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国历史介绍

滇国(前278年——前109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少数民族的部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

公元前278年,楚国遣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征服当地人后,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五百年,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西汉初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

名称来源

史学界认为滇国名称之源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滇国之名源于滇池之称;二是认为滇国之名源于氐羌首领之名,或为氐羌后裔-今白、彝民族的语言“甸”、“赕”(平坝)的意思。学者黄懿陆认为滇字出自越语,即越人之“祠”的本义;滇国诞生之时,汉人尚未进入,汉人到来之后,才以当地越语译为汉字记录下来;滇因国而得名,滇国傍池而建,故先有滇国,后有滇池。

历史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很多自称“滇”的部落。

考古资料证实,滇国出现的时间最迟不晚于战国初期。

公元前7世纪左右的春秋时期,滇国国家机器已经趋于健全和完备了。

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军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滇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遵从当地习俗建立滇国。

公元前223年,庄硚之孙将滇国都城从呈贡迁至今晋宁区。

公元前122年,汉使始通滇国,滇王留下汉使,为他们派人,查找通向西面的道路,欲通身毒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其后,史料无滇国记载。

疆域

“滇”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建立的古王国,主要分布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及东部地区。滇国区域在云南的中部和东部,以滇池区域为中心,连接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片区,学术界认为,滇国的领土主要位于滇池周围,东至石林、泸西一带;北达会泽、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个旧一带;西到安宁及其附近地区即一个东西宽约150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的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滇国的地域范围,盖即后来西汉武帝征服滇国时即其境设置的益州郡的地域范围。

汉武帝征讨滇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一西南,实现大一统。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郭昌出兵西南,先后灭劳浸、靡莫,然后到了滇国,滇王主动投降,并得到汉武帝的册封和颁发给“滇王之印”。

汉武帝赐滇王金印,不是封国立王,仅是授爵封地。汉武帝赐“滇王之印”之时,显得颇费心思,既要笼络滇王,利用其在部族中的威望安定一方,又要防止滇王坐大,阻碍中央王朝的统治。于是出现了与众不同的这方滇王蛇纽金印。

在汉武帝这一巧妙的安排下,滇的首领尽管被册封为“王”,但只领受了“侯”的印信,其地位在郡守之下,还得听命于“太守”,没有带兵的权力,只管辖原族群。由此可见,汉武赐滇王印之日,正是滇国消亡之时,滇国的历史,至此终结。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派出的寻求“蜀身毒道”使者,受到滇王尝羌的热情款待。因此,13年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当汉武帝“以兵临滇”之时,滇王“举国降,请置吏入朝”。

汉武帝不仅没有诛杀滇王,反而在设立益州郡的同时,“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司马迁说:“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汉诛西南夷,国多灭矣,唯滇复为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