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是统治术的一种,是古代统治者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
分封一可以奖赏为自己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有功之臣,笼络人心;二能够赏赐自己的直系亲属,肥水不流外人田,让他们更加团结在自己周围。
分封最大好处,就是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替统治者镇守四方,对周围敌对势力形成威慑,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更能抵御外来入侵。
既然分封有这么大好处,所以每次改朝换代之后,统治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地分赃,分封有功之臣和自己的直系亲属。
分封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
话说西周时期,周天子对有功之臣、直系亲属和名人后裔进行大肆封爵。
不过在分封的时候,也不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而是论功行赏,对有功的人是按照贡献大小进行分封。
而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那些亲属,也是按照远近亲疏进行分封的。
说白了就是功劳越大、跟周天子血缘关系越近,爵位也越大。不但分封的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分封的地盘也越大;反之,爵位就越小,分封的地盘越小,地理位置也偏僻。
举例来说,周天子赐予诸侯的爵位也就是各路诸侯王的爵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五等。
其中公爵地位最为高贵,是周天子之下最尊贵的王,地位崇高。
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爵爵位可不是轻易能得到的,只有那些有名望和资历的圣二代即先圣后人,和跟周天子同姓有近亲关系的人,才会有幸得到公爵的称号。
比如说,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的国君就是公爵身份,其中虢国的第一代君主姓姬,跟周文王是直系亲属,为周文王亲弟弟,六国的公主则是圣二代、圣三代先圣后裔。
其中杞国国君是夏禹的后代,宋国国君的商汤的后裔。
黄帝后裔被分封到了蓟国,炎帝的后裔分封到了焦国;而尧、舜的后人则被分封到了祝国、陈国。
我们今天在这里说的许国国君,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因为他的爵位是第五等,是最低的。
根据史学家考证,考古界所能完全确定的是为男爵的周代诸侯国,就是许国。
许国为什么爵位最低,他有什么样的身份,出身怎么样,一直是个谜团。
许国的第一个君主名叫许文叔,姓姜,跟姜子牙一个姓,因此有人说他是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也有人说这个国君跟姜子牙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同姓而已。因为神农氏就在一个叫姜水的地方住过,所以就以姜为姓。
后来姜姓人丁兴旺,生息繁衍,蓬勃发展,在姜姓下又衍生出四个分支,人称"四岳"。而其中一支被称为"吕氏",这人马混得不错,在夏朝的时候,该部落首领得到奖赏被封"吕候",建立了吕国。
周文王当周国国君的时候,吕氏后裔许文叔担任了周文王内阁的司法部长,专管刑罚、制定律法。武王伐纣的时候,此人跟着他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因此在周王分封诸侯的时候,许文叔被封爵为许男,建立许国。
虽然许文叔分封的爵位不高,面积也不大,但是许国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地处中原的中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它管辖的范围,只有30平方公里,具体位置包括河南许昌县及和临颍县北部、鄢陵县西南部的部分地区。
由于许国底子薄,国君也没有进取精神,没有积极开疆扩土而是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没有危机感,所以始终是个小不点。
当历史进入东周时,周天子的权威越来越小,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越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许国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实力小的可怜的许国,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艰难地周旋,不停地祷告上苍,生怕有一天会被吃掉。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许国战略地位重要,想安宁也不行,除了当墙上草,变色龙,到处赔笑脸,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郑国国君郑庄公是个有野心的政治家,他借周平王东迁之机,灭掉了虢国和郐国,许国危在旦夕。
公元前712年7月,在郑庄公的牵头下,郑国跟齐国、鲁国组成联军灭了许国。
公元前697年,郑国发生内乱,局势不稳,许叔乘机夺回都城,赶走了郑国侵略者,重新复国,史称许穆公。
公元前504年,郑国大将游速率军伐许,这时候的许国国君并没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无法抵挡其凌厉攻势,十七世国君许斯成为战俘,许国再遭灭国厄运。
许国后裔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再次建国,苟延残喘了100余年,终于在公元前375年,被南方强大的楚国灭国,弱小得不能再弱的许国成为历史。
不过这个许国已经够顽强了,在强敌环伺下生存了700年,经过了24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