“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已色褪。[2]濮先生的六类加上李先生这一类,便有七类。
房振三先生则认为共有八类。他认为〈咸〉卦的尾符,〈恒〉卦、〈遯〉卦、〈睽〉卦的首符和尾符等七个符号与〈革〉卦、〈艮〉卦、〈渐〉卦、〈旅〉卦的首符,〈丰〉卦、〈小过〉卦的尾符等六[3]个符号有明显区别,前者黑半框粗重,且红块填实黑半框内的空白;后者的黑半框则较细,其红块也较小,且居框内空白的中部。[4]
日本学者近藤浩之则根据其三层结构构思,把符号分为九类。[5]
这些易学符号,或称之为“黑色、红色符号”[6],或称之为“红、黑六种标号”[7],或称之为“易学符号”[8]、“符号”[9],或称之为“特殊符号”[10],或称之为“彩色符号”[11],或称之为“特有的符号”[12],或称之为“奇特符号标识”[13],或称之为“红黑符号”[14],或称之为“易符”[15]。
房振三先生分析上列名称说:
概而言之,多是从以下几个层面予以命名的,一是从符号色彩本身出发,如“黑色、红色符号”、“红、黑六种标号”、“彩色符号”等;二是从符号的独特性出发,如“特殊符号”、“特有的符号”、“奇特符号标识”等;三是从广泛的意义上出发,如“易学符号”、“易符”等。……
我们认为,给一个新事物命名,当如概念一般,这一新的名称应该能够反映对象特有的属性或本质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只为该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属性;所谓“本质属性”,是指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楚竹书《周易》这组失佚两千多年的符号,如果仅以“易学符号”、“易符”称之,显然失之宽泛,无法反映出这组符号的特有属性,而且也与传统的名称相混淆,因为《周易》古经本来就具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由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所组成的文字系统,另一个就是由六十四卦的卦画所组成的符号系统。更进一步说,卦画所由组成的阳爻“―”与阴爻“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两个基本符号组成。濮先生认为“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而成“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濮先生认为即甲骨文的“ 丁”字,于甲骨文中用作干支和王名。濮先生又指出“丁”有“强”、“壮”义,他说:
《说文解字》:“夏时万物皆丁实。象形,丁承丙,象人心,凡丁之属皆从丁。当经切。”《说文繫辞》:“丁,夏时万物皆丁壮成实,象形也。丁承丙,象人心也。凡丁之属皆从丁。臣锴曰:‘物挺然成立之皃,夫万物方茂,非成之谓,衰杀乃见其成之也。方刚之谓,守柔乃见其刚,阴气盛于外,阳气营于内,故万物炳然,非所谓成,得一阴之赞,揫敛之乃为成,故盛于丙,成于丁,其形正中,故象心,《律曆志》曰:“大成于丁。”’的冥反。”《释名.释天》:“丁,壮也。物体皆丁壮也。”《释名.释长幼》:“三十曰壮,言丁壮也。”《广雅疏证》:“丁、亢、姜、羌,强也。”《玉篇》:“丁,多庭切,强也,壮也。太岁在丁曰强。 ”[34]
濮先生又指出,竹书符号中,“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也包含着“强”、“盛”的含义。他提议把红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读为“红丁”,把黑色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读为“黑丁”。
尧案:濮先生把“红黑易学符号”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比附甲骨文“丁”字而读之为“丁”,似有可商。“红黑易学符号”是符号而非字,其宽度仅及竹简之半(参附录一、附录二),而竹简上的文字,其宽度则几与竹简宽度相等,二者明显不同。而且,在部分竹简中,易学符号黑“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比附甲骨文“丁”字,也是有问题的,战国与殷商,时代毕竟相隔颇远,何况易学符号“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包括长方形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和正方形的“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的形状跟甲骨文“丁”字(参附录三[35])也不完全相同,跟战国楚系简帛文字(参附录四[36])则距离更远。
附录一 附录二
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0531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374.html
以上是关于易经-单周尧:楚竹书《周易》符号命名管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