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台北市立大学)
拙文探究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用法,考察使用语料包括清华简(壹~参)、郭店简、上博简(一~九)、曾侯乙墓简、包山简、新蔡葛陵简、望山简、天星观简、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及其他散见楚简牍[1]。
「咸」是一个古老的範围副词。《尔雅.释诂》:「佥、咸、胥,皆也。」《说文.二上.口部 》:「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咸」之训「皆也,悉也」,这是后起义,其初始义当是「杀伐、灭絶」一类的意思。《逸周书.世俘》:「咸刘商王纣」「咸」有「杀伐」义。《左传.成公十三年》864-1:「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杜注:「虔刘,皆杀也。」「虔」是「咸」之借。陈直云:
《说文》训「咸」为「皆也,悉也。」此后起之义。甲骨文及周金文皆从戉从口,〈咸父乙簋〉作象大戉植立于地之形。尤极神肖。《书.君奭》云「咸刘厥敌。」《逸周书.世俘》云「咸刘商王纣。」皆训「咸」为「杀」,从口寓军令喊杀之义。自〈秦公敦〉作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明雨,伐既雨,咸伐亦雨。(《丙》207)」为例。[5]张玉金先生以「既」、「咸」都是时间副词,认为「这俩词都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的,可译为『已经』、『完』。『既』和『咸』两者很相近,两者都用在敍述一件事情的语句之中,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6]又认为卜辞中的有些「咸」字是用来表示两件事情的先后关係。举「64.咸奏于曾,又伐□(合集32164)」、「65.贞:王咸酒登,勿宾翌日。(合集9520)」、「66.咸伐,亦雨。(合集11497)」以为证。[7]杨逢彬先生举「辛亥卜,贞:咸刈黍?(合9565)」、「……咸伐亦雨……(合11497正)」、「……亥贞:咸既祭?(合33440)」为例,将「咸」归入範围副词,认为「大约『咸』表示时间上的周遍,所以也可以翻译为『已经』、『完成』,因而张玉金先生将其划归『时间副词』也是有道理的。」[8]卜辞这些「咸」字用作副词的句例,句式简短,且主语多不出现,不易确定「咸」字作範围副词,无法指实「咸」字语义指向为多数。张玉金先生所举例65主语「王」为单数,非複数。殷商时期,「咸」字作副词的用法,归入时间副词或许比较切合语言真貌。
杨树达先生释《诗.鲁颂.閟宫》「敦商之旅,克咸厥功。」之「咸」为「咸者,终也,竟也。」会合彜铭证成其说。[9]西周金文中,「咸」字承甲骨文作时间词的用法;有作动词谓语的用法,也有作时间副词的用法。作时间副词的句例,多出现在西周早期的铭文。[10]例如:
1)才四月丙戌,王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诰)宗小子于京室……王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诰),何赐贝丗朋。(何尊《集成》11.6014)-成王.西周早期
2)隹十又四月,王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大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才成周。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王乎殷厥士(叔夨方鼎《文物》2001.8,《新收彙编》915)-成王.西周早期
3)隹十月月吉癸未,明公朝至于成周,……舍四方令。既咸令,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室。(作册令方彜,《集成》11.9901)-昭王.西周早期
4)辰在庚申,王酓西宫,烝,咸釐,尹赐臣唯小僰。(高卣,《集成》10.5431)-西周早期
5)隹公大史见服于宗周年,才二月既望乙亥,公大史咸见服于辟王,辨于多正。(作册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卣,《集成》10.5432)-西周早期
6)唯正月丁亥,王各于吕,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王牢于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宜。王令士道归貉子鹿三。(貉子卣,《集成》10.5409)-西周早、中期
7)王休宴,乃射,驭方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王射。驭方休阑。王宴,咸酓。王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赐驭方玉五珏,马四匹,矢五束。(鄂侯驭方鼎,《集成》5.2810)-西周中期
东周春秋以后,铜器铭文中「咸」字有新的发展,即「咸」字有作範围副词的用法,含有「皆、悉」之义。[11]例如:
1)余小子,余夙夕虔敬朕祀,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万生是敕,咸畜百辟、胤士,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文武,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静不廷,柔燮百邦,于秦执事。(秦公镈,《集成》1.270)-秦武公.春秋早期
3)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其先旧及其高祖,虩虩成唐,又敢才帝所,尃受天命,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伐夏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厥灵师,伊少臣唯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有九州,处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之堵。(叔夷钟,《集成》1.272--278)-齐灵公.春秋晚期
4)余咸畜胤士,乍冯左右,保嶭王国。(晋公盆《集成》16.10342)-晋定公.春秋晚期
5)赏于韩宗,令于晋公,邵于天子,用明则于铭。武文咸剌,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毋忘。(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羌钟,《集成》1.157--161)-晋烈公.战国早期
以上「咸」字用作範围副词,都位于谓语前,例5性质形容词「剌(烈)」作表语。例3、4「咸」字语义后指宾语,余皆前指主语。
请看传世上古文献中「咸」字作範围副词的用法。例如:
1)周邦咸喜,戎有良翰。(《诗.大雅.崧高》376-7)
2)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尧典》34-1)
3)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左传.襄公四年》937-3)
4)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国语.晋语五》396-3)
5)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礼记.王制》361-1)
6)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大戴礼记.主言》7-10)
7)右置旂,左置旌于隅,练名,射参发,告胜,五兵咸备。(《墨子.迎敌祠》578-5)
8)象曰:谋盖都君咸我绩。(《孟子.万章上》209-9)
9)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庄子.齐物论50-1》)
10)举人无私,臣德咸道。能后其身,上佐天子。(《管子.正》896-1)
11)咸播秬黍,莆雚是营。(《楚辞.天问》101-1)
洪兴祖《补注》:咸,皆也。言禹平治水土,万民皆得耕种黑黍于雚蒲之地,尽为良田也。
12)忽兮其极之远也,攭兮其相逐而反也。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荀子.赋》475-1)
13)造父之遇惊马,牵马推车则不进,代御执辔持筴则马咸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332-5)
14)楚人自战其地,咸顾其家,各有散心,莫有鬬志。(《战国策.中山策》1188-4)
15)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开户始出。(《吕氏春秋.仲春纪》35-3)
16)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韩诗外传.七卷二十六章》268-11)
17)是月也,日夜分,雷始发声,蛰虫咸动苏。(《淮南子.时则》389-6)
18)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史记.平準书》1421-9)
副词「咸」表示总括义,在句中作状语,战国简帛出现12次(《清华》3次、《上博》2次、《郭店》7次)。例如:
1)夏有祥,在西在东,见章于天,其有民率曰;「隹我速祸。」咸曰:「胡今东祥不章?今其如台?」(《清华壹.尹至》3~4)
2)隹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清华壹.尹诰》1)
3)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有施于上下远迩,廼易位设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清华壹.保训》5~6)
4)好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如好缁衣,恶恶如恶巷伯,则民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力)而刑不屯(顿)。 (《郭店.缁衣》1)
5)好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如好缁衣,恶恶如恶巷伯,则民咸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力)而刑不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上博一.缁衣》1)
6)禅,义之至也。六帝兴于古,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由此也。(《郭店.唐虞之道》8)
7)大明不出,万物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暗。圣者不在上,天下必坏。(《郭店.唐虞之道》27~28)
8)忠之为六道也,百工不楛,而人养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足。信之为道也,群物皆成,而百善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立。(《郭店.忠信之道》7)
例3「咸顺不逆」、例7「万物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暗」、例8「人养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咸)足」,「咸」位于表语前,余皆位于述语前,语义都指向主语,用以总括複数主语的範围。例4、5今本《礼记.缁衣》作:「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咸服。」(《礼记.缁衣》1332-4)例4咸字作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形,与《上博简》、今本对读,当为咸字之讹。例6咸字作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郭店简》原整理者以为:「下部作『含』,从今声,读作咸。」,并引裘锡圭先生按语「即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皆)之讹体」。周凤五先生以为「咸,皆也。《尚书》与《孟子》习见此训,不必改读。下文『万物咸隐』(引者谨案:即上引例7),咸字从虎,今声,讹作君声,裘锡圭也以为『皆』字之讹。其实本篇出自齐鲁儒家之手,传入楚国,此处『咸』字的用法与《尚书》相同,正反映其为儒家的着作,由于非楚人所素习,且辗转传抄,故不免讹误。」[12]咸字从虎,今声。是,敬从。唯咸字作「从虍,君声。」皆,见母脂部;咸,匣母侵部;今,见母侵部;君,见母文部。亦是音近相通,楚人所写的异体,不必视为讹误。準此,则例8 两见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字,当读作「咸」,不必视为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皆)之误。当是俞樾所谓「上下文变换虚词例」。氏云:
古书有叠句成文而虚字不同。……《孟子.离娄篇》「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上字用「如」字,下字句「而」字,而即如也。《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上句用「乃」字,下句用「而」字,而即乃也。[13]
且两句之间「群物皆成」一句,句中有同表总括的範围副词「皆」字,则前后两範围副词为「
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皆)」字连误的可能较低。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句例,字作「钦」,语义用作表总括的範围副词。如下:
1)县料而不备者,钦(咸)书其县料殹之数。(《睡虎地.效律》11)
原整理小组注释:「钦,读为咸,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咸』卦均写作『钦』。」是,敬从。「钦」无「悉、皆」义,《尔雅.释诂下》:「钦,敬也。」《尚书.尧典》「钦若昊天」,《史记.五帝本纪》、《汉书.艺文志》并作「敬顺昊天」。「钦」假借为「咸」。钦,溪母侵部;咸,匣母侵部,音近可通。
马王堆帛书有一例,字作「减」。如下:
1)夫是谗民皆退,贤人减(咸)起,五邪乃逃,佞辩乃止。(《马王堆.十大经.成法》121)
「减」读作「咸」。减从咸声,为后起孳乳字,可通假。从音韵方面看,减,见母侵部;咸,匣母侵部,音近可通。《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衣篇》27正贰:「弦望及五辰不可以兴乐□,五丑不可以巫,帝以杀巫减(咸)。」「巫减」即「巫咸」。传世文献多作「巫咸」。《吕氏春秋.仲冬纪》242-5「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疠。」「水泉减竭」,《礼记.月令》498-6作「水泉咸竭」。《史记.酷吏列传》3152-1:「减宣者,杨人也。」《汉书.酷吏传》3661-1「减」作「咸」。皆减、咸相通之例。
(编者按:本文收稿时间爲2013年12月16日20:09。)
[1]除上开简帛文献,其余请见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陈直:《读金日札》(北京:中华书局,2008),页21。
[3]沈培:《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页161、162。
[4]郑继娥:《甲骨文祭祀卜辞语言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7),页103。
[5]赵诚:〈甲骨文虚词探索〉《古代文字音韵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页156。
[6]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4),页9。
[7]张玉金:《甲骨文虚词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94),页9。
[8]杨逢彬:《殷墟甲骨刻辞词类研究》(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页264。
[9]杨树达:〈诗敦商之旅克咸厥功解〉,《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页342。
[10]陈絜:〈金文「咸」字词义、用法缕析〉,《中华文史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页277。
[11]请参陈絜:〈金文「咸」字词义、用法缕析〉《中华文史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页283。
[12]周凤五〈郭店楚墓竹简《唐虞之道》新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本第三分,页746。
[13]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疑义举例等七种》(台北:世界书局,1992),页41。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416.html
以上是关于国学-战国简帛总括範围副词“咸”探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