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

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


(首发)
《额济纳汉简》一书,收录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1999年、2000年、2002年,在额济纳地区汉代烽隧附近考古调查获得的500余枚汉简[1]。图文并茂,一改先前图版与释文分家的方式,将释文附在图版的旁边,同时又将大部分文字作特别处理(放大),大大方便了读者。
谢桂华《初读额济纳汉简》、李均明《额济纳汉简法制史料考》,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认识与了解此批汉简极邪镏?F渲性诘谑??沓鐾恋那鞍思颍ǜ酵既??夯蛉衔?恰靶姓?芾砉嬲轮贫取?A>、或认为是“行政规范”。[3]二位先生在对简文进行考证的同时,也对原件保存的现状与文字存在的问题有所述及。关于这八简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考虑。
通过图板可以发现,这八简編绳完整。这一点不容得质疑。但是如果将它的編绳方法与现在所见的完整文书編绳方法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一些问题。从文书的編绳到文书中出现的衍字与错别字,本文书的实用性有必要重新认识。
这八简虽然经过編绳联系在一起,但是編绳方法与一般所见文书的編绳方法是不一样的。目前可以见到的完整的汉代文书有:居延旧简中的《永元器物簿(局部)》(附图六)、请假条(附图七)、《居延新简》中有《劳边使者过界中费》(附图二)、悬泉汉简中有《阳朔二年传车簿》(附图一)、《建昭三年穬麦出入簿》(附图四)、《永光五年失亡传信书》(附图五)等。从以上列举的所有完整的汉代文书不难发现,編绳的右端都是没有留有空闲余地的。而本文所讨论的这八简,右侧的绳头太长。与常见的完整文书編绳明显不同。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一点值得探讨。
要探讨这一原因,自然不能脱离开本文书的性质。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这八条简文。
因为这八条简文中用字有点特别,表现在其中又太多的错别字。如第一简中的第一个字“專”、第二简“坏”字少一个“毋”、第四简中“购”误作“讲”字,第五简的“士卒”之“士”的写法与第一简、第二简第六简“士吏”之“士”的写法明显有区别,应该是误写成了“土”字。第一简第一个“專”字的用意非常别扭,不太明白;第二简如果没有“毋”字意思则完全颠倒。第五简前面是规定,后面突然出现两个人名,即“辅、广”按照汉简文书的格式应该是指两个人。
“專部”之“部”,李先生理解为边塞候望系统一级机构的“部”,下辖6-9个隧,部内一般有候长一人,候史一人。这种理解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这种理解又反映出本册书的有一个疑点。即第三简中的“告候、尉”。如此那么本文书的发出单位应该是都尉一级,与首简“部”出现冲突。
本册书根据用字可以定为王莽简,但是时代是不是就是一般所说的王莽新朝呢?从用字上,可以判断本册书有明显王莽简的特征,就是说受到了王莽改字的影响。而时代上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属于王莽新朝时代,字与所属时代一致;另一种可能是字使用的时代晚于改字的时代,即要比王莽新朝晚一些时日。文字作为文化载体延续性是可以理解的。本册书可能属于王莽末年到东汉初年西北边塞的动荡时期。时代的不稳定,影响到当时当地的人员岗位变更、各种制度的变更。考虑到本册书内容与规章制度相关、文字的不慎规范(错别字、衍漏字)、编绳的区别,不知道将本文书的重要性将一个等级如何。即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位暂时不太熟悉规章制度的人,刚刚当上一个级别较低的吏,学习日常管理时完成的东西。这个人有一定文化,至少字写的还可以;但是对于当时的管理制度还不甚熟悉,可以说特别不熟悉(明显的错别字在当时的制度文书中出现是要受到处罚的,特别是会造成误解的如第二简的“毋”);一般的文书编绳制度也不太熟悉,一般的文书右边是不会留有绳头的,右边比较完整。
因此,可以看出从册书的编绳与完整性来说,可以算是一册书,根据其内容定为规章管理制度也不为过。但是如果从册书的编缀方法、文字的衍漏等方面分析,本册书与一般意义上的册书明显有别。本册书非常不严密、问题较多,其价值不可过高评议。
不知妥否,请指教!
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
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
(编者按:[2]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p186。
[3]李均明:《额济纳汉简法制史料》,《额济纳汉简》第63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01.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额济纳汉简》册书质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