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在“五既(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气)”、“五言”之后,又讲到“九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对此句简文已有几位学者发表了意见,我们在研读的过程中也有些许体会,现在写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下面是按照我们的理解写出的简文: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囿)出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牧),䈞(孰)为之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封)?(《凡物流形》简4)
除整理者意见以外,目前所见主要有以下几家意见(下文列举各家意见不在一一注明):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编释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1日。
何有祖:《〈凡物流形〉劄记》,简帛网2009年1月1日。
季旭昇:《上博七刍议(二):凡物流形》,简帛网2009年1月2日。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整理者作“区”,复旦读书会作“域”或“摄”而存疑。何有祖师兄读作“有”,谓九有即九州,并引用《诗·商颂·玄鸟》及郑注为证明。何兄所言诚是,不过按之字形,当是“囿”字,季旭昇先生已经指出这一点,并认为这个字通作“域”,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说文》:“囿,苑有垣也。从囗有声。一曰所以养禽兽曰囿。”段玉裁注云:“凡分别区域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爲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域通或,或古或与有与囿通用。”因此复旦读书会作“域”亦可。九囿的这种用法与九州的用法有相通之处。囿是以人为的墙垣作为区域划分的标志,而九州的本意最初也是大江大河自然划分的区域。它们用以指代天下的用法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胡阿祥指出:“在秦统一以前,我国古代名号繁多而又可大别为四类。第一类,是源于夏国号的区夏、有夏、时夏、诸夏、华、诸华、华夏;第二类,是与地理观念有关并进而与文化有缘的地域的中国与文化的中国;第三类,是据历史传说而称我国全境为禹迹、九州,以及与此相关的禹域、禹甸、九有、九原、九围、九牧等;第四类,是依世界观念而称我国全境为天下、四海、海内等。”[1]要之,以“九”字开头的 “九州”、“九有”、“九原”、“九围”、“九牧”常常换用而无分别,另外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还有“禹之迹” 、“禹之堵”、“禹之绪”等说法,它们所指代的区域无疑都是相同的。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整理者读作“诲”,复旦读书会作“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诲—谋?)”何兄以作“谋”为是,将前面的“出”读为拙,并解释说:“拙谋,即笨拙的计谋。”季先生认为这种读法还可以讨论。我们认为这个字当读为“牧”,具体理由下文再申述,我们先看最后一个字的读法。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整理者原释作“逆”,复旦读书会疑作“逢”,何兄读作“缝”,谓指补合。季先生认为可取。我们认为这个字应该读作“封”,上博二《容成氏》18号简有字写作: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容成氏》18号简:禹乃因山陵平隰之可封邑者而繁实之)
该字从土从丰,本篇简文曡加了“亻”旁,与《容成氏》18号简的那个字应该是一个字的不同写法。因此我们认为“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可读为“封”。下面再回过头来看看“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到底该读为什么。在“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字读为“封”的基础上,我们对“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的释读有两种攷虑:
其一,“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读为“梅”,封取“封植”之意。囿本为古代帝王畜养禽兽以供观赏的园林。《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毛传:“囿,所以域养鸟兽也。” 班固《东都赋》:“ 太液昆明 ,鸟兽之囿。”一般而言,豢养珍禽异兽之所不能不种植植物,所以在囿中栽培梅应该是可以想见的。不过结合语境来攷察,这样的释读终嫌不妥。
其二,“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读为“牧”,上博二《容成氏》52号简“牧之野”的“牧”字写作: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书·牧誓》,《尚书大传》作“坶誓”。《韩诗外传》:“行克纣于牧之野。”《说苑·贵德》牧作坶。[2]因此从母声的字读作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此外,前文说到“九囿”有时亦作九牧。《周礼·掌交》:“九牧之维”,郑《注》云:“九牧,九州之牧”。《荀子·解弊》:“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杨倞《注》云:“九有、九牧,皆九州也。抚有其民则谓之九有,养有其民则谓之九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
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读为“牧”是可行的。
牧有统治、驾驭之义。《方言》卷十二:“牧,司也。”《逸周书·命训》:“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韩非子·说疑》:“是以羣臣居则修身,动则任力,非上之令,不敢擅作疾言诬事,此圣王之所以牧臣下也。”《国语·鲁语上》:“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书·吕刑》:“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引申而有监察之意。《方言》卷十二:“牧,察也。”《鬼穀子·反应》:“见其情,随而牧之。” 俞樾注:“牧,察。” 班固《白虎通·封公侯》:“使大夫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因此牧也用来指治民的人,指国君或州郡长官。《国语·鲁语下》:“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 韦昭注:“牧,州牧也。”《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孙奭疏:“言今天下爲牧养人民之君,未有不好杀人者。”
因此“九囿出牧”,实际上就是封邦建国,即分封诸侯分治天下之意。后世亦常用“出牧”(或出刺)表示出任州府长官。《宋书·孝武帝纪》:“朕弱年操製,出牧司雍 ,承政宣风,荐历年纪。” 顾云《上池州卫郎中启》:“宁知出刺之邦,又是维桑之地。”
封有疆域、分界之义。《左传·僖公三十年》:“﹝晋﹞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杜预注:“封,疆也。”因此封也用来指诸侯之封土。《书·蔡仲之命》:“肆予命尔侯于东土,往即乃封。” 孔传:“往就汝所封之国。”
这样的话全句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天下都分封了诸侯来治理,那么又是谁给他们划分的疆界呢?
(编者按:[1]胡阿祥:《“芒芒禹迹,画为九州”述论》,唐晓峰主编《九州》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2]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443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405.html

以上是关于天下九州-上博七《凡物流形》简4“九囿出牧”试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