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

孙中山-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孙中山-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

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桑兵著《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一书读后
人物研究向来是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孙中山这样引领时代潮流的领袖人物,对他进行研究,是厘清许多重大事件,把握历史演进脉络的关键。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孙中山研究由"险学"而"显学",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迈入学术高原期的孙中山研究疲态渐显,一个突出的表征是以其为直接选题的学位论文显著减少,曾经的显学亟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此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将桑兵教授的旧著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纳入"中华学人丛书",重新编辑出版,可谓用心良苦。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原为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推出的"孙中山与近代中国学术系列"之一,再版时除将原有的孙中山与国内知识界孙中山与留日学界两文移入同属"中华学人丛书"的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一书,并作若干技术性的改动外,其余则一仍旧贯,基本保持了初版时的原貌。
就笔者浅见,桑兵教授以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为代表的系列孙中山研究,其学术价值除在各特定问题上有显著推进外,更为孙中山研究乃至整个人物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典范,指引了学术前进的方向。
人物研究"上手虽易,做好却极难"。就孙中山研究而言,几十年持续投入所积淀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其中多数属于因上手较易而率尔操觚的低水平重复之作,距离"做好"这一学术研究的根本要求相隔甚远。
针对既有研究广泛存在的将研究对象与历史语境有意无意相割裂的各种偏差,桑兵教授指出,人物研究不过是历史研究的具体门径,要想恰当认识和论述某一人物思维行为,"须对相关的一切人物事件、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礼仪人情、相互关系等,均有全面而深入贴切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应"以实证虚",即通过深入了解前后左右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的殊境、思维、潜意识甚至无意识",力求达致了解之同情的境界。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所收各篇,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研究取径与学术追求。谨举几例:
庚子勤王是学术起点很高的论题,但既有研究往往以后来观念条理历史材料,致使研究所得与历史本相较为隔膜。孙中山与庚子勤王一文,广泛收集海内外新近问世的各种新史料,将新旧史料冶于一炉,融为一体,打通各类史料间的关联,从而"使得原来旧材料读不通而不得不阙疑处能够成活一片,有关史实的认定及问题的分析完全改观"。
在充分占有且"读懂"史料的前提下,文章对庚子前后革命派、维新派等各种政治势力的政略和相互交往,以及最终汇流演化为勤王运动的动态过程作了系统的梳理。通过研究,不但对清季革命派与维新派从政治目标到策略上的相交相合相歧相异的复杂关系有极为精彩的呈现,而且在方法论上生动地揭示了检讨史料和史实,必须力避以革命、改良之类的外部观念妄度前人的重要性。
孙中山与同盟会的成立一文是桑兵教授少有的与他人商榷之作。该文通过对有关研究论点、论据的仔细辨析,具体指陈了时下众多研究的通病,以及研究者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文章认为,全面掌握和审慎鉴别各种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面对暂时无法合理解决的难题,研究者不能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态度,亦不能从论点出发任意取舍史料,而应秉持认真审慎的态度,留以阙疑,以待将来。这一提示,对于当前学界截断众流,轻下结论,以立异为创新的流行病而言,无疑极具针对性。
胡适与孙中山陈炯明事变前后的胡适与孙中山两文则对思想界领袖胡适与孙中山的关系作了全面探究。两文颇着力于历史语境的建构,力图从当时前后左右的错综关系入手,动态准确地把握当事人的言行。文章显然改写了前人对胡孙关系的认知,并由此及彼,进而指出,"近代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常有许多根本的矛盾,政治革命与文化革新之间,也并非总能协调",研究者如不能依循历史发展的本来顺序,准确对待,审慎研究,而以后来观念强分此是彼非,甚至以一方否定另一方,实为学术研究之大忌。
孙中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学界所论颇多,但限于所用材料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既有研究多显简单笼统。孙中山与传统文化一文在所依据的材料并无明显扩充的情况下,另辟蹊径,从比较容易确证的孙中山接触传统文化的语言工具、接受的具体层面及其基本态度等三方面入手,使孙中山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建基于扎实的问题分析之上。而在研究孙中山的传统文化观时,将孙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作为重要的考察对象,对现有材料的认识与利用明显得以延展,也令读者耳目一新。
戴季陶是海峡两岸学界均不甚重视的孙系革命党中的重要人物,以往对戴季陶日本观的研究,主要依据发表于1919年的我的日本观和1928年出版的日本论。辛亥前后戴季陶的日本观一文收集排比资料,指出前述两种不足以全面反映戴季陶的对日观,既往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史料缺陷。该文选择戴氏对日观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时段辛亥前后为研究对象,聚焦戴季陶对日观的形成前史,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细致探究其中的"种种隐情或言外之意",有力推动了相关研究走向深入。
除上述文章外,其余诸文亦各具特色,如庚子孙中山上书港督卜力述论一文对隐秘史事的阐幽发微、剔抉爬梳;孙中山生平活动史实补正(1895-1905)一文对各类分歧史料的鉴别与考订、品衡与利用;孙中山与新加坡华侨一文对孙中山与新加坡华侨关系的条分缕析;信仰的理想主义与策略的实用主义对孙政治性格特征的总体把握及论证方式;等等。
总之,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一书虽为十余年前的研究成果,具体论题的研究或各有进展,但该书所体现的精深的学术素养和谨严的史学规范,所实践的"以实证虚"的思想史治学取向,所追求的了解之同情的理想境界,都是值得研究者再三致意认真揣摩的。相信该书的再版发行,对于孙中山研究的继长增高必有提振阐扬之效。
文章来源:《团结报》2015年5月21日第7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0/539274.html

以上是关于孙中山-谷小水:以实证虚:思想史治学取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