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后列表? 商朝历代皇后列表?

清朝历代皇后列表?

  太祖努尔哈赤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皇太极生母,由于皇太极的生母生前只是侧福晋,为提高生母身份,并未追封太祖的其他三位正妻,仍称大妃。三位大妃分别是: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继妃富察氏衮代,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追封的,多尔衮死后被褫夺摄政王封号,阿巴亥的皇后封号也被废除。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复其王爵,但未复阿巴亥的皇后封号)    太宗皇太极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福临生母)   世祖顺治福临废皇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玄烨生母)     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氏生前封号为“贤”,位号是皇贵妃。追封皇后,徽号端敬,谥号孝献,但不宗庙,也就是灵位不入太庙,所以谥号中没有顺治的谥号“章”字)     圣祖康熙玄烨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废太子胤生母)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胤养母)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胤生母)   世宗雍正胤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弘历生母)    高宗乾隆弘历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废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的第二位皇后,永生母,乾隆三十年忤旨收回金册金宝,相当于被废,丧葬规格等同于皇贵妃)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琰生母)     仁宗嘉庆琰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宁生母,嘉庆二年薨)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宣宗道光宁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嘉庆十三年薨,宣宗追封皇后)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孝和睿皇后侄女,奕生母)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奕生母,咸丰五年七月,尊为康慈皇太后,当月薨,谥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庙。穆宗载淳即位,庙,加谥)     文宗咸丰奕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杏贞(载淳生母)     穆宗同治载淳孝哲毅皇后(嘉顺皇后)阿鲁特氏     德宗光绪载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静芬     逊帝宣统溥仪皇后郭布罗氏婉容

商朝历代皇后列表?

关于商朝皇后有多少,史书记载非常少,她们是:妇好,苏妲己。

妇好,好姓(即子姓, 中国古姓多从女,为母系氏族余留),先秦时期我国女性的姓多写在后(如太姒、文姜、息妫、孟嬴),故称妇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武丁十分喜欢她,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好墓于1976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 ,墓中的谜团目前正在不断发掘之中。

苏妲己,冀州侯苏护之女,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苏王村)人,有苏氏之女有苏氏部落之女,世称“苏妲己”,帝辛的妃子。

宋朝历代皇帝简介?

宋朝共有18位皇帝。

1、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

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2、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

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宋真宗赵恒(968-1022)

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真宗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4、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

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时候宋朝面临官僚膨胀的局面,冗官冗兵特多,而对外战争却又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边患危机始终未除。后来虽一度推行“庆历新政”,但未克全功。

5、宋英宗赵曙(1032年-1067年)

1063年1067年在位,原名宗实,后改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6、宋神宗赵顼

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

7、宋哲宗赵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在位15年,享年24岁。

8、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

宋徽宗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9、宋钦宗赵桓(公元1100~1156年)

是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长子。宣和七年(公元1125)十二月金人南下大举入侵时,徽宗禅位于他,在位1年零2个月。为人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靖康之变时被金人俘虏北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病死于燕京,终年57岁,葬于永献陵。

10、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迁至绍兴、临安,建立南宋政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等大将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条件向金人求和,杀害岳飞。

11、宋孝宗赵(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

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12、宋光宗赵(1147年1200年)

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庙号光宗,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13、宋宁宗赵扩(1168年11月18日-1224年9月18日)

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被逼退位,由赵扩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庆元”。宋宁宗在位30年,享年55岁。其统治期间内,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还恢复了理学地位。去世后谥号为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14、宋理宗赵昀(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

在位40年,享年60岁。赵昀,绍兴府人,宋皇室宗戚,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驾崩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史称“宋理宗”。

15、宋度宗赵(1240年5月2日-1274年8月12日)

宋理宗没有儿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理宗于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宋度宗在位10年,享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16、宋恭帝赵隰(1271年1323年)

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的弟弟,宋末帝赵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7、宋端宗赵(公元1269-1278年)

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

18、宋卫王赵(bǐng)(1272年1279年)

汉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在位2年,享年8岁。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宋王朝灭亡。

宋朝皇后顺序列表明细?

1孝惠皇后、

2孝明皇后、

3孝章皇后、

4淑德皇后、

5懿德皇后、

6明德皇后、7元皇后、

8章怀皇后、

9章穆皇后、10章献皇后、11章懿皇后、12章惠皇后、13郭皇后、14慈圣皇后、15温成皇后、16宣仁皇后、17钦圣皇后、18钦慈皇后、19昭慈皇后、20、昭怀皇后、21显恭皇后、22、显肃皇后、23明达皇后、24、明节皇后、25显仁皇后、26仁怀皇后

中国历代朝代皇帝列表及皇后排名?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宋朝皇帝列表及夫人?

宋宣祖赵弘殷-1.昭宪皇后杜夫人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名失考,定州安喜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 ,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杜氏初因儿子赵匡胤为官缘故,受封南阳郡太夫人。赵匡胤登基称帝后,尊为皇太后。建隆二年(961年),杜氏去世,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太后,葬于安陵,后改谥号为昭宪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1.孝惠皇后贺夫人

  孝惠皇后(929年—958年),贺氏,开封人,宋太祖的结发妻子。 后晋开运初年(944年),赵弘殷(宋太祖父)为太祖迎聘贺氏。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太祖任官定国军节度使,贺氏封为会稽郡夫人。贺氏生魏国公主、鲁国公主、魏王赵德昭。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贺氏逝世,年三十。太祖登基后,在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追封贺氏为皇后。乾德二年(964年)三月,上谥孝惠皇后。四月,葬安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宋神宗时,与宋太祖孝章皇后、宋太宗淑德皇后,宋真宗章怀皇后并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2.孝明皇后王皇后

  孝明皇后(942年-963年),王氏,州新平人,宋太祖继后。孝惠皇后崩后,后周显德五年,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迎娶王氏为继室。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赵匡胤称帝后,在建隆元年八月,册封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享太庙。

  后周显德五年,宋太祖在第一任妻子贺氏逝世后。迎娶王氏为继室。宋太祖当时为殿前都点检。王氏为人“恭勤不懈,仁慈御下”。后来,后周世宗赐王氏冠帔,封为琅邪郡夫人。

  太祖即位,建隆元年八月,册王氏为皇后。她常服宽衣,佐御膳,善弹筝鼓琴,早上起床,便会诵读佛书。王皇后事奉杜太后至孝。生子女三人,皆夭。乾德元年十二月崩,年二十二。二年四月,葬安陵之北。神主享于别庙。太平兴国二年,享太庙。

宋太祖赵匡胤-3.孝章皇后宋皇后

  出生于显贵之家的宋氏自幼出入宫廷,因而见多识广,进退有度。幼时随母入见,即为后周太祖郭威所喜爱,赐以冠帔(以郭威殁年计算,其时宋氏当在三岁以下)。其时宋在华州节度使任上,宋氏随母归镇。后乾德五年(967),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又蒙宋太祖垂青,再次赐以冠帔。孝明王皇后(942-963年)死后,中宫虚位,至开宝元年(968)二月,宋氏被纳入宫为皇后,时年十七,成为宋太祖继孝惠贺皇后(929-958年)、孝明王皇后之后的第三位皇后。

宋太宗赵光义-1.淑德皇后尹皇后

  淑德皇后尹皇后,追封皇后。

  尹氏,本名及生卒年不详,相州邺(今河南安阳北)人,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宋太宗赵光义嫡妻,尹皇后其兄尹崇珂,官居保信军节度使。

  宋太宗在后周时迎娶滁州刺史尹廷勋之女尹氏,尹氏没有为太宗生有任何一子一女。尹氏死于太宗即位前,太宗即位后下诏追谥为淑德皇后。葬孝明陵西北。神主享于别庙,后升太庙。

宋太宗赵光义-2.懿德皇后符皇后

  懿德皇后(941年975年)符氏,后周显德中,嫁给赵匡义为继室。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进封楚国夫人。赵匡义封晋王,改越国。开宝八年逝世,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册为皇后,谥懿德,享于别庙。至道三年十一月,诏有司议太宗配,宰相请以后配,诏从之。奉神主升太庙,后的姐姐,为周世宗后也,淳化四年殂。

宋太宗赵光义-3.明德皇后李皇后

  明德皇后(公元39年-公元79年),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汉明帝刘庄的皇后。公元52年(建武二十八年),她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由于她生性谦恭和顺,对太子的母亲阴皇后服侍体贴,对其她妃嫔诚挚热情,宫中无人不对她称赞,太子对她也是宠爱有加。公元57年(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刘庄即位,谓汉明帝。马氏即被封为贵人。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马氏被立为皇后。马皇后一生以俭朴自奉、不信巫祝、待人和善、约束外家著称,公元79年(建初四年),马皇后去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与汉明帝合葬于显节陵。明德马皇后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著有《显宗起居注》一书,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之先声。

宋太宗赵光义-4.元德皇后李夫人

  元德皇后李氏,又成元德李皇后(943年-977年)宋太宗妃嫔,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推荐给太宗。太宗即位后,晋封李氏为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其后生楚王赵元佐和赵恒。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薨,年三十四。

  真宗即位后追封母亲为贤妃,后又晋尊号为皇太后,有司上谥曰元德。咸平三年(1000年)葬永熙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赠李后的父亲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常山郡王,母亲为魏国太夫人。大中祥符三年礼官赵湘请以李后太宗厨室。真宗说:“此重事也,俟令礼官议之。”六年秋,宰相王旦与群臣表请后,尊号中去“太”字,升太庙,位于明德李皇后之次。

宋真宗赵恒-1.章怀皇后潘皇后

  章怀皇后潘氏,宋真宗赵恒第一任妻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名将、忠武节度使潘美第八女。

  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将16岁的潘氏赐婚给韩王赵恒,封为莒国夫人。六年后,989年(端拱二年五月),潘氏逝世,享年仅二十二岁,未留下任何子女。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于至道三年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葬永昌陵之侧保泰陵。神主享于别庙,旧制皇后谥冠以帝谥。庆历中,礼官言,“孝”字连太祖谥,“德”字连太宗谥。宋仁宗遂改谥为章怀皇后,以连真宗谥

宋真宗赵恒-2.章穆皇后郭皇后

  章穆皇后郭氏,宋真宗赵恒第二任妻子,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

  淳化四年,真宗为襄王,宋太宗为之赐婚。十七岁的郭氏入襄王府,封为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为秦国夫人。真宗于至道三年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景德四年,郭后随从真宗巡幸西京,回宫后病崩,享年三十二岁。葬永熙陵之西北,神主享于别庙。郭后生三子,皇子赵九岁夭折,追封悼献太子。

  皇后弟崇仪副使郭崇仁封为壮宅使、康州刺史,侄子郭承庆、郭承寿皆迁官。大中祥符中,加封郭皇后母高唐郡太夫人梁氏为莱国太夫人。宋仁宗即位,升真宗庙室,改谥章穆皇后。

宋真赵恒-3.章献皇后刘娥

  章献皇后刘娥,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氏祖籍太原,生于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在刘氏出生不久父亲战死沙场。

  1004年(景德元年)正月,宋真宗封刘氏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1022年(乾兴元年)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11岁的太子赵桢即位,实际上由刘娥处理政务。

  1033年(明道二年二月)她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仪式结束后,刘太后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3月29日,刘太后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初谥庄献明肃皇后、改谥章献明肃皇后。

宋真宗赵恒-4.章懿皇后李宸妃

  宋真宗章懿皇后李氏 ,因其曾被册封为宸妃,历史上一般称其为李宸妃。杭州人,祖父李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李仁德,后来封为左班殿直。

  初入宫时为刘德妃的侍儿。1010年(大中群符三年)四月,李宸妃生下皇子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但赵受益被当时无子的刘娥收为己子。

  1032年(明道元年)二月,李氏患重病,被晋封为宸妃当天病逝,享年四十六岁。被宋仁宗追封为皇太后,初谥庄懿皇后。

  崇阳县君、才人、婉仪、顺容、宸妃、皇太后

宋真宗赵恒-5.章惠皇后杨淑妃

  章惠皇后杨氏,益州郫人,祖父杨,父杨知俨,弟杨知信,隶禁军,为天武副指挥使。

  宋真宗景德元年正月,杨氏为五品才人。后进三品婕妤、从一品婉仪。宋真宗东封、西祀,凡巡幸,杨妃皆随从。杨妃通敏有智思,刘娥与之交好,情如姐妹。凡真宗晋升刘娥,也会晋升杨氏。彼此信任无间。刘娥成为皇后不久后,晋升杨氏为淑妃。

  刘娥“借腹生子”生下宋仁宗后,因为年龄已长,而杨妃代为哺育,两人一起看顾皇子,细心照料。真宗死后,宋仁宗即位,尊养母杨淑妃为皇太妃。仁宗称刘太后为“大娘娘”,杨太妃为“小娘娘”。刘娥死后,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称保庆皇太后。

  景三年,杨太后无疾而薨,享年五十三岁。殡于皇仪殿。追谥为庄惠皇后,后改谥为章惠皇后。杨氏父祖皆累赠至一品,叔杨知信赠节度使。

  侧室、才人、婕妤、婉仪、淑妃、皇太妃、皇太后、保庆皇太后。

宋仁宗赵祯-1.郭皇后

  郭皇后,北宋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天圣初年,已故晓骑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即后来的温成皇后)与郭氏一同进宫,当时尚未亲政的宋仁宗一眼就看中了张氏,但垂帘听政的刘太后立郭氏为后,张氏封为才人。

  1033年(明道二年)宋仁宗下诏:“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之后谏官们纷纷进言:“后无过,不可废。”孔道辅等人俱被黜责。

  1034年(景元年),郭氏出居瑶华宫,而尚美人亦废于洞真宫,杨美人别宅安置。其后又赐后号金庭教主、冲静元师。

  后来宋仁宗颇为想念郭氏,遣使存问,并赐以乐府,郭氏和答之,辞甚怆惋。宋仁宗曾经密令召入,郭氏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郭氏生小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医生前去诊视。数日后,传出郭氏暴薨的消息。宫廷内外皆怀疑阎文应下毒,然而没有确实的证据。宋仁宗深悼郭氏,追复她为皇后,但没有谥册庙之礼。

宋仁宗赵祯-2.慈圣皇后曹皇后

  慈圣皇后曹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第二任皇后,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北宋名将曹彬为她的祖父,性慈俭,重稼穑。

  1033年(明道二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第一任皇后郭氏便被仁宗以无子为借口废掉,幽居长宁宫。十八岁的曹氏奉诏入宫,次年九月立为皇后。

  宋仁宗生三子,但都是很早就夭折。其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虚弱。早些年,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1062年(嘉七年)八月,三十一岁的赵宗实立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成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就生病,无法处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待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太后即撤帘归政。

  1067年(治平四年),英宗病逝,神宗即位,尊曹氏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许多弊政。但曹氏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未被神宗采纳。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以“乌台诗案”下狱,都是曹太皇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才免于一死。

  同年冬天,曹太皇太后病逝,时年六十四岁,全谥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宋仁宗赵祯-3.温成皇后张贵妃

  温成皇后张氏,北宋宋仁宗赵祯的妃子,河南永安(今河南巩县南)人,父亲张尧封为进士,母亲在齐国大长公主府上当歌舞女。

  张氏八岁时由大长公主带入宫中,由宫人贾氏代养。1048年(庆历八年十月十七日)封为贵妃,生安寿公主和和宝公主。

  1054年(皇六年),张贵妃暴病身亡,时年31岁。仁宗因为担心谏官们的反对,一直等到治丧第四天才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全谥为温成皇后。

宋英宗赵曙-1.宣仁皇后高滔滔

  宣仁皇后,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曾祖是宋将高琼,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 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神宗十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高太皇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高太皇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

  宋哲宗元八年(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病逝,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巩县)。

宋神宗赵顼-1.钦圣皇后向皇后

  钦圣献肃皇后向氏,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宰相向敏中曾孙女,善书行草,生周国长公主。1085年宋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后哲宗驾崩,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

  1102年逝,享年五十六岁,谥号钦圣皇后。

  正室、安国夫人、皇后、皇太后、隆皇太后、太皇太后、追谥钦圣宪肃皇后。

宋神宗赵顼-2.钦成皇后朱德妃

  钦成皇后朱氏,开封人。父崔杰,为平民,母李氏,更嫁朱士安。公元1068年选为宫嫔,后进才人、婕妤,生二子一女,即哲宗皇帝赵煦、蔡王赵似、徐国公主。累进德妃。哲宗即位,尊为皇太妃。时宣仁、钦圣二太后皆居尊,故称号未极。

  元三年,宣仁诏:《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其寻绎故实,务致优隆。于是舆盖、仗卫、冠服,悉侔皇后。绍圣中,钦圣复命即建殿,改乘车为舆,出入由宣德东门,百官上笺称“殿下”,名所居为圣瑞宫。赠崔、任、朱三父皆至师、保。徽宗立,奉礼尤谨。

  1102年(崇宁元年二月)薨,年五十一。追册为皇后,上尊谥“钦诚”,陪葬永裕陵。

宋神宗赵顼-3.钦慈皇后陈美人

  钦慈皇后,陈氏,开封人。自幼聪颖庄重,选入掖庭为御侍。生徽宗赵佶后升为美人。

  神宗去世后,守护着陵殿,因思念著神宗的旧恩,悲伤过度而身体看起来像皮包骨。侍女想让陈皇后喝粥吃药,但陈皇后把粥、药撤去,说:“若能早早去服待先帝,我就满足了!”。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三十二岁。

  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

宋哲宗赵煦-1.昭慈皇后孟皇后

  昭慈皇后孟氏,故又常被称为昭慈孟皇后,是曾任宋朝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的孙女。

  宋哲宗幼年即帝位,后来逐渐长大,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替哲宗选了世家之女百余人入宫,孟氏是其中之一,当年孟氏才16岁。1092年(元七年),孟氏封后。1096年(绍圣三年)被废,出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1100年(元符三年),哲宗病逝,端王赵佶继位,是为徽宗。旧党在向太后的支持下重新抬头,孟氏时来运转,遂被复位,因其封后于元年间,故被称为元皇后。

  1101年向太后病逝,其后于1102年(崇宁元年)又发生元党人事件,徽宗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旧党(元党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就这样过了20多年。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陷汴京(今中国河南开封),徽、钦二帝被掳,史称“靖康之祸”。当时六宫有位号者都随徽、钦二帝北迁,只有孟氏因被废而幸运地留下,她被恢复孟氏元皇后的尊号,并垂帘听政。

  稍后,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即帝位,是为高宗,元皇后撤帘不再听政,并被尊为元太后。不久,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太后。1131年(绍兴元年)孟氏患风疾死于越州行宫,谥昭慈献烈皇后,葬会稽县上皇村,后又归葬于宋六陵。1133年(绍兴三年)改谥昭慈圣献皇后。

宋哲宗赵煦-2.昭怀皇后刘清菁

  刘清菁(1079年-1113年)(1100年1113年2月为皇后),美人、婕妤、贤妃、皇后,皇太后,生献愍太子赵茂两月夭,自缢而死。

  昭怀皇后刘氏,开始只是御侍,美貌明艳在后宫居首,并且还有很多才艺。得到哲宗的宠爱,从美人、婕妤进升至贤妃。生有一子二女。不仅有哲宗的盛宠,而且刘氏能顺意奉向太后(宋神宗皇后)、朱太妃(宋哲宗生母)两宫。当时孟皇后位居中宫,刘氏不守臣妾之礼,而且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内侍宦官郝随、刘友端被刘氏所利用。

  1099年(元符二年),孟后被废,刘氏代为皇后。谏官右正言邹浩上疏极谏,被流放。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即位,册封嫂子刘皇后为元符皇后。1101年(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后为崇恩宫太后。宋徽宗因为哲宗的缘故,违例为元符皇后加恩礼(嫂子成为太后),刘太后以此多次干预外朝之事,并且以行为不谨著称。

  1113年(政和三年),宋徽宗与宰相辅臣商议,想废黜刘太后,刘太后已被左右侍从所逼,用帘钩自缢而死,享年三十五岁。

宋徽宗赵佶-1.显恭皇后王皇后

  显恭皇后王氏(1084年-1108年)(1100年1108年10月),北宋宋徽宗的元配皇后。顺国夫人、皇后。生长子宋钦宗赵桓、崇国公主。

  显恭皇后王氏,开封人,父亲为德州刺史王藻。徽宗即位后册立为皇后,生赵桓(后来的宋钦宗)和崇国公主。王皇后性格恭谨节俭,当时贵妃郑氏和王氏争宠,皇后均待之以平。

  1108年(大观二年)王皇后薨逝,得年二十五岁,谥曰静和,先葬于裕陵,绍兴年间才改于徽宗庙室

宋徽宗赵佶-2.显肃皇后郑皇后

  显肃皇后郑氏(1079年1131年),开封人,宋徽宗赵佶第二任皇后,父郑绅,始为直省官,后来因为皇后的缘故,累封太师、乐平郡王。郑氏少年入宫,聪明伶俐,向太后总是令郑氏侍候端王赵佶。徽宗即位后,向太后便把郑氏赐给徽宗。

  徽宗为端王时已由郑氏和王氏二人侍奉,徽宗即位后封贤妃,其后又晋贵妃。郑氏性端谨,自入宫后喜好读书,章奏整理得井井有条,徽宗十分喜欢她的才华。王皇后逝世后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年)十月册立郑氏为后,后来有宫人为她制作冠服,郑皇后深明大义,其时国库不多,冠服又奢侈,于是命宫人改制贵妃时的旧冠。

  钦宗即位后尊郑皇后为太上皇后,迁居宁德宫,称宁德太后。靖康之难汴京陷落,郑太后为金人所掳,五年后逝于五国城,享年五十二岁,她的死讯传回南宋高宗那处后追谥显肃,与徽宗葬会稽永陵。郑后的族人散居于江南,高宗曾经下诏寻找。

宋徽宗赵佶-3.明达皇后刘贵妃

  明达皇后刘贵妃(?1113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身寒微,入宫后即为徽宗所宠幸,由才人晋升至仅次于皇后的贵妃,生济阳益王赵,祁王赵模,信王赵榛。

  1113年(政和三年)秋薨逝,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达。

宋徽宗赵佶-4.明节皇后刘贵妃

  明节皇后刘贵妃(?1121年),追封为皇后。

  刘氏出生低微,由内侍杨戬引荐入宫。刘妃天资聪颖,善解人意,且心灵手巧,善化妆,每造一件新衣服,立刻被人仿制,她的聪颖美貌深得宋徽宗喜爱,初封为才人,后晋封淑妃,称安妃。生建安郡王赵、嘉国公赵椅、英国公赵和和福帝姬。

  1121年(宣和三年)安妃一病不起,薨逝,享年三十四岁,追封为皇后,谥曰明节。徽宗对其死大感悲恸,其时宫人皆泣悼之,崔妃却面无戚容,徽宗又悲痛又气愤,其后借故将之贬为庶人。

  宫人、废黜、复位淑妃、贵妃、追封为皇后

宋徽宗赵佶-5.显仁皇后韦贤妃

  显仁皇后韦贤妃(1080年1159年9月),宋高宗之母。

  韦贤妃,开封人,韦氏与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年,进为婕妤,后又升为婉容,但并不受宠。金人索取徽宗之子赴金为人质时,由于康王赵构自愿前往,徽宗遂封韦婉容为龙德宫贤妃。不久赵构在南京登基为帝,韦贤妃又转送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与徽宗关押在了一起。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韦贤妃被遥尊为“宣和皇后”。

  1142年(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绍兴和议》彻底完成所有手续。1142年5月1日(夏四月丁卯),高宗生母韦贤妃同徽宗棺椁归宋。

  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宋钦宗赵桓-1.仁怀皇后朱皇后

  仁怀皇后(1125年1127年),生皇太子赵,被金人所掳。

  仁怀皇后朱氏,汴京(今河南开封)祥符人,父亲朱伯材官至武康军节度使。

  1125年(宣和七年),钦宗即位,册封朱氏为皇后,追封朱伯材为恩平郡王。后来金兵攻陷汴京城,俘虏徽、钦二帝,郑氏、朱氏两位皇后,后宫宗室、大臣三千余人北归,当时正值农历四月,北方天气仍很寒冷,徽钦二帝和两位皇后衣服都很单薄,晚上经常冻得睡不着觉,只能找些柴火、茅草等燃烧取暖。朱后当时二十六岁,艳丽多姿,经常受到金兵的调戏。

  据说他们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等人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朱皇后忍受不了如此耻辱,当夜自尽了。

宋高宗赵构-1.宪节皇后邢秉懿

  宪节皇后邢秉懿(1106年-1139年)(1127年5月1日1139年为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

  宪节皇后邢秉懿,开封祥符人,父邢焕。高宗为康王时,聘娶邢氏,封为“嘉国夫人”。康王妃,被金人掳走,高宗遥册。1139年(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邢秉懿于五国城逝世,年三十四。金熙宗下诏以一品礼葬,但此事南宋方面并不知情。

  直到绍兴十二年(1142年)要迎回韦贤妃时,才得知邢秉懿已死,此时中宫已经虚位长达十六年。高宗为她辍朝,谥为“懿节”。邢秉懿的梓宫送回后,安置在圣献太后梓宫西北。

宋高宗赵构-2.宪圣皇后吴皇后

  宪圣皇后(1115年-1197年),吴氏,宋高宗赵构的第二任皇后。开封人。父武翼郎吴近,吴近曾经梦见一个亭子,匾额上写着“侍康”,一傍种着特别妍丽可爱的芍药花,花下一只白羊。吴氏十四岁被选入宫,侍奉康王赵构,大家都说“侍康”应验了。

  1143年(绍兴十三年)高宗正式册立吴贵妃为皇后。高宗惟一的儿子赵病死后,后宫再没有生育。张贤妃收养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琮为养子,吴皇后为才人时,也收宗室赵璩为养子。张贤妃病逝后,赵伯琮也由吴皇后一并收养。高宗封赵伯琮为普安郡王、赵璩为恩平郡王。赵伯琮性情恭俭,爱好读书,吴皇后劝高宗以赵伯琮为皇子。于是高宗立赵伯琮为皇子,封建王,改赵伯琮名为赵,赵璩出居绍兴。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禅位于赵,吴皇后迁居德寿宫,为太上皇后。

  1197年(庆元三年)十一月,太皇太后驾崩,终年八十三岁。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葬永思陵。

宋孝宗赵-1.成穆皇后郭夫人

  成穆皇后郭夫人(1126年-1156年),正室,追封皇后。

  成穆皇后郭氏,奉直大夫直卿之女孙,其六世祖是真宗时章穆皇后外家。父赵,官至昭庆军承宣使,追封荣王。孝宗对待郭氏十分有礼,光宗时其父官至太保,封永宁郡王。

  孝宗为普安郡王时纳郭氏为妻,封咸宁郡夫人,其后生宋光宗赵、庄文太子赵、魏惠宪王赵恺和邵悼肃王赵恪。1156年(绍兴二十六年),她还未等到孝宗登基为帝、她为后就逝世了,享年三十一岁,追封淑国夫人。绍兴三十一年追赠福国夫人,后追册为皇后,谥号成穆。

宋孝宗赵-2.成恭皇后夏皇后

  成恭皇后夏皇后(?-1167年)(1163年1167年为皇后),宫人、齐安郡夫人、贵妃、皇后、初谥安恭皇后。

  成恭皇后夏氏,南宋孝宗皇后,袁州宜春人,曾祖父夏令吉曾经当过吉水县主簿,夏氏家境不好,父亲寄住在寺庙里,后来家人把夏氏送到宫中,在宪圣太后宫中当侍女,其后郭后薨逝,太后封夏氏为齐安郡夫人。孝宗即位后晋贤妃,后立为皇后。

  1166年(乾道二年)夏皇后亲属等十一人授官,次年,夏后崩,原本谥号为安恭,宁宗时改谥成恭。

宋孝宗赵-3.成肃皇后谢皇后

  成肃皇后谢皇后(?1203年)(1167年10月1203年),宫人、咸安郡夫人、婉容、皇后、皇太后、寿成皇太后、太皇太后。

  成肃皇后谢氏,南宋孝宗皇后,丹阳人,年幼孤苦无依,长大后被选入宫,原为宪圣太后的侍女,后获赐咸安郡夫人,宋孝宗即位后晋婉容,其后再晋封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后来夏皇后崩,中宫虚位,孝宗于1176年(淳熙三年)立谢氏为后,亲属等十人获授官。

  1189年(淳熙十六年)孝宗禅位于光宗,谢氏上尊号寿成皇后。孝宗死后谢氏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年加号惠慈,1202年(嘉泰二年)加慈佑太皇太后,次年崩逝,谥号成肃,与孝宗合葬于永阜陵。

宋光宗赵-1.慈懿皇后李凤娘

  慈懿皇后李凤娘(1144年-1200年)(1189年1200年为皇后,皇后、皇太后。生宋宁宗赵扩。

  李凤娘,安阳人(今河南安阳)。父亲李道,官庆远军节度使。

  李氏生于宋高宗年间,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她的面相,惊讶地说:“此女当母仪天下。”她的美貌传至宋高宗的耳朵,高宗立即命其皇孙赵(后来的宋光宗)聘李凤娘为妃,封荣国夫人,改封定国夫人,1168年(乾道四年)生有儿子赵扩。

  庆元六年(1200年),李凤娘病死,享年五十六岁。

宋宁宗赵扩1.恭淑皇后韩皇后

  恭淑皇后韩皇后(1168年1200年),正室、新安郡夫人、崇国夫人、皇后。

  恭淑皇后韩氏,相州(河南安阳)人,为宁宗时期权臣韩胄的族人,父升扬州观察使,母庄氏封安国夫人。1185年(淳熙十二年)八月嫁给赵扩,封新安郡夫人,晋崇国夫人,赵扩即位为宁宗后立为皇后。

  1200年(庆元六年)病逝,谥曰恭淑,葬永茂陵。

宋宁宗赵扩-2.恭圣皇后杨皇后

  恭圣皇后杨皇后(1162年1232年),(1202年1232年12月),宫人、婕妤、贵妃、皇后、皇太后、追谥恭圣仁烈皇后。

  年少时,杨氏因美丽的容貌入后宫,她忘记了本来的姓氏,说是会稽人。庆元元年(1195年)三月嫁给赵扩,封平乐郡夫人。三年后进封婕妤。当时有一位会稽名人杨次山,皇后自称是他的妹妹,于是姓杨氏。

  1199年(庆元五年),进婉仪,次年再进贵妃。这时恭淑皇后死,中宫未有所管理,杨氏和曹美人也得宠。韩胄得知杨氏懂权术,而曹美人个性柔顺,劝告宋宁宗立曹美人。而杨氏涉猎史书,知古今,性格机警,宁宗立为皇后。

  1226年(宝庆二年),加尊号寿明皇太后。1228年(绍定元年),又加尊号寿明慈睿皇太后。1231年(绍定四年),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1232年(绍定五年),杨太后崩于慈明殿,谥曰恭圣仁烈皇后。

宋理宗赵昀-1.谢道清

  谢道清(1210年1283年),皇后、皇太后、寿和圣福皇太后、太皇太后。

  谢道清,临海县(今临海市)城东下渡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227年(宝庆三年)册封为皇后(19岁)。度宗赵即位,尊为皇太后(57岁),1275年(德佑元年)恭帝赵显即位,尊为太皇太后(65岁)。时恭宗5岁,应众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

  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1259年(开庆元年)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1274年(咸淳十年)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

  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宋度宗赵-1.全皇后

  全皇后(1267年1276年3月19日),皇后、皇太后,生宋恭宗赵显,宋朝灭亡后于正智寺出家为尼。

  全皇后是会稽人,她的父亲全昭孙曾任岳州知府,任满携女回朝时在潭州遇上元兵围城,经一年才回到临安。

  还是皇子的宋度宗,原来按丁大全的意见准备迎娶临安知府顾的女儿。后来丁大全被贬,顾也被免职,大臣们认为全氏小小年纪经历艰险,应该较有见识;加上她是宋理宗之母慈宁夫人的侄孙女,理宗于是将其召入宫中,问“尔父昭孙,昔在宝佑间没于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她回答“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被宋理宗认为见解深刻。于是景定二年十一月封她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封为太子妃。度宗即位后又于咸淳三年正月封皇后。并追赠三代。其兄弟、姻亲等都晋了官位。

  宋度宗去世以后,3岁的宋恭帝继位,尊全氏为皇太后。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谢太皇太后带领宋恭帝投降,全太后也随儿子被押解到大都。全太后在大都苦于水土不服,察必皇后曾为之向忽必烈请求让她回南方,但未果。全太后最后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家为尼而终。

北周皇帝列表及皇后?

孝闵帝宇文觉 皇后:元皇后

明帝宇文毓 皇后:独孤皇后

武帝宇文邕 皇后:阿史那氏

宣帝宇文 皇后:杨丽华

静帝宇文阐 皇后:司马皇后

大唐皇帝列表及皇后?

唐高祖太武皇帝穆顺圣皇后窦氏

唐太宗文皇帝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唐高宗弘皇帝元配皇后王氏

唐高宗弘皇帝则天顺圣皇后武氏

唐义宗敬皇帝哀皇后裴氏(追封)

唐中宗昭皇帝和思皇后赵氏(追封)

唐中宗昭皇帝皇后韦氏 父为豫州刺史玄贞 

唐睿宗兴皇帝肃明顺圣皇后刘氏(追封)

唐睿宗兴皇帝昭成顺圣皇后窦氏(追封)

唐玄宗明皇帝元配皇后王氏 父为国公仁皎

唐玄宗明皇帝贞顺皇后武氏(追赠)

唐玄宗明皇帝元献皇后杨氏(追赠)

唐肃宗宣皇帝皇后张良娣

唐肃宗宣皇帝章敬皇后吴氏

唐代宗武皇帝睿真皇后沈珍珠

唐代宗武皇帝贞懿皇后独孤氏

唐德宗文皇帝昭德皇后王氏

唐顺宗丘皇帝庄宪皇后王氏

唐宪宗神皇帝懿安皇后郭氏

唐宪宗神皇帝孝明皇后郑氏

唐穆宗惠皇帝恭僖皇后王氏

唐穆宗惠皇帝贞献皇后萧氏

唐穆宗惠皇帝宣懿皇后韦氏

唐宣宗文皇帝元昭皇后晁氏

唐懿宗惠皇帝惠安皇后王氏

唐昭宗文皇帝积善皇后何氏

大秦皇帝列表及皇后?

1、秦非子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嬴姓,赵氏 ,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2、秦侯

秦侯,嬴姓赵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国第二位国君,前857年—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

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4、秦仲

秦仲(前845年前822),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5、秦庄公

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嬴姓,赵氏,名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其),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太子其即位,是为秦庄公。

6、秦襄公

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7、秦文公

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8、秦靖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公,嬴姓秦氏,名已失传。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

9、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

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

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10、秦出子

秦出子(前708年—前698年),嬴姓,秦氏。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的幼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共在位6年。

11、秦德公

秦德公(前710年-前676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在位2年。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

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

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

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12、秦宣公

秦宣公(?前664年),秦国国君,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在位十二年而卒,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13、秦成公

秦成公(?—前660年),嬴姓,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前663年— 前660年在位,《史记》载成公元年,梁、芮国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在位三年而卒。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14、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被史家之绝唱《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人为良将;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击败,三将被俘,秦军全军覆没,秦东进的路自此被晋牢牢地扼住。

15、秦康公

秦康公(?-前609年),名,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

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

16、秦共公

秦共公(?前605年),华夏族,嬴姓赵氏,《史记索隐》记载名,《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前608年即位,在位四年(《史记》误作五年),前605年卒。《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16、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汉族,嬴姓,名荣,秦共公之子。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魏有一嬖妾无子,武子刚病时,命其子魏颗将嬖妾嫁之。武子病危时又命魏颗将嬖妾殉葬。

武子死后,魏颗嫁掉嬖妾,并说:“这是从父亲头脑清醒时的吩咐。”

公元前594年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两军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恶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手,突见一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杜回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俘,魏颗大胜。

17、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

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18、秦哀公

秦哀公,嬴姓,赵氏,名籍,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前 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申包胥向秦国求救,哀公不理;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于是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

19、秦夷公

秦夷公,中国春秋时代秦国人,秦哀公之子,嬴姓,名不详,被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未及即位就死了。《史记》称夷公“早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也就是说他未曾成为秦国的正式君主。

20、秦惠公

秦惠公,秦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秦夷公之子,秦夷公早死,故秦哀公以夷公子惠公继位。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这个时期,孔子在鲁国担任要职。

21、秦悼公

秦悼公(?-前477年),春秋时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在位15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前477年,秦悼公去世,葬于丘里景公西。

秦悼公在位期间在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南)筑城,死后其子秦厉共公继位。

22、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剌,《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龚公,秦悼公之子。前476年-前443年在位。

前476年派兵攻魏城。秦厉共公十年(周贞定王二年,前467年),天空出现哈雷彗星,明亮易见。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今陕西大荔朝邑)

23、秦躁公

秦躁公(前499年前429年),秦厉共公之子。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24、秦怀公

秦怀公(前499年前425年),嬴姓,赵氏,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428年前425年在位。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

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前425年),秦庶长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25、秦灵公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

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

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中国历史上在黄帝陵对轩辕黄帝的公祭起于春秋时期,秦灵公时代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其后历朝历代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基本上都保持了较高规格。

26、秦简公

秦简公(?─前400年),名悼子,在位15年。 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公元前414年前400年在位。前413年,秦简公出师攻魏,败于郑(今陕西华县西南)。

前409年,简公令官吏带剑以防身。这是秦国革新礼制的一大措施;次年,又允许百姓带剑。同年,魏伐秦,尽占河西地,筑洛阴、 县两城,秦退守洛水(今陕西境内洛水),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简公组织军民在东境修筑长城。这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又称秦东长城。

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东南小张村附近,由此趋向东北越过渭河,沿洛河右岸北上,经大荔、蒲城、白水等县,北止于白水县黄龙山南麓。今华阴县城东、蒲城县东南,尚有秦长城遗址。

27、秦出公

秦出公(前388年前385年),战国初期秦国君主。秦惠公之子。《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嬴姓赵氏。在位2年。

史上又名出子,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第二年(前385年)左庶长嬴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

自秦厉共公(前477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

28、秦献公

秦献公(前424年-前362年),《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师隰,战国时期秦国君主。

清朝皇帝皇后列表,清朝历代皇帝皇后有几个?

孝慈高皇后(1575年1603年10月31日):

  叶赫那拉孟古,生于1575年(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之女。在1588年10月(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努尔哈赤。叶赫那拉氏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皇太极。1603年10月31日(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迁葬东京陵,1629年3月7日(天聪三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1636年(天聪十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后的谥号是“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烈武皇后(1589年1626年9月1日):阿巴亥

  乌拉那拉阿巴亥继室大福晋,海西女真乌拉部(今天吉林省吉林市北30公里的乌拉街满族乡)贝勒满泰之女。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十二岁的阿巴亥在叔父布占泰的亲自护送下到赫图阿拉,嫁给了比她年长31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两年之后被册为大福晋。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生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1612年生十四子睿忠亲多尔衮,1614年生十五子豫通亲王多铎。1620年(天命五年)小福晋德因泽告发阿巴亥,努尔哈赤以私藏金银的罪名而将其“离弃”。次年又复为大福晋。

  1626年9月1日(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于鸡堡。八月十二日卯时,四大贝勒宣称先帝曾有遗言,大福晋从殉。三十七岁的阿巴亥被逼殉葬,死时距努尔哈赤去世不到一天,与努尔哈赤同棺敛葬于福陵。顺治初年,阿巴亥的次子多尔衮摄政。顺治七年,阿巴亥得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的谥号,牌位入太庙。同年年底,多尔衮暴病身亡。阿巴亥的“孝烈皇后”又被罢谥,牌位也被赶出太庙。

  二、皇太极皇后

  1.孝端文皇后(1599年5月13日1649年5月27日):

  博尔济吉特哲哲,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正宫皇后。生于1599年5月13日(万历二十七年四月十九日),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清太宗时为国君福晋,正宫皇后,居中宫。清世祖时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5月27日(1649年四月十七日)崩,年五十一。顺治七年二月葬昭陵。雍正、乾隆累加谥,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无子,生三女,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福晋、中宫大福晋(清宁宫)、皇后、皇太后

  2.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大玉儿

  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大玉儿。1613年3月28日(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出生,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三、顺治皇后

  1.孝惠章皇后(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

  博尔济吉特荣惠,生于1641年11月5日(后金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科尔沁贝勒绰尔济之女,世祖废后之侄女。清世祖时为妃、皇后,圣祖时尊为仁宪皇太后。1718年1月7日(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初六)卒,年七十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上谥,葬孝陵(清东陵)之东,称孝东陵,太庙。雍正、乾隆朝累加谥,为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无子女。

  2.孝康章皇后(1630年1663年3月20日):

  佟佳念锦,1630年(天聪三年)生,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后初入宫,为世祖妃。1654年(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5月4日(三月十八日),圣祖生。圣祖康熙即位,尊为皇太后。1663年3月20日(康熙二年二月初九),崩,年二十四。初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及崩,葬孝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后家佟氏,本汉军,上命改佟佳氏,入满洲。

  3.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

  董鄂乌云珠,世称董鄂妃,独为帝所盛宠,清朝第一宠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费扬古之姊。出生时间:1639年(崇德四年)生,1656年9月(顺治十三年八月)进宫,:1656年10月12日(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封贤妃,1656年11月14日(顺治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封皇贵妃,并大赦天下。1657年11月12日(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生下一个儿子不料未及百日便夭折,封和硕荣亲王。1660年9月23日(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仙逝于承乾宫,顺治深为哀恸、寻死寻活。10月3日(八月二十九日)追封为皇后。合葬孝陵,追尊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

  四、康熙皇后

  1.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

  赫舍里芳仪皇后,生于1654年2月3日(顺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未序齿)承祜(2岁夭折);1674年6月6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生皇七子(序齿皇次子)胤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她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元配),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仁孝皇后“,雍正元年改谥”孝诚“。全部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2.孝昭仁皇后(1654年-1678年3月18日):

  钮祜禄东珠,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鳌拜义女,满洲镶黄旗人,温僖贵妃的姐姐,生于顺治十年。初为妃,1677年9月18日(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第二任皇后,1678年3月18日(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死。葬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3.孝懿仁皇后(?-1689年8月24日):

  佟佳仙蕊,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嫡亲侄女,康熙的表姐妹,生年不详。贵妃、皇后,康熙第三任皇后,也是他的嫡亲表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早殇)。1689年8月23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后,翌日崩逝,实际上只当了一天不到的皇后,成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葬清东陵之景陵。初谥“孝懿皇后”,后雍正乾隆嘉庆累加谥,全部谥号: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收胤为养子。

  4.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6月25日):

  乌雅德宛,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生于顺治十七年。1677年(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即雍正帝。1678年(十八年)封为德嫔。次年生皇六子胤祚;1680年(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殇;二十二年生皇九女温宪公主;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殇;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胤。康熙帝驾崩后,德妃被尊为仁寿皇太后,1723年6月25日(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薨,享年64岁,葬清东陵之景陵。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五、雍正皇后

  1.孝敬宪皇后(?1731年10月29日):

  乌拉那拉舒兰,步兵统领费扬古女,生母觉罗氏追封多罗格格,是贝子穆尔祜第四女,穆尔祜长女嫁乃孝献皇后嫡母。育有一子,弘晖,八岁夭折。雍正为皇子时,圣祖册后为嫡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册为皇后。在掌管六宫时,和嫔妃、宫娥之间关系也很好。1731年10月29日(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逝世。与雍正合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孝敬恭和懿顺昭惠庄肃安康佐天翊圣宪皇后。

  2.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

  钮祜禄氏,生于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为雍正胤之侧福晋。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1723年3月(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进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享年85岁。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