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凫旌。白巿,翡翠之首,彤幵,黄末,翠朐,翡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写作“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写作“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上博《容成氏》简14中,“幵”写作“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5]据此,望山简中的“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确实应该释爲“幵”。
至于“幵”是读爲“旃”,还是读爲“旛”。我们认爲,“幵”、“旃”、“旛”三字虽然都是元部字,但是,“幵”与“旃”、“旛”二字并无通假例证。因此,释“旃”、“旛”均不可从。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意见:“幵”可读爲“杆”,指旗杆。《书·禹贡》:“随山刊木。”“刊”,《汉书·地理志上》作“栞”。颜师古注:“栞,古刊字也。”又:“九山刊旅。”“刊”,《汉书·地理志》作“栞”。[6]“幵”、“干”二字双声叠韵,故可通假。《论衡·变动》:“旌旗垂旒,旒缀于杆。杆东则旒随而西。”[7]“杆”,或作“竿”。《后汉书·袁绍传》“遂到瓒营,拔其牙门”,李贤注:“牙门旗竿,军之精也。”[8]“彤杆”,即红色的旗杆。“凫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白巿,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之首,彤幵”可总结爲“旗帜+杆首+旗杆”。这种记载方式亦见于曾侯乙墓简和包山简牍。
在曾侯乙墓简中,旗杆记爲“颈”:
紫旃,翠首,翠颈。曾侯乙墓简72
凫旃,翠首,貂定之颈。曾侯乙墓简89
翠蠭,白旄之首,翠颈,翠篲,紫羊须之纰。曾侯乙墓简9[9]
“颈”,整理者认爲:“89号简有‘貂定之颈’。《文选·魏都赋》‘旍(旌)旗跃茎’,#刘良注:‘茎,旗竿也。’‘颈’、‘茎’二字并从‘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声,疑简文‘翠颈’、‘貂定之颈’之‘颈’当读爲‘茎’。”[10]
在包山简牍中,旗杆记爲“干”:
絑旌,一百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四十翛旄之首,旄中干,絑缟七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包山简269
絑旌,百绦四十攸翠之首,旄中干,絑缟七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包山牍1
田河先生认爲:“简文中的‘中干’应是旗杆,而非旗”。[11]
另外,清华简《封许之命》简6中记有“素旂,朱笄”。整理者认爲:“朱笄当爲䡇部#所繫红色的装饰。”[12]暮四郎(网名)先生指出:“上引简文疑当断读作‘素旂,朱笄。元马四匹’。‘朱笄’疑爲素旂的一部分。”[13]石小力先生认爲:“‘筓’字据范先生之说,亦当读爲‘旃/旜’,‘朱旃/旜’与望山简所记‘彤旃/旜’相同,指红色的旃旗。”[14]按:此处的“笄”作“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可分析爲从“竹”“幵”声,读爲“竿”。“朱竿”,应该就是“素旂”的红色旗杆。《文选·扬雄〈羽猎赋〉》:“靡日月之朱竿,曳彗星之飞旗。”李善注:“朱竿,太常之竿也。《周礼》:日月爲太常,王建太常。”[15]
望山简2-13记有“翡翠之首”和“冡毛之首”,应该分属不同的两面旗帜。据此,“凫旌。白巿,翡翠之首,彤幵,黄末,翠朐,翡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冡毛之首”一句,至少记有两面旗帜。
现在,我们将曾侯乙墓简、望山简、包山简牍、清华简中关于旗杆的记载列成表格:
简 号
旗名
杆首饰
旗杆
其 他
曾侯乙墓简72
紫旃
翠首
翠颈
曾侯乙墓简89
凫旃
翠首
貂定之颈
曾侯乙墓简9
翠蠭
白旄之首
翠颈
翠篲、紫羊须之纰
包山简269
絑旌
一百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四十翛翠之首
旄中干
絑缟七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包山牍1
絑旌
百绦四十攸翠之首
旄中干
絑缟七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望山简2-13
凫旌、白巿
翡翠之首
彤幵
清华简《封许之命》简6
素旂
朱筓
可见,除“絑缟七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翠篲”、“紫羊须之纰”之外,旗帜的主要构成部分可以对应。另外,旗杆之首一般用翠羽装饰(白旄装饰的仅一见)。清华简《封许之命》中的“素旂”,基本上没有装饰。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5年7月25日13:07。)
[1]李家浩:《信阳楚简“浍”及从“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之字》,《中国语言学报》第1期第194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2]时兵:《释楚简中的“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5月24日。
[3]罗小华:《楚简名物选释四则》,《楚学论丛》第3辑第6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4]范常喜:《望山楚简遣册所记“彤
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新释》,未刊稿;转引自石小力:《清华简(伍)〈封许之命〉所载“朱旃”考》,简帛网2015年4月12日。
[5]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第106、217页,文物出版社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蔡葛陵楚墓》第198页、图版一一四,大象出版社2003年;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第10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6]张儒、刘毓庆:《汉字通用声素研究》第714页,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7]黄晖撰:《论衡校释》第654页,中华书局1990年。
[8]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第2380页、第2381页注3,中华书局1965年。
[9]按:“蠭”字,参罗小华:《楚简名物选释四则》,《楚学论丛》第3辑第6—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
[10]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第511页注69,文物出版社1989年。
[11]田河:《出土战国遣册所记名物分类滙释》第149页,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12]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第120—121页注28,中西书局2015年。
[13]武汉大学简帛网/简帛论坛/《清华五〈封许之命〉初读》,第16楼,2015年4月10日,。
[14]石小力:《清华简(伍)〈封许之命〉所载“朱旃”考》,简帛网2015年4月12日。
[15]萧统编,李善注:《文选》第131—132页,中华书局1977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112.html
以上是关于旗杆-也说望山简中的“彤幵”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