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用宦官理政的朝代,相比于唐朝宦官一手遮天的局面,甚至能够做到肆意立君废君,所以历代王朝都禁止宦官干政,为什么唯独明朝皇帝反其道而行之,大力重用宦官呢?
制衡文官势力
明朝在朱元璋开国初期,朝廷对待文官和武官都一样不分左右。但是到朱高炽登基后,朝廷便开始重文官轻武官了,因为此时天下太平,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和民生。于是,武官在朝廷的势力慢慢被文官压制,甚至到后来,出现文官也可以上战场指挥打战,而且还屡屡获胜。
虽然文官们很是骄傲自满,但是皇帝却感到文官的势力有些失去控制,长此下去不利于管理。因此,便出现了由宦官担任的司礼监这个机构。
保持朝廷平衡
司礼监这股势力是在朱瞻基时期开始和文官成为相互制衡的势力,而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拥有专权的宦官是王振。王振开始是伺候在还只是太子的朱祁镇身边,深得朱祁镇信任,所以在朱祁镇登基成为明英宗后更深得器重,可以说,宦官得势盛行就是因为王振。
于是,从王振开始,明朝内部势力的竞争就变成了宦官和文官的竞争。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皇帝为了制约文官势力,而发展宦官势力,虽然从皇权的角度,两股势力相互竞争,可以保住皇权不受任意一股势力威胁,但是宦官之祸对明朝的影响却也是皇帝自己造成的。
宦官没有家族背景
因为明朝中期开始重文官轻武官,导致文官的势力越来大。明朝皇帝担心继续发展下去,文官的力量会危及到皇权,于是,便启用宦官。
一是培养另一股势力代替武官可以和文官相制衡,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宦官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不用过多担心官宦的力量会发展为家族势力。
不过,有多少帝王,为的就只是保住皇室的利益,并不是全天下和百姓的利益,所以只要能保证不威胁到皇室的势力,臣子和臣子之间的相争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就是皇帝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