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而不向西南扩张

三国时期,蜀国的人口总数,其实才不过100万。国力甚微,甚至不如秦朝时的十分之一。

  常备军与后备军倾国10万,也就是说90余万人口要养活10万兵力与近万官吏,导致内部不稳需要借助战争来维稳。即使向着西南进军,蜀汉的国力无法支撑后期的管理支出,包括军队驻扎、官吏任命、帮助西南地区开发土地,其扩张最好的选择只能是北伐。

  众所周知,蜀国与魏国交界500多里,历史上诸葛亮也曾经多次从这个方向,对魏国进行北伐。

  正西是青藏高原,历史上是由隋唐时期,吐蕃人才第一次打通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路。

  而西南多山川密林,地势环境复杂而蛇蚁猛兽丛生,不利于人口发展,且政权多立教化难,交通并不便利;兵力有限,诸葛亮要的是后方稳定。

  蜀汉政治力量本身就分散且薄弱,三股势力很容易导致内部权力争斗。再次,当时面临的局势,就是主动北伐或者被南征,守北尚不易,难有心力大举西征;蜀汉建立政权的口号即光复汉室,敌众友寡,把精力主要放在汉朝疆域之上,这样可获取蜀汉政治拥护的民心。

image.png

  曹魏篡夺汉朝,如今还存活的好好的,向北发动战争,师出有名。如果赢了战争,还能赢得更多的人心。一旦向西南发展,很可能被东吴夺取荆州,或被曹魏夺去汉中,如若两国联盟危机弥深。

  然而尽管先天条件不足,历史上蜀国也并非没有向西北以及西南扩张。刘备主政时,违背了联吴抗曹的原则,进行了一场夷陵大战。在夷陵之战后,蜀国损失极大。

  诸葛亮主政后,将这一原则又拉回正轨。再没有向东打过,主要的方向还是向北,但蜀汉的疆域的确向着西北、西南两面有所扩大。然而这个过程,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无功而返,整体上看也并未取得重大成果,所以不太被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