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黄浩波先生《<肩水金关汉简(贰)>所见郡国县邑乡里》[1]辑录《肩水金关汉简(贰)》中的地名已经较为详尽,然而笔者发现其中仍然有些许错误和疏漏之处,故拟在黄浩波先生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订补,并对其中的个别释文提出一点意见。文中所叙地名顺序依从《汉书·地理志》的记载。
1.河东池北吕弘 73EJT24:241
此条简文前无断折,释读应当存在两种可能性。《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安邑,莽曰河东,此条简文之河东应是安邑之更名,池北应为里名,这样河东郡下应有河东县池北里,周振鹤指出:“表示户籍的两个基本地名,即县名和里名,在某种意义上比郡国名和乡名来得重要。”[2]此简记载与此正相符合[3]。若以上结论成立,则此条简文当时书写于王莽时期。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排除河东郡池北里存在的可能性,因为肩水金关汉简中有“郡名+里名”的记载:
淮阳寿阳里董方年卅字子侯 73EJT4:17
从者魏郡北里耶道年廿二 73EJT9:88
淮阳西猛里公乘 73EJT10:190
田卒淮阳上雍里许钧年卅七 73EJT22:93
我们首先来分析“淮阳”简,《汉书·地理志》记载有淮阳郡(国),然而并没有淮阳县的存在,因而简文中的淮阳只能为郡级行政单位。“寿”在汉代不曾为县;“西”虽为县,但是隶属陇西郡,与淮阳郡亦相隔甚远,淮阳郡不可能辖有陇西郡的西县,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中曾推测“西”字后面或脱“华”字,可别作一解[4]。“上雍里”基本类似于“寿阳里”, 这里的“上”必须为县才能够使得此条简文信息完整,但是汉代不曾有“上”县存在,因而这样的推论不能成立。汉中郡虽辖有上雍县,然而淮阳郡与汉中郡相隔悬远,不可能辖有汉中郡上雍县,即便如此,“上庸”若为县级行政单位,后免的“里”名则消失了。“魏郡北里”简文中的“北”字更不可能为县,否则“里”名亦消失。
因而此条简文中的“河东池北”也不排除为“郡名+里名”的可能性;不过笔者倾向于河东县池北里的释读,因为这种释读更为符合汉代等级人口信息的原则。依据黄浩波先生辑录地名的凡例,应当增补之。
2.河东解皮氏四月壬戌《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3:11
此简应断句为河东解、皮氏,《汉书·地理志》解与皮氏皆为河东郡属县,黄浩波先生在河东郡下辑录有皮氏县,漏辑解县,应增补之。
3.《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绛莲勺啬夫弘主 73EJT21:315
黄浩波先生辑录此处地名为左冯翊莲勺县,笔者以为或非如此。我们知道名县爵里是汉代登记人口的通行作法,《肩水金关汉简(贰)》多次出现“名县爵里”的简文,兹举二则引为佐证,
名县爵里年姓如牒73EJT15:29A,
名县爵里年姓官秩它坐或73EJT21:47
周振鹤在总结居延新旧汉简以及敦煌汉简时,也指出:“名县爵里是汉代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身份的基本标识,……名县爵里四个要素的记录顺序,一般是县、里、爵、名。”[5]实则完整的标识应为郡、县、乡、里、爵、名以及官职等信息,“名县爵里”只是通俗的称谓,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登记或多或少出现一定的不完整性。
明乎此,我们再来审视此条简文,黄浩波先生认为莲勺应为县名,故依据《汉书·地理志》归之为左冯翊下,然而这样的释读显然不能解释莲勺前“绛”的含义,《肩水金关汉简(贰)》有一处记载与之相似:
南阳阴乡啬夫曲阳里大夫冯均年廿四73EJT23:53
黄浩波先生认为南阳为县名,阴乡为乡名,然而不知为何在释读 “绛莲勺啬夫”时却採用了另外一种方法。笔者以为此处的“绛”应当释为县名,《汉书·地理志》绛属河东郡,莲勺应当为绛县之下的乡名,如此才能完整地解释此条简文的疑问。虽然 “侯国别邑”可以作为汉代“邑”的一种类型[6],笔者对此也深为赞同,然而此处的“绛莲勺”似不可作此解,由于汉代存在着三辅之内不分封侯国的原则,“侯国别邑”是否可以存在于三辅地区应当持较为谨慎的态度,此处简文笔者以为释读为绛县莲勺乡更为合理。
4.史王佐赦敢告之尉史浥城陬里大夫张恢自言群父骑将为居延司马取传与葆73EJT24:249
由于“浥城陬里”中有里名的存在,那么一般应包含县名的存在,然而检《史记》、《汉书》并没有发现“浥”县或“浥城”县,所以可以排除“浥”县或“浥城”县的存在。然而《肩水金关汉简(叁)》中记载有温城陬里(EJT24:570、EJT24:733),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浥”字与“温”字十分相似,左边均为三点水,右边字形相近,因而我们认为此条简文中的“浥”字释读应当有误,应当改释为“温”字为是。同时我们从“浥城陬里”和“温城陬里”中,也可发现两处简文的里名完全一致,“城陬里”作为里名迄今为止只在这三处简文有所发现,因而我们认为此处简文中的“浥”释读应当有误,温县《汉书·地理志》属河内郡,因而河内郡应当辖有温县城陬里,黄浩波先生没有记录此条地名,应当增补之。
5.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长平舒里牟霸 73EJT21:315
黄浩波先生辑录为汝南郡长平邑舒里,误,简文明为长平,后无邑字,依据黄浩波先生的凡例三,应当辑录为汝南郡长平舒里为是。
6.《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觻得延寿《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3:542
黄浩波先生漏辑,然而黄浩波先生在考校以下三条简文时则採取了不同的做法:
地节三年狱计张掖居延农都尉陇西郡西始昌□《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73EJT24:101+116
坐与同县富昌里男子吕汤共盗大原郡于县始昌《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73EJT24:131
橐他候长吕汉昌妻觻得乐就□《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4:333
这三条简文的共同之处皆是缺考“里”字,黄浩波先生在考订时皆补释“里”字,尤其以“觻得乐就”最为明显,这条简文与“觻得延寿”完全相似,只是里名不同而已,觻得为县名是无疑的,所以此处理应补释“里”字,故黄浩波先生张掖郡觻得县漏辑延寿里。
7.作者乐得广昌里韩况□ 73EJT24:248
黄浩波先生在张掖郡觻得县下辑录有广昌里,然而却没有收录此条简文,此条简文“乐得”应当为张掖郡觻得,因而可以增补此简。
8.觻得广□里张猛年…… 73EJT24:70A
由此简可知觻得县辖有广□里,按黄浩波先生在辑录里名时採用的缺字存疑的原则,如河南郡雒阳富□里,魏郡揤悲县翟□里,张掖郡觻得佗□里,淮阳郡圉县□里等,皆是其例,故此处应增补之。
9.居延□□□与子男□葆延寿里段延年□□所占用马一匹轺车一乘 谨案户籍在乡□ 73EJT23:772A
由此简可知居延县辖有延寿里,黄浩波先生漏辑,当补。
10.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食令史广与从者居延□□里记万富里公孙世俱来《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3:1047
黄浩波先生在张掖郡居延县下辑录有富里,然而并没有收录此条简文,黄浩波先生在辑录地名时一般都採用求全责备的方式,对里名的出现辑录甚为详细,因而可增补此条简文。
11.戍卒赵国易阳寿《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3:1058
依据汉代登记人口信息时所採用的名县爵里原则,可以肯定易阳下“寿”应为里名或里名之一部分,只是此完整的里名难以考证。黄浩波先生没有辑录,应当增不之。
12.《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国宁平第一车 73EJT23:766
《汉书·地理志》淮阳国辖有宁平县,此简所载或是。由于此简有断折和缺字,所以“国”之前应当有多字缺失,宁平在西汉一直隶属淮阳郡(国),不曾有别属他郡之举,因而我们可以推定此简应为淮阳国宁平。黄浩波先生没有辑录,应当增补之。
13.淮阳郡圉宣里宋乐《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21:313
黄浩波先生辑录为淮阳国圉宣里,误,简文为淮阳郡,非淮阳国也,因当更国为郡为是。
14.田卒淮阳上雍里许钧年卅七 73EJT22:93
上文已经论述,此处简文应当是“郡名+里名”的形式,黄浩波先生没有辑录此条简文,依黄浩波先生的体例,应当辑录。
15.田卒粱国睢阳汴阳里牛充 73EJT21:419
黄浩波先生辑录为淮阳国阳夏汴阳里,梁国睢阳下没有收录此文。此处简文清晰可见,黄氏此处或为笔误所致,应当归于梁国睢阳下。
附:《<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的补充说明
由于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中出现了几处错误,主要为对黄浩波先生所作表格的误解,深表歉意!然而这几条简文还有待进一步的说明,因而在此作一个补充。以下三条说明中的黄文指黄浩波先生《<肩水金关汉简(壹)>所见郡国县邑乡里》,晏文指代晏昌贵先生《增补汉简所见县名与里名》。
1.河内西平里不更王安《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73EJT1:114
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中对此条简文解读一定的失误,实际上黄文将此条简文归之于河内郡西平里,非河内郡野王县下;晏文在河内郡野王县及河内县下皆辑录此条简文,同时在河内县西平里注云:“王莽改河内郡怀县为河内”,按《汉书·地理志》有此记载,可知晏文所论可据,因而此条简文释读为河内县西平里可备一说,然而晏文在河内郡野王县下又再次收录此文,不知何据。黄文将此条简文归之于河内郡西平里的作法,虽说有失妥当[7],但是也显得较为谨慎,因为肩水金关汉简中有“郡名+里名”的记载:
淮阳寿阳里董方年卅字子侯 73EJT4:17
从者魏郡北里耶道年廿二 73EJT9:88[8]
淮阳西猛里公乘 73EJT10:190
田卒淮阳上雍里许钧年卅七 73EJT22:93
关于这四条简文的解读已经在上文中作了解释,此处就不再一一详述了,但是汉简中确实“郡名+里名”的记载,虽说可能为当时登记人口信息的失误,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因而笔者认为此处的“河内西平里”,应当可以有两种解释,不过笔者依旧更为倾向于晏文的释读。
2.《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河南安乐里徐捐之年廿长七尺二寸黑色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73EJT9:137
河南宜成里王葆年卅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73EJT10:157
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中误认为黄文把此条简文归于河南郡平县下,实际上黄文把这两条简文归之于河南郡下,晏文则同时归之于河南郡河南县与平县下。不过二者的辑录都是有问题的,以上两条简文明晰无误,分别为河南县安乐里及河南县宜成里,应当归之于河南郡河南县下为是。
3.戍卒淮阳郡西釜田里不更蔡乐年廿三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
《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73EJT9:45
淮阳西猛里公乘 73EJT10:190
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误认为黄文把“淮阳郡西釜田里”与“淮阳西猛里”隶属于淮阳郡西华县下,实际上黄文将之直接归之于淮阳郡下,这样的隶属是可据的。不过晏文则认为淮阳郡西釜田里”中的“西”字后脱“华”字,故辑录为淮阳郡西华县釜田里,笔者在《<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中依从晏文对“淮阳郡西釜田里”的释读,认为“淮阳西猛里”亦后脱“华”字,这样的解释可备一说。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8月24日20:34。)
[1]黄浩波:《<肩水金关汉简(贰)>所见郡国县邑乡里》,简帛网,2013年9月1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08。以下文中凡征引此文,不再一一注明。
[2]周振鹤:《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3] 晏昌贵在解读“河内西平里73EJT1:114”时,採取的也是这种方法,即认为王莽时期改河内郡怀县为河内,关于此条简文的具体论述详后。参晏昌贵:《增补汉简所见县名与里名》,《历史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辑,第250页。
[4]赵海龙:《<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2014年8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59。
[5]周振鹤:《新旧汉简所见县名和里名》,《周振鹤自选集》,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6页。
[6]马孟龙:《松柏汉墓35号侯国问题初探》,《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2期。
[7]黄浩波先生《<肩水金关汉简(贰)>所见郡国县邑乡里》,“河内曲阳里73EJT23::86B”释读为河内县曲阳里,但是在这条简文中却採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8]赵海龙:《<肩水金关汉简(壹)>地名订补》,2014年8月23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59。笔者在文中误认为黄浩波先生把北里隶属于魏郡稟丘县下,实际上黄浩波先生将之归于魏郡下,没有错误。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05.html

以上是关于《肩水金关汉简(贰)》地名补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