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上博五《姑成家父》零释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剑-上博五《姑成家父》零释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上博五《姑成家父》零释
(首发)
《姑成家父》发表后,已有多位学者撰写论文,在原整理者工作基础上,识字、句读和编连又有大的改进。以下是我们在研读原书和相关论文中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向大家请教。问题的先后排列,依照沈培先生调整的简序。[1]
一、栾书欲作难,害三郤
语见6号简。原释文断读如此,沈培先生改为连读。“作难”指作乱、起事。栾书与三郤是存在矛盾,因而挑拨三郤与厉公的关系。事见《左传》成公十七年。不过,本篇结尾记“栾书弑厉公”,这应该是其“作难”的目的。害有畏惧、顾忌义。如《史记·魏世家》云:“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竹书前面说郤犨“旦夕治之,使有君臣之节”,又说“三郤中立,以正上下之譌,强于公家”,这应该就是交待栾书之所以顾忌的原由。而在栾书对郤犨的说辞中,也只是劝其放弃原则立场,而没有可能危害三郤的地方。亦可为证。看来,栾书本来是想说服郤犨与他联手去除厉公,只是在未遂后才转而在厉公面前构陷之。
二、顑颔以至於今
语见6号简,是栾书说郤犨时引述的话。7号简记郤犨答辞中亦云:“吾敢欲顑颔以事世哉?”顑本从衣从咸,颔本从衣从含。整理者隶定正确,但称“不识,待考”。季旭生先生指出:“上字从咸得声,下字从含得声,应读为‘顑颔’,《离骚》:‘长顑颔亦何伤。’注:‘不饱貌。’引伸为不足、没有成就。这是个联绵词,所以楚辞用‘页’旁,《上博》用‘衣’旁,其意一也。”[2]在字释方面,此说可从,但训解却恐有不周。郤犨在晋国地位很高,他本人也很有成就感,很高傲。这无论是传世典籍、还是本篇竹书,都显而易见。顑頷还有忧郁、愤懑一类含义。对于季先生所引《离骚》文句,洪兴祖补注说:“言我中情实美,又择要道而行。虽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亦何伤乎。彼先口体而后仁义,岂知要者。或曰有道者虽贫贱而容貌不枯,屈原何为其顑颔也。曰当是时国削而君辱,原独得不忧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顑頷”亦写作“欿憾”。[3]《楚辞·哀时命》“志欿憾而不憺兮”,王逸注:“憺,安。言己心中欿恨,意识不安。”这应该是指郤犨特立径行、不与世俗合流的情绪。
三、吾特立径行,远虑图后,虽不当世,苟我无咎,立死何伤哉
这是7号简记郤犨回复栾书的一段话。其中径,本作“经”;苟,本作“句”,均从沈培先生说。这里希望说明的,是特、我、咎三字的释读和对“当世”的理解。
特,从木从德,原释文误作“想”。何有祖君指出:“当从木从德,当读作‘直’。‘直立’指为臣以正直。《荀子·荣辱》‘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管子·君臣》‘故妻子必定,子必正,相必直立以听,官必中信以敬。’”[4]在有祖君释字的基础上,其实还存在一种可能,即将此字读为“特”。特与德、直二字均可通假。[5]包山222号简“特牛”即作从“德”从“牛”的合文。《礼记·儒行》云:“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这种极富个性的“特立”,比之只是形容正直的“直立”,似乎更适于与“迳行(率性而行)”并举,也更符于本篇的意境。
虽不当世,简文本作“唯不当世”。考释云:“《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不当世,谓不德在位为国君也。’”从竹书看,郤犨致力于维护晋侯君权,不大可能有自己没有当上国君之类的话。当世还有用世、治世之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云:“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但郤犨为晋之重臣,也不当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当世”。当世还有随顺世俗的意思。《汉书·韩安国传》:“安国为人多大略,知足以当世取舍,而出于忠厚。”王先谦补注:“明于趋避,所言所行当世俗意也。”不随顺世俗,与特立径行对应,似应是郤犨语的本义。
我,本作義。咎,本作舊。原释文读作“台义毋舊”,考释说:“台”,读“以”。舊,长久。沈培先生读作“苟义,毋久”。“毋久”虽然粗看与下文“立死”关联,其实也不好讲通。因疑“舊”当读为“咎”,“毋舊”即古书常见的“无咎”,指没有罪过。鉴于“苟义”、“无咎”连言缺乏逻辑联系,我们进而怀疑“义”当读为“我”。二字皆歌部疑纽,从我得声的字与義及从義得声的字有通假之例。[6]郭店《语丛一》将“子绝四”的“毋我”写作“亡義”,更是楚简中的佳证。
四、公忍,无告
9号简记云:“苦成家父捕长鱼矫,梏诸廷,与其妻,与其母。公忍,无告。”忍从因从心,原释作“恩”,当是。考释云:“‘公恩’,人名。‘亡告’即‘无告’,无(其他)处诉告。”季旭昇先生以为:“‘告’字疑作两解,一读为‘梏’,一读为‘告’。‘公恩亡梏’,谓厉公恩宠长鱼翯,释其梏。”陈剑先生疑读为“愠”,解释说:“郭店简《五行》数见的‘恩’字,马王堆帛书本作‘温’。”[7]根据陈剑、沈培先生的编连、断读,释长鱼矫系强门大夫所为,时间在此之后。至于郭店简《五行》12、32号简之上部所从类似“因”的字,右上多一短笔,与常见的因字以及此处“恩”字上部不同。[8]因而应该寻求新的解释。我们怀疑“恩”读为“忍”。《礼记·丧服四制》云:“门内之治恩揜义,门外之治义断恩。”郭店简《六德》30、31号简记此语恩作“纫”,[9]证明“恩”与从“刃”得声的字可以通假。忍,指隐忍不发,所以接着说“无告”(不向别人言说)。
五、诺。出内库之囚,囗而予之兵
9号简记云:“公忍,无告。告强门大夫。强门大夫曰:‘诺。出内库之囚,囗而予之兵。’强门大夫率,以释长鱼矫,贼三郤,郤奇、郤至、苦成家父立死,不用其众。”“予”字的释读,是季旭昇先生的意见。“出”字、“囚”字的释读和“以释”改属下读,是陈剑先生的意见。这里要讨论的是“诺”字。此字原作“女”,原释文将其下一字释为“此”,而将二字连读为“如此”。陈剑先生读为“汝”,连下读。
这段话是强门大夫对厉公说的。大夫称国君为“汝”,不免可疑。就上博简而言,《鲁邦大旱》孔子称鲁侯为“公”;《曹沫之阵》曹沫称鲁侯为“君”;《简大王泊旱》和《昭王与龚之脽》二篇楚臣均称楚王为“君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含原《競建内之》篇)中二大夫虽指齐侯无道,却仍称之为“公”。[10]因而“女”读为“汝”恐不可取。女、如与若通假,古书习见。[11]上博二《鲁邦大旱》3号简“女夫”读作“若夫”,是楚简中的例证。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我们将这一“女”字读为“诺”,理解为表示遵命的应答声。[12]强门大夫的话,可能只是一个“诺”字,也可能包括随后10字。姑按后一种情形处理。
[1] 上博简〈姑成家父〉一个编联组位置的调整》,简帛网2006年2月22日。下引沈氏文同此。
[2]《上博五刍议(下)》,简帛网2006年2月18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6)。下引季氏文同此。
[3]参看朱起凤《辞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610页;姜亮夫《楚辞通故》,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595页。
[4]《〈季庚子问于孔子〉与〈姑成家父〉试读》,简帛网2006年2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2)。
[5]参看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407页。
[6]参看《古字通假会典》548页。
[7]《〈上博(五)〉零札两则》,简帛网2006年2月2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6)。
[8]可参看小书《郭店竹书别释》,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2~53页。
[9]参看《郭店竹书别释》126~127页。
[10]二篇合一,看陈剑《谈谈〈上博(五)〉的竹简分篇、拼合与编联问题》,简帛网2006年2月1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04)。
[11]参看高亨《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887~888页。
[12]“如”有“宜”或“不如”义,将“女”与下文连读,理解为“宜”或“不如”,亦通。因“如”字的这两种用法比较少见,兹不取。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115.html
以上是关于陈剑-上博五《姑成家父》零释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