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是谁
董卓,三国时期东汉权臣,出身于豪强家族,其家乡所在地区极为殷富,与西北羌人聚集地相邻。董卓自幼养尊处优,少年时期性情便极为放纵,顽劣至极,无人可以教训他。
董卓剧照
虽然董卓为人粗猛,但在处事方面极有谋略,常常在羌人部落中游走,凭借其富裕的家庭背景,与当地羌族首领交好,而且董卓身强力壮,通晓武艺,马上功夫更是了得,加之其凶狠果断的性格,当地人都敬畏其三分,周边羌人也都趋炎附势。时机日渐成熟,董卓趁势发展自己的势力,拉拢迎合自己的羌人及豪强,并且收罗亲信。为了广招贤才,董卓家中几乎每日摆酒迎客,款待羌人豪强,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忠诚。
除了结交羌人,董卓还在暗中大批收罗落魄草寇、地痞无赖,甚至与他们称兄道弟,是他们成为自己的死忠之士。前期的董卓在当地豪强中极有威信,朝廷在解决西羌问题时,便看中了董卓的影响力,任用其为羽林郎,征战时期,董卓的勇猛强悍的特性得到了展现,纵横冲杀,左右开弓,一时威震四海。
如此,借着战时的功绩与日渐丰满的羽翼,董卓一步步离自己的最终目标越来越近,他的野心也日益膨胀,在乱世中因其残暴的性格使其一路高升,手中所握权利无人能及,废黜少帝刘辩,扶植幼帝汉献帝,壮大董家势力,逐步问鼎中央政权。
董卓废帝的理由是什么
董卓在何苗死后,不费一兵一卒便当了回渔翁,坐享其成,将何进、何苗部下的军队尽数收编,占据了强大的军事后盾。紧接着部署战略,派人大将吕布刺杀洛阳卫戍军队统领执金吾,顺势接收他所掌管的洛阳卫戍军队。
董卓废帝的理由是什么
如此,董卓不仅拥有了大量常规军对,并且掌握着都城洛阳的直隶部队,使其问鼎中央政权的筹码大大提升,控制中央政权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清晰,因此,董卓开始着手肃清前方道路上的绊脚石。
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央政权,董卓决定召开拜官会议,商讨废黜少帝刘辩之事。在会议中,董卓大肆宣称少帝年幼无知,品德欠缺,上不能敬奉宗庙,下不能体恤百姓,难盛大任。为了天下百姓与汉室江山着想,他愿效仿霍光废昌邑之举,废黜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
在场官员多忌惮董卓淫威,未能有敢言者,仅有尚书卢植对其独断专行的行为发表批判之言,他认为少帝刘辩如今年纪尚小,对其德行尚不能盖棺定论,更不能将其与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听其言大怒,未曾想到竟有人胆敢违逆他的遗愿,便下令将卢植拖出去斩首,辛亏有侍中采邑为其保荐,极力相劝,才保住其性命。
可见当时,董卓势力早已无人能及,废黜少帝的理由随其信手捏来,即使荒谬也无人敢违背。
董卓之乱
东汉中平六年,董卓奉何进之命进京铲除宦官势力,却因此引狼入室,使破败的东汉王朝落入董卓手中,成为俎上鱼肉,任其宰割,董卓入朝后执行暴政,最后导致群雄激愤,结盟讨伐。
董卓之乱
东汉末年,经历了黄巾之乱,汉室地位迅速下滑,各地州郡的势力大为上涨,朝堂上当将军何进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也日益激烈。所有的矛盾在汉灵帝驾崩的那一天顺势爆发了。外戚宦官鹬蚌相争,何进身首异处,张让、段珪投身黄河,而此时原本受何进所托进京铲除宦官势力的董卓见风使舵,迅速改变方针,在黄河边找到被宦官带领出宫的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率先掌控先机。