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仲弓》集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仲弓》集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仲弓》集释
说明:
《仲弓》的简序,整理者李朝远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李学勤(李锐2004C)将简序调整为:4+26。陈剑(2004)调整为:1、4+26、2、5、7、8、9+10、28、19、14、27+15、18、17+11+13、6+23下+23上、24+25、20上、12+21、22、16、3、20下、附简。李锐(2004C)调整为:1、4+26、2+5+28+7+8、9+10、19、14、17、11+13、18、27+15+20下、6+23下+23上、24+25+12+21、22、16、20上、3、附简。周凤五(2004)调整为:1+4+26+2+5+7+补一+8+14+9+10+28+19+17+11+13+6+23下+23上+24+25+12+21+18+16+3+20+27+15+22、附简。黄人二、林志鹏(2004)调整为两个编连组,即:(1)27、21、20+6+23下+23上+24+25、14、22、15、附简。(2)1、2、4+26、5、12、18、7+8、9+10、3、13、28、19、16、17+11。禤健聪(2004)调整为:27+15+20下+6+23下+23上+24+25。晁福林(2004A)调整为:8+22+9。晁福林(2005:4—5页)调整为:1、4、26、3+2+5、21+8、7、22+9+10+28+18、27+15+17+11+13+6+23下+23上+24+25+12+14+16、20。赵炳清(2005)调整为:1、4+26、2+5+28、7+8、22、14+9+10+19、16+3、17+11+13、27+15、6+23下+23上+24+25+12+21、18、20、附简。业师陈伟(2005A)调整为:1、4+26+2、16+3+5。连德荣、季旭昇(2005:176页)调整为:1、4+26、3+2+5+7、8、14、9+10+28+19、27+15、18、6+23下+23上、17+11、13+12+21、22、24+25、20上、16+20下、附简。陈剑(2008)调整为:1、4+26+18、2+5+28+7+8+14+9+10+19+17+11+13、22、27+15+20下+6+23下+23上+24+25。梁静(2013)调整为:1、4+26、2+5+28+7+8+14+9+10+19+17+11+13、22、27+15+20下+6+23下+23上+24+25+12+21、20上、18、16+3、附简。顾史考(2015:77—92页)调整为:1、4+26+18、2、附简、5+28+7+8、9+10+19+17+11+13、27+15、22、6+23下+23上+24+25、20上+3+14、12+21+16+20下。
本文以陈剑(2008)调整的简序为基础,将不能连读的简跳行另排,以示谨慎。引述各家意见时,一般只做简要总结,而省略其论证过程,同时为叙述简便计,均未加“先生”尊称,尚祈见谅。
释文:
季
国学-《仲弓》集释(桓)子
国学-《仲弓》集释(使)中(仲)弓为
国学-《仲弓》集释(宰)。[1]中(仲)弓㠯(以)告孔=(孔子)曰:“季是(氏)……[2]1
……
国学-《仲弓》集释(使)
国学-《仲弓》集释(雍)也从于
国学-《仲弓》集释(宰)夫之
国学-《仲弓》集释(后)。[3]
国学-《仲弓》集释(雍)也憧4愚,[4]
国学-《仲弓》集释(恐)
国学-《仲弓》集释(贻)
国学-《仲弓》集释(吾)子
国学-《仲弓》集释(羞)。[5]
国学-《仲弓》集释(愿)
国学-《仲弓》集释 <因>
国学-《仲弓》集释(吾)子而
国学-《仲弓》集释(辞)。”[6]孔=(孔子)曰:“
国学-《仲弓》集释(雍),女(汝)26母(毋)自
国学-《仲弓》集释(惰)也。[7]昔三弋(代)之明王,又(有)四
国学-《仲弓》集释(海)之内,猷(犹)
国学-《仲弓》集释(来)……[8]18
㦛(与)昏(闻)之,[9]夫季是(氏),[10]河东之城(成)
国学-《仲弓》集释(家)也,[11]亦2[可]㠯(以)行壴(矣)。[12]为之,余
国学-《仲弓》集释(诲)女(汝)。”[13]中(仲)弓曰:“敢昏(问)为正(政)可(何)先?[14]……5
中(仲)尼28[曰]:“老=(老老)
国学-《仲弓》集释(慈)幼,[15]先又(有)司,[16]
国学-《仲弓》集释(举)臤(贤)才,[17]惑(宥)
国学-《仲弓》集释(过)㦛(赦)辠(罪),[18]7{辠(罪)}正(政)之
国学-《仲弓》集释(始)也。”[19]中(仲)弓曰:“若夫老=(老老)
国学-《仲弓》集释=(慈{慈})
国学-《仲弓》集释(幼),[20]既昏(闻)命壴(矣)。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21]中(仲)尼曰:“夫民安旧而
国学-《仲弓》集释(重)迁,[22]8
国学-《仲弓》集释(早)
国学-《仲弓》集释(使)不行,[23]妥(委)
国学-《仲弓》集释(蛇)14又(有)城(成),[24]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中(仲)弓曰:“
国学-《仲弓》集释(雍)也不
国学-《仲弓》集释(敏),[25]唯(虽)又(有)臤(贤)才,弗智(知)
国学-《仲弓》集释(举)也。敢昏(问)
国学-《仲弓》集释(举)才9女(如)之可(何)?”中(仲)尼:[26] “夫臤(贤)才不可
国学-《仲弓》集释(掩)也。[27]
国学-《仲弓》集释(举)而(尔)所智(知),而(尔)所不智(知),人丌(其)
国学-《仲弓》集释(舍)之者(诸)?” [28]中(仲)弓曰:“惑(宥)
国学-《仲弓》集释(过)
国学-《仲弓》集释(赦)辠(罪),则民可(何)
国学-《仲弓》集释(厚)?”[29]10“山又(有)堋(崩),[30]川又(有)滐(竭),[31]
国学-《仲弓》集释=(日月)星㫳(辰)猷(犹)差,[32]民亡(无)不又(有)
国学-《仲弓》集释(过)。[33]臤(贤)者=19
国学-《仲弓》集释(刑)正(政)不
国学-《仲弓》集释(缓),[34]惪(德)
国学-《仲弓》集释(教)不
国学-《仲弓》集释(倦)。”[35]中(仲)弓曰:“若此三17者,[36]既昏(闻)命壴(矣)。敢昏(问)道民兴惪(德)女(如)可(何)?”[37]孔=(孔子)曰:“迧(陈)之11备(服)之,[38]
国学-《仲弓》集释(缓)
国学-《仲弓》集释(施)而
国学-《仲弓》集释(逊)
国学-《仲弓》集释(勑)之。[39]唯(虽)又(有)
国学-《仲弓》集释(孝)惪(德),[40]亓(其)13
……中(仲)弓曰:“敢27昏(问)民
国学-《仲弓》集释(务)。”[41]孔=(孔子)曰:“善才(哉)昏(问)
国学-《仲弓》集释(乎)![42]足㠯(以)
国学-《仲弓》集释(教)壴(矣)。君15子所滐(竭)亓(其)青(情)、
国学-《仲弓》集释(尽)亓(其)
国学-《仲弓》集释(慎)者三,[43]害(盖)近
国学-《仲弓》集释矣。[44]20下
国学-《仲弓》集释(雍),女(汝)智(知)者(诸)?” [45]中(仲)弓
国学-《仲弓》集释(答)曰:[46]“
国学-《仲弓》集释(雍)也弗昏(闻)也。”孔=(孔子)曰:“夫祭,至(致)敬之6
国学-《仲弓》集释(本)也,[47]所㠯(以)立生也,[48]不可不
国学-《仲弓》集释(慎)也。夫
国学-《仲弓》集释(丧),[49]23下至(致)㤅(爱)之
国学-《仲弓》集释(卒)也,[50]所㠯(以)城(成)死也,[51]不可不
国学-《仲弓》集释(慎)也。夫行,巽(旬)年
国学-《仲弓》集释(教)23上之,[52]
国学-《仲弓》集释=(一日)㠯(以)善立,所
国学-《仲弓》集释(教)皆
国学-《仲弓》集释(终)。
国学-《仲弓》集释=(一日)㠯(以)不善立,24所
国学-《仲弓》集释(教)皆堋(崩),[53]可不
国学-《仲弓》集释(慎)
国学-《仲弓》集释(乎)?”中(仲)弓曰:“含(今)之君子,
国学-《仲弓》集释(使)人不
国学-《仲弓》集释(尽)其
国学-《仲弓》集释, [54]□25□定不及其城(成),
国学-《仲弓》集释=
国学-《仲弓》集释(厌)人,[55]戁(难)为从正(政)。”[56]孔=(孔子)12曰:“
国学-《仲弓》集释(雍),
国学-《仲弓》集释=(古之)事君者㠯(以)忠与敬,唯(虽)其戁(难)也,[57]女(汝)唯㠯(以)□21”
……丌(其)咎。”中(仲)弓曰:“含(今)之
国学-《仲弓》集释=(君子),孚(愎)
国学-《仲弓》集释(过)
国学-《仲弓》集释析,[58]戁(难)㠯(以)内(纳)柬(谏)。”[59]孔=(孔子)曰:“含(今)之君……20上
……宜。[60]
国学-《仲弓》集释=(小人)之至者,[61]
国学-《仲弓》集释(教)而
国学-《仲弓》集释(使)之,[62]
国学-《仲弓》集释=(君子)亡(无)所
国学-《仲弓》集释(厌)人。[63]含(今)女(汝)相夫16子,[64]又(有)臣
国学-《仲弓》集释(万)人,[65]道女(汝)思老亓(其)
国学-《仲弓》集释(家),[66]夫……3
……卡=(上下)相
国学-《仲弓》集释(复)㠯(以)忠,[67]则民懽(欢)丞(承)
国学-《仲弓》集释(教)。[68]害(盖)□者不……[69]22
……
国学-《仲弓》集释。”[70]孔=(孔子)曰:“
国学-《仲弓》集释(雍),[71]正(政)者,正也。夫子唯(虽)又(有)与(邪),[72]女(汝)蜀(属)正之,[73]几(岂)不又(有)
国学-《仲弓》集释(皇)也?”[74]中(仲)……附简
集释:
[1] 季
国学-《仲弓》集释子,整理者:即文献中的“季桓子”,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氏,名斯,生年未详,卒于公元前492年(一说为前490年),謚桓子。
中弓,整理者:即“仲弓”。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宰”,春秋时宰为卿大夫的家臣。廖名春(2004):“宰”前没有邑名,当指“家相”。仲弓任季桓子家宰的时间当在鲁定公八年(前502年)十月至十二年(前498年)夏。林志鹏(2004):仲弓任季桓子家宰的时间为鲁定公十三年(前497)至哀公三年(前492年)。
[2] 是,整理者:楚简中,“是”往往借为“氏”。
[3]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仲弓名。
国学-《仲弓》集释夫,整理者:《周礼·天官·冢宰》有“宰夫”一职,为下大夫,“掌治朝之灋”。简文中的“
国学-《仲弓》集释(宰)夫”为春秋时卿大夫的家臣,掌管膳食,亦称“膳宰”。林志鹏(2004):“宰夫”所指为子路。今按:林氏以“宰夫”指子路,似无据。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说文·彳部》:“古文后从辵。”
[4] 憧愚,整理者:“憧”读为“
国学-《仲弓》集释”。
国学-《仲弓》集释,迟缓。愚,谦词,自称。李学勤(李锐2004A):读为“童愚”。李锐:读为“重愚”。廖名春(2004):“憧愚”即“愚蠢”。《大戴礼记·千乘》:“司寇司秋,以听狱讼,治民之烦乱,执权变民中。凡民之不刑,崩本以要闲,作起不敬,以欺憧愚。”晁福林(2005:6页):“憧”读为“忡”,训为忧。“愚”读为“余”。汪中文(2005):“憧”读为“惷”,“惷愚”乃古人自谦之词。今按:廖说是。
[5]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同“恐”。《说文·心部》:“恐,惧也。从心巩声。
国学-《仲弓》集释,古文。”
国学-《仲弓》集释,李锐(2004B):读为“殆”或“乃”。陈剑(2004):“
国学-《仲弓》集释”与“贻”音近可通。今按:陈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同“
国学-《仲弓》集释”、“忧”。《说文·心部》:“
国学-《仲弓》集释,愁也。从心,从页。”陈剑(2004):“
国学-《仲弓》集释”与“羞”音近可通。《礼记·内则》:“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逸周书序》:“穆王思保位惟艰,欲自警悟,作《史记》。”孟蓬生(2004):“
国学-《仲弓》集释”当为“羞耻”之“羞”的本字。今按:陈说是。
[6]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同“愿”,中山王壶铭文中有“其有
国学-《仲弓》集释(愿)”。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同“因”,顺从、依靠。连德荣、季旭昇(2005:184):“
国学-《仲弓》集释”所从之“矢”为“大”之讹。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治”。业师陈伟(2005A):楚简中“词”可借为“辞”。《容成氏》22号简“冬不敢以寒词,夏不敢以暑词”,二“词”字均应读为“辞”。郭店《缁衣》6、7号简“臣事君,言其所不能,不词其所能,则君不劳”,裘锡圭按:“从文意看,似应读为‘辞让’之‘辞’。”《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今按:陈说是。
[7]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同“惰”。
女,李锐(2004B):26号简最后一字可能是“女”,读为“汝”。陈剑(2004):“汝”原作“女”,图版尚存右上残划,原未释。
[8] 猷,整理者:通“犹”。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赉”。陈剑(2004):读为“来”。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徕”。今按:陈、黄、林说是。“来”、“徕”通用。
[9] 㦛昏,整理者:“㦛”读为“与”,“昏”读为“闻”。“与闻”,谓参与其事并知晓其情。周凤五(2004):读为“与”,改属上读。今按:整理者说是。
[10] 夫,黄人二、林志鹏(2004):疑应从上读。今按:“夫”当从下读。
[11] 河东,晁福林(2005:6页):大河以东地区。业师陈伟(2005A):《汉志》大河以东地区。先秦人所说的“河东”,实际上也包括鲁国在内。
城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城”借为“成”,“成”又通“盛”。“
国学-《仲弓》集释”即“家”。“盛家”谓显赫之家。史杰鹏(2005):“城家”当读为“成家”,“成家”相当于“大家”、“强家”。业师陈伟(2005A):“成家”即“大家”。今按:史、陈说是。
[12] 可,李锐(2004C):据文意补“可”字。
壴,整理者:从土、从豆省,读为“矣”。
[13] 余,整理者:释为“宗”,尊也。李锐(2004B):宗人,掌祭祀之官。禤健聪(2004):释为“余”。周凤五(2004):释为“主”。连德荣、季旭昇(2005:187页):宗,长也,为季氏家臣之长。今按:禤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谋”。李锐(2004B):读为“诲”。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诲”。今按:李、黄、林说是。
女,整理者:读为“汝”。周凤五(2004):释为“安”,读为“焉”。
此句的标点,整理者:断作“为之宗
国学-《仲弓》集释(谋)女(汝)”。李锐(2004B):断作“为之宗,诲汝”。禤健聪(2004):断作“为之,余诲汝”。周凤五(2004):断作“为之主诲焉”。今按:禤说是。
[14] 昏,整理者:读为“问”。
正,读为“政”。
可,读为“何”。
[15] 老=,整理者:重文,读为“老老”。《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据简文,《论语》缺记“老老慈幼”条。梁静(2013:30页):“老”字重文,其前一字残,据文意可补为“曰”。
[16] 先又司,整理者:即“先有司”。廖名春(2004):根据下文“夫民安旧而重迁……是故有司不可不先也”,可知“先有司”即“有司不可不先也”,谓管事的人不可不率先垂範。晁福林(2004A):谓为政者选拔职司人员必须顺从民意。
[17]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举”。
臤,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说文·臤部》:“古文以为贤字。”季旭昇(2004):整理者谓“
国学-《仲弓》集释”字从殳,不确,此字右旁当从陈剑《柞伯簋铭补释》释为“搴”或“掔”。
[18] 惑
国学-《仲弓》集释㦛辠,整理者:读为“赦过与罪”。陈剑(2004):读为“宥过赦罪”。杨怀源(2004):读为“宥过赦罪”。周凤五(2004):读为“宥过赦罪”。季旭昇(2004):读为“赦过举罪”。晁福林(2004B:19页):读为“改过举罪”。赵炳清(2005):读为“宥过举罪”。连德荣、季旭昇(2005:189页):读为“宥过举罪”。高佑仁(2007):将“罪”字改释为“亲”,读为“宥过举亲”。今按:陈、杨、周说是。高氏读为“宥过举亲”,不妥,“举亲”无法与“宥过”构成并列关係,且上文已有“举贤才”,若作“举亲”似与之矛盾。
[19] 辠,整理者:或为衍文。
[20]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其下重文符号为衍。
[21] 女可,整理者:读为“如何”。
[22] 安旧:整理者:安,习惯。旧,从前的典章制度、成例、风俗。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相当于“冢”,读为“重”。甄真(2007:47页):隶定作“
国学-《仲弓》集释”。陈剑(2008:77页):隶定作“
国学-《仲弓》集释”。今按:甄、陈隶定是。
迁,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复兴、振兴之义。陈剑(2004):释为“迁”。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迁”。赵炳清(2005):读为“与”,作“给予”解。今按:陈说是。
[23]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早”。晁福林(2005:13页):读为“皂”,是士之下的一个阶层,地位较低。连德荣、季旭昇(2005:191页):读为“造”。今按:整理者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使”。连德荣、季旭昇(2005:191页):读为“变”。今按:整理者说是。
又城,整理者:读为“有成”。
[24] 妥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妥”即“绥”,不从丝,甲骨、金文并同,训“安”。“
国学-《仲弓》集释”字义不详。何有祖(2004B):“妥”读为“绥”,“
国学-《仲弓》集释”释为“强”。周凤五(2004):释为“委佗”。史杰鹏(2005):读为“委蛇”,从容之义。晁福林(2005:13页):读为“仁”。赵炳清(2005):“
国学-《仲弓》集释”疑是“仁”,“妥仁”即“安仁”。今按:史说是。
[25]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敏”。
[26] 中尼,整理者:“中(仲)尼”后失一“曰”字。今按:无“曰”字亦通。
[27]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弇”,覆盖遮蔽之义。陈剑(2004):读为“掩”。
[28]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舍”。
者,陈剑(2004):读为“诸”。李锐(2004D):如字读。今按:陈说是。
以上四句,李零(2007:234页):“夫贤才不可掩也。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之者”,从语法结构看,后三句是连读,后二句不是反诘的口吻,而是并列关係。简文是说只要是优秀人才,一个都不能埋没,你应举荐你熟悉的人,也应举荐你不熟悉的人,以及被别人忽略的人。今按:李氏将“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之者”看作是并列关係,但三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连词,恐难成立。从文意来看,“举尔所知”与“尔所不知,人其舍之诸”明显是有并列关係的两个分句,上文仲弓说“雍也不敏,虽有贤才,弗知举也”,表示贤才虽有但自己无从知晓并推举的无奈,下文孔子说“举尔所知”,正是对仲弓这一问题的解答,即推举那些你了解的贤才。“尔所不知,人其舍之诸”,对于那些你不了解的贤才,自然有其他人去推举,逻辑关係是比较清楚的。
[29] 可,李锐(2004C):读为“何”。赵炳清(2005):读为“何”。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幼”,通“要”,会合、符合之义。申红义(2004):释为“畜”,养育。陈剑(2004):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黄人二、林志鹏(2004):疑释为“系”。杨泽生(2004):“
国学-《仲弓》集释”当即“后”之简体,作跟后、后从、顺从解。晁福林(2005:12页):读为“后”。陈剑(2008:77—84页):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读为“惩”。顾史考(2015:83页):从陈剑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读为“厚”,看重之义。今按:当以释“
国学-《仲弓》集释”为是,读为“厚”,敦厚之义。
简文“宥过赦罪,则民何厚”,是说宽宥罪过,那么民性怎么敦厚呢?言外之意是,如果一味对人民宽宥罪过,那么民性不免侥倖轻浮,这样难以达到温柔敦厚的效果。参看拙作:《上博简<仲弓>笺释四则》,待刊。
[30] 堋,整理者:借为“崩”。
[31] 滐,整理者:通作“竭”。
[32] 差,整理者:读为“左”。陈剑(2004):如字读。今按:陈说是。
[33] 此句的断读,整理者:以“民”字连上读。陈剑(2004):改属下读。杨怀源(2004):亦改属下读。今按:陈、杨说是。
[34] 者=,整理者:释为“者”。梁静(2013:31页):“者=”读为“者着”。着有明白规定的意思。今按:“贤者着刑政不缓”,似嫌不辞,简19与简17中间当有阙文。
国学-《仲弓》集释正,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释,即“刑”字。“正”读为“政”。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缓”,延缓。
[35] 惪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德教”,道德教化。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惓”,同“倦”。
[36] 此,整理者:释为“出”。陈剑(2004):释为“此”。黄人二、林志鹏(2004):释为“此”。今按:陈、黄、林说是。
[37] 道,赵炳清(2005):读为“导”,训为教导、引导。
[38] 迧,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陈剑(2004):释为“迧”,读为“申”。李锐(2004D):读为“陈”。《荀子·宥坐》“故先王既陈之以道,上先服之”,《孔子家语·始诛》作“既陈道德以先服之”,皆可证。今按:李说是。
备,整理者:甲骨、金文中为“箙”的象形字,盛矢器。“箙”通“服”。
[39]
国学-《仲弓》集释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释”即“缓”,宽绰舒服。“
国学-《仲弓》集释”读为“弛”。陈剑(2004):“
国学-《仲弓》集释”疑读为“施”。李锐(2004D):读为“缓施”。《大戴礼记·千乘》:“方春三月,缓施生育,动作百物,于时有事,享于皇祖皇考。”王聘珍注:“缓,和也。”《贾子·辅佐》:“方春三月,缓施生遂,动作百物,是时有事于皇祖皇考。”今按:陈、李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即“惓”字,通“倦”。陈剑(2004):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读为“逊”。季旭昇(2004):读为“顺”。李锐(2004D):读为“顺”。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倦”。冯胜君(2004:212页):读为“申”。晁福林(2005:11页):读为“劳”。今按:陈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力”。李锐(2004D):疑读为“勑”。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服”。季旭昇(2004):读为“服”。冯胜君(2004:211—212页):读为“饬”,训为“整治”。晁福林(2005:11页):读为“顺”。今按:暂从李说。
以上二句的标点,整理者:断作“备(服)之
国学-《仲弓》集释(缓),
国学-《仲弓》集释(弛)而
国学-《仲弓》集释(惓)
国学-《仲弓》集释(力)之”。陈剑(2004):“备(服)之,缓
国学-《仲弓》集释(施?)而
国学-《仲弓》集释(逊)
国学-《仲弓》集释之”。黄人二、林志鹏(2004):断作“服之缓弛,而倦服之”。晁福林(2005:11页):断作“服之,缓弛而劳。顺之”。今按:陈说是。
[40]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孝”字。
[41]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同“懋”,勤勉。陈剑(2004):读为“务”。民务,谓民之所务。今按:陈说是。
[42]善才,整理者:赞叹之辞。才,读为“哉”。
昏,整理者:读为“闻”。陈剑(2004):读为“问”。今按:陈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乎”。申红义(2004):读为“吾”。
此句的标点,整理者:在“善才(哉)”后断句。陈剑(2004):在“
国学-《仲弓》集释(乎)”后断句。黄人二、林志鹏(2004):在“乎”后断句。申红义(2004):在“问”后断句。今按:陈、黄、林说是。
[43]滐,整理者:读为“竭”。李锐(2004B):读为“止”。今按:整理者说是。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尽”。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誓”,读为“慎”。陈剑(2004):与“情”对文,当读为“质”。何有祖(2004A):应从整理者作“慎”,《礼记·礼器》:“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郑玄注:“竭情尽慎,致其敬,礼之内心者也。”今按:何说是。
[44] 害,李锐(2004B):疑“害”读为“盖”。李锐(2004C):疑读为“盖”,简22同。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曷”,即“盖”。今按:当读为“盖”。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与”。禤健聪(2004):释为“敄”字,读为“懋”。黄人二、林志鹏(2004):从整理者释为“与”,读为“誉”。赵炳清(2005):疑释“瞍”,训为瞎。许子滨(2005):读为“礼”。顾史考(2015:88页):“叙”的异体,读为“除”。今按:此字存疑待考。
此句的标点,整理者:断作“三害近与矣”,“三害”疑即“三患”。李锐(2004B):“三害”,疑读为“三桓”。黄人二、林志鹏(2004):将“三”字上属,“尽其慎者三”,指“祭”、“行”、“丧”。顾史考(2015:88—89页):断作“三害近除矣”,“三害”指不听不悦己之言、坚持错误而不纳谏、厌臣之唠叨而难以成功。
[45] 者,陈剑(2004):读为“诸”。
[46]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答”。
[47] 至敬,整理者:至,通“致”。致敬,极尽诚敬之心。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本”。
[48] 立生,整理者:立,确定,建立。立生,安生立命。
[49]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读为“死”。陈剑(2004):读为“丧”。陈剑(2008:84页):隶定作“
国学-《仲弓》集释”。
[50] 至,整理者:极点。陈剑(2008:85页):读为“致”。今按:陈说是。
㤅,整理者:同“爱”。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卒”。
[51] 城,整理者:读为“成”,趋向之义。
[52] 巽,整理者:具备之义。李锐(2004B):疑读为“践”。赵炳清(2004):读为“选”。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循”。陈剑(2008:87页):读为“旬”。今按:陈说是。
年,整理者:释为“华”。李学勤(李锐2004A):疑释为“求”。李锐(2004B):据《缁衣》简12,当为“年”字,疑读为“仁”。禤健聪(2004):释为“求”,读为“柔”。赵炳清(2004):当为“年”之讹变。陈剑(2008:86—89页):释为“年”。今按:李、陈释“年”是,但应如字读。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学”。赵炳清(2004):当读为“教”。今按:赵说是。
此句的标点,李锐(2004B):读为“夫行践仁孝,本也”(以简23上与简23下连读)。禤健聪(2004):断作“夫行巽柔,学之,一日……”。陈剑(2008:88页):断作“夫行,巽(旬)年学之,一日……”。今按:陈说是。
[53] 堋,整理者:释为“亚”,通“恶”。陈剑(2004):释为“崩”。黄人二、林志鹏(2004):释为“崩”。今按:陈、黄、林说是。
[54]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同“兑”,喜悦之义。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悦”。李锐(2004C):所从之“兑”疑为“旡”字繁体,读为“爱”。今按:此字存疑待考。
[55]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
国学-《仲弓》集释”为“独”。陈剑(2004):疑可读为“
国学-《仲弓》集释(独)蜀(主)”或“
国学-《仲弓》集释(独)
国学-《仲弓》集释(主)”。“独主”谓独断专行。李锐(2004C):疑读为“屡屡”。周凤五(2004):读为“龊龊”。顾史考(2015:87页):“
国学-《仲弓》集释
国学-《仲弓》集释”或指反复叮咛,容易令人讨厌。今按:“
国学-《仲弓》集释=”,似当读为“独言”。“独”训为“专”,“言”为虚词,无意义,相当于“焉”、“然”。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狷”,耿直、固执之义。陈剑(2004):读为“厌”。黄人二、林志鹏(2004):暂视“狷”为“然”之误摹。今按:陈说是。
简文“独言厌人”,谓独断专行而满足于人。参看拙作:《上博简<仲弓>笺释四则》,待刊。
[56] 戁为从正,整理者:“戁”读为“难”。从正,趋从正道。或以“从正”为“从政”,然“从”与前“为”语义重複。今按:为,犹“以”,“难为从政”,即“难以从政”,下文“戁(难)㠯(以)内(纳)柬(谏)”,可参。
[57] 唯,陈剑(2004):读为“虽”。
[58] 孚
国学-《仲弓》集释
国学-《仲弓》集释析,整理者:义不详,待考。陈剑(2004):“孚”读为“愎”,“愎过”意为坚持过失。“析”隶定作“
国学-《仲弓》集释”。黄人二、林志鹏(2004):“孚”读为“拂”,意为“拭”、“掠过”。“攼”读为“咸”,训“皆”。“析”读为“所”。杨怀源(2004):读为“保过扞婞”。史杰鹏(2004):“攼析”读为“捍责”,意为“抵拒责备”。侯乃峰(2004):“攼”读为“捍”,“析”指“析辞”或“析言”,即言辞上的荒谬。晁福林(2005:14页):读为“愎(刚愎)、过(夸大)、悍(强悍)、析(诡辩)”。许子滨(2004):“攼”读为“捍”,“析”字带有负面的意思。苏建洲(2009):“攼”读为“掩”,“析”读为“错”或“邪”。今按:陈氏读“孚
国学-《仲弓》集释”为“愎过”,可从。“
国学-《仲弓》集释析”之义待考。
[59] 内柬,整理者:即“纳谏”。
以上三句的标点,整理者:断作“含(今)之
国学-《仲弓》集释=(君子),孚
国学-《仲弓》集释(过)
国学-《仲弓》集释析,戁(难)㠯(以)内(纳)谏”。黄人二、林志鹏(2004):断作“今之君子拂过,咸所难以纳谏”。今按:黄、林断句非是。
[60] 宜,顾史考(2015:87页):读为“义”。
[61]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
国学-《仲弓》集释,字义不详,待考。陈剑(2004):疑释为“道”。黄人二、林志鹏(2004):释为“导”。禤健聪(2004):“
国学-《仲弓》集释”似可读为“顺”。程鹏万(2005):“
国学-《仲弓》集释”当是“小人”的合文,并在“小人”之前断句。今按:程说是。
[62]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通“教”。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读为“使”。业师陈伟(2005B):疑读为“事”。顾史考(2015:87页):读为“事”。今按:整理者说是。
以上三句的标点,业师陈伟(2005B):断作“小人之至者,教而使之君子,无所囗人”。
[63]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即“狷”。陈剑(2004):读为“厌”。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怨”。赵炳清(2004)读为“厌”。今按:陈、赵说是。
[64] 含,整理者:通“今”。
相,业师陈伟(2005B):辅助之义。
[65]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万”。
[66] 道,整理者:从、由之义。赵炳清(2004):辅助之义。杨怀源(2004):当读为“导”,辅助之义。今按:整理者说是。
女,整理者:读为“汝”。李锐(2004C):疑读为“如”。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如”。顾史考(2015:87页):视为“安”之讹字,读为“焉”。今按:整理者说是。
思,整理者:考虑之义。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使”。赵炳清(2005):思考、策划之义。今按:“思”当为句中助词,无意义。
老,杨怀源(2004):终老之义,这里指毕生效命。赵炳清(2005):终老之义。业师陈伟(2005A):当指“室老”,即仲弓拟担任的季氏“家相”。竹书中的“老”是名词动用,担任家相。今按:业师陈伟说是。
亓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疑即“齐家”。杨怀源(2004):指季氏家族。今按:杨说是。
此句的标点,整理者:断作“道女(汝)思老、亓
国学-《仲弓》集释(家)”。陈剑(2004):将“道汝”连上读,“思老”与“其家”连读。李锐(2004C):疑于“道”下断句。黄人二、林志鹏(2004):断作“导如使老其家”。杨怀源(2004):断作“道女(汝)思老亓(其)
国学-《仲弓》集释(家)”。晁福林(2005:6页):在“道”下断句。业师陈伟(2005A):亦以“道汝”连上读。顾史考(2015:87页):以“道女<焉>”连上读。今按:当断作“道汝思老其家”,“道”训为由,“思”为句中助词,“老”为担任家相之义,全句谓由汝在其家担任家相。参看拙作:《上博简<仲弓>笺释四则》,待刊。
[67] 卡=,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即“上人”合文。陈剑(2004):释为“上下”。今按:陈说是。
相,整理者:选择之义。今按:相为共同、相互之义。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通“复”。陈剑(2004):读为“报”。今按:复有报义,不必改读。
[68] 懽,整理者:通“欢”。申红义(2004):读为“劝”。今按:整理者说是。
丞,整理者:通“承”。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即“学”,读为“教”。
[69] 害,晁福林(2005:8页):读为“曷”。李锐(2004C):疑读为“盖”。今按:李说是。
□,晁福林(2005:8页):暂释为“为”。梁静(2013:31页):据文义补作“臤(贤)”。
[70]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饪”。陈剑(2004):字似从今从垔,待考。
[71]
国学-《仲弓》集释,原简作“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唯”。陈剑(2008:90页):释作“
国学-《仲弓》集释”。今按:暂从陈说。
[72] 夫,整理者:连下读。黄人二、林志鹏(2004):疑连上读。今按:“夫”当连下读。
唯,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虽”。今按:“唯”为虚词,无意义。
与,整理者:读为“举”。黄人二、林志鹏(2004):疑读为“誉”。申红义(2004):如字读,训为参与。今按:似当读为“邪”,训为不正、邪辟。
[73] 蜀,整理者:读为“独”。今按:读为“属”,训为适,正好。
[74] 几,整理者:读为“岂”。
国学-《仲弓》集释,整理者: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疑读“枉”。陈剑(2004):释为“
国学-《仲弓》集释”。黄人二、林志鹏(2004):读为“往”。连德荣、季旭昇(2005:196页):读为“匡”。今按:读为“皇”,训为美。“岂不有皇也”,犹言“岂不美哉”。
简文“夫子唯有邪,汝属正之,岂不有皇也”,谓季桓子有了邪辟的行为,你正好予以改正,难道不是很美好吗?参看拙作:《上博简<仲弓>笺释四则》,待刊。
参考文献:
晁福林:《上博三<仲弓>篇简序调整之一例》,简帛研究网,2004年6月6日。(晁福林2004A)
晁福林:《从上博简<仲弓>篇看孔子的“为政”思想》,《齐鲁学刊》2004年第6期。(晁福林2004B)
晁福林:《上博简<仲弓>疏证》,《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晁福林2005)
陈剑:《上博竹书<仲弓>篇新编释文(稿)》,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18日。(陈剑2004)
陈剑:《<上博(三)·仲弓>賸义》,《简帛》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陈剑2008)
陈伟:《竹书<仲弓>词句试解(三则)》,简帛网,2005年11月6日。又《竹书<仲弓>词句试解(三则)》,《古文字研究》第26辑,中华书局,2006年。(2005A)
陈伟:《上博楚竹书<仲弓>“季桓子章”集释》,简帛网,2005年12月10日。(陈伟2005B)
程鹏万:《<仲弓>的“
国学-《仲弓》集释”字考释》,简帛研究网,2005年6月6日。又《释<仲弓>第16简的“小人”》,《古文字研究》第26辑,中华书局,2006年。(程鹏万2005)
冯胜君:《论郭店简<唐虞之道>、<忠信之道>、<语丛>一~三以及上博简<缁衣>为具有齐系文字特点的抄本》,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4年8月。(冯胜君2004)
高佑仁:《谈楚系“亲”字的一种特殊写法——兼释<上博三·仲弓>“宥过举亲”》,简帛网,2007年9月25日。(高佑仁2007)
顾史考:《上博楚简三<仲弓>新编》,“战国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12月。(顾史考2015)
何有祖:《上博三<仲弓>小札》,简帛研究网,2004年5月12日。(何有祖2004A)
何有祖:《楚简四则》,简帛研究网,2004年5月29日。(何有祖2004B)
侯乃峰:《<仲弓>篇“攼析”试解》,简帛研究网,2004年5月3日。又《<仲弓>篇“攼析”试解》,《古籍研究》2005年第1期。(侯乃峰2004)
黄人二、林志鹏:《上博藏简第三册仲弓试探》,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3日。又《上海博物馆藏楚简<仲弓>试探》,《文物》2006年第1期。(黄人二、林志鹏2004)
季旭昇:《<上博三·仲弓>篇零释三则》,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3日。(季旭昇2004A)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李零2007)
李锐:《清华大学简帛讲读班第三十二次研讨会综述》,清华大学简帛网,2004年4月15日。(李锐2004A)
李锐:《<仲弓>补释》,清华大学简帛网,2004年4月18日。(李锐2004B)
李锐:《<仲弓>新编》,孔子2000网,2004年4月22日。(李锐2004C)
李锐:《<仲弓>续释》,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4日。(李锐2004D)
连德荣撰写、季旭昇订改:《<仲弓>译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读本》,(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连德荣、季旭昇2005)
梁静:《上博楚简<仲弓>篇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第1期。(梁静2013)
林志鹏:《仲弓任季氏宰小考》,简帛研究网,2004年6月6日。又《仲弓任季氏宰小考》,《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林志鹏2004)
廖名春:《季桓子使仲弓为宰——楚简<仲弓>篇札记之一》,清华大学简帛网,2004年5月7日。又《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仲弓章读记》,《淮阴师範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廖名春2004)
孟蓬生:《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6日。(孟蓬生2004)
申红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仲弓>杂记》,简帛研究网,2004年6月30日。(申红义2004)
史杰鹏:《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简帛研究网,2005年7月16日。(史杰鹏2005)
苏建洲:《<上博三·中弓>简20“攼析”试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网,2009年11月16日。(苏建洲2009)
汪中文:《<仲弓>“雍也憧(惷)愚”解》,简帛研究网,2005年12月17日。(汪中文2005)
许子滨:《上博简<仲弓>“害近
国学-《仲弓》集释矣”解》,简帛研究网,2005年6月21日。(许子滨2005)
禤健聪:《上博简(三)小札》,简帛研究网,2004年5月12日。(禤健聪2004)
杨怀源:《读上博简<中弓>札记四则》,简帛研究网,2004年8月7日。又杨怀源:《读上博(三)<中弓>札记四则》,《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杨怀源2004)
杨泽生:《上博竹书第三册零释》,简帛研究网,2004年4月29日。(杨泽生2004)
赵炳清:《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及讲释》,简帛研究网,2005年4月10日。(赵炳清2005)
甄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中(仲)弓>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甄真2007)
周凤五:《上博三<仲弓>篇重探》,清华大学“多元视野中的中国历史”第二届中国史学国际会议论文,2004年8月。按此论文集未见,今所据者为作者同名论文,收入《先秦文本及思想之形成、发展与转化(下)》,(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3年。(周凤五2004)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7年9月3日7:0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549.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仲弓》集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