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
(台北市立大学)
肩水金关遗址探方23号出土多枚《曆日》简册残简、散简,程少轩先生将其中25枚简缀合编联,复原一部《元始六年(居摄元年)曆日》简册。[1]《肩水金关汉简(伍)》简73EJT4H:16+18、73EJT4H:29、73EJC:459、73EJT4H:28、73EJT4H:1等五枚简为《居摄元年曆日》简册之残、散简。这两组残简、散简,质地色泽纹路类同,形制体式相同,字体书写风格、字距一致,其完简长短、宽度相近,或当同属《居摄元年曆日》简册之残遗。《肩水金关汉简(伍)》五枚简简文如下:
1. 73EJT4H:16+18
廿九日
戊午
戊子
丁
巳
丁亥
丙辰
丙
戌
乙卯
乙酉
甲
寅
甲申
癸丑
癸
未
2.73EJT4H:29
己
丑
己
未
戊子
建
戊
午
3. 73EJC:459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午
中伏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4. 73EJT4H:28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5. 73EJT4H:1
卅日
己未
戊午
丁
巳
丙辰
乙卯
立冬
甲
寅
甲申
上五枚简为《居摄元年曆日》简册之残、散简,简册为编册横读式《曆日》简册。这种形制《曆日》在已发布《居延汉简》、《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敦煌汉简》中习见。简册多由三十枚简编联製成,若有篇题简“某年曆日”,则用简三十一枚。每一枚简首分别书写“一日”至“卅(三十)日”,其下各记十二月同日干支,该年若置闰,则记十三月同日干支。以下析论此五枚简所传达曆日信息。
第1枚简73EJT4H:16+18“廿九日 戊午 戊子 丁巳 丁亥 丙辰 丙戌 乙卯 乙酉 甲寅 甲申 癸丑 癸未”,木简首尾完整,列具一年十二个月各月“廿九日”日干支,是年为平年,据此,可推导该年朔序,作:
一日
庚
寅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丁
亥
丁
巳
丙
戌
丙
辰
乙
酉
乙
卯
太初以来,两汉曆日合于该年朔序者,唯孺子婴居摄元年,故“居摄元年”为该组曆简年属唯一解。
第2枚简73EJT4H:29“己丑 己未 戊子建 戊午”,就曆面日干支言,可为“三月至六月”之“一日”残简;“五月至八月”之“二日”残简;“七月至十月”之“三日”残简;“九月至十二月”之“四日”残简。今察知该简地脚完整,为木简末端,且“戊子”下具注“建”日,必为十一月,其下“戊午”属十二月,书写于简末,故可判定该简必属《居摄元年曆日》“四日简”。其完简当作:
四日
癸
巳
癸亥
壬辰
建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子
建
戊
午
第3枚简73EJC:459“辛丑 辛未 庚子 庚午中伏 己亥 己巳 戊戌 戊辰 丁酉 丁卯”,该简地脚完整,为木简末端。“丁卯”属十二月,据居摄元年曆日表,或依曆术前推,简首佚失日序“十三日”、正月“壬寅”、二月“壬申”。居摄元年五月十一日戊戌夏至,夏至后第四庚为中伏,简文六月十三日庚午下具注中伏,合于曆例。其完简当作:
十三日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中伏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第4枚简73EJT4H:28“己巳 戊戌 戊辰”,就简面曆日干支言,可为“四月至六月”之“十一日”残简;“六月至八月”之“十二日”残简;“八月至十月”之“十三日”残简;“十月至十二月”之“十四日”残简。今察知该简地脚完整,为木简末端,故必属《居摄元年曆日》“十四日简”。且“十一日”简“己巳”下当具注“建”;“戊戌” 下当具注“夏至”,该简并皆不具,故非“十一日”简之残遗;“十二日”简“己巳、戊戌、戊辰”载在木简中段,与残简73EJT4H:28之为简尾不合。该简完整当作:
十四日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第5枚简73EJT4H:1“己未 戊午 丁巳 丙辰 乙卯立冬 甲寅 甲申”,
该简简首残佚,书写格式异乎他简,这是编册横读式《曆日》简册“卅日简”体式的特点。
简首日序残佚,可补“卅日”;正月日干支,日干已残佚,地支仅残存漫漶字迹,原整理者未释,可补作“己未”;十月乙卯下,残留笔划字迹,依稀可见,据居摄元年气朔表可补“立冬”。十一月甲寅,十二月甲申,显示为连大月,合于曆表。《太初曆》朔策29又41/81,以小大月相间排列,故经两个月五十九天,至第三月朔日干支序后退一位,间隔十五或十三个月出现“连大月”,简文明显清晰地呈现此一特点。此等特点成为环读式《曆日》简牍形制体式足以成立的理据,如肩水金关汉简73EJT29:117A宣帝《五凤三年曆日》、敦煌汉简2263成帝《永始四年曆日》、尹湾汉简YM6D10成帝《元延元年曆日》。表现在编册横读式《曆日》简册“卅日简”,则是小月无“卅日”,呈空位现象,原释文未能表现这一特点。该简完简当作:
卅日
己
未
戊
午
丁
巳
丙
辰
乙卯
立冬
甲
寅
甲
申
考孺子婴时期,曆用《太初》,居摄元年,天正子月入甲子统壬午章第15年,谨列气朔表于下,敬供核覈:
太初上元积年 14 3236 太岁在寅
积月177 1603 闰余 3 平年
朔积日5231 6967 小余49
气积日5231 6972 小余1236
表一 孺子婴居摄元年气朔表
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
程少轩先生所缀合编联复原《元始六年(居摄元年)曆日》简册日期简部份,由篇题简23:317、七日简23:901、八日简23:315、十日简23:318、十一日简23:902、十二日简23:264、十五日简23:903、十七日简23:904、十九日简23:593+837+835+860、廿二日简9:282、廿三日简23:691+802、廿五日简23:801+760、廿八日简23:269+803等散简、残简缀合组成。该《曆日》简册出土难得的篇题简,简23:317“
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元始六年磿日 居摄元年 ● 大岁在寅”。元始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丙子,平帝崩于未央宫。王莽谋为居摄,明年,改元居摄元年。明年春二月,立宣帝玄孙广戚侯子婴为皇太子,号曰孺子。简73EJT23:317简文表现当日製作《曆日》简册的时空景况。上文五枚《肩水金关汉简(伍)》《曆日》简册残、散简,与程少轩先生所用以缀合编联的残、散简,其木简长短、宽度相近,质地色泽纹路类同,形制体式相同,字体书写风格、字距一致,同出于肩水金关遗址,虽出土坑位不同,或当同属《居摄元年曆日》简册之残遗。即令严谨审视,持保守对待,其各为同年《曆日》简册一式两份之残遗,着无疑义。又《肩水金关汉简(壹)》简73EJT9:282“廿二日 辛亥 辛巳 庚戌 庚辰 己酉 己卯 戊申 戊寅 丁未 丁丑 丙午 丙子”,亦当同属《居摄元年曆日》简册之散简。今据三组残散简、居摄元年气朔表及习见汉简《曆日》曆注形制,尝试新拟《居摄元年曆日》复原表,如下:
表三 新拟《居摄元年曆日》复原表(灰底黑色标楷体为原简文)
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
元始六年磿日 居摄元年 ● 大岁在寅
一日
庚
寅建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丁
亥
丁
巳
丙
戌建
丙
辰
乙
酉
乙
卯
二日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申
己
丑
己
未建
戊
子
戊
午
丁
亥
丁
巳
丙
戌
丙
辰
三日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初
申 伏
己
丑
己
未
戊
子
戊
午
丁
亥
丁
巳
四日
癸
巳
癸
亥
壬
辰建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庚 后
寅 伏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戊
子建
戊
午
五日
甲
午
甲
子
癸
巳
癸
亥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建
庚
寅
庚
申
己
丑
己
未
六日
乙
未
乙
丑
甲
午
甲
子
癸
巳
癸
亥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庚
寅
庚
申
七日
丙
申
丙
寅
乙
未
乙
丑
甲
午建
甲
子
癸
巳
癸
亥
壬
辰
壬
戌
辛
卯
辛
酉
八日
丁
酉
丁 春
卯 分
丙
申
丙
寅
乙
未
乙
丑
甲
午
甲
子
癸
巳
癸
亥建
壬
辰
壬
戌
九日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丙
申
丙
寅
乙
未
乙
丑
甲
午
甲
子
癸
巳
癸
亥
十日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丙
申建
丙
寅
乙
未
乙
丑
甲
午
甲
子
十一日
庚
子
庚
午
己
亥
己
巳建
戊 夏
戌 至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丙
申
丙
寅
乙
未
乙
丑建
十二日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丙
申
丙
寅
十三日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中
午 伏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丁
酉
丁
卯
十四日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秋
午 分
己
亥
己
巳
戊
戌
戊
辰
十五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己
亥
己
巳
十六日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丑
辛
未
庚
子
庚
午
十七日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辛 冬
丑 至
辛
未
十八日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壬
寅
壬
申
十九日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癸
卯
癸
酉
廿日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甲
辰
甲
戌
廿一日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乙
巳
乙
亥
廿二日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丙
午
丙
子
廿三日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丁
未
丁
丑
廿四日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戊
申
戊
寅
廿五日
甲
寅
甲
申
癸 立
丑 夏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己
酉
己
卯
廿六日
乙
卯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庚
戌
庚
辰
廿七日
丙
辰
丙
戌
乙
卯
乙
酉
甲
寅
甲 立
申 秋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辛
亥
辛
巳
廿八日
丁
巳
丁
亥
丙
辰
丙
戌
乙
卯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壬
子
壬
午
廿九日
戊
午
戊
子
丁
巳
丁
亥
丙
辰
丙
戌
乙
卯
乙
酉
甲
寅
甲
申
癸
丑
癸
未
卅日
己
未
戊
午
丁
巳
丙
辰
乙 立
卯 冬
甲
寅
甲
申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6年8月25日6:39。)
[1]程少轩:《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复原(摘要)曆日》,武汉大学简帛网站,2014.6.22;《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曆日”复原》收入李学勤主编:《出土文献》第五辑,上海:中西书局,页274-283。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785.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磿日》简册再复原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