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弟子问》零识(续)

文化-《弟子问》零识(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弟子问》零识(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弟子问》零识(续)


(首发)
一、死不顧,生何言乎
7、8號簡,整理者張光裕教授以其前後相次,似已疑其相接。陳劍先生明言二簡可拼合。[1]依照陳先生的綴合意見,原釋文可寫作:“……曰:‘吾聞父母之喪,食肉如飯土,飲酒如淆,信乎?’子貢曰:‘莫親乎父母,死不顧生,可言乎其信也。’”
依照這一斷讀,子貢的答辭頗爲怪异。不僅語氣不暢,語義亦與儒家觀念不合。恐當讀作:“莫親乎父母。死不顧,生何言乎?其信也。”意思是說:父母至親。如果父母去世沒有哀悼之心的話,父母在世時哪里談得上親情呢?大概可信吧。
二、幾爲君子乎
11號簡原釋文作:“宰我問君子。曰:‘予,汝能慎始與終,斯善矣,為君子乎?’”
如此释读,多少有些不順。疑當讀作:“宰我問君子。子曰:‘予,汝能慎始與?終斯善,幾為君子乎。’”[2]幾,本從壴從欠。右旁的“壴”,在郭店、上博竹書中多見。郭店竹書《老子》丙組12號簡云:“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矣,本作“壴”,整理者直接釋爲“喜”,注釋云:“簡文字形與金文‘喜’字形近,讀作‘矣’。”裘錫圭先生按云:“簡文似以‘壴’爲‘喜’。”[3]李零先生說:“‘矣’,原爲‘喜’字上半所從,簡文多用爲‘矣’。”[4]劉釗先生說:“‘壴’讀爲‘矣’,‘壴’爲‘喜’字之省,古音‘喜’在曉紐之部,‘矣’在匣紐之部,聲爲一系,韵部相同,故可相通。”[5]在《唐虞之道》3(二見)、15、22號簡中,有四個“歖”字,皆讀爲“矣”,[6]是裘、劉二氏之説的佐證。本簡中的這個字,從壴從欠,當是“歖”字的省形,整理者讀爲“矣”,單從字的層面來講,應該沒有問題。但若聯繫文句看,這個字也有可能讀爲“幾”。
“幾”在上古音中爲微部見紐,與“喜”字韵部通轉,聲爲旁紐,比較接近。古書中多見“斤”和從“斤”得聲的字與“幾”通假的情形,又有“欣”與“喜”、“訢”與“熹”相通的例證,[7]可以作爲簡文此字讀爲“幾”的佐證。幾,猶庶幾,將近、幾乎的意思。幾爲君子乎,是說差不多就是君子了吧。
善始易而善終難,是先秦古人的通行觀念。《詩·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尚書·君奭》:“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終之實難。”郭店竹書《老子》丙組:“慎終若始,則無敗事矣。人之敗也,恒于其且成也敗之。”《戰國策·秦簡四》“頃襄王二十年”章:“《詩》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易》曰:‘狐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終之難也。”簡文斷讀,適與這類說法相合。
(编者按:[1]《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19日。
[2]竹書“子”下有一點狀標識,李天虹教授認爲可能是重文符(見《〈上博(五)〉零識三則》,简帛网(http://www.bsm.org.cn/ )2006年2月26日。今从之。
[3]荊門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22頁。
[4]《郭店楚簡校讀記》,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7頁。
[5]《郭店楚簡校釋》,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1頁。
[6]參看《郭店楚墓竹簡》第159頁注釋[六]裘先生按語。
[7]參看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123~125頁。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54.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弟子问》零识(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