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身为一国之君,为何死的孤独又凄凉?

崇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1644年3月17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大顺军包围北京,18日攻占外城,19日攻破内城。

此时的明朝皇帝崇祯皇帝让太监敲响紧急大钟,召集相关的大兵勤王,然而,无论怎么敲,都无人响应,只有太监王承恩留在他身边。

其实,农民起义军包围北京前,那些在朝廷上慷慨激昂的大臣们早就逃命去了,没有人还会去想起还在宫殿里的崇祯帝。

崇祯帝感到大势已去,成了孤家寡人的他用剑杀死了长公主,然后自己吊死在紫禁城煤山的一棵槐树上,明朝就此灭亡了。

崇祯身为一国之君,为何死的孤独又凄凉?

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崇祯皇帝无疑是死得最孤独又凄凉的一个。那么,作为一国之君,为何在崇祯临终前只有一名太监在身边陪着他呢?曾受国恩俸禄的士人们呢?

这要从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起。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总是想方没法地打击文人的士气。因此,在明朝大多数皇帝和文人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

虽然在大明时期提倡理学,在教育上,也是从小教育读书人做忠臣、做孝子的思想,更是大张旗鼓地宣传贞烈之士。

但是,由于统治者从思想上都没有尊重文人,在心里更没有真正把文人当成独立人看待,甭提去用制度上赢取文人的心。

正是明朝统治者对待文人只是以奴才来看待,因而培养不出像文天祥那样忠心耿耿的人物。

崇祯身为一国之君,为何死的孤独又凄凉?

故而,当崇祯皇帝临死前身边只剩下一个太监,也是情理中,因为明代皇帝时太监往往比文臣好得多。

因此,朱元璋建国初期对待文人的态度以及方式,一直被他的子孙后代延续了下来。也许他想不到,正是他待文人的方式方法,而让他辛苦建立的王朝到最后没有多少士人愿意拼命保护它。

明朝灭亡的遭遇真的是应了那一句: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