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

“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墨书金饼、奏牍副本公布刘贺自称“南海海昏侯”,颇引学者关注。近日王仁湘先生指出“南海海昏侯”中的“南海”,应该是“南藩”,认为“南海海昏侯”应为“南藩海昏侯”。[1]几日后信立祥先生则强调金饼上毫无疑问是“南海”的“海”字。[2]“南海”还是“南藩”争议纷纭,考察墨书金饼和奏牍副本上的字迹,以及考虑到“南海”、“南藩”的意义,我们认为释为“南海海昏侯”恐不当,释为“南藩海昏侯”也稍不安,或应释为“南楚海昏侯”。
一、为什么不当释为“南海”和“南藩”
据已公布的墨书金饼,其中“南”字可以辨认,而“南”字下面的字字迹难以辨认;奏牍副本上“南”字字迹残存,“南”字下面的字虽然字迹残存,但比墨书金饼上的文字保存情况更好些,王仁湘先生也正是据此残留字迹将此字与马王堆帛书上的“藩”进行比照复原,我们也是主要以此残留字迹为考察基础。

“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
《尹湾汉墓竹简》[20]
10

“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字形上尤其相近,““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
“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字极有可能释为“楚”,而“南楚”正与史籍记载相合,因此墨书金饼、奏牍副本上的文字或应释为“南楚海昏侯”。
“南楚”之名见于史籍。秦汉时期有三楚之称,将战国楚地分为东楚、南楚、西楚,《史记·货殖列传》载:“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南楚的地理範围包括现在的两湖、河南南部、安徽西南、江西等地区,海昏侯国所在的海昏县属豫章郡,正属于南楚地界。
楚地偏处南方一隅,《史记》中记载先秦时楚人就称为“荆蛮”、“楚蛮”、“蛮夷”,海昏侯墓出土墨书金饼和奏牍副本记载海昏侯自称“南楚海昏侯”强调了自己所处的海昏侯国属于“南楚”,同时大概也有自贬身份表明心迹的意图,如汉初南越王赵佗向汉文帝上书谢罪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史记·南越列传》)综上,海昏侯墓出土奏牍副本和墨书金饼上的文字“南海海昏侯”或应释为“南楚海昏侯”。
三、刘贺为什么会被远封于南楚之地的豫章郡海昏县
刘贺之所以被封为海昏侯“就国豫章”与汉宣帝所下分封诏书中提到古时舜封象的故事有重要关係,汉宣帝正是依据舜封象“骨肉之亲,析而不殊”而分封刘贺。
刘贺做了27天皇帝被废后回到昌邑故国,因为废帝的特殊身份,汉宣帝即位后“心内忌贺”,派官员严密监视刘贺。元康二年(前64年),汉宣帝密令山阳太守张敞:“遣使者赐山阳太守张敞玺书曰:‘制诏山阳太守:其谨备盗贼,察往来过客。毋下所赐书!’”颜师古注:“密令员警,不欲宣露也。”张敞详细报告了刘贺被废后的情况,“条奏贺居处,着其废亡之效”,汉宣帝“由此知贺不足忌”,第二年下诏分封刘贺为海昏侯,“其明年春,乃下诏曰:‘盖闻象有罪,舜封之,骨肉之亲,析而不殊。其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侍中卫尉金安上上书言:‘贺天之所弃,陛下至仁,复封为列侯。贺嚚顽放废之人,不宜得奉宗庙朝聘之礼。’奏可。贺就国豫章。”(《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至此,刘贺离开父子两代的封国昌邑国远到南方的豫章郡海昏县。
相传舜分封象于南方的有庳,有庳也就是有鼻,颜师古注:有鼻,在零陵,今鼻亭是也。(《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即今湖南省道县,当地属秦汉时期南楚地理範围,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刘贺也被分封到当时属于南楚的豫章郡海昏县,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刘贺远离汉中央和昌邑故国,彻底不再对汉宣帝的权位产生威胁;另一方面强调了刘贺“嚚顽放废”与历史人物“象”的身份类似,从道德意义上宣判了刘贺的“罪行”。刘贺死后,豫章太守寥上言:“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又提及舜封象的故事,因此刘贺分封与舜封象故事的关联应当值得关注。[24]
南楚不仅曾是象的封地,而且其特殊的气候或许也是汉宣帝安置刘贺时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刘贺作为曾经的废帝,虽然后来汉宣帝认为其“不足忌”,但是基于刘贺身份特殊,对其防範和监视应该是从未停止,可以说虽认为“不足忌”但实际仍有忌惮之心。刘贺被封为海昏侯后,“数年,扬州刺史柯奏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交通,万世问贺:‘前见废时,何不坚守毋出宫,斩大将军,而听人夺玺绶乎?’贺曰:‘然。失之。’万世又以贺且王豫章,不久为列侯。贺曰:‘且然,非所宜言。’有司案验,请逮捕。制曰:‘削户三千。’后薨。”(《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显见刘贺仍处于严密监视和监控之下。因为按照儒家礼制,宣帝应该是作为昭帝之后、武帝之孙继承皇位,但宣帝实为武帝曾孙,从辈份来说,刘贺继承皇位、为昭帝后更合礼制,刘贺继承汉朝皇帝之位更名正言顺,而刘贺也确实曾当上汉朝皇帝,因此刘贺的存在对汉宣帝来讲可谓始终是一种威胁,不仅要将刘贺远封到南楚、远离政治中心长安,如果刘贺夭亡,汉宣帝的忌惮之心大概才能彻底消除。正是因为汉宣帝对刘贺怀有深深的忌惮之心,南楚地区在汉代属于蛮荒边远,卑湿不宜居住之地,才是安置刘贺的极佳选择。《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载张敞向汉宣帝汇报曾称刘贺“疾痿,行步不便”,颜师古注:“痿,风痹疾也。”《说文·疒部》:“痿,痹疾也。”传统中医认为痹症是指因体虚(内因)和风、寒、湿、热(外因)所导致的关节病症(包括各类风湿),刘贺“行步不便”应当是此类病症的症状。痹症是由内外两方面因素引发,而潮湿的气候往往会加重病情,医学认为气候变化异常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外因。汉宣帝知道刘贺“疾痿”、患风湿病,却把他封到“卑湿”的南楚之地,希望刘贺早夭的用心昭然。
《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饑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当时楚地刀耕火耨,经济相对不发达,不仅如此,其气候卑湿,时人以为不利养生。汉初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汉景帝的儿子长沙王刘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史记·五宗世家》)长沙和豫章都属于《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南楚,《史记·货殖列传》在“南楚”条下就说“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凑巧的是,刘贺在元康三年(前63年)分封到海昏后,不到几年于神爵三年(前59年)就去世了,其继承者两个儿子刘充国、刘奉亲也相继去世,都来不及继承爵位,“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汉书·武五子传·昌邑王刘髆传》)刘贺父子的短命说不准和楚地卑湿的气候有关係。
附记:本文写作得到蒋非非老师的帮助,特此致谢!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6年4月4日21:25。)
[1]《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奏牍文字“南海海昏侯”应为“南藩海昏侯”》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6-03/24/c_128831308.htm,2016年03月24日。
[2]《“南海海昏侯”非“南藩海昏侯”》, http://jndsb.jxnews.com.cn/system/2016/03/29/014790606.shtml,2016年3月29日。据报导,3月27日信立祥先生回应“南藩”之说:“四块金饼每块有的缺这个字,有的缺那个字,我们把四个金饼上所有的墨书一一对照得出完整的解释,全文‘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这是我们根据四个金饼上凑起来的。”报导称信立祥先生强调,金饼上毫无疑问是南海的“海”字。
[3]2016年3月30日翻拍自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4]2016年3月30日拍摄于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5]2016年3月30日翻拍自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6]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8页。
[7]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8页。
[8]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8页。
[9]骈宇骞:《银雀山汉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3页。
[10]骈宇骞:《银雀山汉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3页。
[1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华书局,1980年,513.27简(乙贰柒贰版)。
[12]张守中:《睡虎地秦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1994年,90页。
[13]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奏谳书》,文物出版社,2001年。
[14]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奏谳书》,文物出版社,2001年。
[15]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奏谳书》,文物出版社,2001年。
[16]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49页。
[17]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49页。
[18]陈松长:《马王堆简帛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249页。
[19]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新简——甲渠侯官》,中华书局,1994年,简EPT51-504。
[20]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简YM6D13正。
[21]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简YM6D17背。
[22](清)顾蔼吉:《隶辩》,中华书局,1986年,91页。
[23]居延汉简的时代通常认为为汉武帝时期至东汉早期。
[24]有研究者认为西周金文《雪鼎》首次明确记录的古“豫国”实即有象国之合文,有象国或古“豫国”就是舜封象的领地俗称,周初古豫国曾先后两次亡国,后南迁成为南淮夷,“宣王中兴”时,东迁进入“豫章”地区。颜师古给出的答案,其实是其后世南迁的最后立国处。(参见刘博: 《古豫国迁播初探》,《信阳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由此我们也可或许进一步理解为什么要将刘贺分封于豫章郡,因为正是将刘贺比附于象,故此将刘贺分封于象的封国。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875.html

以上是关于“南海海昏侯”或应为“南楚海昏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