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1449),大明王朝在与瓦剌的战争中战败,大明王朝京师的精锐一共20万的部队,都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最为耻辱的是当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还被瓦剌军队抓走当俘虏了。这一战,史称“土木堡之变”。这一战后,大明突然间变得岌岌可危,瓦剌军队长驱直入直逼京师。在兵部尚书于谦的强烈建议下,大明决定死守北京。幸运的是他们最终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在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军队的进攻,贸易的中断更是使得瓦剌不堪重负。在景泰元年(1450),瓦剌无条件释放了被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恢复了与大明的臣属关系,重新向大明称臣。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之前被抓走的明英宗回来了,但在京师保卫战时被于谦等人拥立的明代宗景泰帝现在才是皇帝,要景泰帝乖乖把皇位还给明英宗,显然不现实。
于是,明代宗就将明英宗以拘禁的方式放置在南宫,并且废黜了本来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明英宗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换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得英宗和代宗的关系走向恶化。而在京师保卫战中获得首功的将领石亨,因为个人权力欲望的膨胀,逐渐不满足于自己当前已经算高官厚禄的地位。于是在景泰八年(1458),他伙同宦官曹吉祥以及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徐彬和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趁着代宗病重,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当时已经被尊为太上皇的明英宗再次登基。
这些拥有拥立之功的大臣们,在英宗复位之后都得到了极其丰厚的回报,无不是加官进爵。但是,这些在英宗复位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们却都没有能够得到一个称得上不错的结局。那么,这些权臣们都是因为什么而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呢?
首先,是这些夺门之变里的受益者内部出现利益冲突,走向分裂。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徐有贞和石亨、曹吉祥的矛盾。这三人分别执掌当时大明朝廷的内廷、军事、内阁,他们三个可以说是将大明的朝廷的大权包揽殆尽。但三人毕竟负责的领域不同,受到英宗信任的程度也有差别,这就导致了三人之间争权夺利的情况愈演愈烈。
而三人中,因为徐有贞是进士出生的文人,还执掌内阁,对于石亨和曹吉祥这样的武夫、太监十分看不起,再加上英宗对于他格外倾心,就更使得他不把曹、石二人放在眼里。当御史杨瑄弹劾曹、石二人恃宠擅权、侵占民田时,英宗问起徐有贞和另一位内阁学士李贤关于此事的情况时,两人都说是(不过两人的出发点不一样)。英宗虽然奖励了御史,但也并没有因此处置曹、石二人。但二人却因此事对徐有贞怀恨在心,日夜谋划,试图将徐有贞置于死地。
之后,曹吉祥利用徐有贞常与英宗秘密商量国事这一条件,让他手下的小太监偷听并告知他和石亨二人,再故意在英宗面前将其他和徐的谈话内容有意说漏嘴,并诬陷说是徐有贞泄密的。这使得英宗就此疏远了徐有贞。而后来又恰逢于是张鹏等人准备检举石亨的其他罪行,还没上奏,就被给事中王铉提前告知了曹、石二人。
二人先下手为强,跑到英宗面前哭诉,表示自己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拥立皇上复位。而内阁却为了专权,想要置自己于死地,才会派御史多次弹劾自己。这一番举动深深打动了英宗,于是将徐有贞以“图擅威权,排斥勋旧”的罪名下狱,之后徐有贞被罢官谪戍。曹、石二人因为失去了内阁的制衡,从此更加肆无忌惮。
明裕陵一隅,明英宗葬于此
其次,就是曹、石二人越发的擅权专横,甚至结党谋反。我们先谈石亨,石亨此人对于权力十分迷恋,多次仗着英宗对其的宠爱擅权行事。先是让英宗罢免了各边省对于武将升迁造成阻碍的文官们,掌握了军权,再通过每天入宫觐见英宗的方式试图干涉朝政,并强逼英宗采纳他的意见。
这些所作所为,使得英宗逐渐难以忍受其专横,便对内阁学士李贤(就是上文那个)说起这事,李贤建议英宗自己独自做决定,英宗表示同意。之后英宗再次和李贤说起这事,表示阁臣有事,都要皇帝宣召才能觐见。他一个武将,为什么可以频繁觐见?于是下令宫门守卫,没有宣召不许让石亨觐见。
石亨虽然觐见的机会少了,但并没有意识到英宗对其逐渐加深的不信任。在之后营造自己官邸的时候,将其宅邸修造得富丽堂皇,远超他可以享受的规格。这在古代是相当僭越的行为,但他自己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挑战英宗的底线。而因为他而得以鸡犬升天的他的家族亲戚们,还不断在给他帮倒忙。
终于,在天顺三年(1459),石亨的侄子石彪派自己的亲信千户杨彪等人在英宗面前保举自己,结果英宗认为杨彪等人有问题,于是将他们下狱拷问。这一拷问,便使得石彪之前的不法行为一并暴露,英宗盛怒之下将石彪一并下狱。石亨知道害怕了,主动请罪,并希望削去他弟弟和侄子的官职,英宗安慰了他并拒绝了他的请求。
最后,在对石彪家进行抄家时,锦衣卫搜到了皇室才能穿着的绣蟒龙衣以及不和规矩的寝床等一系列不法事物。朝堂众臣也纷纷墙倒众人推,弹劾石亨的种种罪行,石亨因此被罢官。第二年锦衣卫官吏告石亨心怀不满,和他兄弟的孙子石后等人造谣生事,蓄养无赖,图谋不轨。于是,石亨以谋反罪下狱,并在一个月后死于狱中。而石彪和石后也被处以极刑,暴尸街头。
曹吉祥则是看到石亨倒霉之后,心怀恐惧,加上英宗对自己逐渐疏远,曹吉祥便开始思考对策。他先是让自己的嗣子,掌握军权的都督曹钦用金钱笼络达官显贵,这些人因为之前就和曹吉祥有勾结,所以拼命保全曹吉祥,因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而曹钦甚至有了取代英宗,效仿曹操,成为天子的想法。
天顺五年(1461),也就是石亨被处决的第二年。曹钦因为私自掠夺家人曹福来被弹劾。英宗谴责他后,还派之前告发石亨的锦衣卫指挥来监视他。曹钦害怕重蹈石亨的覆辙,决定孤注一掷,发动叛乱。他计划趁京军将要西征之际,与曹吉祥里应外和,拥兵入宫。结果在计划实施当晚,手下一个叫马亮的害怕了,到了朝房,向正好在朝房过夜的京军主将孙镗和恭瞬侯吴瑾告发。两人当机立断,草拟奏疏,从长安门缝投入,告知英宗。
英宗立即逮捕了身在内廷的曹吉祥,并关闭皇城各门以及京城九门。曹钦发现事情败露,先杀到监视自己的锦衣卫指挥家中,将其杀死。又冲到朝房砍伤了李贤。在西朝房杀死都御史寇深后,攻打东西城门失败,放火。曹钦无法攻破城门,只能到处砍杀官员泄愤。
孙镗随后领着还未出发的京军与之厮杀,曹吉祥的几个侄子在这过程中被杀死,曹钦手臂被砍伤。天亮之后,叛军四散,曹钦无法逃出京城,杀回家中。大军逼近,走投无路之下,曹钦投井自尽。随后大军诛杀曹钦一家。三天后,曹吉祥被当众处死,他的朋党也被一并铲除。
最后,就是前文一直在提到的内阁学士李贤的功劳。李贤在曹石之变后,被英宗问起“夺门之变”一事。李贤表示,只能称之为“迎驾”,“夺门”怎么能作为告诉后世的称呼,皇位是您固有的,夺位就违反了继承的原则。幸好之前您成功了,万一失败,石亨等人死不足惜,您该如何自处?并表示英宗继位是理所当然,而石亨等人才是真正在这里面投机的受益者。于是。英宗从此禁止再在奏章中使用“夺门”一词,并革除了那些之前在“夺门之变”中受益的人的官职,几乎革除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