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古代兵法的现代性语境解读

现代性-古代兵法的现代性语境解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现代性-古代兵法的现代性语境解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古代兵法的现代性语境解读


卡夫卡写道,在一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软弱的四足,几乎不能支撑坚硬而沉重的背壳。中国兵法的现代遭遇与此相似,这个古老的生存智慧今天正经历它的现代变形记,它越来越像一只沉重的大甲虫,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中四处现身。
谋略文化的弥漫性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在军事上一直处于失败境况,“富国强兵”于是成了一种民族梦想,由此,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把民族关系、国家关系、以至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都一味地理解成军事关系或类军事关系。
建国后几十年的相对和平时期,这种思维表现得十分明显。那时,诸如“战略路线”、“指导方针”、“硬仗”、“部署任务”、“抓革命、促生产”等词语随处可见,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核心语汇,战时术语的广泛运用体现了它背后战争思维和兵法观念的惯性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深刻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之中,并塑造着这个古老民族的现代性格。
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这种意义上的军事思维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才得到改变。但兵法思维或者权谋法术观念并没在中国社会中隐退消失,相反,到市场经济初步确立后,它又以另类面目渗透到新时代的血脉中。
有一典型的案例,《21世纪经济报道》曾报道过南方有一养牛专业户,为了让奶牛卖出高价,他将奶牛周身的衰毛染得油亮,并将其已经坏掉的牙齿换成看上去很美观的假牙,因而售价奇高。这个例子曾被一些营销学专家津津乐道为活用中国古典兵法的“样本”。
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确立初期,中文图书市场就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谋略热”,《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三十六计》等各类古典谋略诡道的现代阐释版本大行其道。它开始进入市场策略,进而渗透到营销管理、甚至在办公室人际关系和谐方面也能增添光彩。显然,与现代商道的相遇并结合,促成了古代兵法的现代性格的形成。
今天,你依然可以感觉到某种谋略文化的氛围。你并没有亲眼看见古人设计出来的某条计策在被搬用,但是在人与人之间那种讨价还价、虚与周旋和狡黠算计中,你分明看到了一种活生生的谋略。
当我们看到感到谋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心态发生了弥散性影响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到这是一种气质性氛围性的弥散。它不是一些计谋法术的简单搬用,而是比运用计谋法术要内在得多、复杂得多、也要深刻得多的内在精神。
对于这种现象,复旦大学学者梁永安认为,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初期阶段,整个中国社会中,市场学、微观经济学、营销学等经济基础知识普遍缺失,同时以往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案例,因此,中国传统“兵法诡道”的那一套便趁虚而入,并以各种技巧的面目渗透进入到经济活动与商业领域。
而他也认为,事实上,处于市场经济初期,使用这种精深的算计与谋略确实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好处,这一诱惑性也由此增添了古代兵法的现代性魅力。
兵法的泛化与公共空间缺失
但正如梁永安所指出的一样,许多学者也认为,将现代商业类同于战场,并套用战争的兵法诡道,其实里面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分辨。
从文明的角度来说,战争思维和政治思维应该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分野。政治思维越发达,则战争思维就该越弱小,战争是政治思维留下的一个“死结”。
另外,战争从结果上来说,往往并不是零和博弈论的结果,而如麦克阿瑟所说的一样,“是双方的伤毁”。但商场上的竞争虽然也比较强调相互对立的一面,但实质上和存在相互合作与依存的一面。如果战争思维在商业领域膨胀,会更增添社会的无序状态。
一些学者认为,从目前中国盛行在商界的兵法思维来看,这正好从侧面体现了处于市场经济后发国家的一种思维特性。因为在既定的市场规则面前,强者比较从容,比如,如果具体落实到个体经济单位,则常常会出现国内企业就会比跨国公司更多地看重短期效益的情况。
同时,兵法在商业领域及经济活动中兴盛,与适应它生存一套社会语境相关。目前国内市场规则也没有完全形成,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许多地方不是很透明,诸如足球、股市等领域都存在许多不规范,甚至无序的地方。相比一种理性的经济知识,兵法中的谋略法术更容易在这种不健全的环境中得利。
古代兵法生存的智慧土壤早已失去。今天它以幽灵般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现代商业与日常生活中,并大行其道,不少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它预设了一个可怕的现代性语境。
在现代生活中,兵法及其权谋学首先预设了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战争”的绝对对立关系。它把兵家用于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的谋略,泛化为人际交往的通则。
对此,北京青年经济学者王炎分析认为,这在谋略家的眼中,人世间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心机与算计。因此,对于他人,每个人都得在自己心中挖下一道壕堑。它既不相信“兼相爱”,更不承认人际之间有通过合作“交相利”的可能,因此无论何人,都不过是实现一己功利目的的工具而已。连道德伦理的绝对律令,也被当作一种争夺利害的巧妙手段。因此,不仅仅是政治,整个社会人际间的关系,都被视为博弈论中你赢我就输的零和博弈。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没有任何中道可走。
作家残雪就指出,我们今天的文化是一种继承了古老中国的老谋深算的文化。王炎认为:“兵法中那些谋略的泛化像一种社会之癌。它的扩散毒化着生活世界的氛围,使正常的公共秩序无法形成。文明社会的规则,要想在这种谋略氛围中建立,将如沙上建塔,顷刻倒塌。”
如果用吉登斯的观点来解释,兵法谋略大行其道,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已被迫在多样性的选择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进行讨价还价,因此,当人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充满风险的个性化社会中时,他可能会像萨特那样,把他人视为自己的地狱。
一些人士也认为,兵法谋略在当代社会的泛化,与社会公共空间缺失密切相关,也与现代道德与人们的自我认同根源有关。科学史家萨顿在研究古代文化史后就曾经指出:“没有仁爱的知识,与没有知识的仁爱,是同样无价值,是同样危险的。”
(转载自:http://www.dfdaily.com)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4/511366.html

以上是关于现代性-古代兵法的现代性语境解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