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六部之兵部历史介绍 兵部侍郎是现在什么官 兵部尚书权责介绍

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

  简介

  兵部的长官为兵部尚书。

  曹魏时置五兵,即中兵、外兵、骑兵、都兵、别兵,设五兵尚书;晋设驾部、车部、库部等;唐玄宗时曾一度改为武部。宋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枢纽,与中书省共同执政,兵部成为虚设。明朝定制之初,以五军都督府掌军令,以兵部掌军政;清朝军权全由皇帝掌握,兵部只徒有虚名;清末改为陆军部,后又增设海军部。兵部虽历代沿置,但职权范围不尽相同。

  演变

  兵部在隋唐时已设置,属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迄至清末,此制历代沿袭,惟职权则不尽相同。宋、辽、金、元兵部不辖兵政。明代兵部尚书号为“本兵”,权最重,凡武卫官军选授简练,均为其掌。清代兵部只管武职选授、处分及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不涉兵权。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兵部改为 陆军部 ,后又添设 海军部 ;兵部的名称遂废。

image.png

  兵部执照

  架构

  兵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

  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驾部曰司驾。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其他国家的兵部

  朝鲜

  朝鲜王朝时期,兵曹的本曹设置官员十名,分别为判书一名(正二品)、参判一名(从二品)、参议一名(正三品)、参知一名(正三品)、正郎三名(正五品)、铨郎三名(正六品)。吏曹下属衙门有五卫、司仆寺、军器司、典设司、世子翊卫司、训炼院、备边司七个机构。

  参考文献

  《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周礼.夏官》大司马之职......即今兵部之任也。魏置五兵尚书。又后周置大司马,其属又有兵部......至隋乃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盖因后周兵部之名,兼前代五兵之职。”

  《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三曰驾部,四曰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