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帝王排序表? 汉代名医名单?

历代帝王排序表?

夏朝: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汤、外丙、仲壬、太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澶(没有水字旁的)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乙(文丁)、帝乙、纣。

周朝:西周:文王、武王、幽王、平王。

东周:周郝王。

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胡亥、子婴。

西汉:西汉:刘邦、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费、刘询、刘爽、刘骜、刘欣。

东汉:刘秀、刘庄、刘(火旦)da、刘肇、刘隆、刘祜、刘保、刘炳、刘缵、刘志、刘宏、刘辩、刘彻。

三国:魏: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奂。

蜀:刘备、刘禅。

吴: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和、孙皓。

晋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 司马岳、 司马聃、司马丕、司马奕、司马昱、司马曜、 司马德宗、 司马德文。

南北朝:南朝:宋:武帝刘裕、少帝刘义符、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yu)、后废帝刘昱、顺帝刘(淮十:两字合为一,上下结构)。

齐: 高宗黄道成、武帝黄赜、林王黄昭业、海陵王黄昭文、明帝黄鸾、东昏侯黄宝卷、和帝黄宝融。

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文智。

陈:武帝陈霸先、文帝陈(艹倩,上下结构。念:qian)、废帝陈伯宗、宣帝陈顼、后主陈叔宝。

北朝:北魏:道武帝拓拔(王圭,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明元帝拓拔嗣、太武帝拓拔焘、南安王拓拔余、献文帝拓拔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长广王元晔、节闵帝元恭、安定王元朗、孝武帝元(修字去彡加月字)。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北齐: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

西魏: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帝元廓。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斌贝,合一字,上下结构。念:yun)、静帝宇文阐。

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恭帝杨侑。

唐: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显、李旦、武则天、李显(复辟)、李重茂、李旦(复辟)、李隆基、李亨、李豫、李适、李诵、李纯、李恒、李湛、李昂、李炎、李忱、李、李儇、李晔、李。

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又名朱晃、朱全忠)、末帝朱(王真: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念:zhen)。

后唐:庄宗李存勖、明帝李(澶字去掉三点水,念:dan)、闵宗李从厚、末宗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唐、出帝石重贵。

后汉:高祖刘(cao)(本名知元)、隐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

宋:赵匡胤、赵匡义,又名赵光义、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赵构、赵、赵、赵扩、赵昀、赵、赵隰(没有阝,读音xiǎn) 、赵、赵。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景宗耶律贤、圣宗耶律隆褚、兴宗耶律宗真、道宗耶律洪基、天祚帝耶律延禧。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澶字,去三点水)、海陵王完颜亮、世宗完颜雍、章宗完颜(王景,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卫绍王完颜永济、宣宗完颜(王旬,二字合一字,左右结构)、哀帝完颜守绪、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 ( 孛儿只斤铁木真 ) 元睿宗 ( 孛儿只斤拖雷 ) 元太宗 ( 孛儿只斤窝阔台 ) 乃马真后 ( 乃马真 ) 元定宗 ( 孛儿只斤贵由 ) 海迷失后 元宪宗 ( 孛儿只斤蒙哥 ) 元世祖 ( 孛儿只斤忽必烈 ) 元成宗 ( 孛儿只斤铁穆耳 ) 元武宗 ( 孛儿只斤海山 ) 元仁宗 (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 元英宗 (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 泰定帝 (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 天顺帝 (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 元文宗 (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元明宗 ( 孛儿只斤和世 ) 元文宗 (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 元宁宗 ( 孛儿只斤懿质班 ) 元顺帝 ( 孛儿只斤妥帖睦尔 )

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胤、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琰、爱新觉罗宁、爱新觉罗奕、爱新觉罗载淳、爱新觉罗载、爱新觉罗溥仪。

汉代名医名单?

汉代冒出很多名医,仓公淳于意(公元前215~167年)是首位保存病人记录的医师;汉和帝时的太医丞郭玉及汉哀帝时的伍宏都是公元一世纪时期的名医,针灸医术高明。

淳于意(约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50年),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因其曾任齐国的太仓长,人称仓公,或太仓公。太仓是古代国家设置的大粮仓,淳于意就是掌管粮仓的官员。作为粮官,淳于意却热衷于医学,并且有着精湛的医术。

秦朝历代帝王顺序表?

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秦嬴(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名非子,在位年数约40余年,恶来五世孙。

秦侯(公元前857年公元前848年),名未详,在位10年,秦非子之子。

秦公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45年),名公伯,在位3年,秦侯子。

秦仲(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名仲,在为23年,秦公伯子。

秦庄公(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名其,在位44年,秦仲长子。

1.秦襄公(立为诸侯)(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名开,在位12年,秦庄公次子,公子世父之弟。

2.秦文公(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名未详,在位50年,秦襄公子。

秦静公(秦公),名未详,未继位,秦文公之子。

3.秦宪公(秦宁公)(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名立,在位12年,秦静公子。

4.秦出子(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名曼,在位12年,秦宪公子。

5.秦武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名说,在位20年,秦宪公长子。

6.秦德公(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名嘉,在位2年,秦宪公子,秦武公弟。

7.秦宣公(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名恬,在位12年,秦德公长子。

8.秦成公(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名载,在位4年,秦德公子,秦宣公弟。

9.秦穆公(秦缪公)(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名任好,在位39年,秦德公少子,秦成公弟。

10.秦康公(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名,在位12年,秦穆公子。

11.秦共公(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旧误作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4年),名稻/,在位4年,秦康公子。

12.秦桓公(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旧误作公元前603年公元前577年),名荣,在位28年,秦共公子。

13.秦景公(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名石,在位40年,秦桓公子。

14.秦哀公(秦毕公/秦公)(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名籍,在位36年,秦景公子。

秦夷公,名未详,未继位,秦哀公子。

15.秦惠公(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2年),名宁,在位9年,秦夷公子。

16.秦悼公(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77年),名盘,在位15年,秦惠公子。

17.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名刺,在位34年,秦悼公子。

18.秦躁公(秦公)(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名欣,在位14年,秦厉公子。

19.秦怀公(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名封,在位4年,秦厉公子,秦躁公弟。

20.秦灵公(秦肃灵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名肃,在位10年,秦怀公孙,秦昭子之子。

21.秦简公(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在位15年,秦厉公子,秦怀公弟(《秦记》谓秦灵公子)。

22.秦惠公(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名仁,在位13年,秦简公子。

23.秦出公(秦少主)(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名昌,在位2年,秦惠公子。

24.秦献公(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名师隰/连,在位23年,秦灵公子。

25.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名渠梁,在位24年,秦献公子。

26.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24年改元),名驷,在位27年,秦孝公子。

27.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名荡,在位4年,秦惠文王子。

28.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名则/稷,在位56年,秦惠文王子,秦武王弟。

29.秦孝文王(公元前250年),名柱,在位1年,秦昭襄王子。

30.秦庄襄王(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名楚,在位3年,秦孝文王子。

31.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21年),名政,在位26年,秦庄襄王子。

明朝历代帝王顺序表于谦?

于谦所处时期对应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

汉代爵位表?

三司

丞相、相国。二者本是不同的官职,但在汉代,二者定位逐渐模糊,有时设丞相,有时设相国,但都是帮助天子处理政务。但从本意来讲,丞相是辅佐相国处理政务的。汉哀帝元寿二年丞相改名为大司徒。

太尉,也称大司马,为武官之首,掌管天下兵马,俸禄与丞相相同。由于太尉对皇帝威胁较大,逐渐沦为虚职,职位虽高,但兵权并不在手。

御史大夫,也称大司空,为副丞相。对地方监督刺史、太守、县令;对朝廷内部可监督弹劾官员,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等。

九卿

奉常,又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等。既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也主管皇室的的寝庙园陵。因为宗庙礼仪在古代十分重要,所以太常位列九卿之首。

郎中令,又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汉代著名的期门郎、羽林郎都统属于光禄勋。大夫负责讨论朝政,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没有人数限制,多时可达几十人。郎是宫廷近身侍官,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最多可达千人。谒者是传达信息的近侍,编制为七十人。官职包括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左、右中郎将、光禄大夫、驸马都尉、中散大夫、谒者仆射等。

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贲三令丞,掌管宫廷卫兵。卫尉统领的兵卫,一般称南军,待遇好于普通士兵,但仍属于士兵,而上面提到的郎中令统领的郎卫是有官职的,更接近皇帝。另外,都城外还有一支军队,一般称之为北军,人数众多,当有战事发生时,北军则由皇帝指派的将军率领出征。官职包括公车司马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侯等。

太仆,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掌管皇帝车驾和马匹,后期又逐渐掌管官府的畜牧事务。

廷尉,即后代的大理寺卿,属官有正监、左监和右监,是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典客,又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负责诸侯国与藩属国的相关事务。

宗正,又名宗伯,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长丞。主要负责皇亲和外戚等贵族的事务,一般由皇族人员担任。

治粟内史,又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和斡官、铁市两长丞。大司农职责众多,包括征收赋税、管理漕运、调拨物资、财政开支、官营贸易等财政事务。

少府,属官有十六官令丞、三长丞。既负责宫廷所有供给和服务,也负责征收山海池泽之税,以备宫廷之用,在职责上与大司农有交叉的地方。官职包括太医令、守宫令、中常侍、黄门侍郎、黄门令、尚方令、上林苑令、永巷令、尚书仆射等。

其它

太傅、太师、太保,时而设时而不设,职位非常高,多为虚衔。中尉,负责都城的治安、纠察。詹事,负责皇后和太子的相关事务。将作少府,又称将作大将,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另外还有司隶校尉、城门校尉、护军都尉、奉车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护羌校尉等。

将军,第一是大将军,骠骑将军次之,之后再是车骑将军、卫将军,其后还有前、后、左、右将军,都不常设立。汉代军队设部,每部设校尉一人(五营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军司马一人;部之下又分曲,每曲设军侯一人;曲下又分屯,每屯设屯长一人。

地方官职

每州设刺史一人,无州事行政权,属官有从事、假佐,帝都所在州刺史为尹(河南尹)。每郡设太守一人,郡丞(长史)一人,都尉(大多不设),太守部属有功曹、主簿、督邮等。每县(邑或道)设县(邑或道)令(县长)一人,也设县丞、县尉、主簿等,少数民族的县为道,公主的封地县为邑。县以下的行政单位有乡、亭、里,乡的长官为秩、三老、游徼,游徼管理治安、乡佐收税、三老负责教化;亭设亭长主管治安;里的长官为里魁。

汉代爵位共二十种,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汉代皇帝世系表

从前206年到220年,汉王朝经历24帝28传,共执政427年。其中,西汉从前206年到25年,共12帝15传,执政232年;东汉从25年到220年,共12帝13传的,执政196年。

西汉代世系表

姓名 生卒年 年号 在位时间 庙号 陵寝地 属系排行

刘 邦 前256年~前185年 前206年~前195年 高祖 长陵(咸阳市东北) 开国皇帝江苏沛县人

刘 盈 前211年~前188年 前195年~前188年 孝惠皇帝 安陵 高祖之子

吕 雉 前241年~前180年 (未称帝) 前187年~前180年 汉高后 长陵 高祖皇后

刘 恒 前202年~前157年 前180年~前157年 太宗孝文皇帝 霸陵(西安郊区) 高祖子

刘 启 前188年~前141年 前157年~前141年 孝景皇帝 阳陵(咸阳东) 文帝之子

刘 彻 前156年~前87年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各6年,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各4年后元2年 前141年~前87年 世宗孝武皇帝 茂陵(兴平) 景帝之子

刘弗陵 前94年~前74年 始元(6年)元凤(6年)元平(1年) 前87年~前74年 孝昭皇帝 平陵(咸阳五陵原) 武帝少子

刘 询 前91年~前49年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各4年黄龙1年 前74年~前49年 中宗孝宣皇帝 杜陵(长安县) 武帝曾孙

刘 爽 前76年~前33年 初元、永光、建昭各5年竟宁1年 前49年~前33年 高宗孝元皇帝 渭陵(咸阳五陵原) 宣帝之子

刘 骜 前52年~前7年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各4年绥和2年 前33年~前7年 统宗孝成皇帝 延陵 元帝之子

刘 欣 前25年~前1年 建平(4年)太初(1年)元寿(2年) 前7年~前1年 孝哀皇帝 义陵(咸阳五陵原) 成帝侄子

刘 前9年~5年 元始 前1年~5年 元宗孝平皇帝 康陵(咸阳五陵原) 元帝庶孙

刘 婴 5年~25年 居摄(3年)初始(1年) 6年~8年 孺子 宣帝玄孙

王 莽 前45年~23年 (国号:新)始建国(5年)天凤(6年)地皇(4年) 9年~23年 新始(王莽称帝) 王曼之子

刘 玄 ?年~25年 更始 23年~25年 更始帝 霸陵(西安郊区) 光武族兄

西汉代王世系表?

历史西汉帝王世系表

西汉王朝(公元前201年~公元8年),始于汉高祖刘邦,终于孺子婴,共15帝。

一世帝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4)刘邦,字季,父刘执嘉,母王含始。公元前205年二月,被项羽封为汉王。公元前201年2月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先定都洛阳,公元前201年5月迁都长安。刘邦在位8年,死于前194年4月,终年62岁。庙号高祖,谥号高皇帝。

二世帝刘盈(公元前211~公元前187)刘盈,刘邦嫡长子,母吕雉。公元前194年5月即位,在位7年。死于公元前187年8月,终年23岁。谥号孝惠皇帝。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79)吕后,姓吕名雉,刘邦之妻。自公元前187年8月刘盈死后,她临朝称制,先后立刘恭(三世帝,史称前少帝,刘盈之子,公元前187~公元前183在位)、刘弘(四世帝,史称后少帝,刘盈之子,公元前183~公元前179在位)为帝。死于前179年7月,终年62岁。

五世帝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6年)刘恒,刘邦第五子,母薄氏。公元前179年即位,在位23年。死于公元前156年6月,终年46岁。庙号太祖,谥号孝文皇帝。年号: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前元16年(公元前163年)后元元年(公元前163年)~后元7年(公元前156年)

六世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0)刘启,刘恒第四子,母窦氏。公元前156年6月即位,在位17年。死于前140年元月,终48岁。谥号孝景皇帝。年号: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前元7年(公元前149年)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中元6年(公元前143年)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后元3年(公元前140年)

七世帝刘彻(公元前157~公元前87)刘彻,刘启第九子,母王氏。公元前140年即位,在位53年。死于公元前87年,终年70岁。庙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年号: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6年(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元光6年(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后元6年(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元狩6年(公元前116年)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元鼎6年(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元封6年(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太初4年(公元前101年)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天汉4年(公元前97年)

汉代玉璧价目表?

        汉代玉壁不可能有统一的价目表,要具体实物具体估价,一物一价,从她的玉质、工艺、造型、题材等多方面考虑,综合评判估价。

汉代文物的价目表?

东汉 东汉谷钉纹双龙出廓----成交价:SGD165.00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12日

战汉 和田白玉螭龙玉环 ----成交价:GBP120.96万----成交日期

百事文官表,历代帝王师是什么意思?

帝王师,一般由德高望重之人担任,为古代皇帝的老师,是辅助皇帝的重要大臣。在中国的古诗词中,“帝王师”一词一般被用作特指,专指姜子牙、张居正等。著名的帝王师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子牙汉朝张良三国蜀国诸葛亮明朝 建文帝 方孝孺万历帝 张居正天启帝 孙承宗崇祯帝 文震孟清朝:顺治帝 通、汤若望康熙帝 汤若望、陈廷敬、彭而述、南怀仁雍正帝巩建丰、何世基、徐元梦、蒋廷锡乾隆帝 朱轼、张廷玉、嵇曾筠、潘仕权、洛桑丹贝准美、张照、刘尊和嘉庆帝 王尔烈、周煌公、戴联奎道光帝 戴联奎、曹振镛、沈岐咸丰帝 师匡源、杜受田、翁心存同治帝 刘、李鸿藻、翁同和光绪帝 李鸿藻、翁同和、孙家鼐、夏同善宣统帝 李殿林、陈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