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岳麓秦简(叄)《猩、敞知盗分赃案释文有如下内容:
●廿三年四月,江陵丞文敢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谳)之:廿三<二>年九月庚子,令下劾:掾(録)江陵狱:(简044正)猩智(知)人盗埱冢,分臧(赃)。得。敞当耐为鬼薪,猩黥城旦。遝戊午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赦),为庶人。鞫(简045正)审,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谳)。(简046正)●今视故狱:廿一年五月丁未,狱史窣诣士五(伍)去疾、号曰:载铜。●去疾、号曰:号乘轺(简047正)之醴(澧)阳,与去疾买铜(璗)冗募乐一男子所,载欲买(卖)。得。它如窣。(简048正)执一男=子=。(男子)士五(伍),定名猩。(简049正)●猩曰:□□□□□乐,为庸(佣),取铜草中。得。它如号等。(简050正)●孱陵狱史民诣士五(伍)达。与猩同狱,将从猩。●达曰:亡,与猩等猎渔。不利,负责(债)。(简051正)冗募上造禒<禄>等从达等渔,谓达,禒<禄>等亡居荑(夷)道界中,有庐舍,欲殴(驱)从禒<禄>。达(简052正)等从禒<禄>。猩独居舍为养,达与僕徒时(莳)等谋埱冢。不告猩,冢巳(已)勶(彻),分器,乃告(简053正)猩。莳等不分猩,达独分猩。它如猩。●猩曰:达等埱冢,不与猩谋。分器,莳等不分(简054正)猩,达独私分猩=。(猩)为乐等庸(佣),取铜草中。它如达及前。●醴阳丞悝曰:冗募上造敞(简055正)【……。敞曰:……】(缺05埱冢者。到舍,达巳(已)分。达谓敞:巳(已)到前,不得。今冢中尚有器=,(器)巳(已)出,买(卖)敞所。时(莳)(简056正)告达,请与敞出余器,分敞。达曰:发冢一岁矣!今勶(彻),敞乃来,不可与敞。达等相将之水旁,(简057正)有顷,来告敞曰:与敞=。(敞)来后,前者为二面,敞为一面。敞曰:若(诺)。皆行,到冢,得。敞买及受分。觉,(简058正)……
以上简文中的“钖”字,分别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簋:‘十五钖(璗)锺。’”[1]
案:整理者将 “钖”读爲“璗”,并指“铜之美者”似可商榷,如果按照整理者的意见,其所引师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簋“钖(璗)锺”虽可证明“钖(璗)”是指精美的铜料,且此用法还见于师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簋和楚公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钟及多友鼎,但简文“铜”、“钖(璗)”联用,则语义稍显重複,简文时而“铜钖”并举,时而或“铜”或“钖” 单列,这些信息似乎也在告诉我们:简文“铜”、“钖”应该是指两种金属器具。又“璗”也可以指我们现在常说的黄金,《尔雅·释器》云:“黄金谓之璗,其美者谓之镠;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鉼金谓之钣,锡谓之鈏。”郝懿行《义疏》认爲“银锡铜铁皆金也。黄金为之长璗者”,其义甚明。又《説文》曰:“铜,赤金也。”段注认爲:“铜色本赤,今之白铜,点化爲之耳。《食货志》曰‘金有三等:黄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由此可见,传世文献中的“璗”应是指黄金。但简文中的“钖”不应该是此种含义,我们怀疑它可能就是指古代常见的锡器,“锡”,《説文》曰:“银铅之闲也 。从金易声。”因秦简牍文字中,“易”字形可作下列A、B两种形状:
A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字常作“偒”形;“赐”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形。[2]
在汉简帛书材料中,这种讹混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如张家山汉简中的“易”皆作“昜”形,其“赐”字也从“昜”形。[3]我们还可以看到,在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二二一简有这样的内容:“瓦器三贵钖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其六鼎盛羹、钫六盛米酒、温酒。”其中的“钖”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似当读为涂。《礼记·郊特牲》:‘朱干设钖’,郑注:‘干,盾也。钖,傅其背如龟也。’疑“钖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之钖与“朱干设钖”之钖为同一词。或以为钖为锡之讹。墓中出陶鼎六件,其中四件有锡箔,二件彩绘。出土时,四件鼎内有鸟兽骨骼。……”[4]对此,唐兰先生云:“钖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钖当作锡,隶书昜和易常混乱,张迁碑和灵台碑易并讹作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字字书所无,即涂字。《上书·梓材》:‘唯其涂丹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汉代铜器鎏金称为金涂,又叫黄涂。这是瓦器锡涂,以代替锡器。汉文帝禁止霸陵用金银铜锡,所以用锡涂的瓦器。”[5]贺强先生亦持相同意见。[6]另外,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二二二简:“瓦朁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各钖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其中的“钖”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其中的“钖”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其中“锡”作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国墓地,即竹园沟M9出土的1件锡鼎和2件锡簋,茹家庄井姬墓BRM2出土了8件锡鱼饰。其中鼎足部含锡90.96%,簋腹部含锡87.13%,鱼饰前半部含锡98.95%。[14]山西天马-曲村的墓葬中曾经发现锡器33件,能看出器型的有礼器9件,鼎3件、簋5件、盘1件;兵器戈1件。能复原者仅1鼎、1簋。[15]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的两件锡耳环YZT08(04银M56:11)和YZT10(04银M75:6),含锡量达到90%以上,其中一件达到98.6%,其年代属于战国至西汉时代。[16]
关于先秦时期锡矿来源的问题,员雅丽、黄维二位先生曾经有很好的归纳和说明,并且其文中注意到了《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八经》相关的内容“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阳多赤金。……又东南七十里,曰灌山,……,多白锡……。”员、黄二位先生认爲以上内容所见地名及山名大致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与河南淅川、南阳交界处,这一地带也可能爲楚人兴起之地。[17]我们认爲员、黄二位先生的结论十分有道理,“景山”这一地望又载于清华大学藏楚简文献《楚居》,其简文作“京宗”,整理者疑与荆山之首的景山有关。[18]此説应该可信,这説明在楚人较早的活动区域内,锡矿产资源已经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总之,结合上文所引湖北多地出土的锡器实物,我们认爲湖北应是先秦时期锡矿产储藏丰富的地区之一,前文所述马王堆汉墓遣策中的“钖<锡>涂”之锡箔似乎也证明了楚地开发及运用锡矿的历史悠久并且技艺嫺熟。
此外附带提及的是,上引员雅丽、黄维二位先生文中特别留意到了郧县肖家河楚墓所出青铜器,认爲此地可能和锡有关,爲了说明问题,我们将其原文引于下方:
郧县肖家河楚墓所处地域为“古麇国,春秋锡穴,战国楚地”([清]吴葆义:《郧阳府志·沿革》,成文出版社印行,同治庚午年重修)。麇国,《文献通考》:“嬴姓子麇国,近楚,在今均州郧郷”。
麇国灭与楚,时间即在春秋晚期,据史料载,楚伐麇三次,《春秋左传》记载,文公十一年,“楚子伐麇,成大心败麇师于防渚。潘崇复伐麇至于锡穴”。
杜预注,防渚、锡穴皆麇地。关于“锡穴”,杨伯峻注释为,钖音羊,《释文》云:“或作锡”。《校勘记》云:“《汉书·地理志》锡县属于汉中郡,应劭曰‘音阳’。师古曰‘《春秋》所谓钖穴’”,而《后汉书·郡国志》又云:“沔阳有铁,安阳有锡,春秋时曰锡穴”。又似以作“锡”为当。钱绮《札记》云:“此字旧说互异,未能定其何处。然《石经》先于版本,班固、应劭又先于《后汉志》,陆氏《释文》亦以‘钖’为正字,‘锡’为或作字,则作‘锡’者后出,当从石本。”锡穴当是麇国都城,《清一统志》谓在今陕西省白河县东,《方舆纪要》谓在郧县西北败百八十里,皆据《水经·汉水注》,地望盖同。楚军虽至此,今年并未灭之,十六年《传》云:“庸人率羣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可证。此年楚灭庸,麇恐亦难独存。
……
明《湖广郧县府志》在“土产”条中有“锡”(还有“沙金”)。
“锡穴”之名,包括郧县、郧西、竹山、竹溪,一直到安康,根据现代地质资料,这里不但産锡,也産铜,各县都有铜矿,郧县还有春秋古铜矿。这里曾经是一个巨大的铜锡共生矿区。由此看来,这一地区是存在锡矿的,至于在先秦时期是否开採,还难以认定,不过可以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纯锡器来进行探讨。
其实在此之前,湖北省郧西县档案局的黄朝祥先生曾经在郧西县档案局网站上发表了《古钖义山考》一文,黄先生在此文中对“钖穴”进行了考证,他指出:
《左传》、《汉书》、《水经注》等较早的史料中记述的都是钖(钖)穴、钖(钖)县、钖(钖)义山,多数史学家和学者考证的结论也是钖(钖)穴、钖(钖)县、钖(钖)义山。只有以《后汉书》为引本的史料记载的是“锡”(锡)穴、“锡”(锡)县,并附会“锡穴”为产锡之地,这是讹传、误传。[19]
从以上诸位学者的论述来看,我们可以暂且把“钖穴”或“锡穴”是否産锡矿的史实抛开,仅仅从上面秦汉隶书中“钖”、“锡”互讹的情况来进行判断,我们认爲陆德明《经典释文》认爲“钖穴”之“钖”或作“锡”应该是有可能的,进而可以把它看作是传世文献中一个“钖”讹作“锡”的佳证。
回头再看简文,我们认爲简文中的“铜”、“钖<锡>”应指古墓中被盗掘的铜器和锡器。再结合简文中的地名“江陵”、“醴(澧)阳”、“孱陵”等来看,这些地区均属于当时秦之南郡,盗墓案件发生在此区间,更能说明原属楚国的这些地区锡品的使用应该十分广泛。
秦汉以降,锡的用途日趋广泛,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作铸钱或做其它用途。汉以后,锡器被人们更广泛使用,但由于锡器容易产生锡疫的缘故,历史上许多有价值的古锡器未能保存下来,上举天马-曲村中的部份锡器没有很好保存下来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到了宋代,锡器已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製造锡器成了重要的民间手工艺。宋代以后,直到明清和民国,锡器的工艺和艺术性达到了高潮,文人锡器随之诞生,使锡器一举跻身到珍品雅玩行列,得以和其它贵金属古玩相媲美。
另据维微先生研究,到了宋代,文献中关于锡器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并且宋代仍有将大量锡器作为殉葬品来进行陪葬的事例,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具体内容可以参看维先生的文章。[20]此外,明代墓葬时有锡器出土,可以看出明人对锡器锺爱有加,如1984年四川岳池县双鄢郷一处窖藏出土两件明代锡器;[21]1987年1月四川大竹县曾出土明代锡斧3件;[22]1997年湖南邵阳市城北路明代窖藏出土锡盆3件,锡塞1件,若干残锡片;[23]2008年8月,江苏江阴叶家宕村明代墓葬出土锡器21件。[24]
最后想提一句的是,因笔者对于古代锡器知之甚少,文中定会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学术界各位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指正!
附记:
小文成文后,蒙陈伟老师审阅指正,陈老师指出,岳麓秦简叁定稿讨论会上曾有学者提出此字是否为“锡”字,但没有展开论述。今附记于此,并以此篇小文作为研究这一问题的一点补充及说明。又小文写作时曾向陈剑先生请教,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本文为教育部200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秦简牍综合整理与研究”(批准号:08JZD0036)阶段性成果。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4年2月21日11:00。)
[1] 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叄)》,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图版见第119-124页,释文注释见第126页。
[2] 方 勇:《秦简牍文字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86、245、185页。
[3] 张守中:《张家山汉简文字编》,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262、170页。
[4]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上册释文及注释第147页,下册图版第237页。以下所引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皆出此书,不另注。
[5] 唐 兰:《长沙马王堆汉軑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策考释》,《文史》第十辑,中华书局1980年,第38页。
[6] 贺 强:《马王堆汉墓遣策整理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张显成教授),2006年,第28页。
[7] 朱德熙、裘锡圭:《马王堆一号汉墓遣策考释补正·十八 簪甗》,《文史》第十辑,中华书局1980年,第70页。
[8]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着,何介钧主编:《长沙马王堆二、三汉墓-第一卷 田野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4年,释文第54页,图版二八(XXVⅢ)。
[9] 宋兴诚编着:《锡冶金》,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页。
[10]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考古学报》,1982年第1期,第95、111页。
[11]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雨台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90页。
[12] 湖北宜昌地区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当阳赵家湖楚墓》,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148、248页。
[13] 云南省文物工作队:《楚雄万家垻古墓群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3年第3期,第347-381页。
[14] 苏荣誉、卢连成、胡智生等:《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国墓地青铜器铸造工艺考察和金属器物检测》,《宝鸡
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国墓地》,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620-636、638页。
[15]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商周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着:《天马-曲村(1980-1989)》第二册,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174-1177页。
[16] 李晓岑等:《贵州银子坛墓地出土铜锡器的初步分析》,《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3年第02期,第74-78页。
[17] 员雅丽、黄维《再议先秦时期锡的问题》,《文博》,2013年第1期,第28-35页。下文所引观点皆出此篇,不另注。
[18]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西书局,2010年,上册第26-27页、117-124页,下册第180-192页。
[19] 郧西县档案局网站:2011年3月18日。
http://yxda.hbda.gov.cn/childNews.do?method=showNews2&newsId=14256&netId=86
[20] 维 微:《说锡器(上)》,《收藏家》,2005年第5期,第33-38页。
[21] 张道远:《岳池县双鄢郷出土铜器窖藏》,《四川文物》1990年第4期,第62-64页。
[22] 大竹县文物管理所:《大竹县出土的明代铜器》,《四川文物》2010年第4期,第31-34页。
[23] 邵阳市文物局:《邵阳市城北路明代窖藏发掘报告》,《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第153-159页。
[24] 江阴博物馆:《江苏江阴叶家宕明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年第8期,第31-45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373.html

以上是关于文物出版社-读岳麓秦简(叁)札记一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