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首发)
张崇礼
山东大学文学院
《六德》三十一至三十三简有如下一段话:
仁类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速),义类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绝。仁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义强而柬。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之为言也,犹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也,小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多也。豫其志,求养亲之志,盖无不以也,是以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也。[1]
这段话有不同的解释[2],总体上我们比较认同刘钊先生的意见。今移录如下: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二字不识,但应是借以比喻“柔”和“刚”的二物。“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读为“束”,指缠绕、约束。“绝”意为“断绝”、“折断”。“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束”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绝)”文意与《性自命出》简中的“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柔取之也。”和《荀子·劝学》“彊(刚)自取柱,柔自取束”相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疑读为“绵”,与“简”相对。古音“丙”在帮纽阳部,“绵”在明纽元部,声为一系,韵部主要元音相同,可以通转。“刚而简”即“刚简”,“刚简”意为刚强率略。“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绵)”意为“仁柔而细小繁多”。“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之为言也,犹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也,小而实多也。”与《五行》:“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诊者也”说的是一回事,“匿”亦有“小”义。“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从“炅”(“慎”字古文),疑读为“实”,古音“炅”在禅纽真部,“实”在船纽质部,声为一系,韵为对转。此“小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实)多也”与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匿者,言人行小而轸者也。小而实大,大之者也”中的“小而实大”相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即“豫”字异体,疑读为“抒”。“豫”、“抒”皆从“予”得声,故得相通。“抒其志”即“抒发志向”之义。“害”疑读为“盖”。[3]
下面我们就在刘先生考释的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应分析为从艸从刀,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声。本义是蒲蒻做的席,在简文中当读为“篾”,是劈成条状的竹皮。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原字形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下部释为“刍”。《说文》艸部:“刍,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刍”字甲金文从又从艸,会以手割草之意。“刍”也见于望山简和包山简,[4]“又”形有讹变,未见从刀作者,所以《郭店楚墓竹简》隶定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形更为準确,今从之。但“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下部从艸从刀,当是“刈艸”之意,刘先生释为“刍”,也是有根据的。
陈伟先生认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从艸,瞢省声,似当读为“懞”,义为“厚也”或“悫厚皃”。细玩文义,“仁类”云云,“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所记当为名词,释为形容词恐怕不妥。刘信芳先生读为“蒙”,释为女罗。“蒙”字见于中山王方壶,原字形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相比,差别非常大,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释为“蒙”,在形体上很难说通。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上部所从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在“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中应是声旁。《说文》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部:“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火不明也。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从火,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亦声。《周书》曰:‘布重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织蒻席也。读与蔑同。”很明显,《说文》“织蒻席也”是对“布重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中“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的说解,“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也就是“蒻席”。“蒻席”是用细嫩的蒲草编织的席子。《楚辞·招魂》:“蒻阿拂壁,罗帱张些。”《淮南子·主术》:“匡床蒻席,非不宁也。”蒲蒻做的席,其质细柔。“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本义,当指这种蒲草席子。从字形上看,“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下部从艸从刀,为“刈草”之义,应是“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的义旁,“蒻席”乃是割蒲草编织而成。从读音上看,“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同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声。“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从“火”,其本义当如《说文》训为“火不明也”,用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当属“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假借。
“仁类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即“速”字,刘信芳、刘钊两位先生都读为“束”,指缠绕、约束,可从。从可以缠绕、约束这一点出发,刘钊先生认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应是比喻“柔”的物品。刘信芳先生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释为“女罗”,也是考虑到女罗比较柔软,具有可以缠绕的特性。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本义为“蒻席”,符合“柔”的特点,但结合“束”,即缠绕、约束的意义考虑,终觉文义未安。联繫下文,我们以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宜读为“篾”,指薄竹片,是劈成条状的竹皮。竹篾性柔,可以编织为竹席、斗笠、绳索等器物,日常生活习见。“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篾”可以相通,也有文献上的根据:许慎在解说“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时所引的《周书》,指《尚书·顾命》。其中的“布重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席”,今本作“敷重篾席”。对于“篾席”的训释,马融云“纤蒻”,王肃云:“篾席,纤蒻苹席。”与《说文》同。郑玄注云:“篾,析竹之次青者。”即以“竹篾”为释。
“蔑”字见于《六德》第三十六简,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声。与《说文》“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读与蔑同”相符。这条材料,也可以为我们以上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联繫起来并读为“篾”的论述提供一些佐证。
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当分析为从廾,止声,释为“等”,义为竹简。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原字形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读为“等”,应该没有问题。
“等”,《说文》训为“齐简也”,传统上一般都理解为动词,如段玉裁注曰:“齐简者,叠简册齐之,如今人整齐书籍也。”王筠句读:“整齐其简牍也。”但“等”字见于包山简,义为诉讼之简册,用为名词。“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的用法,应与包山简大致相同。
包山简的“等”字,从竹从寺,寺从又止声,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从廾。虽然从廾与从又形义皆近,可以相通论之,但我们认为,“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从廾并不是偶然的。考虑到简册需双手捧读,与“等”义近的“典”字也从廾作,所以“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从廾倒是为我们把它读为“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证据。
把“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释为“等”,训为竹简,可以和上文相呼应。“仁类篾而束,义类等而绝。”“仁”和“义”是类同而又有区别的概念,“篾”和“等”也是类同而又有区别的物品。虽然同为竹片,“篾”因为更薄更细而可以缠束,“等”因为稍大稍厚而容易折断。
三、“仁篾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应读为“仁篾而更”。“篾”当训为“细小”,“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就是“更”字,应训为“续”。
《方言》:“木细枝谓之杪,江、淮、陈、蔡之间谓之篾。”郭璞注云:“篾,小貌也。”“篾”字经典多用如“蔑”,也有“细小”、“轻微”义。扬雄《法言·学行》:“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卢文弨校《荀子·劝学篇》,于“蒙鸠”下曰:“‘蒙’、‘虫’、‘蔑’一声之转,皆谓细也。”竹篾本身也即是细小之物。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郭店楚墓竹简》整理者疑即“更”字,《郭店楚简文字编》释为“更”,[6]刘国胜先生释为“讷”,读为“匿”,[7]刘钊先生读为“绵”。楚文字“丙”字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更”字从攴丙声,所以“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是“更”字无疑。《国语·晋语四》:“姓利相更,成而不迁。”韦昭注:“更,续也。”
四、“更之为言也,犹更更也。”“更更”读为“庚庚”,意思是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更”的这种意义应是由它的“续”义引申而来。
“更之为言也,犹更更也。”很明显是在用声训的方法解释“更”字的含义。
《说文》庚部:“庚,位西方,象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也。”段玉裁注:“庚庚,成实貌。”庚为西方,又为秋,“秋时万物庚庚有实”,义即秋天果实累累。所谓的“果实累累”,是说众多的果实攒聚在一起。以“庚庚”修饰“果实”,正取其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的意义。
《史记·孝文本纪》:“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裴骃集解引服虔曰:“庚庚,横貌也。”司马贞索隐引荀悦云:“大横,龟兆横理也。”“横”有充满义,如《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汉书·礼乐志》:“扬金光,横泰河。”颜师古注:“充满也。”卦兆既曰“大横”,占辞又曰“庚庚”,是说众多细小的兆纹密布在卜龟之上。这裏的“庚庚”,也是取其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的意义。
司马贞索隐:“庚庚犹更更,言以诸侯更帝位也。”是说代王刘恒得此占语,当更为天子。司马贞以“更更”释“庚庚”,证明二者可以相通。简文则是以“庚庚”释“更更”,所以“更更”在简文中应读为“庚庚”,意思是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
五、“小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多也。”“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当释为“尞”,同“轸”,义为盛多凑集貌。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原字形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见于包山简139,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见于包山简179,作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多也”与郭店楚简《五行》:“匿之为言也,犹匿匿也,小而诊者也”说的是一回事,确属卓见[8]。但刘钊先生依据《说文》以“尞”字上半为古文“慎”字的说法,疑“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读为“实”,来和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的“小而实大”相对应,却未必恰当。因为一方面“实”字习见,《六德》第二十七、二十八简即有两个用例,与“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形体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从辞例看,与“小而尞多也”相对应的,其实是郭店简《五行》第四十简的“小而诊者也”。“诊”字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作“轸”,郭店简《五行》第四十三简也作“轸”。
“轸”有盛多凑集义,《淮南子·兵略训》:“畜积给足,士卒殷轸。”高诱注:“轸,乘轮多盛貌。”高诱的注解是考虑了“轸”从“车”作,所以释为“乘轮多盛貌”,其实“士卒殷轸”是说众多的士卒聚集在一起,这与“庚庚”的意义正合。另外,“轸”还有一种用法,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轸”通作“疹”,是皮肤上出现的一种小疙瘩。这种皮肤病的特点是众多的小疙瘩聚集在一起,也含有“多盛貌”的意义,与“庚庚”相合。这样,我们就会明白,郭店简《五行》第四十简为什么会写作“诊”了:从词的角度来说,它们是同源关係;从用字的角度来说,它们是通假关係。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尞”字也应该是盛多凑集义,或者说是“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尞”可读为“轑”。包山简的“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字,何琳仪先生读为“轑”,并引《说文》“轑,一曰,辐也”[9]为训。辐三十凑于毂,亦有凑集义。
如果不考虑为了与“轸”相近而读为“轑”,“尞”也可读为“缭”。《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毛传:“纠纠,犹缭缭也。”因为“缭”的常见义是“缠绕”,所以一般把“缭缭”训为“缠绕貌”。葛屦指用葛草编的鞋,用“纠纠”、“缭缭”来形容它,是说草鞋编织得非常细密,与盛多凑集义或“把众多小的东西聚集在一起”,也是相通的。
此外,“尞”还通作“僚”,如《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尞属钦熙,孰不咨贤。”所谓“僚属”、“群僚”,其中的“僚”也包含有上述意思。
总之,我们认为主要的是弄清楚“尞”的意义,至于如何改读甚至需不需要改读,都是次要的。
六、“豫”字不必改读,应训为“乐”。“志”,训为情志。
《国语·晋语四》:“坤,母也;震,长男也。母老子强,故曰豫。”韦昭注:“豫,乐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杜预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孔颖达疏:“此六志,《礼记》谓之六情。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仁”的作用,于内可以娱乐自己的情志,于外可以求得养眷自己亲长的志向。所以“仁”虽然隐匿于内,虽然柔而细微,但却无处而不可用。
对于《六德》三十一至三十三简的这一段文字,重新释读如下:
仁类篾而束,义类等而绝。仁篾而更,义强而简。更之为言也,犹庚庚也,小而尞多也。豫其志,求养亲之志,盖无不以也,是以更也。
仁类似竹篾而缠束,义类似竹简而刚折。仁细小而盛多,义刚强而率略。“更”的意思,和“庚庚”一样,是细小而盛多。愉悦自己的情志,追求颐养亲人的志愿,都可以通过仁来得到,所以说仁是细小而盛多。
仁,是来自人内心的爱,它柔和而包容,通过温情来约束人的行为,体现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所谓爱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义,是外在的行为规範,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是做人的操守和气节。所谓立场坚定、爱恨分明,都属于“义”的範畴,所以有宁折不弯的刚烈,有舍生取义、宁为玉碎的壮烈。这就是我们对“仁类篾而束,义类等而绝。仁篾而更,义强而简”的解读。
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都有善心,“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可能偶尔做到“仁”,所以说“仁”是细小的,即仁“篾”。但“仁”只有积于小,才能终成其大。只有连续不断地积累“仁”,才能终成大德。就个人而言,正如俗话所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作好事。一个人只有终其一生,须臾不违于“仁”,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于内愉悦自己的心志,于外完成颐养亲人的愿望。就整个社会而言,只有每个个体都充满爱心,才能达到儒家理想中和谐美好的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我们对剩余简文的理解。
注释:
[1]本文所引郭店楚简释文,都出自荆门市博物馆的《郭店楚墓竹简》一书,文物出版社,1998年。为了打印方便,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无关的释文没有採用隶古定的办法,而是儘量使用通行字,有的就是原释文所注的通假字。
[2]廖明春:《新出楚简试论》,175-176页,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颜世铉:《郭店楚简〈六德〉笺释》,478-479页。刘信芳:《郭店楚简〈六德〉解诂》一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214-218页,下引刘信芳先生的观点也都见于该文。陈伟:《郭店简〈六德〉校读》,《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397页,下引陈伟先生的观点也都见于该文。
[3]刘钊:《郭店楚简校释》,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17-118页。
[4]参看《望山楚简》一·五、一·七,《包山楚简》95、183、206。
[5]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46页。
[6]张守中:《郭店楚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57页。
[7]刘国胜:《郭店楚简释字七则》,稿本。此处转引自刘信芳《郭店楚简〈六德〉解诂》一则》。
[8]参见《郭店楚墓竹简》《五行》篇37-41简,150-151页;《郭店楚简校释》页84-85。
[9]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中华书局,1998年,317页。
点击下载附件:

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0046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322.html

以上是关于张崇礼:郭店楚简《六德》31-33简考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