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内容提要:在汉代石刻中,有一类墓主接受叩拜的画像,研究者多称之爲“祠主受祭图”,认爲其表现了子孙跪拜的场景。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因爲在此类图中,叩拜者身前的地面上放置着文、武之人的进贤冠和武冠。免冠是一种谢罪之举,亦可以表示惶恐与恭敬,与书面文字之“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略似。这些叩拜者原本戴冠,表明其应有一定的地位,非文即武。他们手执官场与交际所用的谒板,在墓主的面前免冠,徒跣,跪伏叩头,有可能是表达他们的惶恐与恭敬之意。此外,画面中的墓主的朝向爲“东向”,其位最尊,且是贵客之位。故叩拜者不像是他的子孙,而大约是拜谒的官吏。
关键词:汉画像石 叩拜 免冠 冠帻 徒跣
在汉代画像中,有不少这样的叩拜图:厅室内,一形体较大的男子安坐中央(多跽坐于枰或矮床),着冠、袍,凭几;在其面前,有二人手执牍板跪伏叩拜,头几至地面(一人或直身捧举牍板);在该男子及叩拜者的身后,有若干侍从或等候拜见的人。此类叩拜图的位置一般在画像石祠堂的后壁,[1]不少研究者称之爲“祠主受祭图”。[2]持这一观点的人认爲,画面中的主人公是墓主或墓主的灵魂,正在接受子孙的跪拜或祭祀。[3]
将此类叩拜图中的主人公解释爲墓主或墓主的灵魂,应当大致不差。但是,主人公是否在“接受子孙的跪拜或祭祀”,却值得商榷。因爲在此类叩拜图中,还有些细节似未得到研究者足够的关注,[4]甚至于被误读,[5]而它们或有可能导致对画像作另外的解释。这些细节就是:叩拜者皆戴帻,在其身前的地面上,放置着脱下的冠。
例如图1: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也,所以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持其髪者也。”[19]《释名·释首饰》:“冠,贯也,所以贯韬髪也。”[20]但在此之外,冠还有其更重要的意义。《礼记·问丧》:“冠,至尊也。”[21]古时,罪犯、异族、身份低贱者和庶人、未成年人皆不戴冠。士以上阶层的男子,至二十岁而行成人之“冠礼”,方始戴冠。《礼记·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郑玄注:“成人矣。敬其名。”[22]《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23]因而冠是身份、尊严和礼的一种象徵。《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下石乞、盂黡敌子路,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24]孔子的弟子子路认爲,君子虽死也不可免冠。
汉时,冠的种类不少,但文、武之人所戴的主要爲两种。《独断》:“进贤冠,文官服之。前髙七寸,后三寸,长八寸。公侯三梁,卿大夫、尚书、博士两梁,千石、六百石以下一梁……武冠,或曰繁冠,今谓之大冠,武官服之。”[25]《后汉书·舆服志下》:“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服也……武冠,俗谓之大冠。”[26]《晋书·舆服志》:“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冠,一名建冠,一名笼冠,即古之惠文冠。”[27]则文者所戴的是“进贤冠”,武者所戴的是“武冠”(又称“大冠”、“笼冠”、“惠文冠”等)。两冠的样式有别:进贤冠的主体爲折角的“展筒”,其前部高企,折角向后而低,正面装有表示身份的“梁”;武冠的主体爲罩状的网笼,遍布网眼,其两侧有下伸的搭耳。这两种冠常见于汉代画像,例如下图: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免冠徒践□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徒践”,即“徒跣”。[62]
据此可知,在汉代,人们会用“免冠叩头”的方式向尊贵的对象行礼,以表达他们的惶恐与恭敬之意。无论是在实际场合中,还是在书面文字中,都存在这种情况,故汉画像中的免冠叩拜图的含义或许也是如此。而墓葬中的画像又通常有夸饰的成份,这一点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上述推论。
通过辨识和分析,我们了解到:在本文所讨论的诸图中,那些戴帻的叩拜者原本戴冠,可知他们应有一定的地位,不是庶人和其他身份更低贱的人;他们非文即武,往往一文、一武地配伍出现,表明其应有一定的职务;[63]他们皆手执牍板,而此牍板应是用于官场和交际的进谒之板;[64]画面中,他们在主人公的面前免冠,徒跣,跪伏叩头,有可能是用这种行礼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惶恐与恭敬之意。因此,他们不像是主人公的“子孙”,而将这些图解释爲“祠主接受子孙的跪拜或祭祀”的观点亦不够準确。
另外,此类叩拜图中的主人公的朝向似亦可注意。有学者指出,在画面中,建筑的旁侧往往有一棵大树;无论叩拜图所在的祠堂后壁是朝南还是朝北,从祠堂后壁的位置上观看,这棵大树在画面中都位于建筑的东边(或在祠堂的东壁);树即木,属东方,这种布局与五行方位相合。[65]今以此大树爲准,查看叩拜图中的主人公的位置和朝向,知其皆坐西而朝东,即所谓“东向(乡、向)”。《礼记·曲礼》:“席南乡北乡,以西方爲上。”[66]则此位当爲上位。秦汉时的室内位次,除天子“南面”而不计外,以“东向”之位爲最尊。赵彦卫《云麓漫抄》曰:“《史记·项羽纪》:项王即日还国,留沛公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汉书》:王陵以兵属汉,项籍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向坐陵母,欲以招陵。又《南越传》:王太后置酒,汉使者皆东向,太后南向,王北向,相、大臣皆西向侍。《史记》:代王西向让者三,南向让者再。注:如淳曰:‘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君臣位南北面,故西向坐,三让不受,群臣犹称宜,乃更回坐示变,即君位之渐。’使如注言,西向逊,示不欲东,既已南向,又何逊爲?则知《史记》以东向爲尊矣。”[67]
“东向”之位又是贵客之位。《礼记·曲礼》:“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68]顾炎武《日知录》:“古人之坐以东向爲尊。故宗庙之祭、太祖之位东向。即交际之礼,亦宾东向而主人西向。《新序》:楚昭奚恤爲东面之坛一,秦使者至,昭奚恤曰‘君客也,请就上位’是也。《史记·赵奢传》言:括东向而朝军吏。《田单传》言:引卒东乡坐,师事之。《淮阴侯传》言:得广武君,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曲礼》:‘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自西阶而升,故东乡;自东阶而升,故西乡。”[69]又前引如淳曰:“或曰宾主位东西面。”因此,叩拜图中的主人公也可能是在“客位”。[70]还可注意的是,在有的叩拜图中,厅室外停息着马,或马与车(如图1、图2、图4、图5、图15),还有的叩拜图在其上层或下层有车马出行图(如图1—图7、图12、图15)。这些情形似乎显示图中的主人公是自外而来,经历了旅途。[71]由此角度观之,那些叩拜者也不像其“子孙”,而像是在车、马到达之地迎接、拜谒他的官吏。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驱驰相随到都亭,游侥侯见谢自便。后有羊车橡其
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上即圣鸟乘浮云。”其拓本、释文见山东省博物馆、苍山县文化馆《山东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考古》1975年第2期,126—127页。
[72]朱锡禄:《嘉祥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38页图45。
[73]《后汉书》志三〇《舆服下》:“古者有冠无帻,其戴也,加首有頍,所以安物。”幷参孙机,前引书,265—266页。
[74]马建华:《甘肃酒泉西沟魏晋墓彩绘砖》,重庆出版社,2000,35页。按,该书称此图爲“行刑”,将叩拜者视爲受刑之人,疑未安。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99.html

以上是关于嘉祥-汉画像石所见免冠叩拜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