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已实质覆灭首都被攻陷,但大部分地方仍是掌握在明朝的势力中,为了尽早实现入主中原的计划,清军入关之后对各地的汉族人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满清铁骑所到之处多是生灵涂炭。
正值民族危亡时刻,一位战争英雄挺身而出,力破满清铁骑,甚至将同样身经百战的满清亲王斩于刀下,一度成为南明中兴的希望,他就是李定国。
贫苦出身、初见风采
李定国出生于陕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没饭吃没衣服穿是常态,遥远的京都、边关发生着怎样的风云变化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要找吃的,家人要找吃的,因此,在公元1630年时,张献忠在陕北发动饥民起义,李定国选择跟随张献忠,因为这样家人和自己都会有粮食。
也许李定国在这次起义中表现出色,又或者张献忠看到了李定国的打仗天赋,本次起义后,张献忠决定收李定国为养子,共同征战南北,李定国的命运也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继承大西军、联明抗清
公元1646年8月,此时的张献忠决意拥护南明,誓与满清作斗争,带领着五十万的大西军北上迎击满清铁骑。
李定国在这一战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战斗力,交战中接连斩杀了清军的将领古朗阿和巴扬阿,但是张献忠不幸于战死。同为张献忠养子的四将军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为了不让大西军因主将战死而全军溃败,决定紧急南下,总算是保住了大西军的相当部分战力。
南下的道路也不是顺遂的,期间既有南明其他势力的阻击,也有军队中的内乱,但终于是在十二月,大西军得以恢复稳定,并在艰难的环境中逐步挣扎发展,李定国也在这段时间中在大西军积累了声望,继承了大西军联明抗清的事业。
两战成名、清廷颤栗
公元1652年,李定国率领八万大西军和五十头战象收复了湖南多个区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师顺遂已是最好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李定国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便带领军队趁胜追击,打算攻取桂林。
与此同时,满清的算盘也在噼啪作响,派出定南王孔有德进攻贵州,又命令吴三桂进攻四川南部,希望借此包围大西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何况是遇上骁勇战将李定国。六月三十日,孔有德已然占据了桂林城,并率领部队要将战线推到桂林城外,以此拖延大西军攻城的步伐,但是大西军在桂林城外拼死反击,推战线计划宣告破产。
七月初一,李定国善用战象,巧妙化解敌军攻势,孔有德打败,孤身一日仓皇逃回桂林城。由此,大西军得以顺利围城。七月初四,孔有德自知无路可逃,杀家眷后自杀,大西军也顺势夺城,此为桂林大捷。
同年十一月,满清又派出善战的亲王尼堪在湖南衡州迎战。十一月十九日,李定国先是用伏击战术,但双方未能以此一战分出胜负。十一月二十四日,李定国则假装败走,致使尼堪追击至大西军主力埋伏地点,待至尼堪意识到战况时则为时已晚。
不仅如此,李定国在战场中更是亲手斩杀尼堪,清军也因主将惨死大败。此两战后,满清颤栗,朝廷内甚至有了要与李定国议和平分天下的声音,南明中兴也一度因李定国的存在而充满希望。
希望破灭,含恨而终
此前说过,与李定国并肩作战的还有张献忠的其他三位养子,而此时发挥猪队友作用的就是其中的孙可望。孙可望认为其余几位兄弟的伟大战国严重影响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于是决定将已是阵前主将的文秀和李定国召回并削弱他们的兵权。
李定国在军中威望甚高,孙可望与李定国对战时,将士们都全数维护李定国,也算是经此一役内乱不再。但是因为孙可望这一系列召主将、打内战的骚操作后,大西军的战力已经被内耗了大半,加上满清的围攻,南明复兴的希望可谓彻底破灭了。
南明复兴的希望算是破灭了,但永历帝还在,满清的追击也不会停止。
公元1659年,李定国保护永历帝一路来到磨盘山,为了彻底阻断满清追击,在磨盘山设下了三道埋伏圈。原本该是万无一失的,但李定国又一次被猪队友坑害了,南明的一位光禄寺少卿在关键的第三道埋伏圈发挥作用时,跑到敌军报告战况,这一战,李定国和大西军最终是败了。永历帝在磨盘山也不再安全,被护送出去却被缅甸扣押。
公元1662年,李定国经过几次攻击缅甸无果的战役和大规模的瘟疫后,已无力再救出永历帝,只能短暂撤离,在附近扎营等待。不料,永历帝被吴三桂亲自绞杀的消息传来,李定国痛哭,甚至已流出血泪,之后不出半月便去世了。此时,距离李自成攻陷京城,已经过去了18年。
而后,由于清朝统治的刻意丑化,李定国最终没有在流传下来的史书中保有中肯合理的记录。一代忠诚英勇的英雄,因此青史无名,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