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出版社-《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综述

三秦出版社-《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综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三秦出版社-《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综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综述


谢绍鹢 张胡玲
西北大学周秦汉唐研究中心与三秦出版社共同创办的大型学术年刊《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自2002年创刊至今已经整整五年。为了总结五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听取学界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也为了在新的条件下规划未来的发展,把刊物办得更好,2007年7月11日,西北大学文博学院、三秦出版社和《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编辑部在西北大学举办“庆祝《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出席座谈的有在陕的年刊顾问、编委和作者,以及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秦出版社和西北大学的专家学者,共30多人。
座谈会由年刊主编黄留珠教授主持。西大文博学院徐卫民副院长致欢迎词。虽然盛暑天气炎热,但丝毫没有影响与会者的情绪。大家发言踊跃,会议气氛热烈。
三秦出版社赵建黎总编,代表三秦出版社首先讲话。他对创办年刊的经过略作回顾后,指出年刊前五辑获得很好的成绩,收到许多读者来信,认为刊物特别是资讯部分对学术界很实用。刊物市场销售情况良好,每辑印数是2000册,第一辑已脱销,后几辑所剩不多,还有读者来信求购刊物,整个经济效益较好,出版社没有太大的负担。他衷心感谢诸位前辈的关心,诸位学者的友情赐稿,感谢黄老师为年刊付出的辛勤劳动。他最后强调说,出版社领导决心坚定不移地把刊物办下去,并在资金上、编辑力量上给以加强,与西北大学精诚合作,把刊物办成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原馆长袁仲一研究员对刊物创刊五周年取得很大成功表示祝贺,对西北大学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和三秦出版社付出辛劳提供好的刊物表示感谢!他说秦俑馆与外单位、地区接触多,连海外的许多先生对刊物的评价都比较高。刊物研究、评述、资讯相结合,受到学术界重视,其他刊物很少这样做。他认为年刊的资讯部分很有特色,有助于读者对学术动态的全面掌握,自己从中也受益匪浅。年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包括了自然科学史。过去一些同类刊物对科技反映的少,偏重社会文化。其实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科技很重要。对此,他在兵马俑发掘中有很深的体会。大量反映科技、工艺甚至生态的东西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方面。刊物抓住这一点很有眼光,希望能坚持下去,并加大份量,既做文化史,也做科技史,使刊物越做越好。
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赵世超教授对年刊创办五周年表示祝贺。他很赞佩黄留珠、魏全瑞两位主编,认为他们眼光敏锐,抓住了关节点,从而取得成功。特别肯定了他们的坚持精神。他认为刊物的特点代表陕西西安的学风:不受不良学术风气影响、朴实、坚持学术研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文献与考古相结合,主要考古发现得到及时利用。他指出刊物研究、评述、资讯三结合,是销路好的重要原因,对学界很有益,需要继续发扬。特别是做评述、资讯的作者付出辛勤劳动,奉献大量时间,他向这些作者表达敬意。另外表示如有稿件,也会向诸位作者学习,很乐意送给刊物。祝愿刊物在西北大学周秦汉唐研究中心和三秦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越办越好。希望团结陕西西安古代史、文化史、自然史及考古学者,共同为陕西文化做出贡献,在全国取得更大的影响,形成西部地区独特风气。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的考古学家石兴邦研究员认为陕西西安地处周秦汉唐故都,文化传统那么久长,世界影响那么重大,办这样的刊物是很有必要的。既有地缘也有学缘,还有全国性的地位。近年地域性文化研究兴盛,但陕西三秦文化有它的特殊性,鉴于在历史上的地位,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既是地域文化,也是全国性的文化。刊物以朝代来概括,品味高,负载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西北大学、三秦出版社共同努力,学界广泛支持,刊物五年的开拓已奠定了在学坛的地位。《周秦汉唐文化研究》是陕西考古界必读的一种刊物,希望以后有更大的发展。最近陕西文史馆提出“长安学”,“长安学”其实就是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北京方面提出“故宫学”,但光故宫不行,应该把辽金元以后几代,中国古代史整个后半页包括进去。三千年占了一千年。中国历史文化,既有汉藏语系民族为主体的周秦汉唐,也包含阿尔泰语系民族因素的辽金元清等等。历史发展逐渐变化,周秦汉唐华夏文明与其它文明最后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周秦汉唐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中心,研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努力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陕西考古、历史文化界在这些方面要加强合作,动员各种力量把刊物办下去。最后他代表考古学会、考古界的同志向刊物对学术研究所起的促进作用表示感谢!希望刊物走向世界,为振兴中华文化、发扬周秦汉唐文化的光辉作贡献!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对刊物创办五周年表示热烈祝贺,认为黄留珠、魏全瑞两位主编付出巨大辛劳,大力促进学术事业发展,五年的坚持真是很不容易。 刊物灌注了黄老师的大历史观,注意到科技史,历史研究中突出周秦汉唐,都很有特色。不少思想所的博士得到机会,将他们的研究论文在刊物上发表,他希望将来也有机会在刊物中发文,与诸位一道为刊物出力,努力让刊物越办越好!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主任侯甬坚教授认为陕西社科研究很繁荣,周秦汉唐研究给陕西省古代史研究带来好的气象、刊物应该长期办下去。周秦汉唐研究在陕西有条件、有基础。凡是研究机构都应有刊物,刊物的推出有特殊意义。有不少以书代刊的出版物,建议坚持每年出一本,这为以后取得学术出版物评价机构的认可提供方便。刊物办得很好,给人“同仁杂志”的感觉,这是过去史念海老先生的提法。研究、评述、资讯三大版块中特别是后两个版块,更体现专业志趣。有来自台湾、日本等地区的稿件。这种风格要保持,同仁志同道合是长期坚持下去的力量。他指出刊物中历史地理方面的文章较缺,应该加强。三秦出版社的业绩大家有目共睹,对陕西文史界贡献巨大,他祝愿多出精品,刊物越办越好!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认为刊物出版五年,组稿不易。他编的《唐史论丛》,过去史念海先生编过七辑,八、九辑是他续编的。但南京的出版物评价机构没有认可为核心期刊,不是质量差,主要是第七与第八辑之间隔了七八年。办刊物不敢停,要持续编下去,他们的教训很大。刊物要办出质量,不能过分看重评价,但抛开世俗也不行。得到认可后,以后稿源就会充足,有好稿子。《文史》现在也有了正式刊号。进入检索系统后,便利网络浏览,可以扩大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韦苇教授认为,刊物研究、评述、资讯三个版块,大历史的视野都很有特色,要坚持下去。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是很有问题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作为有学术品质和良知的人一定会珍爱这个阵地的。她认为可以把作者定位面向中老年学者,他们没有论文指标、职称评定压力。把刊物办成精品,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当然也可以继续向博士等年轻学者提供阵地。
刊物责任编辑李郁副编审谈了办刊的感想。他说当年在长宁宫提出创刊的设想当时就觉得很好,但知道学术刊物要叫座很难。当初把刊物定位为陕西最优秀的学术刊物。最有学术价值,最优秀的作者,最好的文章,最好的书,做成学派的样子。以刊物为平台规划十年、百年大计。但操作起来很困难。黄留珠教授出力巨大,来稿作者80%是教授,个别也有博士。全国约稿,学术影响非常大。第一、二辑难些,第三、四、五辑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每年都有退稿,宁缺勿滥,稿子质量都很高。北京、东北、南方的稿件每辑都有。学术品位比较高。本辑比上一辑厚了三分之一,扩容了。感想最深的地方,书评很重要,刊物也可以当工具书来用,杜文玉老师的书评很好看,第一辑还引起争鸣,激活了学术氛围。希望以后能把评述作得更好。他还向大家介绍说与这个《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年刊配套,三秦出版社还有《周秦汉唐文化工程》学术文库。分学术研究、考古文物、历史文献三类。他还向诸位学者约稿,表示三秦出版社愿为大家有服务,出一流作品。
西北大学科技史研究中心主任、数学系曲安京教授发言说始终认为自己是搞历史的,但学校领导对组成大的历史学科并不认可。他认为刊物的国际性氛围不够,虽也有一些日本学者来稿,但欧美方面的文章不多,如果可能应把联系扩大一些。扩大接触,将对我们的学术研究有更大的促进。他去哈佛访学,通过那里的科学史研究者,了解到哈佛的燕京学社,每年都资助近20位大陆学者去访学。但他们的申请者只限定在中国少数几所名校。这里不包括我们陕西的学校。这说明我们的学术与外面存在断裂。包括与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日本京都大学,在交流上我们也没有很好利用。
黄留珠教授指出哈佛自有他们的历史传统,我们没有牵线人,相关研究水平倒并不差。希望将来有合适的机会,加强交流。我们基本上是同仁杂志,作者相对稳定,刊物成为团结同仁的平台,再培养研究生,形成学派。对外也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希望曲老师帮助我们扩大科技史的份量。他认为历史学界眼光放不到大历史上是有问题的。西方史学界,包括年鉴学派也只认可社会史。国内同行倒是年轻一些的学者很赞成和支持大历史的观点。我们的刊物在这方面不敢说开风气之先,但至少倡导并身体力行。 至于对不对,很高兴今天大多数先生没异议。这些年自然史研究逐渐热起来,如生态史等。历史研究眼光要开阔。
曲安京教授补充说剑桥史学家们,以前也并不认可中国科技史,李约瑟以后观念改变,情况才改观。台湾的刊物比较开放,法国的汉学中心也有科学史的位置。其实敦煌学中许多历法研究也是科学史的范畴。尽管有客观条件限制,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加强刊物的国际性,我们学校在世界上的地位可能并不显眼,但西安的位置在世界历史上是很重要的。
与会嘉宾畅所欲言,提出许多问题和有价值的建议。大家交流思想,分享心得,都一致认为《周秦汉唐文化研究》过去取得巨大成功,今后继续努力,一定可以成为学术刊物中一个叫得响、上档次、有生命力可以传之久远的品牌,对陕西乃至全国的学术产生重大影响,并播及域外。
最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陈峰教授总结发言指出,我们的刊物相当优秀,我们要努力做最好的。北京大学的《唐研究》,据调查已进入全国史学刊物前十位,并且位置靠前。我们要学习,拿出精品,办成品牌。《唐研究》、《文史》等优秀的刊物是我们的参考榜样。前阵子《历史研究》的主编谈到史学研究的动态指出,现在的热点除了传统的人文问题,也有生态环境史研究、医疗史研究。文博学院和三秦出版社的费社长、赵总编达成共识,五年的合作很成功,前五辑做得很好,后面就容易做。提议在内容、版式、印刷、资金投入上提高、加强,把刊物作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向国内外开放,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应立足国内,提高国际化水平,坚持高品位,专业性。我们现在在国内得到认可,在日本的书店也看得到。连续出下去,将来影响会越来越大。前段时间教育部在江西师范大学开会,总结各地创办的优秀史学刊物,本刊也被提到,被学术界认可。我们会有更成功的一天,作为品牌,我们将一如继往全心全意地做下去。他和年刊编辑部非常感谢诸位前辈、诸位朋友的与会讨论、建言。希望以后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座谈会在充满信心的欢笑声中愉快结束。会议达到了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感受鼓励,吸收批评,团结朋友,展望未来的预期目的。取得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8/525828.html

以上是关于三秦出版社-《周秦汉唐文化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综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