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博鸿爪看瑞典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文博鸿爪看瑞典


汉阳陵博物馆 赵超
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雪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美丽神奇的瑞典(The Kingdom of Sweden)首都斯德哥尔摩(Stockholm)雄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Skandinaviskahalvön)之上,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传统建筑与现代街区交相辉映的独特风采,散发出作为“斯堪的纳维亚之都”的独特魅力。
2011年2月19日至3月4日,我作为撤展工作组组员,与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副处长王文(组长)、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项目主管周永兴(翻译)、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职工常磊等一同参加了在瑞典东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的兵马俑展》的撤展工作,从而拥有了一次与这座秀美的北欧城市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尽管我们在瑞典逗留时间不长,绝大部分都用于参展文物的撤展和点交工作,但短短十余天,已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瑞典人民的善良质朴,特别是瑞典同行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工作态度。故而我将在瑞典期间的所见所闻略作整理,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国的兵马俑展》概况
赴瑞典《中国的兵马俑展》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瑞典王国建交六十周年,促进中瑞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之间的友谊,经陕西省文物局授权同意,并经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省政府批准,而由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瑞典东方博物馆于2010年8月27日至2011年2月20日共同举办的。

此次展览于当地时间8月27日下午开幕,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十六世及王后西尔维娅、瑞典文化大臣莱娜•阿德尔松•利列罗特、中国驻瑞典大使陈明明和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率领的国家文物局代表团、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率领的陕西省文物局代表团出席了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古斯塔夫国王在致辞时指出,在中瑞建交60周年之际,具有优秀汉学传统的东方博物馆又适时地举办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中国展览。文化大臣莱娜•阿德尔松•利列罗特在致词中称东方博物馆这次在地下岩洞中的展览“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中国的兵马俑》展是中瑞两国间密切文化合作的最好体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在致词中回溯了自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的中瑞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并祝愿中瑞两国间的文化合作日益密切,友谊与时俱进。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盛赞瑞典东方博物馆开展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同时也隆重推荐了作为中华古代辉煌文明中心的陕西,并希望《中国的兵马俑展》借助东方博物馆这个极具影响力的窗口,进一步增进瑞典民众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并为庆祝中瑞建交60周年献上一份精美而厚重的礼物。
《中国的兵马俑展》参展文物共计120套315件,选自我省11家博物馆,这当中不少展品是首次赴中国境外参展。展品主要包括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将军俑、武士俑、跪射俑;汉阳陵博物馆的着衣式武士俑、骑兵俑、陶塑动物和陶质生活用品;陕西考古研究院收藏的先秦瓦当;咸阳博物馆杨家湾彩绘兵马俑、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玉器;陕北绥德出土的汉代画像石;西安博物院的秦阿房宫出土的云纹玉杯、汉代青铜博山樽、文字瓦当等。其中一级文物22件,文物种类涉及陶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画像石等,内容涵盖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信仰的各个方面。
二、东方博物馆概况
瑞典东方博物馆(öSTASIATISKAMUSEET)于1926年由瑞典国会支持创建,现址坐落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一个叫“船之岛”(Skeppsholmen)的美丽小岛上,其外形朴素,为一座长方形黄色五层建筑,以丰富的馆藏和较高的汉学研究水平在国际博物馆界享有盛誉。该馆藏品以瑞典著名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安特生(Johan Gunnar Andersson)在中国进行考古调查所发掘的大量文物为主体,以收藏远东,特别是中国自新石器时代至晚清民国的文物为特色。在多达约10万件的馆藏文物中,中国文物占到80%以上,另有部分是通过购买和捐赠得来的。据介绍,该馆所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在西方博物馆当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大英博物馆。
该馆目前的常设展览主要有:1、《中国之前的中国》史前文物展,展线长约200米,主要陈列安特生于20世纪20代受中国北洋政府聘请进行地质考察与考古研究时所发掘的以仰韶遗址和马家窑遗址为代表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及少量玉器、骨器、石器等文物,其中以“X光形”人骨架型陶钵、人头型器物盖等最为知名。2、《中央王国》中国历代文物展,不大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从商周时期一直到晚清民国时代的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玉器,以及家具、服装、神像等民俗文物,不少藏品为国内博物馆所希见。3、《中国图书及印刷史》古籍善本和影印典籍展,该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书籍印刷和装帧的多种形式,更是收藏、展出了大批重要的中国政治、文化典籍,其中不乏线装本《清实录》、商务印书馆影印梵夹本涵芬楼版《道藏》,以及《四部丛刊》、《辽海丛书》等大型丛书。据称,该馆的中文图书收藏量为北欧第一,该馆也因此成为北欧汉学研究的中心。4、中国北魏至唐宋的佛道教造像展,该展以实物、拓片、照片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全面而生动地向西方观众介绍了以敦煌莫高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石窟寺与宗教造像艺术的最高成就。该展厅同时也展出一些印度教雕塑艺术品。5、中国绘画艺术展,主要展出中国历代的书画精品,收藏下限直至当代。此外,该馆也经常举办以日本、韩国为主题的临时展览。
三、展厅、展柜设计与陈列形式概况
由于该馆展厅面积狭小,常设展览之外难以再有空间举办大型的临时展览,故本次展览便将展厅设于该馆所处小山一座原海军专用教堂下,曾为瑞典海军存放鱼雷等战备物资的山洞中。这里虽然自然环境较为阴暗潮湿,但是瑞方为保证展出文物的安全和参观效果,对场馆内的保卫、监控、灯光照明、室内温度控制调节等设施进行了严格地增设改造,故而各项系统均较完备,特别是优良的照明、通风设施为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外部基础。此次文物展览区域位于该山洞两座并列的隧道中,共设八个展柜(最后一个展柜只有其他七个展柜大小的一半),展柜系特为此次展览而专门制作的,外形高大简洁,由精密仪器控制并记录柜内的温湿度,该仪器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自动生成温湿度变化的曲线式图表,管理者定期对这些数据变化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精确掌握一定时期内文物保存环境的细微变化,由于展柜制作精良,保护措施严谨,展览期间文物始终处于恒温恒湿的安全环境中。
展览的陈列形式采取密集陈列和重点文物稀疏陈列相结合的方式,即把具有共性和群体性效果的文物以行阵的形式集中陈列,缩短文物之间的摆放距离,以突出其整体的阵势和气魄;而对某些单件或数量较少的珍贵文物则尽可能增大它们之间的距离,留出足够空间,以凸显出文物的独特性与个体价值。这样的陈列形式既能体现出文物的内在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又符合西方观众的审美习惯,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
正是由于精美的文物和良好的陈列形式设计,此次展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瑞典世界文化国家博物馆总馆长兼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桑内•霍比-尼尔森女士在展览闭幕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展览获得巨大成功”,瑞典已有多年未出现过一次展览能吸引这么多观众的景象,观众人数创下瑞典东方博物馆自上世纪40年代开馆以来的最高纪录。他们原先预计,展览吸引到的观众人数会有15万,但实际观众却达到约35万人。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不得不延长展期”,即把展览闭幕的日期从原定的1月16日延长至2月20日。 通过了解我们得知,35万人的参观量不但在瑞典这个900余万人口的国家里所占比例相当高,并且还吸引了挪威、丹麦等北欧邻国的观众前来参观。这展现出恢弘灿烂的中华文化对北欧人民的巨大吸引力,也是陕西文物和陕西文物工作者对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事业所作出的一些贡献。
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文博鸿爪看瑞典
文博鸿爪看瑞典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四、外出收获与几点想法
此次展览规格高、文物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通过中瑞两国相关管理机构和双方工作人员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功。作为全程参与此次展览的筹展人,我自2009年9月底至2011年3月,在一年多的准备时间中,历经文物挑选、集中、点交、撤展、归还等多个环节,较为圆满地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2011年2月19日,我作为撤展人员首次走出国门,所见所闻虽谓有限,但所思所想不可谓不多,故而将见闻想法加以概括,以符鸿爪雪泥之意耳。
1、此次《中国的兵马俑展》,馆方特地选择了昔日海军存放鱼雷的山洞。该处曾经是较为隐蔽神秘的区域,将展览选择在这里举办,也能激发起参观者的好奇心,使游客深入昔日的军事禁地,在神秘陌生的环境中欣赏珍贵的秦汉文物,奇境珍品相得益彰,这点对于展览的成功举办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桑内•霍比-尼尔森署长在接受新华社记着采访时说,这次展览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功,除展品所具有的巨大魅力这一主要因素外,展览举办地点很特别,安排在一个山洞里,营造了一个类似兵马俑原先所处的墓穴氛围,这也增加了展览的吸引力。
2、由于山洞中阴暗潮湿,故而此次展览对灯光、监控、通风以及游客疏散系统的要求很高,对展柜的安全要求更高。此次展览采用全新的展柜,在布展前馆方即按比例制作出游客和展柜的高低对比示意图,寻找出最符合观众参观的角度和位置。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确保文物安全,展柜内采取先进仪器,对文物展示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密切地实时监控,监控数据自动形成变化曲线图,使管理者心中有数,一目了然。柜门的封闭采取门锁与气压阀锁闭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展柜内环境的恒定,确保不致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
3、由于展厅面积狭小,故而展柜中大部分文物的摆放较为密集,例如汉阳陵博物馆的着衣式武士俑、骑兵俑、各类陶塑动物,以及生活用品等被依次陈列在同一展柜中,形成了将代表汉代军事征战、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发展水平的文物集中展示的形式,使外国游客能够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汉代的社会形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物的珍贵精美。此外,固定陶俑等文物的支架等设施均可根据文物的规格加以调整,汉阳陵博物馆的三件骑兵俑,腿部的弧形空间也以同等形状的支架进行固定。所有文物在与展台或支架接触的地方,均有塑料泡沫制成的垫片加以隔离,保证文物的安全。
4、此次展览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因就是瑞方的前期宣传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开展前,瑞方即在市中心地铁进站口等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场所张贴了宣传海报,并在其博物馆外墙上悬挂了高达三层楼的巨幅宣传广告,使数里之外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这种铺天盖地式的宣传手段,对扩大展览影响力,吸引游客前往参观具有积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瑞方为配合此次展览,制作了诸如塑料编织的印有秦俑跪射俑和汉阳陵侍女俑形象的手提袋、编辑出版了研究论文与文物图片并重的图录以及其他一些特色文化产品,不仅使此次展览的影响由博物馆延展扩大到全社会,也为展览在门票之外增加了另一个收入来源。此外,撤展组在工作之余参观瓦萨沉船博物馆(Vasamuseet)、人种学博物馆(The National Ethnographic Museum of Sweden),以及王宫、市政厅等历史建筑时,注意到这些场馆所开发的特色文化产品内容丰富、数量较多,既有按比例缩制的文物复仿制品,也有明信片、钥匙链、水杯,甚至衣服、帽子、洗碗布、鼠标垫等实用性强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设计精巧,风格简洁,既融汇了该馆文物的基本元素和内涵,又具有唯一性,同时价格低廉,故而国内外参观者购买踊跃,这一点也可以为我省文博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5、瑞典是世界上典型的高税收高福利国家,是欧洲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2009年人均GDP为52789美元,医疗、教育等有关人民生活的公益事业皆由政府包揽,故而人民生活轻松惬意。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舒适宁静的生活使得《论语•学而》篇所谓“富而好礼”在瑞典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瑞典读书风气甚盛,无论是在餐厅、地铁还是公园总能看到阅读的景象。与浓厚学风相映成趣的是瑞典文化事业的发达,首都斯德哥尔摩堪称一座博物馆之都,市内有数十座博物馆,其中较为著名者有:全面反映北欧历史文化精髓与社会生活形态的国立博物馆(Nationalmuseum)、北欧博物馆(Nordic Museum);反映斯德哥尔摩城市历史变迁的城市博物馆(Stockholm Stads Museum);反映近代以来重大发明创造历程或行业历史发展的诺贝尔博物馆(Nobel Museum)、皇室硬币阁博物馆( Besök museet)等专题类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馆舍大多为昔日的宫殿、市政厅或贵族宅邸,有些建筑雄伟壮观,楼宇华美,尖塔高耸,有些则隐身于寻常巷陌,貌不惊人,正是这些博物馆共同构建出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气质灵魂。与国内博物馆知名者门庭若市,不知名者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博物馆的游客数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瑞典和斯德哥尔摩发达的旅游产业和博物馆低廉的门票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斯德哥尔摩的博物馆门票大都集中在60—80克朗,与其较高的平均收入相比可谓十分低廉,同时对于20岁以下的本国公民还实行免费接待,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和工作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技术和科研水平,而且在直接面向游客,向公众服务的陈列展示和互动体验方面,都有令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在参观瓦萨博物馆时就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
瓦萨博物馆是斯德哥尔摩博物馆群中十分特殊一座,不仅其帆船外形给游客以震撼和耳目一新的感觉,更为“另类”的是,她的展品只有一件,即1961年打捞出海的足以使瑞典雄视北欧的十七世纪战舰——瓦萨号。当游客通过灯光幽暗的门厅进入高大宽阔的展厅时,一座外形巨大、装饰精美、保存完好的古代沉船便映入游人眼帘。围绕这座巨船,博物馆建设了高达6层的展馆,在沉船本体保护、展示的同时,更是将古代瑞典的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巨船建造的前因后果、沉船原因、打捞经过及文物保护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这些环节大量使用现代科技元素,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使游客易于接受掌握知识。例如博物馆四楼设有一处互动体验区,区内放置有数台电脑,在专门设计的程序中,电脑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模拟出巨船由出港至沉没时的船速、风速和风向等情况,游客可以利用电脑的提示,以自己的认识和想法“驾驶”巨船,并“改变”风速、风向等要素,亲身体验,查找出巨船沉没的原因,同时设想假如游客就是驾驶者,以游客的驾驶方式是否可以使巨船成果驶向目的地。这一独特新颖的体验活动受到各年龄阶段游客的热烈欢迎,体验者络绎不绝。
又如,国内博物馆往往侧重于展示文物,揭示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对文物保护技术展示甚少。而瓦萨博物馆一层则辟有一处介绍巨船保护技术和未来文物保护技术前沿趋势的区域。该区域通过热成像仪等仪器、经过脱氧处理的面包和木头等实物,以及大量图片和影像资料使游客了解了在海底沉没300多年的沉船为什么还能如此完好地展示?现代化的文物保护技术采用哪些材料,具有哪些有点,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既回答了游客面对古船所产生的种种疑惑,又将前沿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手段介绍给了游客,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小小的区域就具有了类似科学普及的作用,如此的寓教于乐,灵活生动的科普形式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6、瑞典偏居北欧一隅,远离欧洲大陆,滨海而靠近北极,然而这种看似闭塞的地理位置却抵挡不住瑞典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瑞典的国际视野。与大多数西方博物馆一样,瑞典的博物馆也收藏有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文物,作为国家机构的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National Museums of World Culture)下辖东方博物馆、地中海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和位于哥德堡的世界文化博物馆等四座知名博物馆,共收藏有四十多万件外国文物。瑞典人可以不出国就能欣赏到这些在人类历史和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珍贵文物。同时,这些博物馆还时常举办一些外国文物展览,这对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国民的国际意识,开拓眼界都有很大的贡献。目前我省博物馆中有能力与外国博物馆举办联合展览或单独引进外展的只有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而其他馆只能举办一些小规模的国内博物馆文物或社会文物临时展览,在这一点上,我省的博物馆还需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争取上级管理部门支持,积极与国外博物馆沟通,适当引进一些外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也可以锻炼和提高我省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博物馆陈列展览队伍。
瑞典的十余天工作经历已然渐渐远去,但那里疏朗美丽的海滨风貌和成熟发达的博物馆建设水平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将在瑞典所写的两首《江南好•瑞典美》缀于文尾,也算是对此行、此文的一个总结吧。
江南好•瑞典美
瑞典美,
碧空飞云卿,
银装饰成冰世界,
海潮涌动映古城,
遥望北极星。
瑞典美,
古今和谐生,
皇城离宫花锦簇,
通衢危楼与时兴,
北国山乡荣。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7/52470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博鸿爪看瑞典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