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首发)
郭永秉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出子》一篇的86号简 有一句话,说的是案件发生后命人去勘验流产婴儿的要求,其语如下:
即诊婴儿男女、生髮及保之状。
经过检查后, “丞乙爰书”报告的内容是:
令令史某、隷臣某诊甲所诣子,已前以布巾裹,如
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衃)血状,大如手,不87可智(知)子。即置盎水中榣(摇)之,咅(衃)血子殹(也)。其头、身、臂、手指、股以下到足、足指类人,而不可智(知)目、耳、鼻88、男女。出水中有(又)咅(衃)血状。 89[1]
整理者在“保之状”下出注:
保,读为胞,胞衣。[2]
研究者似无异说。[3]“保”、“胞”皆帮母幽部字,古音接近,这是此说未引起怀疑的原因。但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将“保”读为“胞”其实并不正确。
首先,“保”、“胞”二字由于声调不同,古并无通用之例。“保” 是上声字,“胞”则是平声字。裘锡圭先生曾根据马王堆房中术竹书《师癸治神气之道》篇的韵脚,指出当时四声分用的现象非常明显。[4]最近,裘锡圭先生在论证今本《老子》十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一句爲后人所改,郭店楚简《老子》甲组1号“民复季子”的“子”不可从之改读为“慈”时,也谈到了韵脚声调的证据。[5] 这都説明战国秦汉时代平、上二声分别严格。传世古书和出土文献中的“包”、“胞”等平声字,不见跟“保”及从“保”得声之字通用之例;而“保”及从“保”得声之字与上声的“抱”字则多有通用之例。[6]从这些情况似可看出把简文的“保”读为“胞”,在音理上,严格地説是存在问题的。
其次,读“保”为“胞衣”之“胞”,与秦汉文字资料中的用字习惯不合。马王堆帛书《杂疗方》、《胎产书》多次提到“胞衣”之“胞”,全部都用“包” 字表示,举例如下:
[·] 禹臧(藏)貍(埋)包(胞)图法:貍(埋)包(胞),避小时、大时所在,以产月,视数多者貍(埋)包(胞)□(《杂疗方》第40行)[7]
以去□□濯其包(胞),以新布裹之,为三约以敛之(《胎产书》第33行)[8]
由此可见,以 “包”字表示“胞”一词,是秦汉文字资料的用字习惯;而秦简《封诊式》却用“保”为 “胞”,显然有问题。
第三,按照封诊式的结构,勘验要求的事项应和爰书中的内容一般有对应关係,如“诊婴儿男女”与“丞乙爰书”中“不可智(知)……男女”对应;爰书关于婴儿“生髮”情况的介绍,有可能是以“其头……类人”概括(人头“生髮”是其“类人”的关键因素);而“保”如读为“胞”,则爰书中并无专门説明“胞衣”之状的文字(所谓“
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衃)血状”说的是流产婴儿的周身外貌如凝血状,爰书 下文明言“咅(衃)血子”,可证其并非描写所谓“胞之状”的),此亦为一疑。
我以爲简文的“保”就是“襁保”之“保”。“襁保”之“保”,古书多写作“褓”、“緥”[9] ,学者们早已指出“褓”是由表示“负子于背”义的“保”派生出来的,“褓”、“緥”等字应是为“保”的引申义而造的分化字。[10]《说文》训“緥”为“小儿衣也”,也就是包裹婴儿的小被。
包裹新生婴儿的小被可称“保”,包裹流产婴儿的东西当然也是“保 ”。“丞乙爰书”一开头就说“令令史某、隷臣某诊甲所诣子,已前以布巾裹”,其中的 “以布巾裹”不就是“保之状”吗?爰书特地交代一笔婴儿此前以布巾包裹后送来,正是对上级勘验要求的回复。由此看来,把“保”理解为“襁保”之“保”,不仅于音理、用字习惯相合,从文义上讲也是可以成立的。
2007年12月14日



[1]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9月,《封诊式图版》第76页,《封诊式释文注释》第161~162页。
[2]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释文注释》第162页注[六]。
[3] 参看陈振裕、刘信芳:《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9页。
[4] 裘锡圭:《谈谈古文字资料对古汉语研究的重要性》,《裘锡圭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4年7月,第197~199页。
[5] 裘锡圭:《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1页。
[6] 高亨纂着 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7月,第762~766页。此书第764页有[抱与褓]一条,“褓”是上声字,自可与“抱”字通用。马王堆汉墓竹简《天下至道谈》54号“徐葆”之“葆”读为“抱”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 》,文物出版社1985年3月,释文第166页。),与此同例。《马王堆汉墓帛书[叁] ·战国纵横家书》235行“齐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社稷事王,天下必重王”,整理者将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
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字隷定为从“手”从“呆”,读为“抱”(文物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68页),应即认爲此字从“保”省声的,这也可作爲从“保”得声之字与“抱”字通用的例子。“保”字古多与上声的“寳”字通用,马王堆帛书《相马经》003行“中又(有)臧(藏)保(寳)”(陈松长编着:《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第333页“保”字条)亦如此。可见“保”字一般情况下只能和上声字通用。
[7]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第126页。整理者说:“禹藏埋胞图法,是古代的一种迷信,在妇女生育后,将小儿的胞衣埋藏于一定方位,以爲可使小儿健康长寿。”(第126页,注[一]。)《杂疗方》读为“胞衣”之“胞”的“包”,还见于第41行。
[8]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肆]》,释文第139页。《胎产书》读为“胞衣”之“胞”的“包”,还见于第14行、第17行、第18行和第19行。
[9] “襁褓”之“褓”作“保”,屡见于好用古字的《汉书》(《王莽传上》、《司马相如传下》引司马相如《封禅文》),亦见于《后汉书·桓郁传》;《大戴礼记·主言》:“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 ”,“保子”就是襁保中婴儿的意思(看黄怀信主撰:《大戴礼记彙校集注》,三秦出版社2005年1月,第28页引戴震、孔广森、卢文弨等说;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386页“保子”条)。
[10]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5月,第172~ 173页“保”字条引唐兰说(唐先生认爲“保字孳乳为緥,是为儿衣”。);参见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1988年8月,第145页。
点击下载附件本:
0013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doc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330.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出版社-郭永秉: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出子》“保”字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