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景公瘧》校讀三则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一 公強起,違席曰:善哉![1](一二號簡)
違:原簡作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整理者釋為“退”。
今按,楚簡“退”字多見,如郭店《老子》乙本一一號簡作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唐虞之道》二七號簡作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等,形體與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差別較大。頗疑此字右旁是“韋”之省文,字從“韋”省聲,當釋作“違”。楚簡“韋”一般作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望2:9)、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老子甲30),《天子建州》甲本一三號簡“韋”將所從圓圈形移到兩“止”形的上方,作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此字右旁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應該是在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這種“韋”字基礎上省略了上面的 “止”形,或是在
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這種“韋”字基礎上省略了下面的 “止”形而來。“違”可訓“去”、“離”,亦可訓“避”,[2]“違席”用意相當於“避席”。“避席”文獻常見,“違席”之說似較少見,但亦有用例,如《晏子春秋》“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惡欲納愛女晏子再拜以辭”章:
公見其妻曰:“此子之內子耶?”晏子對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惡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請以滿夫子之宮。”晏子違席而對曰:“乃此則老且惡,嬰與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再拜而辭。
二 命會譴不敢監祭,梁丘據不敢監政(一三號簡)
今按,《晏子春秋》“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章與上引簡文相當之處作“命會譴毋治齊國之政,梁丘據毋治賓客之事”。兩相比照,可以認為簡文“祭”之事務與《晏子春秋》中的“賓客之事”大體相當,這樣,簡文與《晏子春秋》此章所記會譴和梁丘據的執掌正好相反。查《晏子春秋》其他章節及《左傳》,對會譴和梁丘據二人的具體執掌均沒有明確記載。不過《晏子春秋》“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諫”章記載裔款(筆者注:即會譴)向楚王引薦楚巫,據此推測會譴可能是執掌祭祀的大臣,那么簡文的記載更符合事實,而《晏子春秋》的記載是出於失誤,還是其他別的原因,疑不能定。
三 旬又五,公乃出見,折(一三號簡)
整理者將“見”與“折”連讀,訓“折”為折服。
今按,從全篇文意看,“折”於此可有另外一種解釋,它也許是表示病癒的詞。《晏子春秋》“景公病久不愈欲誅祝史以謝晏子諫”章載,景公將“政”及“賓客”之事“兼屬之乎晏子。晏子辭,不得命,受相退。把政,改月而君病悛”。“悛”,孫星衍引《說文》訓為“止”,吳則虞先生認為即“痊”字,並引《方言》:“致也。自山而東或曰悛。” [3]因疑“折”可讀為“痊”或“悛”,指病癒。古音“折”屬章母月部,“痊”屬精母元部,“悛”屬清母元部,三者韻部陽、入對轉,聲母相隔稍遠,但均為齒音,所以“折”與“痊”或“悛”音通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折”在楚簡文字中較常見,除用為本字,《孔子詩論》用為“杕”外,餘多通作“制”。所以這裏的“折”是否確實用為“痊” 或“悛”,尚有待進一步證實。
附記:小文初稿完成後曾向陳偉先生、何有祖同學請教,何有祖同學並提供《晏子春秋》“違席”之例,謹致謝意。
(編者按:[1]所錄釋文對無爭議之字均采寬式。
[2]“違”字上述用例可參宗福邦等:《故訓匯纂》第2304-2305頁,商務印書館2003年。
[3]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中華書局1962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699.html
以上是关于晏子春秋-《景公瘧》校讀三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