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香港大学中文学院)
(一)
《上博七‧吴命》简9云: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以《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往),必(比)[1]五六日,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敝)邑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期)也。[2]
其中《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整理者隶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释曰: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从“日”,“《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声,即“旺”字异体,读为“望”。“《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即古“往”字,“往”、“旺”、“望”古音同隶阳部,例可相通。“望日”,月圆之时,常指夏曆每月十五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书‧召诰》:“惟二月既望。”[3]
案:整理者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隶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读为“望”。惟就字形论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与同简“往”字(《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并不一致,即与楚简诸“《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亦不相近。考楚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包山100)、《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郭店‧老乙)、《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望山M2简)[4]等,“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则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郭店‧老丙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郭店‧尊德3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郭店‧尊德32)、《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郭店‧语丛四‧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九M5697)[5]、《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0‧1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5‧15)、《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5‧3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6‧3)、《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40‧18)、《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42‧19)、《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42‧38)、《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20‧1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22‧40)、《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7‧7)、《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周37‧1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互1‧37)、《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第19‧15)、《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三6‧6)[6]等。诸字所从“止”旁均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或《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等,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不类。至于其它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之字,如“《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枉),《上博七‧武王践阼》简15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曾侯乙墓简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等[7],其止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或《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亦与上引诸“往”字同例。细审楚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构形,其上所从“止”旁之写法,皆是先写左方两斜笔(《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再将右旁一笔贯穿左方两斜笔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或不贯穿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最后才写下方的横画。相较之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止”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先写上方两笔(《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再写下方的曲划(《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区别明显。故知《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非“《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整理者隶定不确。
复旦读书会亦没有採取整理者之隶定,而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改释为“暑”,无说。[8]孟蓬生先生从之[9],单育辰先生则评之曰:
此字复旦读书会释为“暑”,敌国约定日期一定不会用一个比较含混且不定点的‘暑日’来表示,故‘暑日’说不可从”。[10]
案:单说有理。从简9内容看,“自《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日以往”一句,应涉及与敌国约定战期一事,释作“暑日”,与简文背景不符。
不过,郭永秉先生则仍从读书会释“暑”之说,并申之曰: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把此字释为“暑”,基本是正确的。今为补充説明。
怀疑此字应释为“暑”,主要是认爲此字下部和一般的“者”字不同。其实楚文字中的“者”字写法多样,上部作“止”形的例子和下部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的例子都很多见,“《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应是从“者”字下部写作类似“昏”的形体变来,因此此简所见的“者”旁写法可能就是从上博简〈性情论〉23、24、26号写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的“者”字省变而来的。沈先生所举的《上博(三)·彭祖》一般认爲即“箸”字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吴命〉此字所从极近,即为一证(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已指出〈彭祖〉与〈吴命〉为同一抄手所写,即从这一点看也是有道理的)。上博简还有一个写法与此相类的“者”字,见于〈竞建内之〉9-10号简如下一句话:
拥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孟)子以驰于倪《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句末一字,赵平安先生据《古玺彙编》5602号的“市”字释为“市”,其实该“市”字上从“之”,与此字上从“止”有别;下部写法也与简文之字有所不同(楚简“市”字,如〈容成氏〉18号简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竞公疟〉8号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从贝),皆与此有异)。禤健聪先生曾在两篇文章中申论此字应释为“者”,其后一文举证颇详,此不再赘。现据〈吴命〉此字写法,我认爲禤説是有道理的。此字释“者”,应读为“都”。“都”古代有“邑”的意思(《战国策·秦策二》“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高诱注:“都,邑。”),“拥华孟子以驰于倪都”的説法正可与《说苑‧尊贤》谓桓公“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对照,也证明赵平安先生“倪(郳)”即齐邑的説法是完全正确的。若将〈竞建内之〉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释为“市”,这一点就不明了了。
因此我们认爲〈吴命〉的“暑”字似无可怀疑。[11]
郭先生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暑”,惟楚文字“暑”字一般从日从凥,未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者。郭先生遂提出“暑”字应改读为“曙”,他说:
〈吴命〉篇的“暑日”应该如何解释呢?楚文字的“暑”,一般写作从“日”从“凥”声的字,所以这个从“日”“者”声的字,大概不是用作“暑”的。此字曾见于《上博(六)‧平王与王子木》1号和3号简的“暑食于鼪《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陈剑先生读“暑”为“舍”,读“《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宿”。何有祖先生则把“暑”读为“曙”,“曙食”就是吃早饭,与古书所见的“朝食”义同。沈培先生曾告诉我,此篇的“暑”字,其实就是“曙”字,《说文》虽无“曙”字(《新附》收之),但有训“旦明”的“暏”字,实即此字。我认爲沈先生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所以〈吴命〉的“暑(暏)日”即“曙日”。“曙日”意即“旦日”,就是明天的意思。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30号简5栏—31号简5栏“一堵失言,四马弗能追也”,整理小组读“堵”为“曙”,注“一曙,一旦,见《吕氏春秋‧重己》。”《重己》云:“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俞樾说:
高注曰:“曙,明日也”,然一明日失之,文义未安。《说文》无“曙”字,日部“暏,旦明也”,《文选‧魏都赋》注引作“曙”,盖“曙”即“暏”之俗体耳。“一曙失之”者,一旦失之也。旦明谓之曙,故旦即谓之曙矣。
“旦日”由太阳初出时引申表示明天、第二天之义。《穀梁传·宣公八年》“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范甯注:“旦日,犹明日也。”)、《史记·彭越列传》“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司马贞《索隐》:“旦日谓明日之朝日出时也。”)、《汉书·灌夫传》“将军旦日蚤临”(颜师古注:“旦日,明旦也。”),皆其例。“曙日”与此义同。
因此“自曙日以往必(比)五六日”就是“从明天开始连续五六天”的意思。[12]
郭先生释“暑”之说,其后得到张崇礼先生的赞同[13]。细绎其说,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暑”,其实就是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下部(《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释为“者”。其考释依据有二,一是上博简〈彭祖〉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二是〈竞建内之〉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
关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郭永秉先生曾引禢建聪先生说,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应释“者”[14]。但笔者认为,此字与上博简所见“者”字颇有差别,释“者”并不可信。考上博简“者”字写法甚多,按形体区分,共有二十六式,详见如下[15]:
一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性5‧12)、《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性2‧3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性7‧1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民3‧25)
二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曹65‧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弟6‧19)
三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柬3‧5)、《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柬16‧8)
四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彭7‧7)
五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亘3‧18)、《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亘3正‧12)
六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容30‧10)、《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容5‧2)
七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天甲7‧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天乙2‧29)、《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天乙6‧18)
八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容10‧10)《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容44‧3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昔1‧5)
九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内2‧37)、《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内3‧17)、《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内4‧27)
十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中21‧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三‧中11‧1)
十一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曹28‧2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曹37‧2)
十二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四‧曹56‧18)
十三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竞8‧9)
十四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竞8‧30)
十五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姑4‧3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姑5‧30)
十六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鲍2‧27)
十七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季1‧33)、《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季7‧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孔2‧7)、《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孔12‧1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孔16‧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孔21‧1)
十八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三2‧2)、《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三2‧6)
十九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鬼3‧21)、《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五‧鬼3‧29)
二十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竞2正‧18)、《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六‧竞8‧38)
二十一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性23‧7)
二十二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子11‧2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孔24‧52)、《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子1‧25)、《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二‧鲁1‧24)
二十三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孔3‧8)
二十四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性38‧21)
二十五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缁22‧21)
二十六式: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缁1‧3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缁6‧43)、《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一‧缁13‧3)
综观上列“者"字写法,皆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不类,第二十二式写法(《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较为接近,但彼此区别仍甚明显[16],禢先生将二字等同,不能使人无疑。退一步说,即便从禢说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者”,《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仍有差别。郭永秉先生据此而推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应释“者”,并不可从。
次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此字确有学者以为从“者”,如李锐先生[17]、陈斯鹏先生[18]等。但沈培先生已指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下部“与楚简‘者’字写法并非完全相同,因此该字仍然不能认识”[19]。笔者曾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简诸“者”字加以比较,发现二者下部所从类似“《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的部分确有差异[20],二者似未可贸然等同。换句话说,《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下部并非从“者”,而郭先生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者”之说也失去了立论依据,难以成立。
冯胜君先生也反对郭氏释“暑”之说,并提出证据反驳。他分析了〈吴命〉书手的字形抄写特点,指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同一书手抄写的“者”字不类,故《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应非“者”字。冯氏曰:
释“暑”说,是将A字(引者案:即《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B(引者案:即《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释为“者”。郭永秉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楚文字中的‘者’字写法多样”,是不错的。但他接着说“上部作‘止’形的例子和下部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的例子都很多见”,恐怕就不那么準确了。我们通过翻看《楚文字编》、《上海博物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等工具书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在战国楚地简帛文字中,“者”字上部作“止”形的例子主要见于上博简《性情论》篇(如23号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38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而下部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的例子则只见于《孔子诗论》、《子羔》及《鲁邦大旱》篇(如《孔子诗论》3号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而这三篇简文是同一书手抄写的。所以,分别具有这两种形体特点的“者”字绝对数量虽然不算太少,但恐怕均应视为书手个人书写特点,不宜笼统地认定为“者”字的常见形体。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确定无疑的“者”字形体中,由“止”形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组合的一例也没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者”字虽然《吴命》篇中并未出现,但却在同一书手所抄写的上博简《缁衣》、《彭祖》、《竞公疟》篇中多次出现。其形体有如下两类:
C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缁衣》13简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博《缁衣》22简
D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彭祖》7号简
其中C类形体因为书手模仿底本的形体特点而具有齐系文字特点,而D类形体才体现了其自身的书写习惯。很明显,D类“者”字在形体上也与B形体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从书手的个人习惯来看,将A所从的B理解为“者”,也是不可信的。另外沈培先生和郭永秉先生文章中都提到的《彭祖》2号简中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其下部所从形体与《孔子诗论》等篇“者”字完全相同。过去由于材料所限,我们对抄写上博《缁衣》等篇的书手自身的书写习惯认识得还不够充分,所以也曾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即“者”字。现在此书手基本按照自身书写习惯所抄写的简文已有三篇(即《彭祖》、《竞公疟》、《吴命》),其书写习惯已反映得比较充分。在《彭祖》、《竞公疟》篇中,“者”字均作D类形体,并无例外。特别是上博《缁衣》篇中作为单字的“者”均作C类形体,但12号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者”旁却也写作D类形体。这说明此书手在抄写单独成字的“者”字时尽量忠实于底本,但却在偏旁中无意间流露出个人的书写习惯。这个例子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在“者”字的形体特点上,此书手的个人书写习惯是相当稳定的。这样看来,将A形体释为“者”,以及将从A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释为“箸”[21],都是不可信的。[22]
冯先生从书手的抄写习惯出发,指出〈吴命〉书手习惯将“者”字写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与之不类,故释“者”之说不可从。另一方面,针对郭永秉先生提及的〈彭祖〉《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冯先生分析了〈吴命〉书手的抄写习惯后,也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不应释为“者”。平心而论,不管《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是否“者”字,单就字形看来,该字与〈吴命〉所见《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亦非完全一致(《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并不相同),郭氏据此而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释为“暑”,恐不可信。
此外,郭先生将简文“暑日”读为“曙日”,亦不无疑点。盖“曙日”一词,典籍未见其例[23],郭先生把“曙日”解作“旦日”,意为“明天”,文义上虽然可通,但欠缺文献用例支持,说服力不强。
(二)
释“暑”说既不可从, 学者有主张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是”者,如陈伟先生曰:
是,整理者释爲“旺”,读爲“望”。今按:此字上部与楚文字“是”字近似,但缺少“日”下横笔;下部与上博竹书《容成氏》53号简背面篇题“容成氏”的“氏”字近似,疑爲“是”异构。[24]
沈培先生亦云:
简文中的“A”字,写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原整理者隶定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读为“望”。复旦(2008a)改释为“暑”。大概认为此字除上部“日”外,剩下的部分跟《上博(三)‧彭祖》简2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的下部一样,而后者有人认为是“者”。其实,“《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的下部与“者”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彭祖〉此字仍然不能认识,〈吴命〉此字能否释为“暑”就很成疑问。况且释为“暑”,放在简文裏也读不通。
陈伟(2009)将A释为“是”,对字形结构的理解与复旦(2008a)不一样,他说:
此字上部与楚文字“是”字近似,但缺少“日”下横笔;下部与上博竹书《容成氏》53号简背面篇题“容成氏”的“氏”字近似,疑爲“是”异构。
陈说当是。此字上部即《上博(六)‧平王问郑寿》简7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马承源(2007:263)释为“是”,郭永秉(2008)改释为“疋”。现在看来还是应当释为“是”,在简文中读为“寔”。《吴命》此字殆是双声字,或因上部的“是”的“日”下少一笔,因此又加了声符“氐”。“氐”作偏旁且位于上下结构的下面的写法,又可参看《上博(一)》《缁衣》简1的“眡”。也许有人会认为A字下部是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但略嫌上面一撇过长。其实即便是“《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它也有资格作“是”的声符。至于本篇简2已经出现了两个作常见写法的“是”,为什么这裏又把“是”写成A的样子,推测可能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法。……
因此,“自是日以往比五六日”即“自今天开始连续五六天”的意思,文义极为通顺,舍此恐难找到更合适的解释。
陈先生疑《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即“是”字,沈先生申之,并详加论证。案“是日”一语,文献习见,比较上引诸说,陈、沈二先生之说无疑于文义最协,故单育辰先生[25]及李松儒先生[26]皆从之。然谛审是说,亦不无可议之处,谨申论于下。
首先,沈培先生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日”读作“是日”,解作“今天”。案“是日”之说,确符合先秦语言习惯。然沈先生将“是日”释为“今天”,则有可商。郭永秉先生说:“‘是日’在古书中多指特定的‘这一天’,解释为‘今天’似乎也并不合适”。[27]从文献用例观之,郭说诚是。古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连用的“是”字多作代词用,意同“此”或“这”。[28]《广雅‧释言》云:“是,此也。”[29]《汉书‧高帝纪下》:“是日,车驾西都长安”,颜师古注云:“是日,即其日也。”[30]此“是日”之“是”训“其”,亦作代词用。由此看来,简文“是日”似乎还是解作“此日”或“这日”为宜。上文曾指出,简文“自《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日以往”一句应涉及与敌国约定战期之事,若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日”读作“是日”,则无所取义,此可疑者一也。
其次,沈培先生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乃双声字,上部从“是”,下部从“氐”,后者为叠加声符。案沈先生之分析不为无据。古文字中常见双声字,陈伟武先生〈双声字符综论〉[31]和黄丽娟先生〈战国多声字研究〉[32]论之甚详。不过,问题在于,楚文字所见“是”字一般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中有一横笔,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所从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则无。对此,沈先生引《上博六‧平王问郑寿》“《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为证。该字马承源释“是”,其写法确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相同,由此看来,沈说似亦可通。惟“《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郭永秉先生已改释为“疋”,冯胜君从之[33],可见学界对此字的释读尚有争议。因此,单据《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为证,似未足以论定《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即“是”字。
至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下部所从),沈培先生认为即“氐”字,并引《上博一‧缁衣》“眡”字为证。案〈缁衣〉简1之“眡”字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34],而下部从氐之字尚有《上博四‧曹沫之陈》简39之“厎”,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和《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35]。比较《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氐”旁,二者确有相近之处,惟细审其形,“眡”字所从氐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部撇笔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略有不同;“厎”所从氐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上部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差异更大。因此,沈先生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释为“氐”,似有可商,再者,〈吴命〉简2也有两个“是”字,皆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形,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迥异,若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是”,则难以解释这个疑点[36],故就字形论,沈说似不可从。
再以音理考之。“氐”古音端纽脂部[37],“是”禅纽支部[38],二字韵部颇有距离,“氐”似不能用作“是”字声符。虽然李家浩先生、何琳仪先生、王志平先生等皆指出“氏”、“氐”为一字之分化[39],而“氏”与“是”声韵俱同[40],或有条件充作“是”之声符;但毕竟“氏”与“氐”非一字,且在目前所见之古文字材料中,“是”字未见有累加声符成双声字之例[41],故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是”,并不可取。事实上,沈培先生后来亦转向支持释作“暑”之说[42],可见释作“是”疑点甚多,说服力不足。
需要补充的是,王连成先生亦主张释作“是”,但他对《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的分析略有不同。王先生说: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楚简文字当中的“是”字有不写“日”之下长横的情况。此字(引者案:指《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是“堤”。《说文·土部》:“堤,滞也。”段玉裁注:“此篆与坁篆音义皆同。”朱骏声通训定声:“堤,当为坁之或体,与从阜之隄唐字迥别。”
“坁”:《说文·土部》:“坁,箸也。”段玉裁注:“《左传·昭廿九年》:‘物乃坁伏,鬰湮不育。’杜注:‘坁,止也。’此坁字见于经者。而开成石经譌作坻,其义迥异……今版本《释文》及《左传》及《广韵·四纸》皆作坻,坻行而坁废矣。”按照杜注,“堤/坁日”相当于今天的“截止日”。“截止日”之后便是开战之日。
那么,为什么《说文》说“坁,箸也”呢?表面上来看,“箸”与“止”毫不相干。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着(《汉语大字典》:‘箸’:同‘着’),《一切经音义》引《广雅》:‘着,补也。’引《字书》:‘着,相附着也。’字俗作着。”《汉语大字典》:“引申为(用兵)包围。”《战国策·赵策一》:“兵着晋阳三年矣,旦暮当拔而飨其利。”鲍彪注:“箸言附其城。”照此说法,“堤日”当指接兵之日,亦即开战之日。
笔者认为,后者与“堤”义更合:这是“堤”的一种比喻用法,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这个道理。“堤”用以拦水,在这裏用于军事术语。[43]
王先生赞同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释为“是”,并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即“堤”字。惟“堤日”一语,古籍未见用例。且就字形而论,此字下部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楚简所见“土”旁有别;加上上文我们亦已论证释作“是”之说不可信,《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既不能释作“是”,则王氏释作“堤”之说,亦难以成立。
(三)
上述诸说皆有疑点,冯胜君先生则提出另一看法。他注意到同篇简2“望”字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字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形近,因而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隶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但在释读上仍从整理者说,释为“望”。其说曰:
我们认为,从字形分析的角度看,A应分析为从“日”,“《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声,隶定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此字所从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可与本篇2号简“望”字所从相对比: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2号简“望”所从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9号简“《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
因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是上下结构,“日”旁在“《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的上部。为了使整个字形结构更加紧凑,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亡”逆时针旋转了90度,这样就降低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的高度,为上面的“日”旁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望”均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声,意符分别为日、月,二者当是异体的关係。也有可能“《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是从“望”字分化出来,专门用来表示天象词“月望”之“望”的。在简文中“《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望”虽然都读为“望”,但表示的词不同,所以在字形上有所区别,这是可以理解的。整理者虽然将“《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误释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但将简文读为“望日”却是正确的。[44]
冯先生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与“望”字属异体关係,《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可释为“望”。苏建洲先生从之。[45]笔者认为,冯先生对字形的分析可取,考《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撇除书写角度的细微差异后,二者写法基本相同,其为一字,殆无疑问。如果此说可以成立,则〈吴命〉简2“望”字与简9“《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皆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声,二者差别仅在于前者从月,后者从日。刘钊曾指出“古文字中日、月二字在用做表意偏旁时可以通用。”[46]準此,“望”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应可视为一字之异体,“《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日”即“望日"。
冯氏又指出,简文中“《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望”皆读为“望”,然字形上有所区别,乃因二字所表之词不同故也。[47]案此说甚确。董珊曾说:“战国古书写本一篇之中习惯使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不同的词"[48],可见“《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望”确有可能因取义不同而写法有别。不过,冯氏逕以“《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为表“月望"之“望"的专字,则有可商。设若“望"专表“月望"之“望”,何以此字不从月,反从日?这点颇有疑问。[49]笔者认为,“《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望”二字写法不同,或涉及通假。苏建洲在论及《上博七‧武王践阼》简4《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时云:
简14“兇”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简4“△”(引者案:指《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形并不相同。一般来说,“战国古书写本一篇之中习惯使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不同的词”,在《武王践祚》中的确也是如此的。所以“△”字很可能不是“兇”,而是“兇”的通假字了。[50]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的情况当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类似。其所以与简2“望”字写法不同,恐亦与通假有关。徵诸音义,简文“《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望)”字或为“明”之借字。“望”与“明”古音同属明纽阳部[51],音近可通。又《周礼‧职方氏》:“其泽薮曰望诸。”郑玄注云:“望诸,明都也。”[52]孙诒让《正义》亦曰:“书作‘孟诸’,或作‘盟猪’,《尔雅》作‘孟诸’。《郑诗谱‧陈谱》作‘明猪’。‘孟’、‘望’、‘明’、‘盟’及‘诸’、‘都’、‘猪’,声类并相近。”[53]是“望”、“明”二字古通之证。故此,简文“《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日”,应读作“明日”。赵翼《陔余丛考》卷二十一云:“次日曰明日。”[54]“明日”,犹今所谓“明天”。
“自明日以往,比五六日”即“自明天开始,连续五六天”之意。
(编者按:[2]释文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页323。
[3]同上,页324。
[4]以上三字见高明、涂白奎编着:《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十古籍出版社,2008),页460。
[5]以上“往”字见李守奎编着:《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3),页118。
[6]上博简诸“往”字字形,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页96。
[7]二例“《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见高明、涂白奎编着:《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页999。
[8]程少轩执笔,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读书会:〈《上博七‧吴命》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12月30日。
[9]孟蓬生:〈《吴命》一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网站,2009年1月16日。
[10]单育辰:〈上博七《凡物流形》、《吴命》札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页282。文章又见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6月05日。此外,相同论述亦单育辰:〈佔毕随录之九〉,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1月19日。
[11]郭永秉(署名大丙):〈《吴命》篇“暑日”补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月5日。
[12]郭永秉(署名大丙):〈《吴命》篇“暑日”补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月5日。
[13]张崇礼:〈释《吴命》的“度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月14日。
[14]禤健聪〈上博楚简(五)零札(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6年2月24日首发;〈上博楚简(五)零札(二)〉,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6年2月26日首发。
[15]字形见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页187-192、郭蕾蕾:〈《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研究状况及文字编〉(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页47。
[16]《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上部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上部所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颇有差异,即二者下部所从亦不相同。
[17]李锐云:“案所谓‘《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似乃‘箸’字,所从‘者’之形,可参看《孔子诗论》简1,《子羔》简1、5等。不过本篇有‘者’字,与此不类。因上下文释读尚有问题,置此存疑。”详见李锐:<《彭祖》补释>,“孔子2000”网站,2004年4月18日。
[18]陈斯鹏《简帛文献与文学考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页85。
[19]沈培:〈《上博(七)》字词补说二则〉,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网站,2009年1月3日。
[20]上博简诸“者"字中,仅第二十二式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较为接近,但该式“者"字作《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下部类似“《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的部分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仍有不同。 [21]此处恐有误。A字据冯文前引字形应指〈吴命〉《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但从文义推之,这裏的A字似乎是指《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所从的《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旁。
[22]冯胜君:〈上博七《吴命》9号简“望日”补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古文字研究》第28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61-462。
[23]说见单育辰:〈上博七〈凡物流形〉、〈吴命〉札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页282。单文又见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6月05日。
[24]陈伟:《新出楚简研读》(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页319。又见陈伟:〈读《吴命》小札〉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1月02日;陈伟:〈读上博楚竹书《吴命》札记〉,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7月12日。
[25]单育辰:〈上博七《凡物流形》、《吴命》札记〉,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简帛(第五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页282。单文又见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6月05日。此外,相关论述亦见于单育辰:〈佔毕随录之九〉,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01月19日。
[26]李松儒:〈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06月11日。
[27]郭永秉(署名大丙):〈《吴命》篇“暑日”补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月5日。
[28]“是”与名词性成分连用,起指示作用,可译为“此”、“这”、“他”等。详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页514。
[29](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页137。
[30]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台北:艺文印书馆,出版年不详),景印清乾隆武英殿刊本,页35上。原文无标点,标点为笔者所加。
[31]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编:《中国古文字研究(第一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页328-339。
[32]谢维扬、朱渊清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页174-183。
[33]冯胜君说:“上博简〈平王问郑寿〉篇7号简有《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整理者释为‘是’,不确。郭永秉先生改释为‘疋’(〈读《平王问郑寿》篇小记二则〉,简帛网2007年8月30日),可信。”冯说见〈上博七《吴命》9号简“望日”补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古文字研究》第28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63。
[34]字见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页184。 [35]同上,页443。
[36]说见冯胜君:〈上博七《吴命》9号简“望日”补说〉,页461-462。需要补充的是,李松儒曾指出,〈吴命〉简2及简5与同篇9支简的字迹略有不同,并说:“〈吴命〉中简2、简5上的字迹虽为同一抄手所写,不过从字迹差异上看,这两段简应该不属于〈吴命〉一篇。”[36]李氏虽谓简2与〈吴命〉非属同一篇作品,但二者既为同一抄手所写,则其写法当不致相去太远,如今《上博七吴命》“明日”考
《上博七吴命》“明日”考字与简2所见两“是”字不独字迹有异,即结构亦不相同,二者恐非一字。李说见〈楚地战国竹简字迹研究之一〉,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06月11日。
[37]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页79。
[38]同上,页57。
[39]李家浩:〈战国货币考〉,《着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页174-175、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98),页1210、王志平:〈《诗论》发微〉,《华学》第六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页61。又上引李家浩说谓“氐"与“氐"古文字往往混用。例如“羝"字,《说文》篆文从“氐",〈九年卫鼎〉铭文从氏;“"字,〈侯马盟书〉或写作“"。苏建洲亦指出“氐”、“氏”二字于楚简有互作之例,如《上博二‧容成氏》之“氏”,简53背即写作“氐”。苏说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永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页328。
[40]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页57。
[41]说见冯胜君:〈上博七《吴命》9号简“望日”补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古文字研究》第28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61-462。
[42]参见郭永秉(署名大丙):〈《吴命》篇“暑日”补说〉文后水土(网名)的跟帖。
[43]王连成:〈《上博七‧吴命》释字四则〉,简帛研究网站,2009年1月9日。
[44]冯胜君:〈上博七《吴命》9号简“望日”补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古文字研究》第28辑(北京:中华书局,2010),页462。
[45]苏建洲:〈《吴命》简9“吴害陈”段试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1月24日。
[46]刘钊:《古文字构形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页336。
[47]冯氏谓简9“”字表“月望",与简2“望"字所表之词不同。案“望”字见于“亦唯君是望”一句,整理者解作“瞻仰"及“景仰"。说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页308。
[48]董珊:〈战国竹简中可能读为“说”的“尐”字〉,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8年5月2日。
[49]《说文‧部》有“朢”字,许慎训曰:“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董莲池《说文解字考正》(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释云:“‘朢’甲骨文作、、等(《甲骨文编》三五四页),表目,字像人站立在地上,眼睛竪起,极目远望,是了望之‘望’的本字。西周金文作(保卣),假作朔望之‘望’,后出的基础上追加意符‘月’作,分化出朔望之‘望’的专字。其字从月,从,亦声。许慎以此字为‘月满与日相望’的‘望’字,即朔望之‘望’,十分正确”(页326),可见古文字本有“朢”字,专表月望之“望”。冯氏谓“”乃由“望”字分化,专表“月望”之“望”,纯属推测,未有实据。又“”字从日,而楚简所见“望”字作(上博五‧季4‧5)、(上博一‧孔22‧10)、(上博五‧三1‧37)、(上博一‧缁2‧22)、(郭店‧语一‧104)、(郭店‧语二‧33)、(郭店‧穷4)、(郭店‧语一‧1)、(郭店‧缁3)等,皆不从日。“”与楚简一般 “望”字写法不同,可能与通假有关,其字并非读如本字。详参下文。诸“望”字写法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页406、581及张守中、张小沧、郝建文撰集《郭店楚简文字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页174。
见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页260及273。
[50]苏建洲:〈《武王践祚》简4“悤”字说〉,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1月5日。
[51]见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页260及273。
[5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页1026。
[53](清)孙诒让撰;王文锦、陈玉霞点校:《周礼正义》第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页2662。
[54](清)赵翼着:《陔余丛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页401。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3911.html

以上是关于《上博七吴命》“明日”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