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上海三唐美术馆)
   
太保簋是成王时期着名的青铜器,据传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下,为梁山七器之一,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簋的内底铸有铭文四行三十四字,现依原行款隶写如下。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太保簋                                太保簋铭文
王伐彔子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氒(厥)反(叛),王降征令(于)大(太)保,大(太)保克敬亡谴,王侃大(太)保,易(锡)休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土,用兹彝对令。
铭文中的“彔子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李学勤先生已经根据清华简系年专门撰文指出就是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1]。这篇铭文讲的背景和大意是,武王死后武庚禄父联合三监,殷东的徐戎、奄国、熊姓、盈姓、秦人的祖先飞廉、殷商的残余贵族、东方的淮夷纷纷发动叛乱準备颠覆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複国。这篇铭文说的是成王命令太保召公奭前去征伐武庚禄父的叛乱,成功以后,成王把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土这个地方赏给给了召公奭,召公作了这件青铜器来纪念和报答王的赏赐。
关于簋铭文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字的考释,学者们的看法争论比较大。郭沫若先生认为是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的古文,国族名。顾颉刚先生认为是余,余是徐的省文,即《费誓》中“徐戎”之徐。唐兰先生认为是余,第一人称代词。李学勤先生认为是集,集土是一个具体的采邑。董莲池先生认为此字不可识,铭文中用作地名,或即反叛之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所居地。陈絜先生认为此字是梌,即小臣艅犀尊铭文中的艅字。李春桃先生认为此字就是见于沫司徒疑簋铭文中的沫字[2]。
此字也见于甲骨卜辞中,相关字形辞例我们搜集如下:
(1)a贞:“王自
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新甲骨文编》(增订本)释为“宋”。
近年来由于对新出楚简和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好几位学者已经指出此字当释为为“沐”,具体和最新最全面的论证大家可以参看黄杰先生的文章[3]。
太保簋铭文中的沐土和甲骨文中的地名沐指的是同一个地方,结合太保簋的出土地和甲骨的田猎卜辞,我们知道沐这个地方应该在山东境内。
太保簋据传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省寿张县梁山下,由于是盗掘出土,并非科学考古发现,是否真出土于梁山下,还不能确知,但是出土于山东境内是不会错的。我们知道太保召公奭分封在燕国,即今天的北京房山琉璃河一带,召公和周公一样本人留居宗周,没有去,长子去了封国。为什么周成王会把山东境内的一块地方沐土赏赐给太保召公奭呢,我们认为合理的解释就是沐土是周成王赏赐给太保召公奭的汤沐邑[4]。汤沐邑是周王赐给诸侯朝见时在王都畿内供其住宿斋戒沐浴的一块小封邑,《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山东境内的汤沐邑是周王赏赐给诸侯专门供其随王封禅泰山时所用,所以都在泰山脚下附近。许慎解释说:“诸侯有功德于王室,京师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汤沐之邑。”成王平定武庚禄父和东土的叛乱后,曾封禅泰山,《史记·封禅书》: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纣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爰周德之洽维成王,成王封禅则近矣。
见于文献的汤沐邑有郑国的祊田,《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祊就是郑国的汤沐邑,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
综上,我们认为太保簋铭文中的沐土为泰山附近的一个名为沐的小封邑,与甲骨卜辞中的沐是同一个地方,性质是周成王赏赐给太保召公奭随从周王封禅泰山时所用的汤沐邑。
 [1] 李学勤:《纣子武庚禄父与太保簋》,《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二辑,第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2] 马飞:《西周成王时期铜器铭文集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95-117页。
[3] 黄杰:《释古文字中的一些“沐”字》,《中国文字》新四十三期,即刊。
[4] 陈絜:《“梁山七器”与周代巡狩之制》,(台湾)《汉学研究》第34卷第1期,2016年3月,第1-26页。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7年8月9日08:47。)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537.html

以上是关于召公-也说太保簋铭中的“沐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